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贵-成就一生的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法则 - 第十四章 学以精为贵

发布时间:2014-03-12 12:04:05

1、书不在多而在用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成绩在班上只能算中等偏上。这也怪我,我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平时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参加文学活动、看课外书上去了。好在我所读的中学是省重点,教学水平不错,历年高考,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因此,我也并不着急。再说,我对自己的学习很有自信。

可是,孩子不急急死家长的事历来就很平常,我的母亲就是这么一位。

那还是在我高三第一个学期,一天,一家人正在吃晚饭,她忽然感叹道:唉,咱单位老苏家的小子,真是块读书的好材料!

我听了不做声。苏家小子是我们一个学校的,但不是一个班,关系虽不铁,但低头不见抬头见,只知道他读书很用功,眼镜深了一圈又一圈,见了人也佯佯地不睬,她妈妈每天背着个近似于特种兵战斗装备的大书包,跟着他一块早出晚归,活像个女佣。有时候,远远地就能听到他对他妈妈的呵斥。

妈妈看了我一眼,对爸说:他人聪明,而且勤奋。每天要看很多辅导书,做很多模拟题。今天苏太太来跟我们说,她儿子连牛津英汉词典都全背下来了。

背那玩意儿干吗?我在一旁不以为然地说一句。

谁像你,甘于平庸妈严厉地说,你看看你,这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只排到十几名。还有半年多就要高考了,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怎么能考上好大学?

我知道怎么读书……”我咕哝着。

你知道就该努力,咱不能把词典背下来,把课本背下来总可以吧?妈又转过头来对爸说:我们恭维苏太太,说他儿子不是考北大就是考清华吧?你知道她怎么说,她说也不一定呢,如果国外大学申请得到,也可以送他去见见世面呢。

好了,好了,爸看我悻悻的,便打圆场,咱儿子也不错嘛,参加了那么多兴趣小组,还是文学社的社长,老师也夸他聪明呢。

哼,那个叫玩物丧志,你们父子俩就是不把升学的重要性放在眼里,将来考不上名校,在社会的竞争中就慢了人家一步了。妈不满意地唠叨着。

……

一年后,我们都参加了高考,我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妈妈笑得合不拢嘴,晚餐做了一桌子好吃的慰劳我。

吃饭的时候,爸爸随口问妈妈:哎,苏太太的儿子,就是那个把牛津词典都背下来的,考上了哪家名校?

妈妈茫然地说:听说好像只考上了一个普通大专,真奇怪……”

妈妈不知道,她给我树立起来的榜样,为什么考得比我差多了。可是,我却听说了,他考得最不好的就是英语这科,连卷子都没做完。阅读题他不太理解文章的涵义,英语作文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再加上心理紧张,做题速度太慢,结果……

这就是典型的看了一肚子的书,最后全变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知识不光是要得到,更重要的是要领悟,然后才能够沉淀出知性来。

清末思想家、学者魏源有一年坐船去赶考,行李带得不多,却带了一船书。船走了两个月,他也看了两个月书。令船夫觉得惊讶的是,魏源看完一本书就往河里面扔一本,到达目的地后,他的书也就扔完了。船夫问他这是为何,魏源说,自己扔掉的只是一些重量沉还占地方的废纸而已,已经进到自己的肚子里去了。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对话: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峻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奔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南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

诸葛亮的话说得非常好,知识不是那些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雕虫小技,知识分子也不是那些寻章摘句、数黄论黑的腐儒。书不在多而在用。《三国志》上说诸葛亮读书,但观其大略而已。什么叫观其大略?并不是说读书只潦草翻翻,读个一知半解,而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观其大略,不为一些琐屑的细节缠绕,把书中的精华掌握,这样的读书,才真正叫读得精。这样读书的人往往知识也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事实上,诸葛亮读了很多很多书,有《申》、《韩非子》、《子》、《韬等等,正因为他读书读得精,所以就能用,二十六岁便出山辅佐刘备,开创了三分天下的事业。而那些只会读死书的人,书读得再多却不会用,也不过是个书呆子而已。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战国时期,秦相国吕不韦将他的《吕氏春秋》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最繁华的地方。然后,他又张贴布告说,如果有人能够改动书中的一字,他将给予千金的奖赏。结果书贴出来万人阅读,却没有人来改一个字。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

