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2-03 06:57:14

田园之乐,乐在其中

——读《陶渊明集》有感

陶潜,字陶渊明,东晋末年大文学家。他的诗文不华丽,不矫情,仿佛山野里的一片野菊,不抢眼,却开得烂漫肆意,生机盎然。捧读陶诗,如登高山,如临深溪,如掬清泉,如品香茗,说不尽那份清悠雅淡,浸润心田。

陶渊明的诗文纯真质朴,清新自然。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评价极为中肯。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章,独超群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对陶渊明的文采也是推崇备至。陶诗艺术手法的活用和自然真淳的风格,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他的四言诗,如“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叠字的运用,使得诗句音韵和谐;比兴的手法,令诗篇更具情趣。在陶诗中,还能读出“庄子”的味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那种豁达开朗、超脱物我的大气令人颇受感染。最令人赞叹的是陶渊明在诗文中“无痕”的表现手法。虽用典,却似自家话语,与上下诗文皆能贯通,浑然一体;看似在状写景物,实则将内心所感一并融入,写景、抒情、议论并无严格的界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似写“人境”,实写心境——诗人那远离喧嚣、淡然沉静的内心。“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正道出了诗人对于出道为官的自责自悔以及重返田园的暗自欣慰。

读《陶渊明集》,对陶公的为人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陶渊明自幼家贫,却能饱读诗书,思想中受到儒家、道家两派学说的濡染。他胸怀远志,却恰逢乱世,报国无门。在他的诗文中,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诗句俯拾皆是。如“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描写了自己少年时宏伟的抱负。“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之遥,孰敢不至”,抒发了诗人怀志奋起的心意。有些文学评论说陶渊明“消极避世”,我并不赞同这一说法。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恰逢东晋与南北朝的交替时期,连年战争、时局动荡,陶渊明苦于出身庶族,不受重用,只能做做“参军”、“祭酒”这样的小官,眼看军阀割据、争权夺利的社会现实却无力改变,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最终选择避离乱世,这实是无奈之举。辞官归田后陶公的选择是自食其力,用现在的话说他做到了“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如此勤劳务实,怎能说他消极?即使深受老庄的影响,倡导顺应自然与天命,他也并不迷信于黄老之术。诗云“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表明了他对“长生不老”的否定;“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现了他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最为难得的是,陶渊明能够荷锄躬耕,安享田园之乐。他不仅树立榜样——“舜既躬耕,禹亦稼穑”,以圣人之举劝人务农,还亲身参加实践——“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提起其中的乐趣,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苏轼说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我觉得这番话对陶公的评价极为妥当,陶公为人真诚、坦荡、不虚伪、爱憎分明,其人品的核心词不正是一个“真”字吗?想来,也只有这样自然真率的人才能写出那样清新质朴的诗吧。

掩卷遐思,陶渊明的诗品与人品都给了我诸多启示:做人贵求真,教书务求实。生活可以忙碌、可以喧嚣,但自己的内心一定要沉静;世界那样繁华、那样精彩,但自己可以放慢脚步、品味多样人生。都说校园是一方净土,那么每一个班级就是一小块田园吧,只要在这块小小的园地里躬耕忙碌,不必等到秋天,其实每一天都能收获喜悦。

做一个踏实的园丁,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洁素朴的心;做一个勤劳的园丁,在自己的“园地”里播种、收获;做一个幸福的园丁,分享小花小草成长的快乐……

陶渊明集读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