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的散文优美

发布时间:2019-06-19 03:48:28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张晓风的散文优美



  篇一:张晓风散文
  1.引语
  台湾散文是近半个世纪来台湾地区拥有最出色成就的文学门类。在大陆文学因强调意识形态的公共性,而忽略文学的汉语气质和文化个性,流行着“社论体”和“汇报体”的颂歌写作模式的时候。从50年代开始,张秀亚、钟梅音、林海音等老一辈台湾闺秀作家以擅长人情抒写性灵见长。60年代琦君、罗兰、胡品清,七、八十年代的王鼎钧、张晓风、林文同等散文家承续感性散文一脉,鲜明地体现出浓厚持久的传统文化。
  2.作者简介
  ?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1966年起出版散文集,是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散文大家,曾获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早在1977,台湾评论界就推其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称赞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余光中先生更称她是“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柔宛中带刚劲,是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出版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1966)、《给你,莹莹》(1968)、《愁乡石》(1971)、《步下红毯之后》(1979)、《你还没有爱过》(1981)、《再生缘》(1982)、《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和《玉想》(1990)、《我知道你是谁》(1994)、《“你的侧影好美”》(1997)等。
  ?有多篇散文名作入选大陆及台湾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如《我喜欢》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有些人》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行道树》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语文课本第七课;《只因为年轻啊》(节选)被选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4课本.
  ?《不朽的失眠》在这篇文章里,张晓风根据唐朝诗人张继的遭遇及其诗歌《枫桥夜
  泊》的产生为线索,以一个当代作家的想像力,为我们栩栩如生的展示了一千多年前的一幕。当然很多文字只不过是今天人们的想像。重要的不是这个想像真不真实,而是作者怎样由一首唐诗演绎出一段故事。
  2.除散文之外,张晓风也创作小说,1968年发表于《中国时报》的《潘渡娜》是台湾科幻界公认的第一篇华文科幻小说。
  3.张晓风在戏剧领域亦有杰出作品,1969年戏剧《画》获“李圣质先生夫人剧本奖”首奖,1971年《第五墙》获台湾新闻局金鼎奖剧本奖。
  张晓风的散文
  现实中的张晓风
  台湾作家张晓风带来的展品:其父在黄埔军校获颁的勋章。
  ,现场设有专柜—“《你还没有爱过》—作家张晓风及父亲单柜”,展出张晓风专程从台湾携来的其父亲黄埔相关物品,包括勋章、皮靴等,以及自己本人的手书文字。
  6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日,台湾散文家张晓风做客“黄埔讲堂”,作主题为《破晓长河起大风—你,还没有爱过》的讲座
  作品主题:
  对故土的思念
  张晓风父亲为黄埔七期,而她的舅舅也同样出身黄埔军校。虽然有着军人家庭背景,但在张晓风看来,其实家庭氛围弥漫着文人气息。“我父亲参与战争,但不是那种带兵的官,他多半做的是参谋工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智囊’,所以他还是比较接近文人气质的。”《你还没有爱过》是张晓风为黄埔而作的文章。在炮火连天的1949,他让妻子带着幼小的女儿先去台湾,而自己跟随部队继续征战,他说:“守土有责,我会熬到最后五分钟。”这样撕心裂肺的时刻,张晓风至今记忆犹新。九死一生的父亲终于侥幸归来了,但是作为军人,他没有带回凯旋的荣耀。惨败的经历对于张晓风的父亲来说绝不仅仅是一种难堪;因为与此同时,他还丢掉了生养他的热土,丢掉了那些情同手足的乡亲。
  在《何厝的番薯田》里,那个驻守金门的军人每天都在望远镜里痴望对岸的家乡。“
  你
  看到那个红砖房吗?那是我的家。我的妈妈还活着,每天早上她出来喂鸡,在那棵老树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张晓风渐渐懂得了这不是一两个家庭的悲剧,而是时代和民族的劫难。在《十月的阳光》中,张晓风深情而凝重的写道:
  “中山陵上的落叶已深,我们的手臂因渴望一个扫墓的动作而疼痛。”
  在台湾,这篇散文不仅引起了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而且还获了大奖。很多年之后,张晓风还提到自己的这段经历:“只有那一次,是我真正激动的一次,朱桥告诉我,评审委员读着,竟哭了。
  她长久渴望着能有归乡的一日,好使自己能够亲近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但是,白云苍狗,当张晓风终于如愿回到家乡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竟然无法融入她日思夜念的那块土地。这当然不是张晓风一个人的悲哀,不少“归来者”都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我在台湾,他们叫我`外省人,来到大陆,你们又叫我`台胞,我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人!
