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押题预测:智慧(审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0-05-27 16:38:51

高考作文押题预测:智慧(审题、范文)

【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审题】

这是一道关于悟性、灵感、灵性、才华的蕴含哲理意味的命题。材料的第一句“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点出了与“智慧”相关的三个方面:“经验”,多指经历或体验;“能力”,是经验的展示;“境界”,则是人的精神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最后的省略号则提示考生:还应做多方面的和深层次的思考。

材料的第二句“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是一种比方,提示考生:“智慧”的面貌如同大自然的景象一样,种类繁复,形态各异。

智慧,是心理对事物的巧妙的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联系到特定点是“善”,与“奸诈”“狡猾”等相对立。“智慧”的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圆通、圆融),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两者连接点是“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要之,“智慧”是独特的,是自由精神、独立意志的产物,它有别与一般的智力,是由能力、经验、记忆等升华而成的“智”“情”“意”等精神素养的综合体。

此次阅卷,要抓住三个字:善,活,妙。这是“智慧”的特质。作文,不可仅仅停留在“经验”“能力”“境界”“景象”上,必须关注与之相关的“智慧”。因为,“智慧”是这则材料的第一关键词。特别说明鉴于许多考生的写作习惯,务请关注如下三个方面:①看对“智慧”的界定是否恰当。“智慧”是个宽泛的概念,对“智慧”的判断,应建立在精神层面。因此,必须判断其所写内容是否体现“智慧的特质,如灵气、悟性、才华;成功、圆满、通达等。如果全文没有关于“智慧”精神特质的描述或诠释,则视为概念模糊、判断失当。这类文章,原则上不能及格。②议论文重点判断是否对“智慧”的特质进行分析和论证,是否言之成理或自圆其说。凡事能紧扣“智慧”特质展开理性的分析和论证,由一般经验而灵动地上升或升华到美妙,结构严密,表达清楚的应视为见解独到和深刻,为一类卷;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能在“智慧”的常识、常理范围内有分析,有议论层次,说理有一定思考,写作功底较好,为二类卷;如果见解平常陈旧,止于浅表,论证分析比较简单,虽然形式上中规中矩,为三类卷或四类卷;如果只扣住“智慧”的外围,简单堆砌熟知的“善”的事例,基本不作入题的理性分析,原则上为五类卷。

样卷1

维也纳的智慧

     维也纳是个很聪明的城市。

     作为欧洲工业的心脏,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涌入这个城市,带给这个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喧嚣。维也纳没有城墙没有法令,却拥抱一切。石油输出组织的总部坐落于此,带来的是欧洲各国的大企业,流出的是每日数以亿计的财富。维也纳很聪明,二战后在“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他迅速恢复经济,并顺应时代,出台各种政策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无头苍蝇似的工业企业。在短短数十年间,他发展成了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大城市,维也纳真的很聪明。

     维也纳本是个小小的欧洲城邦,但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玛丽亚女王将所生的十六个女儿送出去和亲。维也纳很聪明,它以和亲的方式不断扩充着自己的领土,并以此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

     当然,同在哈布斯堡统治时期,维也纳再扩充领土时还接受了莫扎特搅局般的音乐创新和如同雨后春笋般的维也纳学派。维也纳很聪明,他凭借着莫扎特的音乐和自由的学识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音乐家和学者。最终,它以音乐和学术上的繁盛再一次征服了世界,维也纳真的很聪明。

     维也纳的智慧在于它的政策、律令、音乐、学术……然而,这些智慧或许能成就它的一时之辉煌,却不足以支撑它于世界之巅而不倒。

     幸而,维也纳抓住了让城市变为永恒的真正智慧。

     当一次世界博览会向它招手时维也纳客气地拒绝了。就如同一位隐者让世人一睹他的真容后又退回了深山。

     有人说维也纳就如同一个圆。它的工业,它的喧嚣都一直在圆的边缘,从未再往前踏进一步。而圆的中间,是飘扬着优美音乐的小酒馆,是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维也纳大学,是三万四千张音乐会和剧院的每天座无虚席的位子……无论维也纳的石油和金子碰撞发出多么大的声响,你依旧能听到城市中心蒂斯芬大教堂日暮时的钟声,依旧能看到佛洛伊德坐在沙发上向你微笑------