难道说这本《吕氏春秋》真的就这么完美吗?一个字都不能改?恐怕不是这样。《吕氏春秋》固然称得上是传世的经典,但同样有它的观点谬误与字句疏漏。与其说无人能改,不如说无人敢改。吕不韦是在用这本书扬名,更是在用这本书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当时秦王嬴政尚未亲政,吕不韦大权独揽。他的悬赏千金求改一字,其实是一种姿态谁敢挑战我的权威,谁敢反对我既定的政治路线?

事实上,没有哪本书是十全十美,一字不改的。有其精华,也会有其糟粕。会读书学习的人,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多人读书,就是囫囵吞枣式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全盘接受过来。比如说,几年前有个新闻,说某个县政府的官员,和一个公安局特警大队的队员、一个地痞无赖居然效仿《国》里面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也在一个饭馆里割破手指歃血为盟,结成三兄弟。老大给自己取个绰号就叫刘备,老二老三自然就是关羽和张飞啰。这三个人结盟干什么呢?也打天下。他们所谓的打天下,就是黑白两道通吃,把这个县实际掌握在他们手里。这三个人倒真的是讲义气,老三地痞无赖折进去了,老大老二就拼命来救,结果,被一网打尽。

你看,别人看《国》,这个官员也看《三国》,别人学到的是忠诚和智慧,他学到的就是这么个东西。

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学习,我们一方面要抱着海纳百川的思想,不抱成见,什么样的书都可以去读,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去学,但同时,我们也要抱着一种质疑的态度,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书有精华糟粕,人有优点缺点,事情有利弊两面,关键是我们需要有主见,能分辨。

鲁迅先生早在上个世纪提出来的拿来主义就说到:我们从外国学东西,不是什么东西都学,因为你没有外国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再怎么学也不能摇身一变成为外国人。而且外国的东西也并不都是好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因此,全盘西化的结果就是不辨精粗,泥沙俱下,但我们也不能采用关门主义,眼不见心不烦,好的东西也被挡住了,同样不利于我们的进步。

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3、节约自身的能源,发挥自己的资源

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了自己人生的如意圆满,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

可是,今天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信息海量、知识爆炸的时代,大学里的专业越分越细,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培训班也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的世界永远在向前发展,这种发展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来进行的。人类从石器到铁器用了上百万年,从铁器到火器用了几千年,从火器到核武器只用了几百年。进入21世纪后,我们更加体会到了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知识上的变化,生活方式上的变化,社会观念上的变化……举个例子,我们以前众所周知的科学知识——太阳系共有9颗行星,从2007年起就不是了。据科学家探测计算,并经当年世界天文学家大会投票决定,冥王星式被从太阳系行星行列中剔除,降格为矮行星

而与之相反的是,我们自身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即使以高寿来算,一百年的光阴也转瞬即逝。而在这一百年中,睡眠会占用我们三分之一的时间,工作会占用我们三分之一的时间甚至更多,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中,起码还有一半我们要用来处理生活事务和娱乐活动,那么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也就十五年。而这十五年中,从出生一直到高中时期,至少有十年的时间你是在学习必要的,由家长和老师灌输给你的基础知识。这样算下来,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的时间,就屈指可数了。

怎么样?这笔帐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吧?