  在《请不要对我说欢迎》中,张晓风也记叙了这样的情景,但面对这种令人尴尬的境地,张晓风在将这种离情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襟怀与见识。
  “我走上我自己的土地,我来依傍着母亲般的后土,,我亲爱的朋友,请真的不要对我说:`欢迎!”“我是先你而至的人,我在此地处处逢故旧,该说欢迎的其实是我啊!”“我们既然在自己的田庄上相遇,就请不必对我说欢迎两个字吧!
  20XX6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日,台湾散文家张晓风来深圳做客“黄埔讲堂”,作主题为《破晓长河起大风—你,还没有爱过》的讲座。
  父亲的经历:
  ?“两人在战场上困得不得了,但不能睡觉,因为必须保持清醒。结果他们俩就各自拿着一把枪,然后站着,背对着背,不敢躺下去睡,就这么休息一下,以防万一有状况可以马上叫醒对方。虽然这个站着背对着背的姿势是一个有点可笑的姿态,可是令我非常感动。他们那一代的生活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怎们爱国
  ?“我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个神学家,他讲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大意是殉道者有两种,一种是活的殉道者,一种是死的殉道者。‘死的殉道者’就是为了一个真理去死,可有些人是活着,一年365天在做殉道者。可是活着怎么做殉道者?我觉得活着就是为所爱而受苦。”
  ??
  今天我们怎么爱国,其实有点像爱父母,我们要替他们设想周到,也要在各方面去照顾好。国家是一个很大的组织,就像父母一样,有时候想得不周到,并不是各方面都很厉害,所以这时我们应该利用做子女的特长来帮助父母,帮助国家。”在张
  篇二:张晓风美文
  我有一袋贝壳,是以前旅游时陆续捡的。有一天,整理东西,忽然想到它们原是属于海洋的。它们已经暂时陪我一段时光了,一切尘缘总有个了结,于是决定把它们一一放回大海。而我的父亲呢?父亲也被归回到什么地方去了吗?那曾经剑眉星目的英飒男子,如今安在?我所挽留不住的,只能任由永恒取回。而我,我是那因为一度用后贝壳而聆听了整个海潮音的小孩。——《尘缘》
  放尔千山万水身
  从书桌前,我抬起头来,天际红霞涌现,盛夏的黎明是如此干净剔透。我平时很少早起,一时之间,不免为这样的美丽镇住了。其实,今天我也没有早起,而是晚睡,我整夜没睡,我要出国了,我要出国去观光了!
  这一年,是一九一八年,啊,如果岁月也有容颜,我愿编荷花为冠冕,戴在那一年的眉额之上,那是多么光华四射的日子啊!
  国,我不是没有出过,我已去过琉球、香港、马来西亚、美国和欧洲,但都是去演讲。而像我这种“愣子性格”,答应演讲就真的去演讲,顺便看一眼明山秀水也是有的,但叫我虚晃一招,假演讲之名去流连游玩,我觉得不算好汉行径。
  后来在一九八三年,我赴香港教书时,因为拥有一张香港居民证,可以十分方便去大陆,但我不去。学校给客座教授住的宿舍便在沙田第一城,小区里有巴士直达“匪区”罗湖,我眼巴巴地望着站牌,却仍然咬牙不去。我知道,如果自己能趁别人去不成的时候先去,然后把所见所闻大书特书,当然可以取宠一时,但这种事胜之不武,我也不想要。
  所以,这天早晨,才是我第一次到大陆观光。至于彻夜未眠,倒不是因为兴奋,而是因为赶着在行前吧编撰的一本书的稿子交出来。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印度和尼泊尔,啊!唐三藏的旅程,孙悟空的旅程,我们也要去走他一圈!不为取经,只为玩!可怜故事里的唐三藏一路行行躲躲,唯恐有妖怪来吃他的肉。可怜孙悟空一路打妖怪打得手都长茧了吧?而我们一行却摊销把盏,驾云直达,何等惬意。由于这趟旅程,我交到了之际好友。由于这趟旅程,我体会了东方古国的华艳富丽和肮脏赤贫,至美难踪和丑恶污烂。恒河之畔,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架火焚烧死尸,浓浊的黑烟中,我惊愕的想起少年时代才会穷思不舍的生命和死亡的谜题。在璀璨如用月光为建材而砌成的泰姬陵前,望着身披玉色缥纱的印度女,不禁要问爱情是什么?美丽是什么?死别是什么?权力又是什么?
