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7章习题及答案(单项39,多选27)

发布时间:2019-07-08 22:57:1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4.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成

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9.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0.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2.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13.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14.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

1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16.利润本质上是(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1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18.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19.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20.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有用性

3.商品的价值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4.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聚    C.资本周转   D.资本集中

5.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

A.具体劳动    B.社会劳动    C.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  

6.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7.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固定资本

8.资本主义的利润率(       )

A.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     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D.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10、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A.成本        B.工资       C.利润      D.利息

12.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13.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5.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16.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三、辨析题

1、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值的资本。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四、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1】劳动者为了生存不得不把自己的唯一财产——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但又不能把劳动力全部卖光,因为要是一次卖尽,卖绝了,那就等于出卖了自己,让自己从自由人变为奴隶,从一个商品所有者变为一个商品——(《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57页。)

【材料2】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已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00页。)

【材料3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使用会提供劳动,从而能创造价值,但这种情况丝毫也不会改变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222页。)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77页。)

1)根据材料,说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2)结合材料,谈谈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理解。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1】为了争取8小时工作制这个生存的基本权力,工人们曾作了长期艰苦的斗争,献出了鲜血和生命。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人每天工作1215个小时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连续工作24小时。1884年,美国劳工联合会等组织决定,在188651日发起一个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运动。这一天,美国近50万工人参加了全国性罢工。但是,罢工遭到芝加哥政府当局的暴力镇压,多人死伤。54日晚,3000多名工人聚集芝加哥秣市广场,悼念死难工友,又遭到武装警察的镇压。芝加哥讴歌工人的鲜血,燃起了全美工人斗争的烈火,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材料2资本主义生产中,发展劳动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工人必须为自己劳动的工作日部分,以此来延长工人能够无偿地为资本家劳动的工作日的另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7页。)

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采用改良的生产方式的资本家比同行业的其余资本家,可以在一个工作日中占有更大的部分作为剩余劳动。他个别地所做的,就是资本全体在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时所做的。”——(《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52-355页。)

1)结合材料1,从工人阶级争取工作日的斗争历程中,谈谈你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的理解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2,从理论上谈谈对超额剩余价值的理解。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的形成是(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资本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2.垄断利润是(    )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6.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  )

A.只有消极的影响      B.只有积极的影响

C.无所谓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D.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7.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  )

A.平均价格来实现的   B.固定价格来实现的 C.浮动价格来实现的  D.垄断价格来实现

8.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殖民体系全球化    D.金融全球化

9.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多项选择题

1. 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七十七国集团     D. 世界贸易组织

4.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5.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主要是(    )

A.目的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竞争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   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

6.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  )

A.长期的历史过程        B.隐蔽的历史过程

C.曲折的历史过程        D.复杂的历史过程

三、辨析题

1.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2.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1]20世纪80年代来,许多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5.5 %—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而发展中国家为9.59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材料2]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十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的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消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摘自

[材料3] 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

[材料4]有关统计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仅20有余。(摘自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第六章、第七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 生产关系为标准

    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度为标准             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进行阶级斗争                     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 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   B. 农民问题   C. 武装斗争问题 D. 国家政权问题             

4.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世界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 德国古典哲学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6.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泯灭    .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7.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实践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唯物史观

.无产阶级专政          .国家政权

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1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条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

二、多项选择题

1.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4.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是(     

A.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

三、辨析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D 5.B  6.C  7.C  8.C  9.C  10.D   11.C   12.B  13.A  14.D  15.B  16.D  17.A  18.C  19. B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   3.ABCD  4.BD  5. AC   6. ACD  7. ABC  8. BC  9.BC  10.AC   11.CD  12.AB  13.ACD  14.ABC  15.CD  16.AC 

三、辨析题

1、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1)资本按周转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是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2)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固定资本是以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3)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可变资本。但就价值周转方式来讲,这部分资本也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属于流动资本。不能混淆这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资本看作是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2、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又分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2)如果个别劳动时间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同样的商品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量,这样不利于交换进行。而且生产者的工具越差,技术越低,人越懒惰,因而花费的劳动时间越长,他的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会越大。显然,这种情况是极不合理的,不利于技术进步。

四、分析题

1、答:(1)根据材料1和材料2,劳动者为了生存而出卖劳动力,表明他们已经是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了,而且强调不能把劳动力全部卖光,是为了保证自己是个自由人。这些条件正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备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材料3的两段话说明,劳动力作为商品也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因此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正因为如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2、答:(1)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依靠延长工作日,从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榨取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他们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与生产技术不变,或生产技术发展缓慢相适应的。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为条件的;他们的存在阶段不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主,而在机器大生产出现后,逐渐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主。

联系: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增加剩余价值量。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2)所谓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采用改良的生产方式,拼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就是在一个工作日中占有更大的部分作为剩余劳动,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A  5.D    6.D   7.D  8.C   9.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D  4ABCD  5ABCD  6.ACD

三、辨析题

1、此观点正确。(1)工业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促进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大公司既有大量闲置资本为大银行提供充足存款来源,又能获得大银行的贷款。大银行能筹集大量货币资本,迅速增强实力,加剧兼并中小银行,走向垄断。(2)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通过股权结合、人事结合的途径相互渗透融合为一种新型资本,即金融资本。

2、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替代,这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历史规律。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明了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复杂性和反复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产生、形成和发展以至替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充满着两种经济制度的对立和比较,但最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替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三、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经济全球化使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能从中受益。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就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得巨大收益。发展中国家获益较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

 

第六、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B  5C  6A    7D  8A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 AD    3. ABCD   4. ABCD    5.ABCD

 

三、辨析题

1、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以欧洲19 世纪先进文化为依托,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批判地吸收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把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推进到科学阶段。

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的无情揭露以及对未来社会进行的各种设计都是出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来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

2、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1)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不同角度,完成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论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不是成熟的社会革命理论,它没有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没有看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必然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两个理论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7章习题及答案(单项39,多选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