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8-09 12:24: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THEORETICAL HORIZON  编者按:201 7年1 2月1 2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学习 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论述暨生态文明研究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本刊选 取5位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术 ■方世南 【提 要】十九大报告关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 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科学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 内涵、新特征和新任务,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描绘了绿意盎然的宏伟蓝 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18)02—0005—04 【DOl】10.19632/cnki 1-3953/a.2018.02.001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的第九条中提出了 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概念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特征,提出了新时代中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崭 新命题,首次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明确地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界定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追求。为正确认识和处 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 展与生态治理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传统现 代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指 现代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提出了要通过推动形 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到 明了努力方向,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新时代描绘了绿意盎然的宏伟蓝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揭 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史任务。人与自 示了新时代现代化的新内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概念揭示了新时 本文为2017年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专项研究立项课题《“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江苏“富 民”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WTB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8.02l衢 野_5 
澎 THE0RETIc鱼L HORIZO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嚣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表明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决不沿袭传统现代化 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发展模式,决不走西方现 代化所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走出一条 将人与自然当作生命共同体,在尊重自然、顺应 自然、保护自然中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提供更 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 环境需要的新型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 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传统现代化 的超越。传统现代化或称为经典现代化是以工业 化、城市化、富裕化和高消费、高浪费为显著特 征的,其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 从自然界获取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推动经济高 速增长和财富迅速积累进而支撑人们的高消费生 活方式的发展模式。在漫长的工业化进程中,资 本主义主导的传统现代化发展模式以及以追求利 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资本逻辑和生产逻辑制造了人 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对立,激发了社会矛盾和生态 矛盾,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占据传统现代化发 展模式主导地位的错误价值观主要有三大表现: 是经济增长的无限性和生态资源的无限性的错 误价值观。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是无 限的,生产能力也是无限的,因此,经济增长是 无限的,支撑经济无限增长的条件就是生态资源 的无限性,自然界具有取之不尽和用之不竭的材 料和能源,经济无限性增长的自然基础在于生态 资源可供给能力的无限性。二是割裂经济价值和 生态价值内在联系,将经济价值视为现代化的唯 价值追求和目标导向的错误价值观。传统现代 化发展模式崇尚经济价值而贬抑生态价值,认为 生态价值服从于和从属于经济价值。现代化的价 值追求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财富不断积累,将 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等同于现代化的价值导向, 以生产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助推现代化发 展水平。从物质生活水平定义和衡量生活质量和 生活幸福,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进而倡导高 消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物欲和感官享受作为现代 化的标志。将追求经济效益和金钱利润作为市场 经济的主要原则,在经济利润最大化原则驱动 下,采用威力巨大的生产技术的工业生产体系, 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原材料,通过生产转化为人 类无限制需要的物质财富。三是在发展经济中无 视或忽视环境污染的错误价值观,认为地球是容 量无限的天然垃圾箱和阴沟洞,自然界本身具有 无比巨大的自我净化能力,大可不必担心环境污 染造成的严重后果,即使环境污染了,仍然可以 通过先污染后治理来解决问题。 在传统现代化或经典现代化关于人与自然关 系问题上的错误价值观指导下,人们严重无视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忽视对现代化起着重要 影响和制约作用的生态环境这一重要变量,片面 地追求生产力发展、物质财富增长的经济价值和 将任意地支配财富和占有财富来显示人类自身价 值,忽视了自然的价值以及自然对于人类生产和 消费活动的影响。在现代化建设中过度地向自然 界索取以及任意地浪费资源,忽视对自然资源的 保护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忽视自觉地调整人口 与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造成了人与 自然关系越来越紧张,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 境危机,并与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人们不断 地尝到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负面效应,推动着有 识之士深刻地反思传统现代化的弊端,也促进传统 现代化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现代化的转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是对传统现代 化或经典现代化的反拨和超越,有着思想深邃、 哲理深厚、观念超前和行之有效的新内涵,是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种全新定 位。在西方反思传统现代化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紧 张并引发人与社会关系紧张等一系列弊端的基础 上催生出诞生于20世纪8O年代的以德国马丁·耶 
内克、约瑟夫·胡伯以及荷兰学者阿瑟·莫尔等人 的“生态现代化”理论,主张在现代化进程中不 能将环境保护与经济活动对立起来,而应将保护生 态环境当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将环 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起来,通过经济增长和生态 治理协调推进,达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互支 持、相互促进的目的,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技术革 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改善,政府 作为市场促进者和保护者,应该更多地使用市场调 节手段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全目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概念不是对西方 生态现代化思想的简单借鉴和移植,而运用了马 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现代化实践,赋予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将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和人的价值、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民族价值和 国家价值与全球价值结合起来,将经济增长与自 然资源承载力、物质富裕与生态环境综合起来考 量和推进的现代化,是在尊重自然、认识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提 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新型现代化,本质上 是绿色发展推动的绿色现代化。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凸 显了新时代现代化的新特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凸显了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诸多新特征,呈现出以 绿色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 衡型和生态健康安全型社会的新特征、在整体文 明系统中实现社会高质量美丽发展的新特征、在 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 社会权益和生态权益中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进而实现发展价值的新特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凸显了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以绿色发展促进资源节约 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THEORETICAL HORIZON , . 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和生态健康安全型 社会的新特征。绿色发展是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 斯在1989年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旨在强 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兼顾。在此基础上,全 球性的现代化潮流出现了关于以绿色发展的理论 研究和实践运作促进传统现代化向绿色现代化发 展的热潮。绿色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以及万事万 物的最美好色彩,是生态环境优美的亮丽标志和 鲜明象征,有了生机盎然的绿色,就有了人类实 践和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绿色成了人类实践和文 明发展不可缺少的底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马克思恩格斯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 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 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 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当然,我们在 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性,也不 能深入研究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 件、山岳水文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 件。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 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 发”[。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向高级运行的重 要阶段,现代化只有建立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 才能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地节约利用资 源,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产业 体系,形成一种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不断 循环利用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协调好资源、 环境与人口的动态平衡关系,使生产活动和消费 活动始终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 生态环境健康安全。以绿色发展促进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和生态健康安全型 社会的新特征必将体现出发展带来的经济价值与 生态价值、人的价值的统一、代内价值与代际价 值的统一、民族价值和国家价值与人类价值的统 绿色与发展的紧密联姻形成的现代化发展新 模式会极大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推动 着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绿色发展推动 2018.021艰 野 
