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事喻理托物言志

发布时间:2019-02-25 10:34:24

借事喻理托物言志

【篇一:借事喻理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即是,它们的不同也只是在的差别.“多言及个人情感,袒露快活与忧闷.重在道理,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阐明客观存在的事理。而借物喻人,是来描写认得品质/品格。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借物喻人方法需要注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

借物喻理:

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出一种道理。借物喻理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篇二:借事喻理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托物喻理,借物喻理

托物喻理借物喻理相同,“即是”.

托物言志托物喻理的不同也只是在的差别.“多言及个人情感,袒露快活与忧闷.重在道理,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阐明客观存在的事理.举例说明: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以富于哲理情趣著称,其手法就是托物喻理.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以梅花的独敖来象征自己品节的高洁,是典型的托物言志诗.

【篇三:借事喻理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作文(7)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作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作文 | 楼主 |2016-04-22 15:04:50 共有6个回复 476次阅读本文目录白杨树读后感白杨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名字叫《白杨》它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的诗人袁鹰。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的讨论的事。当我读到白杨树从来都是那么直,哪需要他他就在哪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段话时,让我感受到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强,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洪水还是干旱他都是那么直,那么坚定,不软弱也不动摇,他是那么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这不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吗?他们认真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读完这篇课文,我总结了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突出了一个方面就是向自己的孩子介绍白杨树的忠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白杨树在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戈壁上生长,并长成高大挺秀的的枝干,成了戈壁卫士比喻边疆建设者们在条件艰苦的环境的下代代扎根成边疆战士。多么令人敬佩的西部建设者呀!他们博大的胸怀,坚强的意志!无私奉献,是祖国西部建设的根本保证,我坚信祖国的西部一定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富裕。漠河县立人学校五年二班那旭

标题:

网址:

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哪有汽车的笛鸣,那就有警察的身影,不管风霜雨雪,不管严寒酷暑,他(她)都在坚守岗位,吸进的是汽车的尾气,听见的是喇叭的噪音,嗅到的是尾气的异味,而换来的却是交通的快捷通畅。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奉献吗?

板凳抓住要点,提高阅读能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作文 | 2016-04-22 15:05进行语文总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在此我就自己去年中考复习时的做法写点认识。

现代文可根据文体的异同,按不同方法去阅读。

一、记叙文体。此类文章的阅读,要找准文章所记叙的事件以及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要理清事件条理,找出所记之事的重点,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什么都没有找到。

二、写景文体。此类文章在阅读时应善于找出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景物不同,则特征也不同。还要找出描写景物的次序,是从上到下,还是由远及近什么的。最后应注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是否含着特殊的意义,是不是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等。

三、说明文体。此类文章在阅读时应注意说明的物体的特征,只有把所说明的物体突出的特征找得准,看得透,才能找到被说明物体的本质,还应注意的一点就是找出说明文中写得生动的地方,找出其所用的说明方法,通常这也是考题。

四、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一般认为是现代文中较难理解的一种文体。因此你应试着揣摩作者的心境,用作者写作的心情去理解,同时也试着揣摩景物的特点,这样有助于对此类文章的理解。

五、议论文体。议论文在阅读时,应在读过一至二遍后能准确找出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论点的提出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叫论据。论点一般开门见山的提出。至于论证的方法,相信大家应该很明白。

这仅是鄙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如果你也有,那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4楼青春,我们不绕话题转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作文 | 2016-04-22 15:05已经好久没写点什么了,不知道是懒得动笔还是渐渐失望了。你是怎么搞的,这次考试作文才打50分。”“有时间看看写作文的套路,别再写那些考场上不需要的了。考完试,老师就对我说。

我错了吗?我只是遣散的写写心情,我只是莫名的有些悲伤,我只是一介狂生,被人夺取了张狂的资本。何时,我的作文不再趋炎附势?何时,我也会感叹落叶而后忧伤?何时,变得那么冷清孤傲?何时,孤独的写着让人难以读懂的文字。

青春的文字本张狂,可是试卷上那鲜红的作文要加强,主题不集中。触动了我的心,是谁规定写人一定要写他让你多么多么感动,写景一定要写生机勃勃鸟语花香,写物一定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写个小草还一定赞美一下它是多么多么坚强。曾几何时,老师告诉我作文就是要写出你真是的感受,可现在,这感受却换来个作文50分。我动摇了,我在想是不是该改变了,是不是只有遵从那些条条框框才能打高分。

