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音乐的诗词

发布时间:2018-10-04 07:22:08

描写音乐的诗词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听颖师琴歌》 ——唐·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听蜀僧浚弹琴》 ——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唐·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先拂声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慽慽。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郑女弹筝歌》 ——唐·顾况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臂拓颊。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唐·刘长卿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听筝》 ——元·汤式

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滴碎金彻雨,敲碎玉壶冰。听,尽是断肠声!

《江上琴兴》 ——唐·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听郑羽人弹琴》 ——唐·李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听段处士弹琴》 ——唐·方干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听赵秀才弹琴》 ——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荆南席上咏胡琴妓二首》 ——唐·王仁裕

其一

红妆齐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条。湘水凌波惭鼓瑟,秦楼明月罢吹箫。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丹禁旧臣来侧耳,骨清神爽似闻韶。

其二

玉纤挑落折冰声,散入秋空韵转清。二五指中句塞雁,十三弦上啭春莺。谱从陶室偷将妙,曲向秦楼写得成。无限细腰宫里女,就中偏惬楚王情。

《听琴》 ——唐·无名氏

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七条瘦玉叩寒星,万派流泉哭纤指。空山雨脚随云起,古木灯青啸山鬼。田文堕泪曲未终,子规啼血哀猿死。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风琴引》 ——唐·齐己

挪吴丝,雕楚竹,高托天风拂为曲。一一宫商在素空,鸾鸣凤语翘梧桐。夜深天碧松风多,孤窗寒梦惊流波。愁魂傍枕不肯去,翻疑住处邻湘娥。金风声尽熏风发,冷泛虚堂韵难歇。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绝。

《听李凭弹箜篌二首》 ——唐·杨巨源

其一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其二

花咽娇莺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楚州韦中丞箜篌》 ——唐·张祜

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

《李供奉弹箜篌歌》 ——唐·顾况

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绦索金鎝头。早晨有敕鸳鸯殿,夜静遂歌明月楼。起坐可怜能抱撮,大指调弦中指拨。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罗绮屏,一弦一弦如撼铃。急弹好,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左手低,右手举,易调移音天赐与。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手头疾,腕头软,来来去去如风卷。声清泠泠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美女争窥玳瑁帘,圣人卷上真珠箔。大弦长,小弦短,小弦紧快大弦缓。初调锵锵似鸳鸯水上弄新声,入深似太清仙鹤游秘馆。李供奉,仪容质,身才稍稍六尺一。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指剥葱,腕削玉,饶盐饶酱五味足。弄调人间不识名,弹尽天下崛奇曲。胡曲汉曲声皆好,弹著曲髓曲肝脑。往往从空入户来,瞥瞥随风落春草。草头只觉风吹入,风来草即随风立。草亦不知风到来,风亦不知声缓急。爇玉烛,点银灯;光照手,实可憎。只照箜篌弦上手,不照箜篌声里能。驰凤阙,拜鸾殿,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实可重,不惜千金买一弄。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此州好手非一国,一国东西尽南北。除却天上化下来,若向人间实难得。

《琵琶》 ——唐·无名氏

粉胸绣臆谁家女,香拨星星共春语。七盘岭上走鸾铃,十二峰头弄云雨。千悲万恨四五弦,弦中甲马声骈阗。山僧扑破琉璃钵,壮士击折珊瑚鞭。珊瑚鞭折声交戛,玉盘倾泻真珠滑。海神驱趁夜涛回,江娥蹙踏春冰裂。满坐红妆尽泪垂,望乡之客不胜悲。曲终调绝忽飞去,洞庭月落孤云归。

描写音乐的诗词2作者: 天上月lucky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唐·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先拂声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慽慽。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钱起《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陈季、王邕、庄若讷、魏璀四人所作《湘灵鼓瑟》

神女泛瑶瑟,古祠严野亭。 楚云来泱漭,湘水助清泠。 妙指徵幽契,繁声入杳冥。 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 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 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临江仙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亮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唐.白居易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馀庆。永徽之人舞而咏,

