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册参考答案-《语文(第三版)习题册》-B10-3261.docx

发布时间:


语文(第三版)习题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给我未来的孩子
一、语言训练
1.D2.B3.A4.C5.B二、语段分析
1.文中提到的“最严酷的冬天”“玫瑰的芳香”“色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最严酷的冬天?指人生最困难的时期,?玫瑰的芳香?指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回忆等)?色彩?指人生的精彩。
2.作者为什么希望自己未来的孩子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
者?
答:因为理想主义者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理想会使人出众,理想能纯洁人的气质,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决不可怜。
三、拓展阅读
这位父亲给新入学的女儿哪些忠告?对你有何启示?答:略。
2走出地平线
一、语言训练






1




1.D2.A3.C4.C5.B二、语段分析


1.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
答:地平线是一种视觉感受,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

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走出地平线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

破思想的牢笼,扩展自己的襟怀。

2.作者在文末说:“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请你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简要地概括出来。

答:一个人只有扩展自己的襟怀,冲破思想牢笼,超越自己,才能走出封闭自己的?地平线?

三、拓展阅读

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体会?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答:略。本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读完本文之后,我对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并且想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然会有许多艰难险阻,但只要一颗持之以恒的心,生活就有意义。

3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一、语言训练

1.C2.D3.A4.D5.B二、语段分析

2



1.当作者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但作者为什么没有参加进去?
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
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2.第2段说“不如早点离开人世”
和第3段的“长寿有一些好
处”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如果不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如早点离开。但是长
寿的人能够更好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拓展阅读
你怎样理解“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
答:略。
4哲学家的思考
一、语言训练
1.D2.A3.B4.C5.D二、语段分析
1.文中画线处的“边边角角”指代什么?答:人生中多余的东西,各种诱惑。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选文各段落之间的关系。
答: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是承接关系,第三段是对前两段的总结。
三、拓展阅读
模仿选文,再写一两个小故事和你的感悟。
3





















答:略。

5

就是那一只蟋蟀
一、语言训练

1.C2.A3.D4.D5.B二、语段分析
1.诗中写到蟋蟀在你我的记忆里“唱童年的惊喜
寞”,“你”“我”的童年有何惊喜,中年有何寂寞?
/唱中年的寂

答:我们的童年在母亲身边,发生过很多让人惊讶又让人高兴的

事,令人难忘。而中年以后大都与家人分离,因而感到很寂寞很孤独。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思。

2.诗人说那只蟋蟀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谐和的
音响更谐和”,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答:不矛盾。因为诗人心中只想着祖国和家乡,没有想其他的,

似乎很单调,但这是诗人心中最甜美最温馨的情感,又感觉特别谐和,

通过对比和这种反差突出了诗人对祖国、故乡的最深沉的思念与热爱

之情。

三、拓展阅读

你是怎样理解“怀旧”的?

答:略。

4




第二单元


6威科特先生的陷阱
一、语言训练

1.C2.A3.B4.B5.C二、语段分析
1.上述文字反映了威科特先生怎样的教学思想?
答:努力学习现成的宝贵知识,有时比创造性思维更为重要。2.为什么“我”最后还是跳进了威科特先生的“陷阱”?答:因为威科特先生设置的?陷阱?就是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


握是否扎实,而??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三、拓展阅读

试将本文中的萨姆老师和课文中的威科特先生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位老师?为什么?

答:略。

7

拿来主义
一、语言训练

1.C2.D3.A4.A5.B二、语段分析

1.“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与“而这回接受一切”


两者态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相同。前者?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只是第一步;后
5




者是全盘接受,连糟粕也接受。

2最后一段是总结性文字,(A(B两处画线部分分别与上文一
一对应,顺序不可更改。用文中语句,完成以下填空。

1A

处“使用”“存放”“毁灭”分别指上文
”“
;其相关词语分别是“
”“
”。


”“



2B处“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分别针对上文


”“”“”而言。
送到药房
请她们
答:(1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吃掉??
里去,以供治病之用??

送一点进博物馆??大可以毁掉??
各自走散?

(2?孱头??昏蛋??废物?三、


拓展阅读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国粹派是怎样一种人?“敝帚自珍”与“哗然”各有何含义?

答:在对待文化交流问题上,采取闭关主义,保守主义,抱残守缺,极力反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人。?敝帚自珍?在这里是贬义词,是抱残守缺,害怕交流,不求创新和发展的意思;?哗然?是大惊小怪,极力反对的意思。

8孔子的诚信观

一、语言训练

6




1.B2.D3.C4.B5.A二、语段分析


1.第一段中,孔子的志向和弟子们有何不同?这反映了孔子什
么样的思想?

答:子路的志向仅仅是施惠于自己的朋友,颜回只谈到了自身的

修养,而孔子则是要把恩义普施众人,取信于友。

反映了孔子仁爱、诚信的思想。

2上述语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三、拓展阅读

你遭遇过网络失信吗?你认为在“互联网

+”时代,网络诚信建
设应该怎么做?

答:略。

9项链

一、语言训练

1.A2.D3.C4.C5.B二、语段分析


1语段中玛蒂尔德说:“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很高兴了。”
这句话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与性格?