青春,我们偶尔疯狂,偶尔感伤。青春,就是要坚持,写你该写的。青春,就是要改变,不跟随谁的条框。青春,就是要勇敢,做自己。我们读遍了名人的书,可又有哪个名人不是用自己青春的那份热忱,那份坚定,那份冲动,那个想法去写的呢?又有谁,是在规定的话题中写出了不朽的名篇?青春,你可以说苹果是黑色的,如果你有足够高理由的话。不必在意那个分数,因为,清楚的我们不围绕话题转。

话题是花朵,你可以写勇敢;话题是幸福,你可以写坚强;话题是感恩,你可以写些信心;话题是永恒,你可以写流星。如果你认为你写的足够代表这个话题,代表你的心情。那么写下来,没错。

青春的话题不需要伪装,青春的文字也

可以张扬。因为青春,我们有太多太多话题去想,所以,释放你所有的感情,有你真正想的去诠释出这个话题。

青春,我们不围绕话题转!

#5楼作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作文 | 2016-04-22 15:05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五、实施五项训练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6楼我童年的作文生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作文 | 2016-04-22 15:05一说到作文,我就暗暗在心中回想着我童年的作文生涯,每当这时我都会感叹。

在一年级时,我写的第一篇作文,给我印象最深刻,别看只有几行字,还是妈妈说一句我写一句才完成的,可这也是我第一次用心写的作文,也是我作文生涯的开端。但说实在的,那时的我对作文一窍不通,根本不知是用来搞什么的,只是每一天妈妈叫写就写吧!没什么目的性。到了三年级我才喜欢上写作文的,可是当时,我喜欢的不是作文本身给人的快乐感,而是因为老师对我作文一声声夸奖的话语鼓舞了我,为了让老师随时重视我,我便认真习读《蓝猫小学作文》这本书起来了,这样读着读着,对作文的兴趣慢慢有了,真正喜欢作文是因为作文时的豪放、无拘无束,把高兴的事和不愉快的事写入其中,给人一丝快乐与安慰,写出来让人轻松、愉快。这是我作文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到四年级时,又有了新的转折点,我对作文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喜欢作文是因为想要享受写出好文章时心中激动的心情,写出好文章的快感!于是,我便尽全力去写。到五年级时,又是作文生涯中的一大转折点,我学会了:每一篇文章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主题、明确中心、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以事写人,以物喻人等写法,更重要的是我还有了一颗求知欲想得到新知识的心,千方百计让妈妈教我写论文,这又是一个新的作文品种在我心中种下的一颗种子,明天等待这颗种子的是开花、结果、成功!

我的作文生涯就像一颗野外的种子,就让它在风吹雨打中去开花,去成功,结出一个个鲜红的果实。

#7楼晴空一鹤排云上——浅论刘禹锡诗文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作文 | 2016-04-22 15:06摘要:唐代诗文名家辈出,李杜更是名家群山中的高峰,所以赵翼有李杜诗篇万口传的感叹,然而在唐朝这座诗歌的森林里,不仅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等参天大树,更有诗豪刘禹锡这等不老松,诗豪刘禹锡的诗文气度恢宏,骨力豪劲,抒发了他虽屡遭贬谪,仍傲岸不屈、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以及奋发白励的乐观精神,其诗文更折射出具有独特性质的人格魅力,使得其诗豪之衔名副其实。

关键词:刘禹锡;贬谪;魅力;影响;折射

刘禹锡(公元772 842),汉族,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生于嘉兴(今属浙江)的诗人。世称刘宾客、刘尚书。有《刘宾客文集》。中唐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优秀散文作家和杰出诗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不仅在文学史上成绩斐然,在哲学史上,刘禹锡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也是独树一帜。毛泽东也为此做过评价。他在195931日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对》,这篇哲学论着提出了 天与人交相胜 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其文章在中唐异彩纷呈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可与韩愈、柳宗元媲美(《陋室铭》)可为例证)。他的诗歌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他的诗现存。700余首,大致可分为讽喻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二十三的贬谪经历是刘禹锡的人生低谷期,但乐观旷达的诗豪刘禹锡不仅以宽敞的胸怀直视生活,而且采取各种方法丰富充实生活。在他的笔下,别样的人生情怀也呈现出别样的流光溢彩,其人格魅力也是在其诗文中尽显,二者相互辉印。刘禹锡的诗词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抒发了他虽屡遭贬谪,但仍傲岸不屈、屡败屡战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以及奋发自励的乐观精神,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可谓旷古烁今