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

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中宗肃宗复鸿业,

唐祚中兴万万叶。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

苟能审音与政通。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

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玉声如乐〗唐.刘轲

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

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

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杨柳枝词〗唐.刘禹锡

塞上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嵩岳闻笙〗唐.刘希夷

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

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

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册上公太常奏雅乐〗唐.无名氏

司乐陈金石,逶迤引上公。奏音人语绝,清韵佩声通。

应律烟云改,来仪鸟兽同。得贤因举颂,修礼便观风。

圣寿三称内,天欢九奏中。寂寥高曲尽,犹自满宸聪。

关于音乐的诗词3作者: 天上月lucky

关于音乐的诗词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从诗题“省试”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试帖诗。“湘灵鼓瑟”这个题目,是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句中摘出来的。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赞扬湘灵善于鼓瑟,那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萦绕耳边。在试帖诗里,这叫做概括题旨。湘水女神鼓瑟,曲声袅袅,于是诗人展开想象的羽翼,伴随着仙乐,往返盘旋。那瑟曲,是多么动人心弦呵!它首先吸引了名叫冯夷的水神,使他忍不住在水上跳起舞来。其实,冯夷并没有真正听懂在美妙的乐声中隐藏的哀怨凄苦的情感,这种欢舞是徒然的。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灵的心意的,这当然包括汉代的贾谊,和历代被贬谪南行而经过湘水的人,他们听到这样哀怨的乐声,怎不感到十分难过呢!你听,那曲调深沉哀婉,即使坚如金石也为之感到悲凄;而它的清亢响亮,可以传到那无穷无尽的苍穹中去。如此优美而哀怨的乐声传到苍梧之野,一定把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都惊动了,他也许会赶到湘水上空来侧耳倾听吧!那馨香的芳草——白芷,竟会受到感动,越发吐出它的芳香来。乐声在水面上飘扬,广大的湘江两岸都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寥阔的湘水上空,都回荡着哀怨的乐音,它汇成一股悲风,飞过了八百里洞庭湖。中间这四韵,共是八句,诗人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这就使诗避免了呆板的叙述,显得瑰丽多姿,生动形象。然而更妙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上文紧扣题目,反复渲染,已经把湘灵鼓瑟描写得淋漓尽致了。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于是诗人笔锋一转,直指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终人不见”,只闻其声,不见伊人,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真可说是神来之笔。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以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这五个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为由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一瞬间都烟消云散,让人回到了现实世界。这个现实世界还是湘江,还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试帖诗有种种限制,往往束缚了士人的才思。钱起却不然,在此诗中,他驰骋想象,上天入地,如入无人之境。无形的乐声,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表现,成为一种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着的东西。最后突然收结,神思绵绵,更耐人寻绎。大中十二年(858),举行进士考试,唐宣宗问考官李藩:试帖诗如有重复的字能否录取?李藩答道:昔年钱起试《湘灵鼓瑟》就有重复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大中十二年离钱起考试的天宝十载,已经百年,钱起此诗仍是公认的试帖诗的范本。

听颖师弹琴 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来自天竺,元和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李贺有《听颖师弹琴歌》记其事。 ②相尔汝:关系亲密,互称尔、汝。 ③未省(音醒):不懂。丝篁:丝、竹,即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④冰炭置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诗歌一开头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前两句写琴声细柔宛转,仿佛小儿女切切私语,谈情说怨。三、四句写琴声骤变昂扬,有如勇士冲锋陷阵,杀声震宇。

五、六句写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七、八句形容在一片和声泛音中主调高扬,恰似百鸟喧啾声中忽有凤凰朗吟。九、十句摹写声调由高滑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险峰,再也无法升高分寸的时候突然失足跌落,直跌到谷底。以上十句,连用贴切生动的比喻,把飘忽多变的乐声转化为绘神绘色的视觉形象,并且准确地表现了乐曲蕴含的情境。诗人在运用不同比喻时还善于配合相适应的语音,更强化了摹声传情的效果。例如前两句比以儿女之情,十个宇除“相”字外,没有开口呼,语音轻柔细碎,与儿女私语的情境契合。三、四句拟以英雄气概,便以开口呼“划”字领起,用洪声韵“昂”、“扬”作韵脚,中间也多用高亢的语音,恰切地传达出昂扬奋进的情境。

以下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既对复杂多变的琴声起恻面烘托作用,又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共呜,加强了全诗的抒情性。听琴而“起坐在一旁”——忽而站起,忽而坐下,又忽而站起,——顾不得对“一旁”的弹琴者有无干扰;仅五个字,便以形传神,通过听琴者情感波涛的剧烈变化,烘托了琴声的波澜叠起、变态百出。写琴声由高滑低而用“跻攀分寸不得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比喻,并且“推手遽止之”,不让颖师再弹下去,而他的反应是“湿衣泪滂滂”.