况且,人不是铁打的,体力、精力也都很有限,很多人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已经抽不出多少热情和精力去学习了。他们说,一看书就头疼、犯困,心里也着急,也想进步,可就是效能低,使不上劲。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节约自身的能源,发挥自己的资源。就像读书,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与其读10部无关轻重的书,而且泛泛而读,一知半解或读过就忘,不如以读10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而且精读10遍,把书读透。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中学的老师都会要求我们学习不偏科,这是对的,因为在这里,我们学习的是基础知识,一则为我们今后能够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生存进行常识教育,二则也为我们今后的专业教育以及自主学习做准备。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对每一门知识都要有所了解,不能因为某一项自己特别不感兴趣,就干脆放弃不学。这并不仅仅与考试有关,也和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打造我们的健全人格息息相关。

不过在这样一个阶段,聪明的家长应该学会挖掘孩子的潜能所在,然后在这方面进行特别的锻炼。孩子也不应该把所有的学习都当成是为了考试,而应该从中间发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特别有潜力的学科,格外进行加强,为今后从事与之相关的事业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比如说,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什么钢琴、作文、奥数、画画、跆拳道,报了一大堆培训班,把孩子的所有课外时间都耗在上面。他们生怕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于人,以为学得越多,自己的孩子就比别人的孩子更厉害。可结果呢?却适得其反,孩子什么都学,却什么都只学了个皮毛,还让他们产生了对学习的恐惧。其实,与其广种而薄收,不如盯住一两样孩子有天赋的课程,专心培育。不学则已,要学就要学精,学出名堂来。

到了我们自主学习的阶段,也就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人生道路,为自己的现实生存和未来希望而打拼的时候,这时候节约自身的能源就变得更加重要。

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热衷于考各种各样的证书,计算机、法律、平面设计、外语、会计、驾照……一到应聘的时候,就把所有的资质证件都翻出来,以证明自己啥都能干。我就曾经见过一个中文专业的毕业生,一大堆本本中,居然还有个三级厨师证。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大,因此不少人觉得自己会的东西越多,就业的机会也就越大。这样的想法也不能算错,人类中也确实有一些杰出人物,能够在几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非凡的成就。比如达芬奇,既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就出自他的手笔,同时他在天文、物理、建筑、医学等方面都拥有很高的造诣。但大多数人的能源是有限的,什么都会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什么都不精。这样,他在哪一个行业中都不会干得很出色。而且一个单位,要招的就是能够胜任这个工作岗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的人。比如说一个杂志社招编辑,你把厨师证掏出来又有什么用呢?反而会让别人产生疑虑——你到底是干啥的?能不能干好编辑这个工作?

节约自身的能源,还要发挥自己的资源。你最拿手的是什么?最有热情的是什么?最有路子的是什么?要想成功,先把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

做一件事情,相关的天赋最重要。比如美国股神巴菲特,在财经领域有着不同寻常的敏锐嗅觉,这是他的天赋,那么他就瞄准了这个领域去做,后来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富豪。长期排在他前面,位居第一的是谁呢?微软帝国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如果巴菲特不服,也要去做IT行业,弄个什么电脑帝国,那他肯定干不过盖茨,还会影响到自己在财经领域的事业。

没有热情不能成功,这是我们做事情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曾经有一本畅销书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书名因为市场因素起得比较偏执,但书中的道理却说得很对,所谓的偏执,不是钻牛角尖,而是热情、执着。莱特兄弟冒着危险,进行了一千多次飞行实验,终于发明了飞机,这是因为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热情;同样,比尔·盖茨放弃了去哈佛的机会,在一个小车库中日以继夜地搞他的软件设计,还是因为他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热情。事实上,我们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他们无不对自己认准的事业投入了超乎常人的热情。有了热情,他们可以忍受寂寞、承担压力、笑对嘲讽,废寝忘食地一直到达成目标。

当然,做成一件事情,我们还要看看自己有没有相关的路子。所谓路子,包括了可以协助你的人力、物力,可以让你尽量发挥所长的环境。没路子,你得闯出一条路来,这并不容易,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在这上面失败的人占大多数。因此,我们在选择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尽量选择自己有路子,有基础的事情来做,成功的概率也会高得多。

