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0-11-19 14:10:16

湖州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研究

摘要

人口发展战略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充分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人口转变理论入手,回顾湖州人口发展历程,分析人口发展变化特征,总结出湖州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预测湖州未来人口总量及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对促进湖州人口与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关键词:人口 发展 趋势 湖州

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准确把握人口变动特征,预测人口发展趋势,对制定与人口变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1.7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323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人口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始终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湖州人口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规模继续扩大,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州市常住人口为289.35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62.56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6.79万人,增长10.2%,平均每年增加2.68万人,年均增长9.8‰。

一、湖州人口发展变化的阶段分析

人口转变理论也称人口过渡论或人口演变论,是研究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过渡的理论,当代世界人口学界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人口理论之一。根据法国人口学家兰迪的3个序列理论,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原始阶段,人口增长的典型特征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第二阶段为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两者较原始阶段为低)和低自然增长率;第三阶段为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又转入低。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用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转变过程是否完成的指标有两个:一是总和生育率TFR(指假设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是否降低到2.1的更替水平以下;二是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否达到或高于65周岁的老年人口下限。

人口增长过程也是人口再生产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生命繁衍的自然现象,也与社会制度、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素质、人口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建国以来,湖州人口从1949年的114.6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89.35万人,人口增加了174.66万人,增长1.52倍,平均每年增加2.50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5.3。从60多年时间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曲折的变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口发展的变化趋势。

word/media/image1_1.png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本文根据传统意义上的衡量标准,把自然增长率大于或等于20‰作为高速增长,介于10-20‰之间作为中速增长,5-10‰作为低速增长,多年来持续低于5‰并相对稳定作为平稳低速增长。按照这一划分标准,根据不同时期人口增长量的多少和增长率的高低,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8年):人口高速增长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和社会变革推动生产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使得人口迅速增长。1950-1958年全市人口平均出生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其中1957年达到了这个阶段的峰值,为32.6‰,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达到26.4‰的峰值。这一阶段全市总人口从1949年的114.69万人,增加到1958年的153.67万人,9年净增38.9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33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3.0。这一阶段是湖州市人口增长的第一高峰。这一高峰期,时间虽然不长,但它的惯性作用对后来湖州人口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阶段(1959-1966年):人口增长剧烈振荡期

1959-1961年由于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再加上严重自然灾害,湖州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人们生活遇到很大困难,人口增长也步入低谷,全市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从1958年的26.9‰下降到1961年的18.2‰,而同期人口死亡率则由7.6‰上升到11.0‰。结果这三年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下降到9.1‰,其中1960年自然增长率仅为7.6‰。这三年是1949-1972年出生率最低的时期,而死亡率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

随着国民经济走势的好转,补偿性生育来势很猛,形成湖州人口增长第二个生育高峰期。196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跃至33.1‰,1964年再升到34.8‰,成为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年份。随后几年的出生率均维持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自然增长率也维持在22‰以上的水平。从1962年到1966年全市人口总量增加了20.6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13万人,年均增长23.8

第三阶段(1967-1980):人口增长稳定下降期

在这一时期,人口出生率从1966年的29.9‰下降到1980年的10.8‰,1980年的人口出生率比1966年下降了19.1个千分点。由于这一时期死亡率的变动幅度较小,由7.5‰下降至6‰左右,处于低水平并呈稳中有降态势。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主要依靠出生率的降低来完成,这一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66年的22.5下降到4.5,人口增长迈入了低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前几年由于第一次出生高峰生育的人口陆续进入婚龄期,人口出生率、增长率还处于较高水平。1973年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无节制生育状态有所控制,人口控制工作初见成效。在这14年中,全市人口增加了38.2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73万人,年均增长13.5

第四阶段(1981-1990年):人口增长小幅振荡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基本没有出现过大的反弹或大起大落,而同期死亡率处于稳定状态。但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阶段人口出生率经历了两次小高峰,人口增长小幅震荡。1981年和1982年出生率的上升是由于1980年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使在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未到位的情况下,部分原来要实行晚婚晚育的群体在婚姻法规定允许的下限范围内结婚,导致结婚人群集中,出现了出生率的小幅反弹。1987年前后的小幅波动是因为第二次出生高峰生育的人口,即1962-1966年出生的人口进入婚育期所致。这一时期,全市人口增加了21.3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14万人,年均增长9.2