     或许,正是因为维也纳抓住了其智慧的本质,才没有变得像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样肮脏,才让它的维也纳森林永远生机勃勃。

     智慧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也应该如同维也纳一样能够抓住智慧的本质,创造出永恒光明的未来。

【评语】

智慧的内涵究竟何如?谁能解得个中味?

作为一个小小的古老城邦,何以在历史进程中能一次次华丽地蜕变,直至“创造出永恒”?

此文高妙之处,首先在于逐层回答了智慧的内涵在灵动不呆板,包容不封闭,创新不守旧,圆融不固化。

作为说理散文,另一可贵之处在于不止于纯粹的议论,而是借事说理,以雄厚的史实解证着智慧最凸显的特征。

智慧的话题,更须智慧地驾驭。无论是整体构思,还是遣词造句,此文拿捏有方,大气磅礴。尤其说道“维也纳将就如同一个圈”,不仅仅将智慧的最高境界比化作一个圈,更为可贵处在于能大胆地想象,独到地比喻,灵动地行文,直至将立意升华为“智慧”地微笑。

 

 

样卷2

智慧三境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现在我认为,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海,天。

     第一境便是这山。山,屹立于大地之上,向来是高大、稳重的象征。一开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个土丘,随着时间流逝,经验累积,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渐升高。由一名不见经传的土丘升格为名山,最后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地步。但是,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积,不能变通。就如同山永远无法比人高,无论山多么巍峨,如何顶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动,不能跳,只能局限在方寸之间。

     因此第二境便是这移动的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经过不断学习,融会贯通,智慧转变为辽阔的大海。水无常形,人的智慧在这一境,可以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同时,大海何其宽广,就算是将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无法将其填满。然而,人要到达这一境界是何其困难。虽然人有时也会灵感一闪,做出一些精妙绝伦的事,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将那流水归一,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 

     比海还宽广的只有天,所以这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仅只是比海宽广。天,首先它笼罩万物,无处不在。同时又无形无相,不可捉摸。在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趋于化境,大智若愚。就如同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在那,智慧到了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道之道,非常道,有这种智慧的人,做事都有着各种深意,并很难为人所理解。人类历史上下几千年,有这种大智慧的人不过几人,如老子、释迦摩尼等。

     智慧三境,智慧逐渐增加,但人却变得谦虚,山自认为可通天,海自认为围绕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无穷。就如同大圆与小圆,大圆面积比小圆大,但其接触的未知也比小圆多。

     因此,智慧虽可分为三境,但仍是无穷无尽的,就如同天外便是那星辰大海。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尽自己所能,向着下一境,想着那无尽的天空,星辰大海进发。

【评语】

    本文简约而有意味。文字清晰明白,不作佶屈聱牙之语。从佛家的人生三重界入手,类比导出智慧的三境界。主体部分用比拟手法具象地演绎三境界的内涵与特征,山,是经验的积累,不能变通;海,水无常形,融会贯通;天,笼罩万物,无影无象。结构简单,乍一看,山、海、天机械排列,一、二、三数来,无特别之处,其实是步步推进,由小智到大智,由否定走向肯定。作者真心要肯定的是大智慧,这种智慧已达到“道”的地步,拥有这种智慧的人开宗立派,化育万物,这吻合了智慧的基本特质。书写不佳。

