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考点阐释

发布时间:2011-01-16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阐释
一、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
1
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2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

3
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
4
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5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
6
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2000年上海卷,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如2007年秋考的填表题,填空题空格的前面或后面。2001年春考的18题中,“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7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诗鉴赏基本方法 1、从诗题入手

读了题目,就等于了解了诗歌的大意。如前几年高考试卷中的诗歌,有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其中的“幽”就是诗的一、二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写环境的特点的体现;赵师秀的《约客》,交待了诗歌里的事件;元稹的《菊花》 虞世男的《蝉》、刘禹锡的《望洞庭》、雍陶的《题君山》都点出了创作的对象;有的诗题,干脆还直接透露出了诗人的感情,如元稹的《遣悲怀》表明了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是悲伤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表明诗歌写的是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及聚散匆匆的感慨。 《夏意》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说出具体理由。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凉,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阅读下面的诗,思考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送”的?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8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诗题里的“送”字透露了全诗所写之事件。诗歌紧扣“送”字着墨。楚江、建业点明“送”之地点,“微雨”点明“送”之天气,“暮”点明“送”之时间,从“雨”和“幕”中透露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中的景物描写,实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更是诗人心中之感受,表达出对友人的怀恋和担忧。“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在送别时的伤心之情。 2、从字词入手

通过对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理解了诗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和用意,才能正确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才能准确鉴赏诗歌。王安石称诗歌的语言为“诗家语”,可见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的用语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重点注意诗中的重要词语,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特别要注意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分析重要词语离不开全诗的主基调、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所以还是得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前人在评论李白的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9
情!

《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你认为“闲着中庭栀子花”中的“闲”有什么妙处?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阅读唐代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体会“秋”字在诗中的作用。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阅读王昌龄的《闺怨》,体会“忽”字在诗中的作用。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怎样理解《别滁》第三句中的“且”? 《别 滁》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0
阅读《夜发分宁寄杜涧叟》,你认为应怎样理解后两句中的“醉”和“愁”?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思考李清照为什么说“绿叶”“肥”了,而“红(花)”却“瘦”了?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阅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体会白居易为什么把蚂蚁说出是“绿”的、把泥土说成是“红”的?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早梅》第四句原为“数枝”,后经郑谷指点改为“一枝”,谈谈这样改的好处。 《早 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3、从诗句入手

散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分析诗歌时有善于抓住诗眼(重要句子)进行分析。阅读《登崖州城作》回答“百匝千遭绕郡城”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11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阅读《湖上早秋偶兴 》思考诗人为什么说坐卧花上,不说坐卧湖上? 《湖上早秋偶兴》汪莘

坐卧芙蓉花上头,青香长绕饮中浮。金凤玉露玻璃月,并作诗人富贵秋。

4、从意象入手

所谓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烟、枯藤老树之类的,都是诗中的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载体。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的景物的特点。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阅读杜荀鹤的《小松》,分析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小 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阅读白居易的《夜闻歌者》,简要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2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职》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幽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婢嫔十七八。夜泪似珍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5、从意境入手

不同的意象构成不同的意境,但意境的内涵又超越意象。意境传递了整首诗的气氛,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阅读《山居秋暝》说说诗人在这首诗中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阅读《听张立本女吟》,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彻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6、从风格入手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也是不一样的。风格有豪放的、婉约的,有浪漫的、也有现实的,有华丽的、有新奇的、也有朴实的等等。一般考试出题选取的诗文往往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毛泽东的豪放词,柳永、
13
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阅读下面两首词,体会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不一样?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词作者为李白,从诗中意象看,体现了博大的盛唐气象,同时也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但仔细体味那幽怨的箫声、秦楼的冷月及西风残照的汉家陵阙,又无不给人一种惆怅空寂的伤怀之痛。 []词作者是毛泽东,从凛冽的西风、雁叫的长空、如铁的雄关、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中,分明感到词中所抒发的是红军战士那种昂扬、悲壮、豪迈之情。 7、从写法入手