第五阶段(1991-1997年):人口增速持续回落期

随着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的转变,育龄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逐步提高,妇女总和生育率的逐步下降,全市人口出生率由1990年的15.5持续下降到1997年的10‰以下,与此同时,自然增长率也由同期的8.48下降到3.08。进入90年代,湖州人口增长进一步趋缓,1991-1997年这7年时间里,湖州人口增加了9.3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3万人,年均增长5.3‰,人口增速持续回落

第六阶段(1998年至今):人口稳定低速增长期

1998年以来,湖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的低水平,尤其是2001年至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断下降表明前几次出生高峰对湖州人口增长的影响在减弱,人口发展已进入一个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时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外来流动人口开始涌入湖州,尤其是2000年以来,外来人口快速增加,推动了湖州人口总量及结构的变化。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的出生率为7.8,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为1.6,分别低于第五次人口普查0.8、0.4、0.5个千分点。另一方面,全市人口总和生育率降至0.97,平均预期寿命高达79.63岁,依照国际标准,湖州人口转变过程已基本完成。

二、湖州人口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

(一)常住人口增长加快,户籍人口增长稳定

2010年11月1日零时,湖州市常住人口达到289.35万人,与“五普”的262.56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6.79万人,增长10.2%,平均每年增加2.68万人,年均增长9.8‰。十年间我市户籍人口从“五普”的255.79万人,增加到259.87万人,增加4.08万人,年均增长1.6‰。而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到我市的人口达到了50.35万人,是“五普”18.63万人的2.7倍,其中来自省外的人口大幅增加,达到45.40万人,是“五普”14.50万人的3.1倍。外来人口的快速增加是我市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word/media/image2_1.png从历次人口普查资料来看,历次普查中间年份全市人口总量平均增速总体上呈逐次回落走势,1991-2000年出现低谷,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平均增速出现回升。

(二)生育旺盛期妇女占比缩小,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湖州市育龄妇女总数为82.85万人,比2000年“五普”时增加8.31万人,年均增长1.1%。其中,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为31.57万人,比2000年减少2.04万人,占育龄妇女的比重下降7.0个百分点,生育旺盛期妇女的总量和占比的大幅下降对于降低人口出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全市育龄妇女生育水平进一步下降。2010年全市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指一年内活产出生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数之比)为24.9‰,比2000年的28.4‰下降了3.5个千分点;总和生育率为967.3‰,比2000年的1105.1‰下降了137.8个千分点

少儿抚养比(指0-14岁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进一步降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湖州市少儿抚养比为15.1%,比2000年下降10.8个百分点。少子化趋势短期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抚养压力,但在未来几十年里可能会加剧老年人口的社会抚养压力。

(三)外来人口流入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数据显示,我市省外流入人口达到54.94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为45.40万人,暂住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下)9.54万人。省外流入常住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4.50万人增加30.9万人,增长2.13倍,平均每年增加3.0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1%。在省外流入常住人口中,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三年以下的为30.82万人,占67.9%,其中半年至一年的占34.5%。

(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全省排位依然靠后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53.0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2.9%,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4.2个百分点。表明2000年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城镇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20年,湖州城镇化水平由1990年的31.8%提高到2000年的38.7%;2008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50.1%。但由于历史自然因素,湖州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高,2010年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在全省11个市中,湖州的城镇化水平处于第9位,仅高于丽水和衢州。

表1 全省各市城镇化水平(%)

(五)人口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深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指现在出生的人口,在目前的死亡水平下,预期平均每个人可以存活的年数,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反映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63岁,比全省高0.43岁,比2000年的75.19岁提高了4.44岁,其中男性人口为77.94岁,女性81.67岁,分别比2000年提高4.75岁和4.63岁。

word/media/image3_1.png

由于人口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都在不断上升。我市自上世纪八十年末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新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持续加重之势。2010年,我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达到46.90和31.50万人,分别比五普增加10.98和5.57万人,增长30.6%、21.6%,高于常住人口20.37、11.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6.2%,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3.0、2.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0.9%,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2.0、1.6个百分点。

word/media/image4_1.png

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将使劳动力人口的社会负担系数增大。2010年我市常住人口总抚养比为29.1%,其中老年抚养比为14.1%,比2000年上升0.2个百分点。