样卷3

野百合也有春天

就像在大自然中,你不会要求每一朵花都有玫瑰的浓香一样,智慧也应在熊熊烈火中抢出自己的火焰。

然而,在当下这个机械化批量生产人才的大工厂里,智慧似乎已成为了分数,名次,学历的代名词,失去了自身的景象。在“高考工厂”里,孩子们夜以继日的学习知识而非智慧,陈寅恪先生所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被僵化的“智慧理念”异化为鸡汤文学的盛行,“高考决定人生”的标语性呐喊:大学教室里从没有讨论的声响,教授们一个个好似“神职人员”,尽管道行参差不齐,但行为举止惊人统一,手捧课本结结巴巴地讲授枯燥的知识,老师学生的目标都停留在考研论文上……

这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让智慧失去了芒焰,失去了它本该有的丰富性,多样性,沦为单一的以考试评判智者,以说话的早晚把爱因斯坦评判为低智儿童的尴尬现状。

但当最后,人们惊人地发现智慧的另一种灿烂景象,不甘成为应试教育的“宠儿”时,他们早已丧失了智者应有的能力,长期的传统智慧观念,已让每个人不自觉地戴上了同一张面具,不论什么百合花、郁金香都统统散发着玫瑰的妖艳与浓香,人们脑中的智慧早已刻板地被成功学,经商学占据,顶着乔布斯一般的头脑却无脑子里的创意,那么“智者”终将在日渐衰微中失去血色,走向平庸。

智慧应是各种名贵的香料而不是陈嘉映所说的“在一个跑道上狂奔”。

正如余秀华用笔写下:“我只有一颗处女般的心了,但她对这个世界依旧热爱。”

脑瘫似乎让那个她终身无法成为智力上的卓越之人,但他用独特的视角写下这最富激情的文字,这难道不是智慧的另一番景象?在余秀华心中,智慧也许就是一杆钢笔的躁动或是一首诗的酣畅吧!

人生倘若能以这般高傲的姿态面对“智者”,让智慧成为人们失败之后“这不妨也是一种有智慧的生活方式”这一感慨,而不是高考放榜后的失声痛哭,对“智慧“这一名号的不断渴求,那么你内心也一定像被智慧的清泉荡漾过一般平静、清澈……

智慧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一碗面……每个人不一定都要如玫瑰般夺目。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野百合也有春天!

【评语】

这是一篇有相当见识的考生“妙”。首先,文章从教育切入,讨论智慧应有的自身景象,强调了智慧要有个性,不从俗,懂得圆通。这是考生清醒地审明题意且有独立思考与辦析能力的体现,显示了对智慧的鉴识。其次,从行文构思看,考生以“野百合也有春天”为题,文末形象地呼应,将自己认知的“智慧”形象化,这是构思的成功,文章展示在对比中彰显自己认识的“智慧”:独立之精神,丰富多样,一首诗,一幅画,一碗面……另外,作为一篇议论文,本文却能多用修辞将智慧的景象具象化、生动活泼,显示出考生的写作功底,尤其是一些对比性譬喻,深刻而有意味。

样卷4

王大爷的早餐店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小区里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王大爷的小店里总是挤了很多人。远远的只能看到雾气把小屋子填得满满的,溢到外面来。也分不清朦胧中哪些是人,哪些是桌。

“王大爷!老样子来一份儿!”

 进门的人大多要喊这么一句,就像打招呼一样点一份早饭,然后就坐下来跟经常碰面的“早饭友”开心地交谈。等到王大爷把东西稳稳地放在他面前,他就开始边吹边吃,满脸幸福的样子。不消几分钟,他就要向在座的告别“你们慢吃”,再给王大爷来个预订:“我明儿还来啊,您忙!”然后快步走了——去上班。

 王大爷性格特别好,讲话和气还很爱聊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他的店面小,装修也比不上别处的快餐店,桌椅因长年的油灰显得发黑,墙也因水汽好些地方脱了墙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在这吃粥吃茶叶蛋。好像有了王大爷在,早饭就该好吃,卫生就能保证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吃客们有周末不肯做饭的,也跑来吃早饭。这时就少不了王大爷爽朗的笑声了。

“王大爷,店面不租大点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

“哈哈,我给你们搬个小凳坐外边吃!哈哈……钱全给你们做粥吃了,哪有闲钱啊?”