一、桀骜不驯、屡败屡战

永贞革新在历史上可谓是一件不得不提的人文大事件,唐顺宗时期,永贞元年(公元508年)这批敢于迎新并挑战礼教的文人志士,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声势虽然浩大,主张不可说不新,可是自古以来整治革新便难免流血杀头,所以这场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也轰轰烈烈的失败了,失败的一方也有血的代价,主导者王伓不久病死,王叔文次年被赐死,这二王离世让人不禁唏嘘,然而还没有结束,二王麾下八名得力干将(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他们又合称为二王八司马。这八司马当中最具才情的莫过于刘禹锡与柳宗元了。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即今湖南常德)司马,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二月,诗人从朗州被召回长安,初回京师,借游玄都观观花之际,写了这首诗,在那里过了十年谪居生活后,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表现了他的傲岸不屈: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题用了戏赠二字,极言讽刺,寓意深刻: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京城的大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尘土扑面而来,来来往往的人都说自己是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紫陌,这里指京城的道路。东汉张衡《西京赋》言道:木衣绨绵,土被朱紫,兴荣街道繁华。红尘,尘埃。诗人用紫陌红尘,描绘离开长安城的道路和路上扬起的尘土,衬托出了街道上人喧马叫,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无人不道道出了人们看花后的愉快与满足。诗人虽没有直接写人们去时的情景和看花的细节,却通过人们看花古来津津乐道的情景展示了玄都观内桃花盛开、红雨弥漫的空前盛况。在行文上也为下文做了铺垫。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里的桃树有近千株,全是在我刘禹锡被贬离开京城后道士们栽种的。玄都观,道教庙宇叫作,玄都观在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诗人由物及人,写到了自己,引发了自己无尽的感慨。桃千树,极言桃花之多,如此盛景是在诗人被贬离京的十年中所出现的,由此道出十年来京城的变化,也道出了人事的变迁。桃千树比喻朝中政治上投机取巧、新得势力的权贵,而那些熙熙攘攘的看花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奔走权门的阿谀奉承之徒。于戏谑之中,暗藏讽意。一句尽是刘郎去后栽更是令他的政敌难以忍受,句中之意很明显:满朝中红极一时的权贵们,你们哪一个不是我刘禹锡被排挤后才爬上去的!此诗传出,得罪权贵,执政者当即以语涉讥讽再贬刘禹锡等为远州刺史,实际是靠镇压永贞革新起家的宪宗不愿起用他们,因为启用他们则意味着自我否定。诗人对这些人的讽刺,体现了他不改初衷,一如既往的斗争精神,也体现了他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正是由于此诗语涉讽刺,执政不悦(《旧唐书》),刘禹锡以诗获罪,三月又远去更为荒僻的连州。如果说,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十年,初回京师,能写下这样富有战斗性的篇章,是很可贵的话,那么更为可贵的是,他因写《戏赠看花诸君子》被贬十四年后,大河二年重回长安,再有玄都观,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锋芒更胜当年: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连垣百亩的庭院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半数的地面上长满了苔藓,庭中的桃花早已不知去向,满院的油菜花此时开得正旺。这时的玄都观,已是无人游赏,那百亩庭院已半是青苔,往日那灿若红霞的千树桃花已荡然无存,代替它的是不足以观赏的菜花,那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而上次因看花题诗被贬的刘禹锡却又重返长安,旧地重游!诗人刘禹锡在此还是以桃花喻指那些显赫一时的官僚权贵。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就连皇帝也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现在有的只是菜花。他们当年虽然红极一时,但其腐朽堕落的本质决定了他们最终还是被历史无情的淘汰。此时的诗人却恰恰相反,重新回京,豪情壮志不减当年,他戏谑地写道: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种桃的道士你哪儿去了,从前来看过桃花的刘禹锡今天又回来了。短短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毫不妥协的精神,他以最后的胜利者的姿态告诉那些消逝了的权贵们,昔日的刘郎今天又回来了,又要施展自己的抱负了,可你们哪儿去了?正义终归是要战胜邪恶的,此时的诗人可谓心比天高,气贯长虹,毕竟时间证明了一切,他和当年的革新派人士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刘禹锡作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表示丝毫不为十四年前因诗得祸而悔恨,不会因屡遭贬谪而屈服,而为再题笔赋诗而欣喜,而且说题为《再游……》是为了以俟后游又一次显示了他的傲岸不屈。但是,这个再游又引起执政者的不悦。