表达方式有描写、记叙、抒情、议论;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反复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烘托、反衬、渲染、铺垫、象征、联想、想象、照

阅读《兰溪棹歌》分析前两句与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兰溪棹》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题都城南庄》和《生查子》采用了哪两种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
14
作简要分析。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宵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手法,崔护诗用“人面”和“桃花”作线索,拿去年和今年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情况进行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叹。欧阳修用去年和今年元宵、花灯、月亮依旧但不见去年人的情况进行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 8、从感情入手

体会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情感,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任务,无论从意象、从意境、从写法上、去风格上去分析,其实都是为了理解诗人体现在诗中的情感。

阅读杜甫的《江汉》分析诗人以识途老马自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 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阅读《西楼》品味尾句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 楼》曾巩


15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9、从注解入手

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你认为《夏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闺意献张水部》和《酌朱庆馀》都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闺意献张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酌朱庆馀》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日得水部郎中张籍赏识,他去参加考试之前写了这首
16
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张籍以酌诗的方式作了回答。)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比”的手法,朱庆馀的诗把自己比作新媳妇,把张籍比作夫婿,把主考官比作公婆,把参加考试比作新媳妇第一次见公婆。张籍的诗把朱庆馀比作越女、采菱姑娘,把朱庆馀的作品比作菱歌,把其他人比作“齐国的纨绔子弟”,难以与朱庆馀相比
- 10、比较阅读

王之涣的《鹳鹊楼》比畅当的《鹳鹊楼》显然要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鹳鹊楼》比畅当的好在哪里? 《鹳鹊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鹊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苏轼和苏辙在写《江上看山》时所用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不同?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17
苏轼诗重在动态描写,以静写动,节奏急促、迅捷;苏轼诗中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苏辙诗注重静态描写,层层铺垫,色彩丰富,节奏舒缓从容;语言平实,没有采用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篇 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怎样写古诗词欣赏短文?古诗词欣赏,以往高考考的是选择题,今年改成写200字左右的欣赏短文,因此怎样进行古诗词欣赏短文的写作,是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必须研究的问题。要欣赏诗词,首先得了解诗词的基本特征。诗,从内容上看,反映的形象比其他文体更集中、更概括,抒发的情感更强烈、更浓郁。从形式上看,诗的语言极其凝练,而内涵却非常丰富,每个词几乎都值得推敲回味,诗讲究一定的音韵、节奏和格律。诗的表现手法通常有赋、比、兴、夸张、想象、重叠等。词是兴起于隋唐,盛行于两宋的一种特殊的诗,不同的词有不同的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句子的长短、字数的多少、唱腔的高低强弱等。散曲是盛行于元代的另一种特殊的诗,散曲除曲牌外,还有宫调,同一个宫调统率的是一组套曲。

明确了诗词的基本特征以后,要确立欣赏的角度。诗由情感、诗意(思想)和形象组成,因此古诗词欣赏,可以从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的角度入手去欣赏它的意境美。在写诗词欣赏短文时,我们可以分析一首诗诗人选取了什么典型形象,为什么选取这些形象来写,通过这些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思想感情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或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或与诗人的生世遭遇有关,或与诗人的创作意图有关),这一感情是否强烈,是否崇高等。在情感的抒
18
发上是否含蓄,是否耐人寻味,富有余意;是否独特,是否“发人之未发”,富有深意。在形象的塑造上是否情景交融,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等。以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可以分析陶渊明为什么采的是菊花,不是梅花、桃花、杏花、牵牛花、凤仙花?这既与菊花本身的形象有关,又与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情有关;陶渊明为什么抬头看见的是南山,而不是北山、东山、西山、终南山、神女峰?这也是有道理可言的。

古诗词欣赏还可以从选词、用典、音韵、节奏、对仗、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去欣赏他的形式美。我们熟悉的《推敲》一文中,韩愈告诉贾岛,“僧‘敲’月下门”比僧“推”月下门更富有诗意,这便是诗的选词。“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比“来”“到”“过”“吹”好,这也是诗人匠心之所在。隋唐以前的诗讲究的是赋、比、兴,隋唐以后除继续采用赋、比、兴外,更注重格律。但格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有所变化,“格而不死”。因此我们还可以从诗词的格律、表现手法、音韵、节奏等外在形式的角度去欣赏诗词。

