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兰 诗

发布时间:2012-02-23 15:16:47

《木 诗》教学设计

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渤海实验学校 吴慧娟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人教 七年级 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教学课题: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木兰诗》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本诗为乐府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优秀的篇章。

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

3、学习《木兰诗》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互相讨论。

学习过程

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她的事迹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传唱。她的名字叫花木兰。现在我们就从这首流传于世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来感受一下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自学知识初探:

百度搜索:http://baike.baidu.com/view/72261.htm

1. 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 背景介绍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3、听读课文,跨越障碍

百度搜索课文朗读:http://www.56.com/u31/v_NjYzNTI2NDc.html

1)、给加点字注音

鞍鞯 )( )头

可汗 )( )气 山(

2)词语解释

木兰当 辞爷娘去 赏赐百千 我旧时裳

万里赴戎机 当户红妆 双兔傍地 千里足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3)、一词多义

愿为市鞍马 昨夜见军帖

东市买骏马 对镜帖花黄

百度搜索文:http://wenku.baidu.com/view/9abaa8020740be1e650e9ab9.html

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 本诗的主要情节有哪些?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3、 写出征前的准备用了什么修辞?渲染了什么气氛?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4、 写赴边途中用了什么修辞?描写了宿营地什么样的景象?表现了木兰什么样的心情?

5、 课文高度概括木兰出生入死,保卫国家的战斗生涯,虽然只有六句话,却写出了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6、 木兰在战场上的表现如何?你能想象得出来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7、 家人是如何欢迎木兰归来的?用了什么修辞?渲染了什么气氛?

8、 写木兰回家后一连串的动作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她什么心情?

9、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10、文中哪些情节详写,哪些情节略写?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略写战争?

11、下面对《木兰诗》主题的概括,你认同吗?
A赞颂劳动人民出生的妇女英雄;
B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歌颂尚武精神。

练兵场

1、《木兰诗》描写战地生活艰苦卓绝的两句诗

2、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3、《木兰诗》用比喻对木兰进行赞美的诗句是

。由此演化来的一个成语是

4、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5、拓展延伸

百度搜索:《十五从军征》http://baike.baidu.com/view/557118.htm

(1) 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2)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暗指主人公家中情况怎样?

(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收获的舞台,展示你我风采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别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本节课还注意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环节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

不足,改进措施

    1、要加强朗读,在读中感悟。

    2、翻译课文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木 兰 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