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9-12-14 14:54:37

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这段话描写了丁香花的形状________;颜色________;气味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说说这样描写的好处。

3)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4檐前积雪指的是(    

A. 屋檐前边的积雪                        B. 春天未融化的积雪                        C. 白色的丁香花

【答案】 1)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紫色、白色;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2)拟人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好处: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3cēn  cī

4C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确定正确的音节即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故答案为:(1)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紫色、白色;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2)拟人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好处: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3cēn  cī

4C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①—③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处的丁香。

2)第节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句中积雪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4)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 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 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 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 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5)写2句有关花的古诗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6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莹白替代丁香,有什么好处?

【答案】 1)形状;色彩;气味;城里街旁;宅院;城外校园;斗室外

2)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丁香花多、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3)丁香花;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4B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首先,用积雪莹白,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累赘之感,使得行文富于变化。其次,积雪是借喻,莹白是借代,直按出现积雪莹白,能够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纯洁、轻柔、光洁。

【解析】【分析】(1)、(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把丁香花比作星星是比喻,又把丁香花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考查对古诗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

6)解答此题要从内容方面来分析。首先,用积雪莹白,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累赘之感,使得行文富于变化。其次,积雪是借喻,莹白是借代,直按出现积雪莹白,能够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纯洁、轻柔、光洁。

故答案为:(1)形状、色彩、气味、城里街旁、宅院、城外校园、斗室外

2)比喻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丁香花多、娇小、惹人喜爱的特点

3)丁香花、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4B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首先,用积雪莹白,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累赘之感,使得行文富于变化。其次,积雪是借喻,莹白是借代,直按出现积雪莹白,能够更鲜明地突出丁香的特点:纯洁、轻柔、光洁。

【点评】(1)、(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

6)此题考查对写作技巧的掌握。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昧书屋》(节选)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gū  gǔ)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pū  pù)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1)选出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________gū  gǔ)朵     ________pū  pù

2)文段中把字比作________________

3)把说明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来。

4)鲁迅为什么要刻一个字?

【答案】 1

2)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一支小小的火把

3)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4)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要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于是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字。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2)(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2)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一支小小的火把。(3)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4)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要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于是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字。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课内阅读。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鲁迅先生的鼻子本来是天生的,为什么说是碰壁碰的呢?从中体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你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谈一谈你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理解。

4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一说大家为什么笑呢?

【答案】 1)伯父和谈碰壁。

2)这是鲁迅用幽默的说法暗示自己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幽默。

3)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他经常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害怕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当时社会很黑暗,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经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4)笑我的单纯和幼稚。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谈自己的理解,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伯父和谈碰壁。

2)这是鲁迅用幽默的说法暗示自己受到反动势力的残酷迫害。幽默。

3)鲁迅先生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他经常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害怕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许他发表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当时社会很黑暗,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经常受到挫折与迫害。

4)笑我的单纯和幼稚。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什么品质?

2)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五壮士怎样选择?

3)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________的决心和________的精神。朗读这两句话时要读得________

【答案】 1)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表现了班长马宝玉坚定果断、毫不犹豫的品质。

2)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五壮士向棋盘陀走去。

3)坚定不移;不畏牺牲;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表现了班长马宝玉坚定果断、毫不犹豫的品质。

2)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五壮士向棋盘陀走去。

3)坚定不移、不畏牺牲、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6阅读《草原》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文一共________个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是: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根据提示,使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作者笔下的草原美景。

a._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b.________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c.________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d.________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e.___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f.________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答案】 15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2)美丽

;碧绿

;广阔

;令人欣慰、激动

;令人惊叹

;好客

【解析】【分析】本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的是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第2自然段写的是我们到达陈巴尔虎旗时,受到了蒙族兄弟姐妹的热烈欢迎。这一段主要描述了蒙古族主人迎接我们的热烈场面。作者一路记下了到目的地的所见所闻,线索非常清晰。同时,作者的心情也一路变化,表达了渴盼见到主人的急切心情。第3自然段写的是大家在蒙古包外热情地握手,问候,见面的热烈气氛。如果说第二段里主人的远迎是铺垫,那么这里就是一个小小的高潮。突出表现了宾主见面的热烈氛围:许多匹马、许多辆车、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4自然段写的是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用奶酒、羊肉,姑娘们用美妙的歌声热情地款待我们。这一段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蒙古包、奶茶、奶豆腐,举杯敬酒、民族歌舞,描写了主人欢迎客人的隆重场面。第5自然段写的是蒙汉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是文章的结句,也是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浓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总结句,理清脉络,感知中心;进而围绕总结句,理解中心;最后回归总结句,深化中心。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体会通过具体词语来描绘与表达复杂感情的技巧。

【点评】本题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内蒙古草原如诗如画的景色,体会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波浪线画出来。

4)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D. 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答案】 1)草原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4B

【解析】【分析】(1)、(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最后一句,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草原(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4B