  好的旅游,不仅带人去远方,而是带人回到最深层的内心世界。二十年过去了,这段时间,我有去过许多地方,像新西兰,像澳洲,像蒙古,像巴厘岛??但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旅游中的哪个部分,我会说,我最喜欢回程时飞机轮胎安然在跑道上着陆的那一刹。那么笃定的归来的感觉。终于,回到自家的土地上来了,这地球的象限中我最最钟爱最最依恋的坐标点。
  唐代有个姓吉的诗人曾写过一句诗:“放尔千山万水身。”
  意思是说,放纵你那原来属于千山万水的生命而重回到千山万水中去吧!
  有趣的是,这首诗其实是首放生的诗,诗人放了一只猿猴,叫它回归千山万水去。我虽然不是猿猴,但我极喜欢这首诗,仿佛它是为我写的。人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只亟待放生的生物,旅行,至少提供了片面的放生。大约,在我们灵魂深处都残存着千年万年的记忆,对深山大泽和朝烟夕岚的记忆,需要我们行遍天涯去将之一一掇拾回来——因此,能出去走走是多么好的事啊!
  是的,放尔千山万水身吧!
  篇三:张晓风散文
  母亲的羽衣
  (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  
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1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
  (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当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2.揣摩并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4分)
  ①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
  ②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3.读第(6)至(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6)(7)两段中加点词语“欣悦自足”和“最爱回顾”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②从第(7)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在小时候倍受宠爱、尽享“美味”,而第(8)段中作者却说“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③综观这几段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有着怎样的特点?(2分)
  4.你认为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分)
  5.正如文中所言,每一位母亲自她“决定做一个母亲”起,都自觉不自觉地脱下那件羽衣,并小心地珍藏起心中的那份美好。其实,让母亲重新穿上那件美丽的羽衣,也是每个做儿女的共同心愿。请以“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为开头,写几句话,表达你的心愿。(4分)
  8.作者在文章中写几件与自己母亲有关的事情,请概括回答。(4分)
  9.“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请结合语境理解母亲主何“不忍”?(3分)
  1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这句话的理解。4
  11.作者描写故事中的小织女,有何用意?(6分)
  12.生活中,你的母亲已经脱去羽衣,但她还是仙女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6分)
  5.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2分)
  6.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用“母亲的羽衣”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7.作者在文章中写几件与自己母亲有关的事情,请概括回答。(4分)
  8.“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请结合语境理解母亲为何“不忍”?(2分)
  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这句话的理解。(3
  参考答案:
  10.“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好处:形象生动,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内涵和韵味,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
  11.①每一位母亲都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有着对美的天性追求,都曾度过一段天真快乐、自由幸福的美好时光。②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就肩负起了家庭的责任,肩负起了让孩子尽享母爱、幸福快乐成长的责任,也正因此,母爱才一代代得以延续和传承。
  12.①真实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眷恋,也反映出母亲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美好。②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更加凸显出母亲的牺牲奉献精神和母爱的无私伟大;更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③贤淑节俭,顾家爱家,内心丰富等。
  13.歌颂了母爱的神圣伟大。
  14.略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4分)我窥伺母亲晒箱子;外公宠爱母亲,喜欢带她去吃点心;母亲总是吃剩菜;母亲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
  9.3分)因为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10.4分)以“砧板”喻母亲,将母性的那份隐忍与承受,甘愿与付出刻画得入木三分,形象地写出了天下的母亲都在承担家庭的责任,接受生活的磨练。
  11.6分)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小织女进行细腻的描写,补充解释天下母亲“决定做一个母亲前”是年轻、漂亮,备受宠爱、呵护,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生活的,体现作者对自己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的怀恋之情。(谈到写法、语言给2分,谈到内容给2分,谈到情感给2分)
  12.6分)开放性题目,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通顺即可。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5.(2分)“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6.(2分)。好处:①形象生动,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②富有内涵和韵味,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1分)。
