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发布时间:2019-08-01 23:50:40

试析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作者:单华锋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7

         要:苏轼的《前赤壁赋》既有对优美的景色的描写,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沉思,文章中显现出四个方面的人生问题,即人生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人生有无意义、人生应追求功利还是淡泊名利、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结合赋作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哲理性分析,或许能窥见蕴藏在其中的深奥的人生道理。

        关键词:前赤壁赋;人生问题;人生哲理

        作者简介:单华锋(1976-),男,陕西户县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7-0-02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公认的美文,文中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夜游赤壁时水光、山色、明月所呈现出的优美意境。一般来说,写景总要抒情,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抒发怎么的思想感情呢?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黄州夜游赤壁时写下这篇赋,应该与遭贬后的苦闷心情有关。所不同的是,赋中的大量篇幅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探讨人生,充满了哲理意味,成为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文中都蕴含哪些人生哲理呢?笔者认为,这篇文章共显现出了四个方面的人生问题,即人生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人生有无意义;人生应追求功利还是淡泊名利;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这些人生问题是深刻的、富于现实意义的,笔者在对这四个人生问题进行阐述的同时,结合文中苏轼对这些人生问题的看法,试作哲理意义上的分析与探讨。

        一、人生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文中写道: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作者借客之口说出人的一生和浩瀚的宇宙相比是短暂的、渺小的,这种有限性不禁使人引发悲伤之感,即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人生是短暂的,从人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预示着一步一步走向死亡,这是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命运,文中作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的这一辩证思想显然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庄子·德充符》中有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即从不变的角度看,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生是无穷尽的。但这里有个问题,从个体生命的角度看,人生是有限的,不可逆的,短暂的,苏轼的看法显然不能否定人生短暂这一事实,只能是自我慰藉的一种说辞罢了。那么既然人生是短暂的,是不是就应当悲伤绝望呢?其实,人生固然短暂,但就因为其短暂而宝贵,假使人能够长生不老,同日月天地同为永恒的存在,那么人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人生变得了然无趣。相反,人生是短暂的,在有限的时空中人们去追求和创造,才能获得有意义的人生。所以,人生是短暂而宝贵的,因短暂而宝贵。

试析苏轼《前赤壁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