表明正是这种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 (816)因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以后。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已极艰辛,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原是很自然的。

分析以下两段文字描写声音的角度有何不同

《明湖居听书》(节选)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象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象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喝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象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削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到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之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象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哪一声为的是。正在缭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猎人笔记》(节选)

他唱着,他的歌声的每一个音都给人一种亲切和无际广大的感觉,仿佛熟悉的草原一望无际地展开在你前面一样。我觉得泪水在心中沸腾,从眼睛里涌出,忽然一个喑哑的、隐忍的哭声使我大吃一惊,……我回头一看,酒保的妻子把胸脯贴在窗上,在那里哭。雅科夫急速的向她一瞥,唱得比以前更加响亮,更加甘美了,尼古拉 · 伊凡内奇低下了头,眨眼把脸扭向一旁,……浑身软化了的糊涂虫呆呆地张开了嘴巴站着;那个穿灰色长袍的农人悄悄地在屋角啜泣,悲戚地底语着,摇着头;连野老爷的铁一般的脸上,紧紧的靠拢的眉毛下面,也慢慢地流出大粒的眼泪来;包工师把紧握的拳头放在额前,身体一动也不动。……要不是雅科夫在一个很高的、特别尖细的音上仿佛嗓子崩裂了似的突然结束,我真不知道 全体听众 的苦闷怎样才能解决呢。没有一个人喊一声,甚至没有一个人动一动;大家都仿佛在等待着,是否他还要唱……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赏析【作者】袁行霈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奇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说:“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下面一句“馀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关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列子。汤问》里有“馀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馀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馀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用典自然,清新扑面——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赏析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②,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③,余响④入霜钟⑤。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解】①[绿绮[古琴名。据说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②[挥手]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③[流水]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蛾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④[余响]《列子·汤问》:“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⑤[霜钟]语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赏析】诗歌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称为“用典”。典故用得巧,便了无痕迹,不仅可以起到“寓万于一”“以少胜多”“言简意丰”的效果,而且可以使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为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便是用典恰切自然的典范,读来清新扑面,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享受。全诗共用了“绿绮”“挥手”“流水”“余响”“霜钟”五个典故。首联用“绿绮”一典写出了蜀僧非凡的来历,并以此来衬托蜀僧技艺的超群:有道是“宝剑名马配英雄”,怀抱“绿绮”琴,可见艺非俗类。再加“西下峨眉峰”的来历,就更让人钦慕这位世外高人了。当然,这里诗人也委婉地表达了对蜀僧的亲切之感,有考证说李白是四川人,而且他的诗歌中也不止一次吟颂过“峨眉山月”,今见僧从峨眉来,怎能不由然而生亲切之感呢?颔联用“挥手”一典给人丰富的联想,首先是蜀僧弹琴时萧洒的动作和气定神闲的从容姿态,其次是与此相似的“伯牙弹琴”“子期听声”的场景。诗人内心的感动和知遇之情也曲折地显露出来。“如听万壑松”的比喻,写出了音乐声音的宏伟、浩荡和锵锵悦耳,其实这何尝没有融进一颗感动的心灵的呢?颈联用“流水”一典,从字面上理解,是蜀僧的琴声使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和愉悦;而字句的后面隐含着的是伯牙和子期故事,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蛾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那种心领神会的默契。诗人借助这个典故含蓄、委婉、自然、恰切地表达了通过音乐建立起来的知己之感,这是心灵相通的深层感动。“余响”这个典故写出了音乐的旋律优美、回环不绝、久久萦绕在人耳畔的感觉,突出了琴声的魅力。“霜钟”点明了时令,与末句的“秋云”照应;时间过得真快啊!尾联用自己着迷而不知时间飞逝来暗示琴声的感染力。弹者高超的技艺和杰出的音乐才能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带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另一方面,我们也真切地感到,诗人内心的赞许、钦佩、感激、知遇之情正像这绕梁的“余响”那样流动不止。

全诗了无痕迹地化用了五个典故,着重表现听者的感受,弹者和听者的感情交流,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试题】(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是用大自然的宏伟的音响来比喻琴声的音乐效果。(2)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解析】(1)小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把握,“一挥手”当然是琴师的姿态、动作;“万壑松”前面有“如听”,理解起来当然指琴声。(2)题既考查了内容,又考查了艺术手法。第四联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使作者已忘掉了时间。

描写音乐的诗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