 对,王大爷的粥里头有肉,价格还不贵哩!难怪,难怪!

“那你提个五毛一块的价,我们还能不来啊?”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这吃的老邻居了!我老王别的不敢说,良心还是有的啊。多亏你们养着我哩!哈哈,我老头子亏得有你们陪着解解闷呢。”

 “那大妈呢?”我这个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没忍住就问了出来。我发现周围似乎过分的安静。我也看到王大爷似乎笑容僵了下来。

“你大妈啊,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们来陪陪我嘛。我这就够啦!有吃有喝,有人说话,干啥不满足?想这想那,争来争去的人还没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会知足!你往后长大了还像他们来我这小店陪大爷讲话,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说我这傻不傻?”

 我听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两下,多亏店里雾气重!“这粥真烫!”我大声地说,“我以后得等粥冷点再喝!”

 周围的人都笑了,王大爷也笑了,这种没有任何做作的笑真好听。

 王大爷,你一点也不傻,你就是心里敞亮才过得好啊!我不管长多大,都会时常来看你的,陪你说说话,就像这些陪你的人一样!我心里想。

 周末的早上总是让人放松的,阵阵谈笑声从街角这家小小的早餐店里传出……

 

【评语】

高明的记叙文都深谙说故事的最高境界:在自然流畅的叙述中已不露声色地完成了对命题的诠释,完全没有斧凿之痕,也正因为这一点,不细读很易看走眼。以为没有扣住“智慧”行文,只有细品,方能觉其高妙。

作者以圆熟的笔法叙述凡人小事,买早点的王大爷性格开朗、待客热情、买卖实在,因而店虽小旧却总是宾客满堂,这其中已暗合了智慧的题旨——“凭良心不吭被骗树立信誉就是做生意的智慧。”但文章不止于此,在后文中又提到王大爷丧偶后靠着开早餐店每天与老街坊乐呵呵地谈天说地地来打发孤独的时光,这正是凡人应对苦难的人生智慧。至此,文章立意又升华了一层,使“智慧”这一抽象的概念丰满具体起来,真是一篇有智慧的好文章。

 

样卷5

古画之思

墨气淋漓。

一幅《云山图》映入眼帘,在故宫茫茫似海的山水画中绽放异彩。

总觉画僧石涛是最富灵气的画者,画中一改传统古画三叠两段,两山一水的构图俗套,只见浩渺的烟云,不见山脚,连山顶也若隐若现似雾非雾藏于其中。创作的智慧——“求变”汪洋恣肆其中,纵横排奡,独具一格。

有人说,智慧是一种经验,此话不假,元四家含蓄素淡,入世超俗的明四家,艳丽妖冶,循规蹈矩的清初四王细腻温歆。而在明季,师古之风更是盛行,惟前人是举,惟后人是仰。陈洪绶在《玉几山房画外录》中提及,如以唐之韵,运宋之理,行元之格,则大成矣。”在他们眼中,经验主义的智慧作画观念可见一斑。

摹古之风日炽,才华横溢的石涛异军突起,对这种风气毫不理,竟发出“笔墨当随时代”的惊呼。一件上乘之所当自我革故,才能有所创新,他的智慧便在于此。

破程式化的临摹之法,创师法自然之新,画作酣畅淋漓,与八大山人之怪诞陆离,渐江之峭刻狷介,石谿之繁复畅煦也大相径庭。自成一番景象。

画中不再只有高山悬泉,亦可见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彰显生命之挥霍与可贵,他不再只是泼墨于低,枯湿浓淡并施并用,粗犷处浓墨大点犹如惊雷。细微处缜密严谨毫无虚下,赭代墨皴擦连胭脂也作绘于灼灼桃花,真真是鼎新之智慧。

