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0

发布时间:2011-10-01

寂静的春天
课时1详解

人类从猿人进化而来,一天天地适应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将自然界据为己有,贪婪地索取,肆意地破坏。与此同时,人类也在一步步走进深渊:地下水面临枯竭,森林面积逐渐减少,南极洲的冰层有溶化的趋势,大气层中的臭氧洞渐渐扩大,甚至太空也难逃厄运,“太空垃圾”四处游荡。可怕的“世界末日”稍稍向人类逼近。
古代中国,人们推崇“天人合一”,很有道理。人既非自然的主人,又非自然的奴隶,人与自然应是朋友,应溶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试想,人们留连于绿色原野,徜徉在花间小道,寻找温情脉脉的小溪、清新的风、和煦的阳光、柔软的草地,听月光下蟋蟀的吟唱,看萤火虫的点点灵光„„那是多么美好的景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那是多么美好的田园风光啊!
我们可以扮演一个可憎的破坏者的角色吗? 不,绝不可以!否则,我们将成为自己的掘墓人。大自然已被人们掠夺得千疮百孔,我们听到的是流离失所的动物悲鸣,我们看见的是枝头的小鸟哀怨地远去。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是“寂静的春天”。难道我们就这样生活在一个只有冰冷的机器、污浊的空气的世界中吗? 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与污染形影相随。人们必须在发展的同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一片干净的家园。而最要紧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做环境的保护者。 “寂静的春天”!春天为什么寂静了?让我们从课文中吸取教训。

[听课之前想一想] ①你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满意吗?试描述你从周围环境获得的美好感受。 ②你发见自己周围环境遭受的污染吗?你能否说说那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也许还会深入思考:人类今后应当如何恢复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关系。 调动积累·资讯共享

交流作家、作品信息
每年的422日,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地球日”,对于它的来历,这与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环境保护的人有关。她是谁?她就是美国蜚声文坛的作家雷切尔·卡森。
雷切尔·卡森,1907年出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从小抱着当作家的愿望,中学毕业后进入宾夕法尼亚州女子学院。在大学二年级时,她读了必修课生物学,从此对森林、大海及形形色色的野生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就全身心地融进了这门学科。
卡森在自己的学科研究中,耳濡目染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越来越不慎重,尤其是工业对环境造成的极大污染以及人们对草地、森林的滥垦乱伐。从此,她投入了广泛收集人类损害自然资源的资料工作中。 1962年卡森所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在美国出版,并且立即引起了全国的轰动,触动了美国社会,引起了一场历时数年之久的激烈的论战——杀虫剂论战。20世纪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环境污染,就是由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专著中首先提出来的。这本专著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很快就译成12种文字出版。从此,雷切尔·卡森的名字传遍了五大洲。卡森以其勇气、智慧和远见卓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环境问题、呼吁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的人。
1964年,雷切尔·卡森由于身患绝症而逝世。在卡森逝世6年后的1970422日,美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当时有2000万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后来,随着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运 广东教育出版社

动日趋扩大,人们就把每年的4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以此不断地提醒和加强世界各国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历史事件回放] 1948年美国“多谎拉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8年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哪一件不是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一场海湾战争,将碧波万里的地中海几乎变成了死亡之海。原油覆盖着人类生命的摇篮,扼断了海鸟们的生存之路。一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给人类留下难以医治的后遗症,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正是由于人们喝了大量含汞的河水。中国的本溪市曾为浓烟所笼罩,被世人称为“从卫星上观察不到的城市”。这样的教训举不胜举。环境污染以每周一种的速度在灭绝着生物!
补充解释词义
[不可逆转] 不可改变方向。[一丝不苟]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屈指可数] 形容数目很少。[孜孜以求]勤勉追求。[不足为奇] 不值得惊奇。[迎刃而解] 主要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解决。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感知文本内容
作者站在生命历史的高度,考察生命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变化。
1小段指出生命历史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而在相当长时间内主要是环境影响生物形体和习性的历史,这种情况到20世纪发生了变化。
2小段承接前段内容,指出20世纪所发生的可怕变化,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可怕污染,而这种可怕污染主要是两种:核辐射的污染和化学药品的污染。侧重指出,因为由于化学药品的污染普遍被人们忽视,因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3小段描述生命历史上热闹的春天: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相平衡。并指出时间是达到平衡的基本因素。
4小段指出人类由于急躁轻率,制造核辐射污染和化学污染,潜伏“寂静的春天”的危险。 5小段指出人类无法适应化学药品,露出“寂静的春天”的苗头。
6小段指出化学药品被大量研制,用于杀死生物体,“寂静的春天”即将来临。 7小段指出化学药品成了杀生剂,造成了“寂静的春天”
8小段指出更毒的药剂不断被发明、使用,“寂静的春天”将长久延续下去。
3小段至第8小段,具体阐述了人类滥用化学药品造成的严重后果:随着化学药品的滥用,昆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强,更具毒害性的化学药品源源不断投入使用,人类的生存环境一天比一天恶化,“寂静的春天”降临人间。
9小段总结全文,指出人类“控制大自然”这种意识的源头和危害。
画出内容简图
环境孕育生物
已往生命历史 热闹的春天
生物适应环境 警钟长鸣
人类破坏环境 当代生命现状 寂静的春天 生物无法适应 广东教育出版社


