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专题演练

发布时间:2020-04-05 00:18:54

2020届高考古代诗歌专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南楼赏月。杜甫诗云:“池要山简马,月静庾公楼。”③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重叠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
B.上片三、四句运用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
C.下片ー二句叙写袁榖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唱和。
D.下片后三句,词人戏谑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不道春难管”,与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4.“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行香子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飚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C.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D.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自然朴质,语言生动清新。

6.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其二)

陈与义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注]①靖康之变,陈与义当时被贬陈留,随着难民南下,至岳阳楼时作了两首诗,这是其二。②杪(miǎo)秋:晚秋。③君山:全称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④白首:指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岳阳楼所见的天空、湖水、夕帆、大雁等几个意象,构成了洞庭湖独有的美景。
B.颔联第二句写落日,与王维的《使至塞上》写落日意境相同,都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C.尾联写诗人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把诗写完,从侧面衬托了长江洞庭之间风光之好。
D.全诗虽写秋天之景,但这些景象大都优美宜人,诗人意在以此乐景反衬出宋朝遭难之后的沉痛衷情。
8.请简要分析颈联流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暴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作者说自己秋日里不去登高望远,而在这半年中一直闭门养病,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B.首联两句作者采用倒装的写法,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颔联描绘了一幅画面感强的秋夜难眠图,用“昏灯伴”“寒雨滴”衬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状和愁苦之深。
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像历代明君那样忧劳国事,守住中原,恩泽天下。
10.这首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1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吞残虏”“拥雕戈西戍”是作者回忆早年的军旅生活,写得极为豪壮,令人振奋。
B.下片一、二句写作者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泛舟吴楚以自我解愁消闷。
C.“望秦关何处”写大好河山没有收复,作者不禁产生了“年华虚度”的伤怀之感。
D.全词思想上始终贯穿着报效国家的主线,笔调上则以沉痛之情起,以慷慨之情结,动人心弦。
1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田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①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1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声寒”中的“寒”字,既点明季节,又饱含了作者国破家亡的主观感受。
B.上阕前四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明丽轻快的黄昏秋江图。
C.下阕前四句,化用典故写出南宋覆亡、物是人非的历史事实。
D.下片词人通过燕、雁等意象寄寓诗人成为俘虏后无处可栖的凄凉之情。
14.这首词最后三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绍兴四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

15.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千古风流八咏楼”,可以说写尽八咏楼之气魄,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
B.“水通南国三千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婺州水道非常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
C.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主要以“三千里”之遥和“十四州”之广极力写出婺州地位之重要。
D.作者非常重视文字技巧,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有助于作者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16.有人点评此诗歌“愁肠中充满豪气和壮阔”,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想,气象可见。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对仗工整,“红蓼”“白鱼”颜色对比鲜明,给人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C.“白鱼双尾玉刀明”将白鱼比作“玉刀”,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作结,实写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令人回味。
18.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20.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2020届高考古代诗歌专题演练参考答案

1.B(“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不恰当,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

2.①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②对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杭州城的喜爱;③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

3.B(“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错,应为“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愧惜之情”)

4.碧桃的特点:①美丽。“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艳。②生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乱山深处”,写出碧桃托身非所、处地荒僻。③无人欣赏(不得意的遭遇)。“为谁开”的疑问写出了碧桃不得意的遭遇。用意:作者以花自喻(托物抒怀),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5.C(“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不当,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

6.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词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三字概括准确,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7.B(“意境相同,都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错,本诗写日落君山的自然之气中,没有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8.诗人向北看,能见到的只是不凋谢的白草,向南望则见红红的枫叶;诗人一路逃亡北望故国不堪回首,而南游则前途卜;借景抒情,运用对比手法,表达出诗人的身世之愁和对国家艰难命运的深深忧虑之情。

9.D(“守住中原,恩泽天下”分析错误,南宋朝廷己偏居江南,中原己被金国占领。颈联陆游所写是希望南宋收复中原大好河山)

10.想象中原遗民被外敌侵占,处于悲苦流泣之中;秋日时节,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的捣衣声,让人思念对流离失所的亲人。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南宋朝廷能够恢复中原的愿望。

11.D(应当是“以慷慨之情起,以沉痛之情结”)

12.对比。在上片,作者回忆了早年的军旅生活,慷慨激昂;在下片,作者写现在泛舟吴楚的生活,闲淡无奈。上片和下片构成了对比,突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苦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诗歌大意:壮年从军,曾经有一口吞下敌人的豪迈气魄。浓重的云层高挂在天上。原来是烽火狼烟点着了。红润的面庞、头发乌黑(的年轻人),捧着雕饰精美的戈向西去戍边。讥笑自古以来的儒生大多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时光。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梦想已经破灭,却只能在吴楚大地上泛一叶扁舟。漫自悲歌,伤心地凭吊古人。烟波浩渺无际,边关到底在何处?感叹年华又被虚度了。

13.B(“明丽轻快的黄昏秋江图”错误。黄昏雨过,彩霞映照得水面格外明亮;潮退后,江岸边留下了几许沙痕。落叶声声,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寒冷,意识到时令已由夏入秋了。词人就这样用轻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

14.词人用落雁、明月、芦花营造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再次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

15.C(“对比的手法”表述错误,主要是对仗的手法)

16.①从思想情感上看:不同于李清照悲叹身世,情调感伤的哀婉凄美,此诗感时咏史,情辞慷慨,“江山留与后人愁”写出了诗人愁肠百结,心忧国事,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哀叹宋室之不振;更是对割地赔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讽刺。②从用词上看:“千古风流”“三千里”“气压”“十四州”等词凸显壮阔的诗歌意境,以豪气和壮阔的意境展现作者心忧天下的内心愁苦。

17.D(“实写”错误,这是诗人的想象。船只停泊时是傍晚,由之前“青峰”“红蓼”“白鱼”鲜明的颜色也可看出时间不同)

18.上片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显示出作者流连自然的心态。

19.D“彻底解脱”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

20.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静。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画面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

古代诗歌专题演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