然而他的智慧绝不仅仅如此,他并未抛弃经验的价值,高华的意境,雅致的情趣,深邃的智慧依然汨汨流动于笔墨之间。

是的,这是大智慧,是眼界更是境界。昌黎先生在奢靡繁华时提倡古文运动,发的该是同一股肺腑之言吧。“无非好古之文,好古之道也。”面对传承所需的定是如此的智慧。

创新抑或是继承,要的不是附属居次,末节零碎,更不是表面的文章、浮皮的染彩,就像旧瓶,只要装上新酒便是佳酿。

可憾的是,而今我们缺的正是这样智慧的去“酿”一瓶新酒,模仿纽约的旧城改造;模仿东京大学的宣传造势,直令人唏嘘不已。

在固有的观念连同思想意识一同崩溃的年代,学术和艺术一同进入没有法则不便定义的盲区,还能有石涛、韩愈一般的智者站出来为我们斟上新酒吗?

我答不上来,还有更多的人答不上来。

看去,眼前的山是愈发崚嶒了。

 

【评语】

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聪明的作者选择了自己精熟而对于一般人来说陌生的题材。以石涛的画作作为切口,通篇一例,巧妙地借由对石涛画作的评说表达了自己对智慧的认识。

开篇“墨气淋漓”四字入题,简洁有悬念,借对《云山图》的评点,自然引出“创作的智慧在于求变,在于独具一格”这一观点,更加可贵的是作者不迷信材料中“智慧是一种经验”的陈说,而是更进一步地剖析:如果经验演变成“惟前人是举,惟后人是仰”。亦步亦趋,循规蹈矩,那就变成抱残守缺,滑入经验主义的泥淖。以此反证“真正的智慧在于破程式化的创新,方能自成一番景象”,结尾针对现实,抨击了“只知模仿,缺乏创新”的时代风气,并尖锐的诘问:“在固有……斟上新酒吗?”颇有振聋发馈之效。

 

样卷6

智慧人生

“ 智慧”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词语,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智慧也有它自身丰富的景象,人生在世,我们应该拥有一颗智慧的心,去过好属于自己的智慧人生。      

何为“智慧”,“智慧”不等同于“知识”,更不相当于“智力”,学富五车的人和高智商的人分别有着丰富的知识,和超群的智力,但他们并不一定是智慧之人。

“智慧”强调的是实践和领悟,“智”的上部是“知”,这要求我们通过实践和行动,通过设身处地的经历去总结经验,获得能力。例如书本上的知识需通过练习运用才能获得工作经验,为人处事道理需在工作、生活中锻炼方可获得,而获得智慧更重要的是靠“心”领悟,恰如“慧”字下半部分是“心”字,就是教育我们,通过实践用心领悟的方能汲取真正的智慧。                                                

然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对于人生而言,是一种澄明宁静的生活态度,这意味着与世间一切不美好的事物决裂,去追求至极的美好。

 想要获得智慧人生,首先要达到智慧的境界,智慧之人能看清世事,能够看清一切贪、嗔、痴,拥有一颗宁静,豁达的心,他们把世间种种冲突都看作蜗牛壳里的纷争,看做电光火石的事,如同老子的逍遥游,遨游于世间,不寄托于外物,不“心为形役”,而是以自由豁达的淡泊的心态处事。

 其次,智慧之人杜绝外物的诱惑和干扰,而把自身提到很高的位置,这并是说狂妄自大,而是在宁静的心境中深刻地剖析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就是这样的智慧之人,他曾写下《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这首短诗,引后人无数叹服与敬仰。杨绛先生也曾有言:“我不屑与任何人比较……到头来才知道,这世界是我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清醒深刻地反省,剖析自己,乃知自己性灵深处的卑微与弱点,方能用之警醒自己,获得智慧的人生。

然而,在现今这样一个追求义与利的进步迅速,过于浮躁的社会,想要做到淡泊宁静,反躬自省实在是太难了,“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必然会与他人联系,受到他人的影响,此时 我们所需要做的,大概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了,仍要热火朝天为了事业而奋斗拼搏,但要学会保持一颗宁静的坚守的心,时常去叩问自己的心灵,如此才能不随波逐流,获得自己的智慧人生。