表2 全省各市65岁及以上人口情况

(六)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资料显示,我市人口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我市常住人口中,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29年,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7.22年,提高1.07年。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63人上升为6568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8906人上升为1224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2857人上升为3910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40831人下降为32164人;文盲率由6.8%下降为5.1%,下降1.7个百分点,文盲率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

word/media/image5_1.png

从全省范围看,湖州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其中,每十万常住人口中大专以上人口仅6568人,位于全省第9位,仅高于衢州(6491人)和台州(5954人)。6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全省低0.28年。

表3 全省各市受教育程度情况(人/十万)

(七)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就业结构明显优化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10%长表抽样调查汇总结果,十年间湖州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明显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就业人数大幅增加。10%长表抽样户中就业人数达17.70万人,比2000年增加2.54万人,增长16.7%,高于常住人口增幅6.5个百分点,其中男性就业人数10.08万人,增长17.1%。

二是就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常住人口中,一、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3.42万人、8.75万人和5.53万人,与2000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减少2.64万人,下降43.6%;第二产业增加3.03万人,增长52.8%;第三产业增加2.15万人,增长最快,为63.7%,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构成由2000年的40.0:37.7:22.3调整为19.3:49.4:31.3。

三是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素质较高。从受教育程度看,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主要以小学到高中段教育为主,分别占92.7%和94.6%;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相对受教育程度最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20.2%。

word/media/image6_1.png

三、湖州人口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加深与社会应对不充分的矛盾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湖州市老年抚养比为14.1%,比2000年上升0.2个百分点。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抚养系数将进一步提高。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对现行社会养老体制提出挑战。从家庭角度看,在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大,对于独生子女老年父母特别是空巢家庭来说,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从社会角度看,由于长期处于低生育率状态,未来的几十年里,青年劳动力资源会大幅减少,将导致城市活力不足和创新能力下降,老龄化将制约整个社会的发展。续攀升的老年抚养比使政府面临巨额退休金与社会福利支出的严峻挑战,社会公共支出也将大幅增加。

(二)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与公共服务发展缓慢的矛盾

新世纪以来,随着湖州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外来人口总量持续增加,使得湖州常住人口增长较快。2010年我市省外流入常住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市增加30.9万人,是户籍人口增量的14.1倍,常住人口规模与户籍人口规模差距越来越大。不断扩大的人口规模使得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正在对过去偏重以户籍人口为主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提出挑战,原有的公共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人口发展的新需求,必须及时进行改革、调整和完善。

(三)人口素质发展滞后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矛盾

从“五普”到“六普”的十年发展时间来看,湖州市人口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全省范围来看,发展仍然滞后,这与湖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战略定位矛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有待提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就业人口中78.8%的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而大专及以上学历就业人口仅占8.5%。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湖州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排位靠后,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高层次人才的严重缺乏,目前湖州的人才状况与湖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三是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和就业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湖州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摆脱依靠低成本、高投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传统方式,逐步转变到以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为依托的模式上来。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省外流入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5.69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2.98万人,两者合计占88.88%,比全市常住人口高14.38个百分点。如果外来劳动力仍然维持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的人力资源结构,将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必将影响未来就业结构的优化。

(四)总人口低增长和外来人口高增长的矛盾

湖州市人口的发展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而湖州市的人口死亡率基本维持在6‰左右的水平上,因此,影响湖州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在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中,较为主要的是育龄妇女的人数和生育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妇女优择了晚生和优生,这种新的生育观势必影响城市妇女的生育率。同时,现阶段农村妇女的生育观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出现许多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现象。城乡妇女的晚育少育延长了妇女的生育周期,减少了人口出生总量,整体的生育率将继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尽管湖州的人口增长将保持低增长率的态势,但外来人口增长较快,这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2010年,湖州市省外流入常住人口达到了45.40万人(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30.9万人,增长2.13倍。由于目前人口低增长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带有强制性,而人们的实际生育愿望与政策之间存在差距,加上对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明显滞后,实际会导致部分外来人员的计划外生育人口增多;同时由于外来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外来人员的大量增加不利于市民整体素质的快速提升。

四、湖州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测

(一)预测原理及模型

本课题采用队列要素法对人口结构及总量进行预测。队列要素法,利用人口特征,将各年龄组人口随时间推移的变动分解为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影响要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人口预测。

各年龄组人口数预测方法如下:

①(t+1)年各年龄(x岁)人口数由t年上一年龄(x-1岁)存活人口及t到(t+1)年本年龄(x岁)净迁入人口构成。

②(t+1)年0岁组人口由t年育龄妇女出生人口与0岁净迁入人口构成。

其中假定迁入育龄妇女迁入后按本地常住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模式生育。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word/media/image7_1.png

word/media/image8_1.png

word/media/image9_1.png

word/media/image10_1.png

其中,word/media/image11_1.png:t年x岁年龄组男性人口数;

word/media/image12_1.png:t年x岁年龄组女性人口数;

word/media/image13_1.png:t年x-1岁年龄组男性死亡概率,

word/media/image14_1.png:t年x-1岁年龄组女性死亡概率;

word/media/image15_1.png:t年x岁年龄组男性净迁移率;

word/media/image16_1.png:t年x岁年龄组女性净迁移率;

word/media/image17_1.png:t年x年龄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

word/media/image18_1.png:(t+1)年0岁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

word/media/image19_1.png:(t+1)年0岁人口中女性人口比重;

word/media/image20_1.png:(t+1)年0岁人口性别比。

(二)预测模型参数假定

1生育率假定

进入21世纪以来,湖州人口生育一直稳定在低生育水平,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湖州常住人口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105、1.141和0.97。考虑到未来生育政策放宽的可能性,湖州总和生育率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将有小幅回升,但难以反弹回较高的高度。

表4 湖州市未来总和生育率假定

另外,根据历年出生婴儿性别比,假定未来20年湖州常住人口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4%。

2死亡率假定

自上世纪60年代末,湖州市人口死亡率就下降并维持在6‰左右的低水平上。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湖州市人口男性和女性年龄别死亡率均呈现低死亡水平的J型模型,并且女性各年龄死亡水平普遍低于男性。一般来说,当死亡水平下降到较低程度时,死亡模式趋向稳定,因此本预测只设定一种死亡模式,即对2010年湖州市人口普查的男女年龄别死亡率进行平滑微调,以此作为湖州未来20年人口死亡率。

word/media/image21_1.png

根据湖州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整理得到

3迁移率假定

word/media/image22_1.png

根据湖州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整理得到

2010年湖州市常住人口净迁移率为13.32‰,考虑到新世纪以来的湖州流动人口激增,净迁移率逐年增加的态势,以及在2010年以后随着产业转移,湖州对西部地区及周边地区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减弱,净迁移率将会逐年降低,最后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

表5 湖州未来净迁移率假定(‰)

(三)主要预测结论(以下数据均为VC++编程计算得到)

1.常住人口总量发展趋势

表6 湖州未来常住人口规模预测(单位:万人)

word/media/image23_1.png

(1)人口总量还将继续增长,二十年后将达峰值

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作用,以及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湖州市常住人口总量还将继续增长。按照本课题的人口发展方案,预计到2020年湖州市总人口将达到319万人,2030年将继续攀升到329万人(如图所示),此后人口增长非常缓慢,预计将会在2030年到2035年总人口数达到峰值,大致在330万左右,随后人口缓慢下降。

(2)人口性别比维持稳定,小幅上升后略有回落

2000年和2010年湖州市常住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3.17和103.33,2011-2017年湖州人口性别比仍延续前十年的略微增长态势,但从2018年开始总人口性别比开始逐年有所下降,但未来湖州人口男女性别比基本维持在103左右,这一趋势基本稳定。

2.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表7 湖州未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单位:万人)

(1)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近峰值,劳动力占比持续下降

word/media/image24_1.png

劳动年龄人口是人口年龄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口规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测期内,湖州市劳动人口规模先上升后下降,在2016年达到峰值232.28万人,之后,劳动力人口开始缓慢下降,到2030年下降至214.04万人,劳动力人口减少18万人。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看,湖州劳动力人口占比将从2010年的77.4%持续下降到2030年的65.0%,下降12.4个百分点。由于外来人口是湖州劳动力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湖州劳动力比重的降低将可能导致湖州未来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对周围地区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减弱。

(2)少儿人口规模有所回升,十五年后迎来拐点

word/media/image25_1.png根据预测,湖州市常住人口中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规模在2011-2025年间将会缓慢增长,由2010年的33.77万人增长至2025年的42.73万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由11.7%增长到13.1%。从总体来看,前十五年湖州少儿人口规模扩大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造成:一是上世纪80年代湖州出生人口出现小高峰,这部分人现在正处于生育旺盛期,再加上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生二胎,二胎比率的提高也提高了生育水平;另一方面,外来人口一户多孩现象较严重,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市外来人口仍然较多,外来人口也是增加少儿人口的一大因素。当然,随着迁移率的不断降低,以及人口峰值到来后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湖州少儿人口规模也将在2025年以后迎来拐点,少儿人口规模开始缓慢下降并趋于平稳。

