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发布时间:2019-09-29 15:19:20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

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一)预习要求

完成练习册中有关词的基础知识部分,了解词的别称及有关常识。

认真阅读《沁园春长沙》及其注释,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及写作背景。

(二)[听一遍录音带](渲染气氛,加强感染)

(三)[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沁园春 长沙》,那么什么是词呢?

(四)[检查预习作业](划曲线的为副板书)

词原名曲词、曲子词,是配音乐可以唱歌的,所以在宋代称为乐府,苏轼的词集题名为《东坡乐府》,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称为诗余,从句式特点看字数参差错落,长短不齐,所以又称为长短句。它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朝,盛行于宋朝,经历了一个内容从俚俗到高雅,曲调从简单到繁杂,格调从松散到严格的过程。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类,中学课本里的词一般分上下两阕,它有词牌(词格式的名称)和题目。不同的词牌段数、句数、韵律均有不同的规格,“沁园春”就是词牌名。

(五)新授(下面划曲线处为正板书内容)

1[背景介绍]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沁园春长沙》是诗人毛泽东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学生读注释(1

2[上阕分析]

1)“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提问]这三句以什么为主体?以什么为背景?基调如何?

[]塑造一幅以诗人为主体,以江洲为背景的画面,也定下了壮阔的基调。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一个高深的深秋境界里。

2)“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

诗人以“立”为写景抒情的起点,从“立”到“看”。

[提问]诗人选择了哪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的?

[]有火红的万山,层层叠叠的枫林,有近中影“漫江”、“百舸”,有静态景,有动态物,“鹰击”、“鱼翔”,有抬头向高处仰望,有低头向近处俯视。对比鲜明,生机蓬勃,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泼、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为下阕表述情怀烘托了气氛。

毛泽东从看到的眼前景物感受到宇宙的无限辽阔,自然提出设问,因景生情,表述情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前人也有类似的诗句

[投影,并让学生比较有何不同]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园林晴昼春谁主?”

毛泽东不是停留在自然事物上,而是问大地——人间地界,人类社会的主宰问题,表达了诗人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3[学生朗读上阕]

4[总结]上阕描绘了壮丽美观的湘江深秋图即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3、下阕分析

1)“携来百侣……岁月稠”

诗人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回忆往事,充满激情,着重抒情。

2)“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提问]诗人回忆了他们过去的生活,这种生活可用词中哪一个词语来概括?

[]峥嵘岁月

[提问]那么他们度过了怎样的峥嵘岁月?

[]诗人回忆了他们青春年少的外形,雄姿英发,才华横溢的内神,热情奔放,神采飞扬,奋发有为的“意”“气”,指点江山,激浊扬清,情怀奔放,把反动统治者视若粪土的言行,诗人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

3)“曾记否……浪遏飞舟”

这虽仍以问句结尾,“曾记否,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情感和壮志豪情,要象当年中流击水那样投身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乘风破浪,浪遏飞舟,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4[学生朗读下阕]

5[在听一遍朗诵后要求当堂背诵]

4、我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是讲究情与景的融合。[投影]“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治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这首词较好地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上阕虽着重写景,但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也是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着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体现,对革命和前途的乐观主义憧憬。“万类霜天竞自由”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谁主沉浮”则更是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乐章。

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5、我国古典诗歌除了注意情景交融外,还非常讲究“炼字”,推敲的故事大家很熟悉。

[提问]我们体味推敲一下作者怎样做到用词精当的呢?(先让学生找出最具表现力的词,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圈出,在请学生讲出好在哪里,老师补充。)

“万”:山之多[投影]“万水千山只等闲”“百万雄师过大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六亿神州尽舜尧”。“遍”:红之广。“层”:一层层林,让自然的神采之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瑰奇。“漫”:江水溢满之状。“透”:江水碧绿清澈,湘江在秋天更清澈,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百”:表示多。“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画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机勃勃。“击”: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英姿,雄鹰在万里无云的秋空自由飞翔。“翔”:盘旋回飞,任意遨游,在水中自由如轻快的神态。

《沁园春·长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