[思路探微] 课文以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线索,站在生命历史的高度,说明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古今变 化,具体阐述了当代人类污染环境、特别是滥用化学药品损害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
体会文章意义
课文是《寂静的春天》这本引发了现代环保运动的经典名著的节选,在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方面,有其以预见性和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即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环境造成地球上生物的形体和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生物对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环境塑造和引导它所供养的生物,生物不断发展,达到与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尽管环境包含有利生物生长的成分,又包含有害的成分,经过漫长的时间,生物还是适应了环境。到了20世纪,人类获得了改变自然环境的有效力量。人类由于急躁轻率、骄傲自大,自以为能“控制大自然”,结果情况适得其反,人类极大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同时也破坏了自身的生存前提。作者告诫人们:要遵从自然规律。
二、作者敏锐地看到,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其中污染恶果大的是核辐射污染和化学药品污染。文中指出:“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物质。作者把容易被人忽视而影响巨大、持久的化学药品污染放在突出位置,具体阐述它的危害和恶果,这在当前人类社会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人们有巨大的警醒作用。正是在这方面的阐述警醒了人们,才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轰轰烈烈的环保运动。作者告诫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
三、作者深刻地批判了“控制大自然”口号的错误,指出它是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的,是低级幼稚思想的产物。这种认识的错误就在于,片面认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的,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一无所知,对环境塑造和引导它所供养的生物这种作用缺少认识,用落后的昆虫学观点看待化学药品的因而看不到化学药品潜藏的危害,等等。作者告诫人们:要克服错误认识。

[领悟内涵] 文章在阐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具体阐述当代人们由于急躁轻率,普遍污染环境,尤其是滥用化学药品污染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深刻批判了“控制大自然”口号的错误,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课时2详解

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有力的对比
课文在对比手法的运用方面,很具特色。它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的对比: 一、把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在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鉴赏菜单] 有力的对比 严密的逻辑 内涵丰富的语句
的巨大改变作对比。
课文第1小段指出:“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只有在20世纪极短的时光瞬间中,一个物种——人——才获得了有效力量支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课文第2段指出:“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课文第4小段又指出:“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事物很快发生变化,新情况急剧不 广东教育出版社

断地产生。 这些地方构成的对比,显示了20世纪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其性质是错误的,其后果是可怕的。 二、把尚不为人普遍认识的滥用药品对自然的污染破坏与众所周知的核辐射污染作对比。
课文第2小段指出:“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下文首先描述核辐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接着又描述了化学药品污染对人类的不知不觉的危害。并且借用名人的话指出:“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课文后面多半部分的内容则是侧重阐述化学药品污染的危害。这样一对比,让人们无法不接受文章摆出的不争的事实,让人们头脑清醒地面对现实,警惕人类“自己创造的魔鬼”,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把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缓慢与人类发明创造化学药品的惊人速度对比。
课文第5小段指出: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的时间应以大自然的尺度来衡量;人的短暂一生是不够的,它要求的是若干世代的时间。但即令在这么漫长的时间内可能奇迹般地实现了适应,也将毫无用处,因为从我们的各个实验室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新的化学药品并投入实际使用。下文即接着列举了大量事实加以说明。这一对比,让人们认识到,这样持续不断的滥用化学药品,它所造成的污染,人类永远无法适应,因而人类生存的前景非常暗淡。