  7.(4分)①我窥伺母亲晒箱子;②外公宠爱母亲,喜欢带她去吃点心;③母亲总是吃剩菜;④母亲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
  8.2分)因为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9.3分)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就肩负起了家庭的责任,肩负起了让孩子尽享母爱、幸福快乐成长的责任(2分),也正因此,母爱才一代代得以延续和传承(1分)。(意对即可)
  张晓风《不识》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弟弟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父亲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元。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听说小学时代,他每天上学都不从市内走路,嫌人车杂沓。他宁可绕着古城周围的城墙走,他一面走,一面大声背书。那意气飞扬的男孩,天下好像没有可以难倒他的事。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父亲总爱这么感叹。我有点反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咧!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
  我吃过韩国进口的盐腌香椿芽,从它的形貌看来,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极肥厚,故乡的香椿芽想来也是如此。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所惊动。那香椿树竟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但我真的明白那棵树吗?
  父亲晚年,我推轮椅带他上南京中山陵,只因他曾跟我说过:“总理下葬的时候,我是军校学生,上面在我们中间选了些人去抬棺材,我被选上了??”他对总理一心崇敬——这一点,恐怕我也无法十分了然。我当然也同意孙中山是可敬佩的,但恐怕未必那么百分之百的心悦诚服。“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能有一人令你死心塌地,生死追随,父亲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我并不能体会。
  年轻时的父亲,有一次去打猎。一枪射出,一只小鸟应声而落,他捡起一看,小鸟已肚破肠流,他手里提着那温暖的肉体,看着那腹腔之内—一俱全的五脏,忽然决定终其一生不再射猎。父亲在同事间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听母亲说有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杠子手”,意思是耿直不圆转,他听了也不气,只笑笑说“山难改,性难移”,从来不屑于改正。然而在那个清晨,在树林里,对一只小鸟,他却生慈柔之心,誓言从此不射猎。父亲的性格如铁如砧,却也如风如水——我何尝真正了解过他?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眼看着光头赤脚身披红斗篷的宝玉向他拜了四拜,转身而去,消失在茫茫雪
  原里,说:“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贾府上下数百人,谁又曾明白宝玉呢?家人之间,亦未必真能互相解读吧?
  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能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蒲公英的散蓬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它只知道,后来,就一切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草原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英冒出来。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
  我觉得痛,却亦转觉释然,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生命,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死亡,以及不曾真正认识的父亲。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原来,我也只是如此无知无识。
  9.作者开头说“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这句话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10.结合原文,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
  (2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
  11.从全文来看,简要概括作者所写的父亲性格特点。(4分)
  12.作者以“不识”为题,如果把题目改给“回忆父亲”好不好?试加以比较分析。(6分)
  参考答案:
  9.(4分)引起下文对父亲的追忆;(2分)与后文写认识到没有谁可以彻底认识一个人相呼应。(2分)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踩点得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0.(4分)(1)通过写父亲用象声词形容家乡香椿腌制过程,生动表现出父亲对故土的怀念,让父亲的形象更加亲近有趣。(2分)2)写父亲说话的时断时续,意犹未尽,更加突出父亲年老的形象;表现父亲对敬仰者的信任与追随的精神品质。(2分)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踩点得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1.(4分)学习勤奋上进,怀念故土,对人或事死心塌地,性格能够变通。(每点1分)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踩点得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2.(6分)“不识”作为行文的主线(或“线索”)贯穿全文,引起读者的思考;(2分)作者由“不识”到认识,是逐步理解父亲,对父亲的情感加深的过程;(2分)若以“回忆父亲”为题,则显得平淡无奇,没有“不识”具有的发展性的推动功能。(2分)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踩点得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张晓风的散文优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