【评语】

本文是一篇规范的层递式议论文,更是一篇具有写作智慧的议论文。作者深谙“论如析薪,贵在破理”的写作之道,在对智慧展开阐述的时候,没有拘泥于材料中现成的几个关键词,而是通过与“知识”“智力”的对比辨析,通过拆解分析“智”“慧”这两个字,条分缕析,思路清晰,明确指出智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领悟”,在讲清是什么之后,作者接着深入阐述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智慧人生。首先紧扣一个悟字,提出要看得清才能有智慧,其次,要能够拒绝诱惑,倾听内心,而在论述时引用的纪伯伦的短诗和杨绛的话新颖而贴切,文章具有思辨性,剖析到位,层层递进,论证严密,可惜结尾略显文气不足。

 

样卷7

智慧,不一样的烟火

智慧,如同一束灿烂的烟火,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美,有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奇特,境界的开阔……智慧在每个人身上所体现的,都是不一样的烟火。

智慧是一种能力,上海市康定路600弄火了,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来这拍照留念,但令人惊讶的是其身后的背景竟然是拆迁的废墟,这可不是普通的废墟,上海的两位中法涂鸦艺术家的在墙上留下了可爱浪漫的涂鸦作品,使得这些废墟看上去更加珍贵。

中法两位艺术家将其涂鸦智慧体现为能力,一种能够唤起人们年代感的能力,一种将废墟转变为美景的能力;人们为此呼吁政府停止拆迁古建筑,艺术家用美感召唤出大家对古建筑的保护。

智慧体现出的奇特的能力,着实让人惊叹。

智慧也是一种境界。顾老师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被赞为史上最浪漫的辞职信。内容如此简单明了,在现在快节奏喧嚣的生活中,像顾老师那样闲适的生活态度鲜见。这封辞职信折射出顾老师生活境界的开阔的智慧。

开阔的境界所体现的智慧让人赞叹不已。若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机智地放下,慎重地行走,定能达到智慧体现的开阔。

智慧亦是一种经验,第三季《我是歌手》总决赛中,正当主持人汪涵准备宣布第二轮比赛歌手名单时,孙楠突然宣告不唱退出比赛,这让主持人汪涵着实惊讶了一把,然后他很淡定从容的紧急处理现场,才将湖南卫视“救”了回来……

这台上的三分钟,对于汪涵来说是十几年的主持功底练出来的。他在自己的《有味》这本书中写到:“岁月将无用的水分蒸发掉,将最原汁原味最精华的东西呈现出来”是的,这十几年的经验已经积淀出汪涵的智慧与从容了。

智慧是能力,是境界,是经验,但它绝不等同于聪明。聪明是体现在小事情上的,而智慧却是人生的哲理;聪明也许只有那些智商高的人才具备,但智慧人人都可以拥有;他是你身上优点的体现。

即便是蝴蝶落在花瓣上都会有阴影,何况是人生呢。那是一段注定要兴彩斑斓的旅程。智慧扮演着“光”的角色,绽放的能力、境界、经验,伴随着我们一路光明。

【评语】

一样的大前提,不一样的小结果,一样的智慧,不一样的烟火,尽管略添闲语,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奇特、境界的开阔,却显示出考生对材料的玩味,对观点的推敲—与不假思考、原封不动的“拿来主义者”相比,本意迥然有别,同样是例证,本文的取材用例不仅锲合不同的分论点,而且富有时代气息,无论是中法艺术家的涂鸦,还是顾老师的辞职信,或是汪涵的台上三分钟,皆可称新人耳目,益人见闻,再加上文章首尾的俩处比喻,也可谓平中增色。

 

样卷8

一生求“大智慧”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自吹智商很高,很有智慧。他们甚至用所谓的“智慧”,为自己夺取私利,这只是“小智”罢了。人的一生应该寻求“大智慧”,那么,这种智慧是什么呢?