他又被派出长安,到东都洛阳做太子宾客这一闲散的官,可谓祸不单行。但正是如此,精神才越加彰显。不可否认,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诗人面对政治上的逆境不屈不挠,但采用的态度和方式却不尽相同。陶渊明说自己误落尘网,一旦挣脱,便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表现的是一种傲岸;李白也曾遭受赐金放还流放夜郎的打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的是他豪迈不羁的个性,失意后的决绝,也是一种傲岸,而刘禹锡则与众不同,从游玄都观这两首诗来看,时间上贯联诗人二十四年的被贬生活,可谓时间之长,但从诗中看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进步的政治思想,从未在逆境中向当权者屈服,并且一直以笔作为战斗的武器,显示了他百折不回、傲岸不屈的杰出的品格,白居易说他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实际上也是对他人品的评价。可见其桀骜不驯,屡败屡战不同凡响。二、追求执着、信念坚贞纵观刘禹锡的诗集,其中许多诗篇都表现了他执着追求的坚定意志。他的《浪淘沙》(五首)其一中这样写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此词为诗人久历风波之后所作。黄河喻指当时黑暗现实,作者此处借用汉代张骞寻找河源的故事,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暴雨,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实是表现了诗人坚决不向来自保守、顽固势力的压力与阻挠低头,决心坚持斗争到底的豪迈气概。银河喻指政治清明的理想境界。全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另外在《浪淘沙》其五中作者还这样写道: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不要说小人的谗言,宛如江河一样深不可测,不要说被贬官的人,就好似流沙一样沉沦江河。这两句诗人表明了所所处时代官场的险恶,奸邪之人在皇帝面前妄进谗言,隐害忠良,导致正直清白的人被贬谪,这些谗言宛如江河的浪涛一样汹涌,致使许多被贬谪的人如同沙子一般沉入了水底。开首两句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现象。或者说,谗言如浪深,迁客却未必是沙沉。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迁谪之客逆境中也不都会如沙沉江底。也有的还会努力奋争搏击不已,明白表露了他的坚强意志。联系刘禹锡的政治生涯看,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小人陷害,对此有着深切的体验,故而此两句的比喻运用显得非常生动贴切。莫道莫言二词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奸佞小人的忿恨之情,也体现了他坚定无畏的达观态度,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千淘万漉虽然辛苦,但去掉了散沙,就能得到闪光的金子。诗人在句中借点题之字,道出了前两句比喻的真意。用沙里淘金作比,把清白正直而遭受贬谪的人喻为金子,把进谗言的小人喻为狂沙。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坚信被诬枉的正直之士,不管遭受多大的痛苦,其不实之罪最终还是会被洗刷干净,体现自身真正价值的。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所知。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反映。从这两句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身处逆境的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激励着他在逆境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也成为历代志士藉以励志的千古名句。不可否认,很多诗人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比如李白,他欲上青天揽明月,也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但更多地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并且想的更多的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借此来逃避现实,摆脱苦闷。与刘禹锡相比,李白多了一些对社会的失望,而刘禹锡则比李白多了一份坚定与执着。刘禹锡可谓真金,而这真金也在烈火的频繁的煅烧中,越加的熠熠发光。三、奋发自励的乐观精神1、直面现实,勤取奋进刘禹锡虽备受打击,长期谪居,却坚强不屈,直面现实,勤奋进取。他在《昼居池上亭独吟》中写道: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人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这首诗形神兼备地写出了刘禹锡的高尚情操。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作者通过看和想,很受教益。蜜蜂繁布金房,垒构玉室。咀嚼华滋,酿以为蜜,一生何尝偷闲?对于敌害,它们群起而攻,万死不辞,临战何尝退却?这就引起诗人深沉的思考。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并写了大量讽刺权贵的诗篇,这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但历遭打击,也曾产生过消极退隐的念头。