(3)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根据预测,2020年湖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约51万人,占湖州总人口比重约16.0%;到2030年,湖州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湖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近74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2.4%。未来二十年湖州将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社会抚养对象逐渐由少年转向老年。预计2012年以后,湖州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老年抚养负担将历史性地超过少儿抚养负担,开始全面影响经济社会生活。

word/media/image26_1.png

(三)小结

未来二十年湖州常住人口总量将会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在未来20年到25年的时间里,湖州人口总量将会达到峰值,此后人口开始缓慢回落。未来湖州人口结构进一步复杂化,人口发展面临育龄妇女人口总量和比重“双降”以及少儿人口数缓慢增加又有所回落的局面,但人口结构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走出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下降并存的困境。可以说,湖州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就是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因此,努力优化人口结构将成为下一步人口工作的重点。

五、湖州人口发展的有关建议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湖州人口的发展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仍会面临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的困境。目前,虽然湖州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有所降低,但是存在生育一孩的比例下降,多孩率上升(外来妇女影响),农村妇女生育率高于城市,以及受教育程度高的妇女生育子女数较少等问题,这对于控制人口总量,推进城镇化以及优化人口结构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尤其要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探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正确处理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政策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关系同时,在适当时机积极争取适当微调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二)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湖州总体人口素质在全省排名靠后,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是保证湖州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全面普及和优化基础教育,积极促进高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以此满足社会需求,减少结构性失业;积极开展成人教育,通过发展社区教育、现代企业教育、农村劳动力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全面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素质。

其次,丰富和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强化吸引人才综合环境。当前,湖州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现代物流人才等各类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除了在医疗、住房等硬件上做文章,还需要打造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软环境,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建设人才的集聚高地,努力形成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快速推进的局面。

最后,积极搭建多元平台,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搭建文化教育平台、职业技能训练平台、学历教育平台,提高外来务工人员文明素质、职业技能和学历层次;建立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结合,学历与非学历、正规与非正规教育并举,文化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兼备、覆盖多个教育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灵活多样、实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服务,满足不同类型外来务工人员的学习要求,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利用人口红利

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短期社会养老成本上升和长期劳动力就业缺口增大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延长人口红利,拓展养老资源渠道:

一是提高退休年龄。提高退休年龄不仅可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加劳动力资源,还可以降低老年人口负担系数,推迟领取养老保障金的时间,减少政府用于老年人口的各种支出。因此,建议政府对老年人才实行弹性退休政策,并且适当提高女性退休年龄。

二是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在“人口红利”期,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较高,社会抚养比较低,从而有利于发挥劳动力优势,有利于储蓄和投资增长,有利于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应该在人口红利期构建起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抢抓机遇,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充分利用好人口红利期,积蓄充足的社会财富,做好应付人口负债的准备。

三是积极发展养老产业。伴随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持续升高,老年人口的消费在整个消费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就越来越大。政府可以引导企业针对老年人群特殊的消费需求,开发老年人口专用商品,发展医疗、护理等行业,大力发展老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完善养老保障体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的制度安排。首先,要拓宽养老资金来源渠道,并做到逐年有所增长,健全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和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其次,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等各种社区服务业。第三,可以通过强化个人储蓄养老的方式筹措养老基金,使之成为资本投资的重要来源。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服务质量

湖州目前的城镇化率较低,因此,现阶段湖州应加快城镇化建设,一方面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大量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改善农村人口结构;另一方面,加强中心镇建设,促进优强企业落户,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城镇就业吸纳力。

与此同时,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化服务质量也是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提高公共产品服务质量,大力推动城镇交通建设,加大卫生、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力度;二是优化人口空间格局,在产业布局、新城区建设等方面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三是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将其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范围,在为外来人口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同时,使其更好的为城镇化建设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课题负责人:臧新昌

课题组成员:费百田 顾建蓉 沈成杰 周坤乔

执 笔:顾建蓉

参考文献

[1]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浙江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浙江卷[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宋健:人口预测和人口控制[M].人民出版社,1980

[4]翟振武:中国人口发展态势[J].党政干部文摘,2008(4)

[5]宁越敏、赵新正等:上海人口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1(1):16-26

[6]复旦大学、市人口计生委:湖州市“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前期研究

湖州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研究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