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繁荣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4-05-07 17:33:04

学科:中外文化简史

学号:121030117

姓名:曹梦辉

论文:中国古代经济繁荣和发展

老师:姜雯莉

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要:发展经济, 繁荣社会, 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尽相同, 但探究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 对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了解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和生活变化变迁,认识人类为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所做的努力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下面是对中国古代经济史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字:农业经济 手工业 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

一、不断进步的古代农业

1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以及类型

( 1)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历程。中国具有七八千年的农耕历史,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人们需要经常迁徙流动,生活比较艰苦; 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用耒耜耕地,中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和推广铁制农具和牛耕;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2)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历程。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其本质是国王代表整个贵族占有土地。春秋时期出现了贵族个体占有私田的现象,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从此以后,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往后长达2000年的封建土地所以制上,有个朝代进行过各种变革,但封建土地制度从没有过实质上的变动。

3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制的类型分为三种,即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国家所有,但本质上仍然是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在中国历代王朝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屯田制、均田制、更名田等。屯田制:汉代开创,曹魏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历代都有沿用。这是士兵、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制度,即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兵士和农民垦种的荒废田地。一般分军屯、民屯和商屯。汉武帝时在西域屯田,多为军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许下屯田。得谷百万斛,后推广到各州郡,由典农官募民耕种,此为民屯,民屯每50人为1屯,屯设司马,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为主,60人为1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屯田制为曹魏势力的发展以及西晋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元明清各代一般仍称屯田。

2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从耕作方式来看: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汉代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唐代发明曲辕犁之后,中国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从经营方式来看: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从土地所有制来看:战国时期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 从生产技术来看: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的特色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享誉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1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 1) 生产部门日益增多。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出新的部门。例如,奴隶社会就有了青铜铸造业,封建社会增加了冶铁、制瓷、棉纺织业等部门。又如,在纺织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又有棉纺织业,后来棉纺织业日益发展,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

( 2) 经营形态多种多样。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便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厂手工业出现; 经济重心转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呈相应的变化趋势; 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广受欢迎和赞誉。

比较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不同点

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生产目的

性质和特点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

营、集中、大

作坊生产

供军队和官府

贵族生活使用,

不在市场流通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领先,享誉全球 

民营手工业

农户个体生

产,作为副业

供民间消费,作为商品在市场

流通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居上

家庭手工业

农户个体生

产,作为副业

供家庭消费和

交纳赋税,剩余

部分出卖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艰难发展的古代商业

1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春秋战国时期大商人崛起,秦汉时期中外贸易发展,隋唐时期长安繁荣和柜坊、飞钱出现,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和草市更加普遍、纸币产生,元代中外贸易兴盛,在沿海城市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城市,例如:泉州,广州等。明清时期商帮出现,例如:晋商、徽商、西商等。纵观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虽然历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国内贸易日益兴盛,商业城市不断增多; 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积极对外交往到闭关锁国,最终导致对外贸易由繁荣走向衰落。

2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商业活动的形式有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等; 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纸币很早就出现了; 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3.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宋以前: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宋: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时间、地点限制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等。

市坊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市场发展,有着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点。详细可见下表

宋朝以前

宋朝以后

时间

按时开市闭市

时间打破

空间

市坊分开

市坊界限打破

管理

市长严格管理

官府不再直接监管

四、日益保守的古代经济政策

1 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

( 1) 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发展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沿袭该政策。该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影响成了主要方面,它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使自然经济长期延续,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之一。

( 2)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明清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该政策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其消极影响是主要的。它导致中国航海事业的衰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束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受阻,是近代中国科技文化落后、思想封建保守的主要根源。

2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 1) 经济方面: 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沉重,农民贫困并被固定在土地上,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劳动力及市场。

( 2) 政治方面: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3) 思想观念方面: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经济观念,使商人、地主将钱用来买田置地,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以下是对我国和西方国家在17-18世纪的对比

中国

西方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起主导地位 重农抑商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手工业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工业革命

对外关系

海进 闭关锁国

新航路扩展 殖民贸易

思想文化

闭目塞听 盲目自大 文化专制 思想锢制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思想解放

从表中可以清晰的反应出我国古代在封建晚期的时候走向了衰落。至中国近代历史有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0月出版 [2]朱林等著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中国古代经济繁荣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