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3课《动物的“睡眠”》

发布时间:2019-02-22 16:05:13

13课《动物的“睡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每天都要睡觉,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动物也是这样,它们也要睡眠。可是,动物的睡眠跟人类却有所不同。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睡眠,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向我们揭示了几种动物睡眠的趣闻。
2.板书课题:动物的睡眠。(学生齐读课题)
3.鼓励学生说说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睡眠两个字上加上了引号。)为什么将睡眠打上引号呢?学完这课,你们就会知道。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解决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3.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领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旷野 木棍 懒腰 依赖 偏僻 蠕动 蜗牛 延续 三五成群

春暖花开 风和日丽 寒气逼人 千里迢迢 昏昏沉沉 金蝉脱壳

4.记忆字形: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分析重点生字。

5.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题目是不是概括了课文的大意。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几种动物的睡眠。

2.采取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了解蝙蝠、海参、蜗牛的睡眠特点 ,并说说它们为什么要这么睡眠?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阅读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小组同学之间合作交流:

1)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

2)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

2.学生汇报。

3.老师引导。

1)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蝙蝠是采取睡眠的办法对待绝粮的。

2蝙蝠睡眠比较奇特:一是集体睡眠奇(三五成群),二是睡觉方式奇(倒挂睡觉),三是睡眠时间奇(冬眠:冬天来临到来年春暖花开,一睡就是四五个月。

4.自由朗读课文一到三自然段,整体感知蝙蝠的睡眠。

5.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介绍蝙蝠的睡眠。

(二)学习课文第四到七自然段,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

1)海参是一种什么动物?

2)海参为什么要夏眠?

3)海参是怎样夏眠的?

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老师总结。

1)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

2)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

3)一般来说,海参要睡上四五个月。等到冬天来临,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逼人,虫子们又回到海底过冬的时候,海参又有了粮食,于是它们又醒过来了。

4.鼓励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海参为什么要夏眠?(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

5.鼓励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人们为什么把海参的睡眠叫做夏眠?(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是在夏天,所以叫做夏眠。)

6.自由朗读课文四到七自然段,整体感知海参的睡眠。

7.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介绍海参的睡眠。

(三)合作学习第八自然段,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2.自由组合合作探究蜗牛的睡眠,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1)蜗牛为什么叫睡觉大王?(蜗牛在冬天的时候要进行冬眠,蜗牛在夏天天不下雨时要进行夏眠。)

2)蜗牛是怎样睡眠的?(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的时候,它要冬眠;夏天不下雨的时候,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20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20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下着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上一顿。)
3.朗读第八自然段,加深印象。

4.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介绍蜗牛的睡眠。

四、互相交流,填表总结。

五、教师小结。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到:动物在不利生存的情况下,正是以睡眠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的。(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课文题目中为什么要把睡眠加上引号呢?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动物在不利生存的情况下,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是以睡眠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

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四爪陆龟既冬眠又夏眠;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养料。但是,冬眠时,它们还会醒过来的;刺猬冬眠时,蜷缩一团,远看好象一个大绒球。它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猬如果过早醒来会被饿死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在选择两个造句。

1)补充词语。

三五成( 春( )花开 金( )脱壳

)气逼人 风和日( 气候( )热

2)造句:

2.填空。

1)蝙蝠睡觉的方式很特别,既不是 ,也不是 ,而是

2)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是在 ,所以叫做

3)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 。冬天的时候,它要 ;夏天不下雨的时候,它要 ;要是碰见上了 的年头,20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20个月。

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上四五个月。(

2)蝙蝠难道像燕子一样飞到南方去过冬吗?(

3)蝙蝠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的生活。(

4)马蜂的巢房像一个巨大的吊瓶。( )

4.仿照例子写句子。

  它们睡觉的方式很特别,既不是躺在床上,也不是蹲在洞里,而是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这睡觉。

  既不是……也不是……而是……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在选择两个造句。

1)三五成群 春暖花开 金蝉脱壳 寒气逼人 风和日丽 气候宜人

2)造句:

春天来了,万里无云,春暖花开,我在五颜六色、花团锦簇的花园里流连忘返。

春天来了,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班一起去植树。

2.填空。

1)蝙蝠睡觉的方式很特别,既不是躺在床上,也不是蹲在洞里,而是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这睡觉。

2)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是在夏天,所以叫做夏眠

3)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的时候,它要冬眠;夏天不下雨的时候,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20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20个月。

3.设问 反问 拟人 比喻

4.他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工人,而是农民。仿照例子写句子。

【板书设计】 

         蝙蝠  冬眠

 动物的睡眠  海参  夏眠    适应环境的变化

         蜗牛  冬眠 夏眠

【课后反思】

《动物的睡眠 》教学反思

《动物的睡眠》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介绍动物休眠的常识性课文。课文以三种动物为例介绍了蝙蝠——冬眠,海参——夏眠,蜗牛——即冬眠又夏眠。课文介绍的内容虽然属于科普知识,但是笔墨生动、有趣、易懂。兼常识性与文学性为一体,教学时我应注意既要讲清三种动物的睡眠特点,又不能上成常识课。我始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语文课的特点,要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和生动,培养语文阅读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用一课时来讲课文,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大自然的教育,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对动物的探究精神。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每一次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循序渐进,步步提高。

第二步:朗读时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促进学生潜移默化的完成课文学习的全过程。本课教学采用以读代讲,抓住课文中三种动物的睡眠方式,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入手。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海参是一种什么动物? 海参为什么要夏眠?海参是怎样夏眠的?蜗牛为什么叫睡觉大王?蜗牛是怎样睡眠的?等,启发鼓励学生交流探讨,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在本堂课上,我详细地讲述了蝙蝠的睡眠情况,在教授海参蜗牛的睡眠方式时,我采用了复述的方式,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向我们介绍这两种动物的睡眠方式。这样,学生在复述的同时,既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又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存在的问题:虽然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时间把握的不够准确,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比较仓促。其次,没有调节好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发言比较沉闷,课堂气氛不够热烈。

今后改进的方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努力锻炼自己,不断提高地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力求做到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有选择的进行学习,真正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2019春西师大版四语下第13课《动物的“睡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