[点击语言知识]
语言是非常神奇的,即使是再枯燥的东西,只要你运用形象、具体的手法加以表现,那个原本干
巴巴的东西就会变得亲切可人,容易理解。使语言形象、具体的常见方法有比喻、拟人、举例、对比 等等。

严密的逻辑
一、从全文看,文章对事理的说明,前有铺垫,后有呼应,环环相扣,推论严密。
文章第1小段起笔立论,先亮出一个重要观点:生命历史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而且主要是环境影响生物形体和习性的历史。并指出,这种状况是在20世纪因为人类获得改变自然的有效力量而发生了变化。这就为下文的说明人类如何不适当地改变自然环境、制造各种污染的不合理性作了铺垫,不动声色地指出了20世纪人类所犯的错误,本质上就是违反文章前面提出的规律。文章的阐述,从理性认识开始,然后转向感性认识。具体阐述各种污染、特别是滥用化学药品造成污染的危害性,从感性方面进行批判。最后,又回到理性认识上来,对“控制大自然”的错误理念做了批判。这种理念的错误,反映出人们的幼稚无知,本质上也是对生命历史的发展规律缺少认识。通观全文,可以看到,文章首先亮出正确观点,然后拿来作为批判的武器,下文就是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对错误的做法和错误的理念做了批判,使批判有理有据,富有说服力。
二、从局部看,行文也很严密,紧扣中心,互相照应,层层推导,层层演进。
比如第4小段指出人类制造核辐射污染和化学药品污染,潜伏危机。第5小段指出人类无法适应化学药品,危机露出苗头。第6小段指出化学药品被大量研制,用于杀死生物体,危机即将来临。第7小段指出化学药品成了杀生剂,危机出现。第8小段指出更毒的药剂不断被发明、使用,危机将长久延续下去。这些段落都扣紧了“寂静的春天”(亦即生态危机)这一中心,步步阐释,深化内容。
再如文章最后一小段,对“控制大自然”这一错误理念的批判,说的话不多,但说了好几层意思,批判很透彻、很有力量。首先指出它是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接着指出它的幼稚可笑的源头——安德特人时期的生物学和哲学,揭示这种生物学和哲学的荒谬——以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最后还联系到倡导使用化学药品对付害虫的应用昆虫学,指出它的落后性——“概念和实践大都发端于那石器时代”,同时又指出它的危害性——“已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危害更大。
内涵丰富的语句
文中很多句子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比如:
2段有一句说:“在当今对环境破坏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 广东教育出版社

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这一句把尚不为人们普遍认识的滥用化学药品所导致的环境污染跟已经为人们普遍认识的核辐射的可怕危害相提并论,强调指出了滥用化学药品的严重危害。表现出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引起社会重视的期待。
3段有一句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意思是说,人类觉得自己在对世界进行改造,而实际是在对世界进行破坏,自己却并不觉察,甚至对污染后的新形势、新情况也难以预料,难以把握。它强调污染的可怕性,向人们发出严重警告。 ③第7段末句说:“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 意思是说,虽然人类使用的化学药品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但这些化学药品却同时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滥用化学药品对于自然万物及人类的致命后果,向人们发出更加严重的警告。
④第8段第1句说:“药物的使用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 意思是说,药物使用的特点是永无终点,恶性循环,逐步升级,破坏日趋严重。同样表现出作者对人们认识问题的严重性的期盼。
⑤第9段有一句说:“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
意思是说,虽然人类使用的化学药品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但这些化学药品却同时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而且这些化学药品残留在生态环境中产生持久的危害。它表现出作者对这种危害存在的巨大担心。
以上这些话都表现出作者对滥用化学药品造成污染的担心、不满,都是在向人们敲响警钟。