这里 蜂教诲 三字,说明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中受到启示。我国古代有 圣人师蜂 的说法。师蜂自励,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诗人又崇尚鹤仪形,勤奋修德,心存社稷。虽然诗人的理想和现实有矛盾,作者也深感苦闷,但他仍借饮酒,清琴陶冶性灵,表现了诗人直面现实,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表面上写得恬淡闲雅,而感情的伏流并不平静。接受蜂教诲,应该勤奋工作,勇于为人;取法鹤仪形,应该进德修身,心存社稷。但诗人当时已被排挤出朝,无政可从。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诗人深感苦闷。饮酒、抚琴,既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拔的精神,又是诗人娱情悦志、排遣愁绪的一种方式。渴望用世与琴酒自娱,从写形的角度来看,是相反的,矛盾的;而从写神的角度来看,又是相成的,统一的。颔联和颈联正是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形神兼备地写出了诗人的美好情操。2、心境新颖,翻陈推新对于秋天这个季节,给我们的不仅是收获的意味,更多的是凄凉伤怀,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然而诗豪毕竟是诗豪,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刘禹锡在被贬朗州时,写下了《秋词》两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3、逆境不衰、老境不颓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唐敬宗李湛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这位有宰相之器的诗人,被贬前后共达二十三年之多,调离和州,赶赴洛阳,途经扬州,遇到老友诗人白居易。两人在屡遭贬谪后终于重逢,心中感慨无限。在为重逢而庆贺的宴会上,白居易吟成《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吟叹梦得君二十三年折太多。身处逆境的他并没有意志衰退,却依然不屈。他在酬谢的作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诗是他逆境不衰的最好写照。永贞革新失败,打击沉重,且二十三年谪居巴山楚水凄凉地,诗人在首联中回顾了自己被贬二十三年的切肤之痛,这么漫长的岁月,这么凄凉的巴山楚水,既寂寞,又蹉跎,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令人精神颓废,万念俱灰。但刘禹锡以他坚韧的品格,不屈的意志没有似沙沉,纵然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他始终不改初衷,逆境不衰。诗人以沉舟病树白比,虽感惆怅,但又相当达观。因为作者明白,这仅仅是个人的沉滞,生活的新陈代谢规律却不会停滞,沉舟侧畔,有千帆竟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满怀信心,以昂扬的精神,饱满的热情迎接属于他的春天。诗人以意味深长的长精神三字自勉作结,更是体现了乐观放达的情怀。古人常说:人生不满百,常作千岁忧。而刘禹锡面对衰老,却不象许多人那样消极悲观,他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写道:莫道桑榆晚,彩霞尚满天,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他晚年写的一首《始闻秋声》,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诗人面对衰老、多病,激情不改,抒发了老当益壮的情感,事实上晚年的刘禹锡也的确精华不衰,以其风骨更是赢得了诗豪的美誉。总之,刘禹锡诗词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不畏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他的傲岸不屈、逆境不衰,令人肃然起敬,精神为之一振,而刘禹锡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节操的自我扞卫,更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当今社会有些人自觉生不逢时,牢骚太盛,不思进取,平淡的日子、平凡的工作把胸中的远大抱负渐渐淡化,青年时代的指点江山、飒爽英姿不复存在。面对刘禹锡、我们应感到惭愧,应检讨自己,我们也应守住自己的意志,坚定信念,为理想奋斗拚搏,有志者应奋勇前行,重新扬起远航的风帆,也将会拥有满天彩霞,顶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艳阳天。参考文献资料:[1]马永林石兴利.中国文学名着[m].延安:延安大学出版社,2006[2]吕薇芬.张燕瑾.隋唐五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程郁缀.唐诗宋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5]刘维治.唐宋词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萧瑞峰.彭万隆.刘禹锡自居易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夏于全.唐诗宋词鉴赏[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

[9]网络资料来源,如:新浪、谷歌等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高三:xujiawen1989

标题:

借事喻理托物言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