【点评】(1)、(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此题考查学生对最后一句的理解的能力。

8阅读课文片段二,回答问题。

片段二: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找近义词:曲折________     潇洒________

找反义词:热闹________     飞驰________

2)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有河意味着有人家,就意味快到目的地了,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3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   

A. 草原上的风大。                     B. 草原很辽阔。                     C. 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

4)对文中画直线的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是虚数,表现了草原的辽阔。

B.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是虚数,表现了我们旅途的疲惫。

C.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重复了三次,表现了草原的辽阔。

D.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一百五十里重复了三次,表现了我们旅途的疲惫。

5)选文让我们感受到(   

A. 美丽的草原风光,草原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性格。

B. 美丽的草原风光,草原人民细腻优雅、含蓄内敛的性格。

C. 美丽的草原风光,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答案】 1)迂回;洒脱;静寂;疾驰

2)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河;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欣喜、激动

3C

4C

5C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4)、(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迂回、洒脱、静寂、疾驰

2)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河;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欣喜、激动

3C;(4C;(5C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5)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习作作文

9一直以来,人很容易把自己固化在一个特定印象中。可是经历了某件事后,也许你发现了自己也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出色优秀,或是你发现了另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总之,你在发现自我中体悟成长。请以发现另一个自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捕捉细节,写出真是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不少于450字。

【答案】

10新的一年又到了,我们又长大了,在新的一年里,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请你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定。

【答案】

11选择一题完成习作,字数400以上。

(一)提示:每个人都是天才,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的那份天才了吗?通过具体的事写出自己或他人的才华”“优点”“闪光点”“特点,题目自拟。

(二)题目:《成长中的________

提示:题目中省略的内容指某种情感,如:快乐、幸福、烦恼、悲伤……将题目补充完整之后,在习作中描述自己成长中真实经历的事情,抒发自己在成长中的真实情感。

【答案】

12人在许多方面必须学会与别人合作。生活中,你是否能和别人合作做事?是否共同完成了任务?在与别人合作时,你有怎样的感受……请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一两件事,以合作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写出自己与他人合作的经历和感受。详略得当,语言通顺。

【答案】 【参考例文】

合作

    今年十一长假,我跟随妈妈回到了河北老家。金秋十月,正值收获的季节,我也在这里收获了合作的快乐。

    这一天,阳光明媚,村子里每家每户院子里都堆着金黄色、还没有剥皮的玉米。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的香甜,站在院子里,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来,宛若迷人的轻音乐,身上的压力和烦恼顿时飘然无踪了。

    坐在金黄的棒子堆里,我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剥着棒子,真是惬意呀!剥着剥着,我的速度慢了下来,手也勒红,唉,真累呀!没想到看似简单的剥玉米,竟然也这么费劲,我不知不觉抱怨起来。拿起一个玉米,吃力地把玉米皮从玉米头分开剥到玉米尾,再把顽固地粘在玉米棒上的玉米须子揪到玉米尾,然后将玉米皮连同玉米棒上连着的半截玉米秸一起拧下来,把剥干净的玉米棒子扔到筐里,玉米皮放在一边。

    无数次的重复这个过程,我终于不耐烦了,看看头顶上的日头竟也毒辣起来,我擦着满脸的汗水,看着磨得红肿的快要脱皮的双手,我再也不想剥了。

    转身站起来,看到一旁的小妹,依然不停的剥着,没有丝毫的厌烦。我顿时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坐下来,仔细想想,如果我们分工合作,一人剥皮,一人拧下皮和秸秆,会不会更快点,更有乐趣呢?想到这里,我颇有大将风度的朝她挥了挥手,妹妹疑惑地问我:姐,什么事?”“咱们合作吧,我把两人的分工情况告诉她。她眨着清澈的眸子,高兴地点头同意了。然而,我们的合作之路却并不平坦。开始,由于我俩配合不默契。经常出现我把上一个玉米秸和皮拧下来了,她还没把下一个玉米皮剥开递给我。我总是不停的催她,:你快点行不行呀,慢死了!我一边说着,还一边快速地拍着大腿,妹妹低着头沉默不语,但手上的速度却加快了很多。我手忙脚乱地应付完一个,又拿起下一个,逐渐地剥开皮的玉米棒子在我脚下堆积起来。我显得力不从心了,一时间竟难以追上她的速度。想起我刚刚说过的话,顿时有些懊悔,妹妹,我不催你了,我错了,你慢点吧。她得意的看了我一眼,放慢了手上的动作,大大地喘了一口气。

    经过这一个小插曲,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合作中不能只注意自己,还要兼顾伙伴的节奏,通过不断的调整,我们终于保持了同样的速度,配合得越来越默契,越来越和谐了。

    午后的阳光也不再毒辣了,柔和地抚摸着我的头,两个年纪相仿的女孩,坐在金黄的王米堆里剥着玉米,空气中传递着她们快乐的气息。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困难你都可以独自克服的,这时你不妨尝试一下与他人合作,体会这其中的彼此照顾,相互体谅,感受合作的快乐!

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