大唐玄奘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03-07 09:38:03

大唐玄奘电影观后感

大唐玄奘电影简介:

大唐贞观盛世,年轻的玄奘法师为求佛法真谛冒死偷渡出境,一路上遭遇千难万阻,天灾人祸,却也深得民间疾苦。官兵围堵、徒弟背叛、埋身沙海、断水绝粮,玄奘法师一心求法,最终抵达印度,在印度弘扬善念静心修佛,等到从无遮大会辩论成功回国之时,已经是年逾五十了。

大唐玄奘观后感(1)

多年前,在百家讲坛看了钱文忠老师的《玄奘西游记》,对玄奘这人物很是崇拜,当时就幻想着能拍一部关于他的电影。结果《大唐玄奘》上映了,而我当然是要去看的。

客观的说,这部电影没有拍出应有的高度,对于玄奘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对于佛学这样一个深奥的题材,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还有演员都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整个电影拍得太过表面化,太过肤浅!

首先,导演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拍摄手法来表现这个故事。从影片开始起,我就感觉导演一直处于纠结之中,到底是重叙事,还是重意境?到底是要侧重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还是着重于人物的精神世界?在一部只有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这是必须要作出抉择的问题,但导演两边都不舍得,以至于两边都处理的很生硬。一会来段商业色彩的打戏,一会又突然切换到两个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一会冒出个对玄奘含情脉脉的异族美女,一会又是玄奘与沙漠斗争的残酷……,各部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至于电影中人物形象很不完整,也没有明确的主题。

其次,编剧方面也不让人满意,我认为玄奘西行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对当时西域各国风土人情的介绍,结果这点在电影里几乎没有体现。

而最让我失望的地方是,整个片子&ldqu;佛&rdqu;味太淡了,每每涉及佛学理论的部分,都是浅浅带过,而史料中几场精彩的佛学辩论也都没有。我不得不问编剧一句,玄奘一心向往的&ldqu;佛&qut;呢?

最后,晓明哥依然还是那个照片男神,表演没有层次啊,没有把玄奘这物塑造出来

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太仓促了,就好像当年的《白鹿原》电影一样。而这也让我更担心另一部公认仓促的电影《三体》。

大唐玄奘观后感(2)

当初看见黄晓明的时候我差点忍不住吐槽,但是当我看见导演是霍建起,监制是王家卫,邹静之编剧的时候,突然觉得有点意思了。后来看了我发现,黄教主不就是个杰克苏的人物吗,他来演玄奘其实还是蛮还原的。剧情很有治愈升华的感觉,九十一难,一年复一年,最后岁月年华和俗世在历史中化为尘埃。

主要是冲着邹静之也期待黄晓明。

《西游记》中懦弱的唐僧一直被人取笑,而历史上玄奘法师的经历却让人震撼动容。我看过纪录片《玄奘之路》被深深感动了,豆瓣评价9.3分。只希望《大唐玄奘》能够尊重历史,不要胡乱篡改,借助黄晓明等演员的群众影响力,把真实的玄奘展示给大众。也希望黄晓明真的能安下心来,好好揣摩表演这个角色。

拍唐三藏正劇有個顯著的大問題,就是他自己把過程全都寫了又不能改

历史上的玄奘是超级杰克苏式的人物,找黄晓明来诠释是在合适不过的了。

大唐玄奘观后感(3)

这个电影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或者全无影响,这不好预测。但可以说在此之前电影拍摄佛教题材最普遍的就是少林题材,也就是和动作片联合在一起的。其余有一些片子是和寺院财宝有关的。也有一些是与僧人有关的,但所嫁接的情感和意义都是非佛教本身的其他情感和意义,如《清凉钟声》是说明异国身份的问题,有关西藏的佛教电影则更多接近记录片色彩,如《玛尼石》。正面描绘佛教人物和意义的影片是较少,也难以拍摄。电视剧或许有较多的表现空间,如米拉日巴的传记电视剧,虚云的电视剧,观音传奇的电视剧等。而如胡金铨当年所拍《空山灵雨》《山中传奇》依旧是涉及佛教主题的影片中无法企及的高度,但其仍旧假借在动作片上的尝试。其余的就是神话、神通类的,传达的意义无非是伦理善恶,通过善恶两派的斗争来表现。