写诗词欣赏短文要避免写成介绍或说明性的文章。例如写杜甫的《咏怀古迹》“王昭君本是汉朝的一个宫女,因不肯贿赂画师,画师就故意把她丑化,使她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宠幸。后来匈奴单于向汉朝求亲,王昭君主动要求远嫁匈奴,皇帝这才发现她是宫中最美的人。王昭君远嫁匈奴,加强了汉、匈两民族的联系。这首诗是杜甫浏览湖北秭归昭君村古迹时所作,诗歌对王昭君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样的文章就属于介绍或说明性的短文,
19
而不是欣赏文章。

写诗词欣赏短文还要避免泛泛而谈,写成空洞无物的文章。例如:这首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写得很好,十分好,非常好,这首诗很有新意,很有创见,别出心裁,别具匠心,能引人入胜,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样的句子可以写,但通篇全是这种空洞无物、任何一首名诗都可以套用的形容词,是肯定得不了好分数的 1.鉴赏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 (景、人、事、物),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理想、志趣) 2.鉴赏诗词名句

分析鉴赏名句答题的内容为:

①名句的内容解释,为下文分析做准备。

②概括该句语言风格、炼字方面的特点或表达技巧。 ③扣住重点词语分析,回答题干的问题。 ④联系诗人,点出句中隐藏的情感。

例: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分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是写诗人进入武侯祠所见之景,意思是:阶前的草一片碧绿,可它为谁绿呢?隔
20
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

景中寓情。面对着眼前的春意和春声,诗人看到的是“自”“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客观之景。从“自”和“空”我们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的气氛。诗人借古抒怀。武侯祠如此冷落凄凉,不能不为之叹惋。联系自身,抒发了自己为国家空有一腔热诚却壮志难酬的感情。

3.鉴赏艺术特点

①分点概括艺术特点(语言风格、炼字技巧、表现手法) ②点后例证。引用诗中的原句(词)说明其艺术特点。 ③说明运用这些艺术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评价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

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①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②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诗歌鉴赏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语言层面 . 内容层面三.扩展层面 四.补充层面 一.语言层面


21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例句分析

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总结结论: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总结结论: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2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④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

激越高亢。清婉秀丽。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后游》杜甫)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杜甫)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

①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专用术语:a.借景抒情(《山居秋瞑》王维)b.托物言志(《咏风》王勃)c.感物伤怀(《蝉》李商隐)d.情景交融e.以情驭景f.以景显情 ②注意诗词体裁上古今关系:专用术语:a.借古伤今b.借古讽今(《越中览古》李白c.今昔对比d.怀古伤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③特殊意象: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
23
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④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

⑤蕴含理趣: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二.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主要指从内容上把握鉴赏诗词,高考大纲要求同学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题上并不会出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所以,在内容上我们还是要“会抓点”“会术语” 三.扩展层面

扩展层面主要指从整体对诗的把握,使自己的鉴赏提高一个层次的内容。

①意境及思想感情: ②抒情方式: ③修辞 ④多角度欣赏: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诗文内容。 四.补充层面同学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注意“三注意” A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B 二要注意作者C三要注意注释 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五性)

情感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性,意象塑造、诗画结合;概括性,言简意赅、意在言外;跳跃性,时空跳跃、意象跳跃;音乐性, 压韵、平仄、节奏

诗歌评析内容:评情感(内容)评写法(艺术)评意象选用 《雨霖铃》:寒蝉、长亭、雨;评意境塑造 喜评炼字用词 春风又绿江难岸 僧敲月下门;评典故作用 蚕丛鱼凫 五丁开山;评语
24
言风格 简洁 含蓄 雄壮诗歌评析入手;从诗题入手;从用词入;从意象入手;从修辞入手;从诗人生平入手;从时代背景入手

25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阐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