4、专业精,知识博

一般来说,我们的专业学习,都是在大学里开始。很大一部分人的人生道路,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例如:学法律专业的,很多人以后都成了律师、检察官或者法官;学医学的,绝大多数人以后也就穿起了白大褂,终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但这里面有一个认知的误区。我们总以为所谓的专业,就是指的专业技能,也就是从大学毕业后能够让自己混碗饭吃的一个本事。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只有那些技术学校才会训练你的某一个专项技能,而大学培养你的,是你今后一辈子的专业努力方向,是自我思考能力和自主再学习的能力。

记得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校长在典礼上说了这样一番话:在进入到工作中后,你们一定要放弃我是天之骄子的想法,因为很可能,你的工作能力还不如一个普通工人。学校教授给你们的,并不是工作的技能,而是一种思维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

既然我们在大学里选择了一个专业,也就选择了一种人生道路,那么这个专业你学得好不好,精不精,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了你今后在这个领域中,是否能够做出相当的成就来,也就决定了你今后的人生是多姿多彩,还是灰暗平淡。比如说学医,有的人能够凭着优异的成绩去一些大医院,并在工作中潜心研究、积累经验,医术越来越高明精深,成为杰出专家、医界权威;有的人却是混了张文凭出来,然后继续在一个小医院里混日子,即便靠关系进了大医院,也是庸碌无为,这一辈子连个主任医师都混不上。

很多年轻人以为只要考进了大学,这一辈子的努力就算到头了。他们玩网络游戏、玩音乐、打球、泡吧、旅游、追女生、喝酒、打架……就是不学专业。毕业后,中文系的学生,自以为能写作,结果连一句话都写不清楚;法律系的学生,不说实战,连个法律条文都记得模模糊糊;学财会的,连个资产负债表都看得糊里糊涂……这样的人,到了工作中能够胜任吗?能够在这个专业领域内干出成绩来吗?很多大学生搞到后来变成了没专业,这个行业换到那个行业,这个公司跳到那个公司,这个岗位换到那个岗位,做过很多事情,就是没有一件是做出名堂来的。几年十几年下来,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着急,焦虑,可有什么用?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了。

每一个人都需要把自己的专业学精。你是农民,就要种得一手好庄稼;你是工人,就要车得一手好零件;你是学者,就要做得一手好学问;你是厨师,就要烧得一手好饭菜。可是,光是专业精还不够,你的成就只能局限在匠人的境界,要想成为大家或者大师,你还需要知识博。

专业和学历是衡量一个人水平的硬件标准,但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却是他的软件,这是由综合知识形成的一种思想智慧和文化素养。只是专业精深,提升的只是你的,而不是你的

学过平面设计的朋友可能更有这样切身的体会。设计这个东西,说难不难,尤其是电脑技术的普遍使用,为更多的自学成材者提供了进入这一行业的捷径。可是这就产生了一个思维误区:学会的设计软件越多,电脑使用得越熟练,证明设计师的能力就越强。事实上,电脑软件不过是一项工具而已,就像画家手里的画笔。好的画笔能让画家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技艺,而艺术却是来自于画家大脑的灵感。而一个好的设计灵感,一定来源于一个好的文化理念。

真正的设计师不仅是一个专家,而且是一个杂家,学问越杂越好。最好是天上的知道一半,地上的全知道,这样他的创意才可能无穷无尽,他的设计才可能大开大合、恣意挥洒。比如说2008年北京奥运标志的设计,就包含了很多方面的文化理念,光懂美术能做出这样的作品来吗?

再举个例子,写小说如果只是文笔优美,技巧纯熟,是写不出大作来的。我们看金庸的武侠作品,不光是情节紧凑、人物突出、描写精彩这些属于写作技巧上的东西很纯熟,更令人惊叹的是作品里面包罗万象的各种知识:佛、道、儒、易学、巫术、历史、天文、地理、医理、武术……他都可以信手拈来。金庸被称为武侠泰斗、大师,小说写作由技而进乎道的境界,原因就在于此。

人生之贵-成就一生的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法则 - 第十四章 学以精为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