如今这个传记片,又能获得如此众多有名的编剧、导演到演员等团体参与,并获得公映,是否暗示将来此方面的创作会有更多呢?此前,演员中信佛的倾向已经有很多的表现了,如郑佩佩之抄经、王菲之信佛以及佛教歌曲,佛教歌曲通俗唱法其实在港台歌星中已经流行了很久了,早如齐豫、孟庭苇等,在过气之后往往多唱佛教经咒等改编的歌曲;后有孙俪之抄经行为,似乎暗示是佛教徒,最近又有张钧甯之打坐习惯,暗示不是佛教徒也是个瑜伽爱好者。又如原来红楼梦中黛玉扮演者陈晓旭之皈依佛门,歌唱家李娜之信佛。佛珠流行的时候,很多明星都戴上一串,似乎暗示也是佛教徒。而张铁林活佛事件也爆出明星信佛似乎多与藏传有关,也多与名僧有关,如净空、星云等。此名单可列很长,但其中真假不辩,程度深浅也难说。因明星之大影响,信佛也渐渐变成一件时髦的事情。此前这种个人信仰之事多是潜藏的,现在有公开之表现,是不是也暗示了明星们及其所属阶层有将其精神信仰进一步扩大之意,当然佛教界对此是欢喜的,搭上现代传媒的巨大影响,对于扩大佛教的影响是有巨大益处的。但此事也要分辨其中带来的危害。

现代以来,港台佛教比内地兴盛,尤其台湾。故而明星或者演艺界之信佛当从台湾而来,香港亦受到影响。明星名气大,传播影响力也大,故而渐次地形成一种时髦精神文化的形态而扩展到内地。其中则有种种器物的追求和通俗修行法门的修习,如上所说的佛珠佩戴、抄经。另也有拜上师,供养等,打坐已经是比较高级一点,如果不是简单的瑜伽练习的话。这可能与明星们富裕之后,有些爱好从事慈善事业有关。

此事人们多乐观对待,以为发展即是好。但也不可放松警惕。人们接触佛教多执着在方便法门上,如素食多与健康美容有关,佛珠多与佩戴首饰有关,抄经等多与回避喧嚣事业有关,供养等多与慈善博名求福有关,拜上师等多与宗教偶像崇拜有关。佛教对此以为皆可为入道方便,但不可长久执着不放。而媒体之肆意放大广告,往往简省笼统,刻意改编,歪曲其意,何况多有假借佛名,追逐名利之事实。事当慎重,宜多前行,不可急躁,贪图名利。

八、几个补充说明

福田衣的说明,有人指出福田衣起源说明影片中是不对的。实际影片中的说法从譬喻角度也是可以的。最初是从与白衣的对比而来。所以不是整块的白衣,而是多色的布块缝合。后从戒律义理上增加说明,类似福田,故而玄奘之说是可以,也是应机的。

关于仁王般若经,有人说玄奘是怀疑该经的,不知依据何在。此经早为罗什所译,后玄奘大般若经中也有重译。如此怎么会怀疑?

又关于高昌绝食之打坐,有人指出打坐是散盘,这个可能是考虑演员的条件问题,但双盘也并非必要,不必深责。但此处从凡人的角度说明绝食就饿得不行了、身体歪斜,口感舌燥等等表现,实在是不对头。

所悬挂译经的字的大小。的确是大了许多,古时抄录经论非如此之大,在电影可能只是自以为是的表现手段而已,大可不必深责。

总的来说,电影想塑造的是一个有坚定意志力和好学精神的凡夫,这个设定可能也是想配合观众的理解,也是制作团队以为的现代人通常的想法。其实常人心中的想法可分为二:在论及到世俗欲望的时候,喜欢将大师等理解成和自己一样有凡俗的情感欲望等;在论及道德行为等高尚情感时,喜欢将大师等想象成从来就应当如此不和俗人争夺名利权力等高尚的样子。如此的心理是:我是俗人,我有七情六欲是理所当然,犯错作恶也是难免;你是僧人,偶犯小错,或烦恼不净一点也是天大的罪过,是要受到嘲讽和谴责的。这种心理如同人们对待教师的心理一样:以自己是学生,可以犯错,但不担责任;而以老师则不可犯错,且当无私助人,应当贫穷艰苦并快乐等等。

大唐玄奘电影观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