智慧是一种经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的智慧并非天生即来,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反复总结,智慧则应运而生,人们便能“知明而行无惑矣”了。

智慧是一种能力,在世上不乏那些“学霸”“学神”,有些“学霸”靠日积月累不断刷题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而有些“学霸”则是将智慧灵活使用,不断变通,这便是能力了,而前者靠刷题依赖的是经验,后者是能力,后者终究更胜一筹。

智慧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精神上的高度来评判的。我说的“大智慧”便处于这种精神上的境界中,何为“小智”之人,他们在经验和能力上,拥有高的智慧精神境界却空洞不已,中国有很多不法奸商,他们为了增加食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惜采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来降低成本,牟取暴利,这样做的确是聪明伶俐,可是却在精神上泯灭了良心人性,何谈“大智”。所以,要达到真正的“大智慧”,要注重精神境界上的修养。

陶渊明便是一个有大智的人。他鄙视那些每天俯仰低昂、折腰事权贵的官员,那些官员看似左右逢源,颇有智慧,处事圆滑,实则出卖了自己的精神原则,毫无尊严的活在体制之下,内心早已贫乏无力。而陶渊明不慕权贵,以心向往,只听从精神境界的需求,隐居山林,怡然自得,这便是“大智慧”。

俗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慧也如同大自然一样,有其自身的景象。那些成日玩着小聪明,洋洋自得之人智慧在他们心中终究是一片沙漠,只沉溺于海市蜃楼罢了,真正的“大智”之人,心中广阔无垠,又有万丈深渊,千仞绝壁,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大智”者能够容纳一切苦难,不为世俗所缚,不断追求内心精神世界的完美,以此包容万物。

一生寻求“大智慧”,你的内心将不再是贫瘠的沙漠,追求精神上的完善,你内心的智慧,一定是世外桃源,美不胜收!

 

【评语】

本文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但是它最大的亮点就是既将道理讲清了,更将道理讲透了!与大多数同学一样,作者按照材料的提示语,对“智慧”分别进行了阐述,但大多

数同学只能简单判断,将经验仍旧阐述为经验,而作者却能认识到经验、能力与智慧的相关性,提出只有积累经验反复总结才能生成智慧,能够灵活运用,不断变通的能力才是智慧。在此基础上作者更是敏锐地指出“大智”之人与“小智”之人最大的区别就是道德的高下。并举陶渊明的例子加以论证。文章结尾虽然也是用了材料的关键词,但是“沙漠”“千仞绝壁”的比喻使得智慧之人的境界高下所呈现的内心更直观可感。如果作者结尾能够更深入地阐释清楚有大智慧的人类境界的高就在乎他的“真”与“善”,则文章将提升一个档次。

 

 样卷9

智慧的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状诸葛亮智而近妖,一代名臣诸葛亮,毫无疑问是智慧的化身,然而,一个人的智慧就真的是上天所赐?难道诸葛亮真的是妖,才拥有如此智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什么是智慧?诸葛亮又为何成为如此大智之人?

    智慧,是一种经验,是一种在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积淀下来的财富,诸葛一手玄乎的七星台呼风唤雨,恐怕是他早已观察到天气变化,并根据长期观察积累下的经验,作出了正确的预测。古诗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不就是根据云霞来预测风雨么?又有言曰:熟能生巧,早晨玩空竹的老人不也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越玩越好么?

    智慧,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凝聚众人力量而完成宏伟大业的可贵品质。诸葛亮七擒孟获,终使归顺,舌战群儒,终得联军。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他以个人的智慧和强大的个人号召力,获得各方支持。反观当下,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不懂得合作的公司必然被淘汰。而那些合作创新,共同进取者必将获得更大的进步,能为公司获得一个有价值的合作伙伴,就会创造更大的利益。所以当下最缺的是什么,就是有强大的合作能力的人才,一个人如果能振臂一呼,万众皆应,这又何不为一个智慧的人呢?