[生态环保名言] 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采取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开阔视野 多向探究
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会产生反思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的兴趣。
人类历史曾被描述成一部与自然的抗争史。早期的人类活动简单到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对自然甚至其他动物曾经充满敬畏。然而,人类毕竟是地球上拥有知识的高级生物。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越来越希望摆脱自然的束缚,获取更大的身心自由,也慢慢丧失了对自然的敬畏。于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被打破,人类有组织的行动对自然的塑造,远远超过人类自身的演化。
自然有其固有的规律,它不会容许人类肆无忌弹,天灾与疾病或许是其加诸人类的约束。不断膨胀的物欲刺激了生产力的进步,也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性掠夺,于是今天的自然灾害中增加了太多人为的因素。同样,我们所知道的一些疾病也是从非自然形态的村落、城市以及经济形式的出现而变得“流行”的,因为社会总是以一定数量的人为基础的,它就成为疾病流行的土壤,而我们所熟悉的大多数传染病如流感、鼠疫、肺炎等等也都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动物朋友。人类当然可以只靠自己的智慧来克服灾难,战胜病魔,事实上我们也经常是这样做的。我们在江河上筑坝拦截洪水,我们发现一个又一个有用的微生物来克制病菌。然而,我们的做法究竟是化解了危险,还是仅仅暂时将之压制,直至积重难返?
科学发展、技术进步,是人类的伟力,但也使人类自以为是或茫然以对。历史经验证明。对于艾滋病,我们至今束手无策;对于SARS,我们曾经惊惶失措;而对于已经变异的H5N1病毒(引发禽流感,我们现在还是望洋兴叹„„对于这些不知何时被人类唤醒的灾难,人类的智慧往往具有后知后觉的特性。 危险就在身边潜伏,有些是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我们至今都不清楚的,如基因技术、转基因植物对人的影响等等;还有一些是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后果非常清楚,但人们幻想近期不会发生而放任自流的,如缓慢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变化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个可怕的命题:要么唇齿相依相得益 广东教育出版社

彰,要么唇亡齿寒同归于尽。古时由于缺乏知识,在灾难发生时,人们往往会采取自罚、降低物质享受的方式来祈求上天的原谅,而今天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的奥秘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当然应该更多。 如今,随着高致病性禽流感尾随SARS的不期而至,这也许能够促使人类学会怀疑与敬畏,怀疑在对技术理性近乎迷信之下心安理得的生活,怀疑人类对自然的控制程度,从而重新产生对自然应有的敬畏,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自然、人类与心灵的和谐。
作为人类群体心理的共同经历,疫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陷入文明的深度和退出的难度,从而有可能感知到技术与文明的极权,正如阿道尔诺曾经提醒过人类的,社会心理的变更需要契机,社会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类的生存姿态,这姿态将深深影响着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如同著名科普专栏作家皮特·鲁克史密斯在其《未来的灾难——瘟疫复活与人类生存之战》一书中所言,“如果人类的生活缩减成只是活着,我们将一无所有,我们也将两手空空”
我们是否应该选择一种更负责的态度与自然相处呢?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环保问题座谈
甲生说:查找资料可知,环境污染种类很多,按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化学污染物包括燃料的污染、烹调油烟的污染、吸烟烟雾的污染、建筑材料的污染、装饰材料的污染、家用化学品的污染、臭氧的污染,等等。
物理污染有噪声的污染、电磁波的污染、噪光的污染等。
生物污染有尘螨的污染、宠物的污染等。
乙生说:各种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都会造成损害,比如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机械、城市建筑、家用电器等。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使工作效率降低。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噪声对视力也有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很多人瞳孔放大、视觉模糊。
丙生说:电磁辐射人们既看不见也听不着,但确实存在,对人体损害不小。
打开收音机能听到声音,打开电视机能看见图像,就是因为空中有电磁波存在。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生活环境造成了电磁辐射污染。电磁波具有一定的生物效应,长期接触使肌体组织温度上升,继而引起蛋白质性变、酶活性改变,工作效率降低,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脱离电磁波的作用后几小时,症状就会消失。但是长期受低强度的电磁辐射,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产生许多不良生理反应,如头晕、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等。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有害影响。
丁生说:环保问题确实应当引起重视。 当你行走在宽阔的道路上,欣赏着旁边的绿树红花,突然闻到扑鼻而来的污水的臭味时,你不觉得恶心吗?当你行走在金色的沙滩上,海风吹拂着你,心情无比舒畅的时候,突然一个塑料袋飞到你的脸上,你不觉得扫兴吗?当你在学习的时候,听到附近建筑工地的噪声时,你不觉得心情烦躁吗?
值得高兴的是,关心和保护环境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开始逐步行动起来。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可爱而又脆弱的地球。 戊生说:我们应当多方宣传环保问题。比如,找一些有鼓动力的标语,张贴宣传,引起人们重视,让人们先端正认识,然后落实到行动中去。
我觉得下列这些标语很有鼓动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克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拯救地球,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爱护”,等等。
环境保护,关键一条,还是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
广东教育出版社

[链接名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广东教育出版社

寂静的春天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