THEORETlcAL HORIZO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模式,也必然是 经济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与生态现 代化的完美结合,是当代人在美好生活中获得经 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生态 权益与下代人在美好生活中获得经济权益、政治 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生态权益的完美结 合。绿色发展助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新模式,遵循了自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是 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中创新发展的结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凸显了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在整体文明系统中实现 经济社会高质量运行和美丽发展的新特征。按照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人类社会是一个要素多 样和结构严密的有机系统,社会发展体现出的文 明进步也是一个要素多样和结构严密的有机系 统,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 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社会整体文明。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既要由经济实力强表现出物质文明的现代 化,推进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 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享有更加幸 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也要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表 现出的政治文明现代化,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 到极大发展,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水平 得到极大提高,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 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 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还要由思想道德建设 所表现出的精神文明现代化,使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 力支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 培育有理想、有信仰、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公民,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空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达 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 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同时,要推动以社会和谐 度所表现出的社会文明现代化,要把建设高水平 的社会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 任务,推动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 会,形成具有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关系以及优良的 社会风尚和社会道德水平,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 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所有这些现 代化建设任务,都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 文明现代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主要体现在生 态文明的提升和进步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标 志着全社会牢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生态文化 得到弘扬,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基本到位,生态技 术广泛运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生态健康安全型社会 基本建成,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阔步迈进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精 神、政治、社会、生态诸多领域整体文明进步的 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是自然 界与人类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更体现在人的文 明程度上,推动着人的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传统意义上的环 境保护、生态修复等,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理论、全球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 践结合起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和 全过程,构成了顺应全球绿色潮流和当代特征以及 中国特色的全新现代化理念和全新现代化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凸显了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在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经 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生态 权益中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现代化 追求整体价值的新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代化将人当作实现现代化、推动现代化和享受现 
/ 镳戮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THEORETICAL HORIZON  掰  代化成果的主体,以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为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突出了以富强实 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以民主实现人民群众的 政治权益、以文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以 和谐实现人民群众的社会权益、以美丽实现人民 务,这些新任务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 明思想观念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 明体制机制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技 术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行为方式现 代化等诸多方面。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构建政 群众的生态权益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体现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上,因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人 府、企业和公民自觉参与建设的整体行动体系, 就一定能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各项新任务。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果始终要惠及人民,使 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和安全感, 注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体现在通过物质文 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 全面提升和整体进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 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 生态权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亟待完成的新任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胜利——_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0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519页。 (作者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绿色发展研究中 心”主任) 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问性问题水 ■徐【提春 要】环境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多元主体参与,但三者之间尚未形成相 互监督、制衡的关系,这是造成环境治理主体间关系协调性失灵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明确不同主 体的权责定位并理顺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三者互相制衡、有序竞争的机制,才能有效推动环境治 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环境治理主体间性监督机制 权责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47(2018)02—0009—06 【DOI】10.19632/].cnki11—3953/a.2018.02.002 生态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 或缺的重要方面,如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 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 了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基本主体是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针对三者之间存 的指引下,“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 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是生态 在的缺乏协调合作、难以优势互补问题,需要进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项目编号:15JJD71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8.02l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