    智慧,更是一种境界,诸葛亮大唱空城计,就是对敌人的心理已经达到了了如指掌的境界,这不仅需要经验与能力,更需要胸怀天下的勇气,落魄的马云用一个小时的谈话就收获了50万的创业基金,这是何等的自信和勇气才能达到的,现在的年轻人畏首畏脚,害怕失败,能夸夸其谈却无半点行动,他们并不缺乏学识,只是没有达到智慧的境界。

    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人,无疑是这个世界智慧的体现。我们拥有发达的大脑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我们收获经验,锻炼能力,最终养成境界,直到那时,我们才可以说,我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评语】

这篇议论文开头以鲁迅先生之言引出两个问句什么是智慧?诸葛亮何以成为大智之人?这个开头还是有亮色的,然后文章主体依据作文题材料中的“经验”“能力”“境界”展开三大段论述,论述颇为周密,既回答了了什么是智慧,又列举了诸葛亮的品质和谋略,回答了诸葛亮何以成为大智之人,还注意联系当今社会人和事,使文章颇具现实意义,文章结构严谨,论述清晰,语言简洁流畅,表达准确,在依据材料写成“三段式”的这一类文章中,属于较好的。当然,本文以材料的提示为思路,立论和论述缺乏新意和深入。

 

样卷10

什么是智慧

佛教三宝中的至宝指的是佛,而佛就是大彻大悟,拥有大智慧的人,由此可见智慧并不等于智商,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智慧?

     智慧是累积的经验的外放,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世界三大工人运动总结经验,以及其在德国的实践的归纳,终成了《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两个巨著。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天才的构想。这个思想被世人认为是近三个世纪最为智慧的哲学。我想世界上比他们智商高的人多了去了,可为什么只有他们提出这一设想呢?对实践的累积,倘若他们不重视经验的累积,只是闭门造车空想的话,恐怕这一理论永远不会被提出把。欧洲的傅立叶,中国的洪秀全不就是这样吗?只顾自己内心的思考,没有实践中经验的累积,那么,思想只是空想,永远不可被称为智慧。

智慧是能力的体现。这个能力是多方面的,有生活能力,处理内心的能力等等。四川大凉山的刘宁,是曾经的理科状元。这智商,不用我说,人人都知道会超过众人。可智力不等于智慧啊,这个昔日的理科状元如今混迹在网吧,是无业游民。为什么状元会是这样,能力的缺失,面对未来他茫然无所适从,没有调节自己内心的能力,最终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是惨败。比起那些智力不如他的人,他也是败了。他就是社会上所批判高分低能的人,他们空有卓越的智力而无常人的能力,也称不上智慧,只有有能力把自己智慧表现出来的那才是智慧,否则空有智力 却无法实现,谁又能看见。

     智慧是境界的体现。禅宗六祖慧能法师的佛偈揭示了这一点。“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正是其内心对佛法的感悟,超越了外物的巨像,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对物体外在的感悟,因此五祖才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了他,这是境界的超越,这才是真的智慧。若是他不去探求境界,而是与他人一样去考究外物的话,那么他至死也不过是一个伙头僧罢了,谈什么六祖的后世之飨?说什么大彻大悟?说什么有大智慧呢?

     智慧,是经验,是能力,是境界,只有做到了这些,才可真正称为智慧!

 

【评语】

本文是典型的按材料中的三句话来安排结构的三段论式作文。文章能抓住材料中的“经验”“能力”“境界”和“智慧”的关系来展开论述,并举例论证。但论述没能准确揭示出智慧的特质,只是泛泛而论。内容上对三句话的论述面面俱到,均衡用力,重点不突出。语言表达能力一般。

考虑到能围绕材料中的三句话来构思作文,有一定的代表性,且不是简单围绕材料,而能有一定的阐释、论述,结构完整。

高考作文押题预测:智慧(审题、范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