答:她为自己毅然借债赔偿项链最终还清欠债感到欣慰。表现了

人物的诚实、天真的性格。

7





2.课文在说明项链是假的以后就戛然而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三、拓展阅读

试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方面的特点。

答:结尾和莫泊桑的《项链》一样,也是在对话中结束,在高潮

中戛然而止,使人不禁莞尔。

10

牡丹的拒绝
一、语言训练

1.B2.D3.C4.C5.A二、语段分析


1.作者在写“牡丹的拒绝”之前为何要盛赞牡丹的美?
答:①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②引出下文,由牡丹的美引

出游人去洛阳观赏牡丹;③在与下文写

?牡丹的拒绝?的对比中形成
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牡丹的坚守与高贵。

2对划线句子“况且洛阳牡丹,,而名声大噪”
解的?请结合古代文人被贬的实例来谈。
,你是如何理

答:①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

面对困难与挫
折,我们不要埋怨,而要立足当今,创造条件,战胜困难与挫折,去

开辟美好的未来。②略。例如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偏远的永州,

却写下了?永州八记?及其它散文,这些作品成了文坛上的不朽之作。

三、拓展阅读

8



武太后为何要“怒贬牡丹花”?为何“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
最盛”?
答:略。
第三单元

11
把信送给加西亚(节选)
一、语言训练
1.A2.B3.C4.C5.A二、语段分析
1.“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是哪种人?
答:不论老板在还是不在都会坚持工作的人
(或全力以赴地把信送到的人
2你是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如何做才能“把信送
给加西亚”?
答:略。
三、拓展阅读
胡林香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为什么?
答:略。
12
寻找时传祥
一、语言训练
9






















1.D2.C3.B4.D5.C二、语段分析


1.“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
人看吗?”对这句问话你如何作回答?

答:在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中,掏粪工是个已经消失了的行业,

但只要存在着社会分工,行业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差异,也仍然会存在

着苦、累、脏的工作,这些工作同样要有人去从事。为人民服务没有

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因此,时传祥

?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也仍然没有过时。

2.劳动模范时传祥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这篇通讯却以“寻找
时传祥”为题,结合选文最后一段话,谈谈“寻找”的深刻含义。
答: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

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

地做人。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安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

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三、拓展阅读

谈谈你对“一生只忠于一件事”的理解。

答:略。

13

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
一、语言训练

1.B2.C3.D4.A5.C
10




二、语段分析


1.什么是“职业水准”?答:职业水准应该是
80%的精湛技艺,15%特立独行的认知与坚

持,以及5%的灵光闪烁。

2.“精湛技艺”“特立独行的认知和坚持”与“灵光闪烁”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没有必备的技能就谈不上特立独行的认知,没有特立独行的

认知,就不会灵光闪烁。三者相辅相成,其中必备的技能是基础,

同构成一定层次的职业水准。

三、拓展阅读

出租车司机的这堂“MBA课”给你什么启示?

答:略。

14

俗世奇人(节选)
一、语言训练

1.2.D3.C
4.(1①把“塑造”改为“讲述”。(:删去“的事迹”(2④把“生龙活虎”改为“活灵活现”。5.C



11




二、语段分析


1对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进行分析。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

发蔫,靠边站着。”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答: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传神刻画出了?天津码头??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句突出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

的赞叹和肯定。
2)“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

里有什么作用?
答:?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指的是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


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铁的法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货真价实,毫不通融,毫无回旋余地。

2.这段文字似乎与“刷子李”全文无关,那么,作者为什么要
花费较多笔墨来写这一段呢?

答:为写?刷子李?预设一个不同寻常的背景。

三、拓展阅读

“俗世奇人”杨巴“奇”在何处?对你有何启示?

答:略。

12




15


一、语言训练

1.B2.C3.B4.C5.A二、语段分析


1.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吴所长在碰头会上提出研究围墙问题
时的开场白能不能不那么郑重其事和啰唆?

答:不能,因为设计所的工作不能简单化,一接触土木,便会引

起三派分歧。

2.为什么应该发言的两大派都暂时沉默,不愿过早地暴露火力?答:因为吴所长的开场白把瓶口封紧了,两大派还没有摸清情况。三、拓展阅读

如果你是厂长,你在大黄和小李两个人中,选择谁担任铸造车间主任?为什么?

答:略。

第四单元


16

我与地坛(节选)
一、语言训练

1.A2.D3.D4.C5.B二、语段分析


1.在地坛古老而充满生机的环境中,作者获得了对生命的独特
的感悟。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这种感悟(不超过
20个字)。

13




答:一个人既然出生了,就必须好好活下去。

2.“我”为什么“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答:充满生机的古园给作者带来了关于生命意义的感悟。

三、拓展阅读

谈谈“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答:象征了母爱,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见证了母亲对儿

子的无私付出;象征了作者的生命,它也曾弱不禁风,因承受着母爱

而生机蓬勃;象征了流逝的岁月,它见证了我走向成熟的心理历程。

17

我的五样
一、语言训练

1.D2.B3.A4.D5.C二、语段分析


1.作者在笔和阳光的两难选择中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笔?答:因为笔是??生命中的真爱,是自己生命价值的支点。


2.写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样东西,并简述理由。答:略。

三、拓展阅读

作者认为人生有灾难也有幸福,对待灾难和幸福应该各持什么态

度?

答:我们对待灾难要敢于面对它并且想方设法战胜它;对待幸福要充分珍惜并且要学会享受幸福,这样才能快乐相伴。

14




18


一、语言训练

1.2.3.C4.D5.B
二、语段分析

1文中划线的一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坚守独立人格,不攀附权贵,不媚世俗的思想感情。

2作者为什么先说“‘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后
又说“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答:?雅舍?确实非作者所有,作者只是寄居于此,但作者?住了两个多月??好感油然而生?;并且作者从?雅舍?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领悟到如何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所以作者?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三、拓展阅读

本文题为“雅舍思雅”,所思之“雅”有哪些?结合全文谈谈它们的内容。

答:(1)雅舍之雅:有一种矮檐之下人不矮的肃挺之雅,有个性,很可爱。(2)梁实秋之雅:虽然背井离乡,住在烂房子里,但关心社会人生,悠然自得,具有民族气节,实属?大雅?。(3)诗歌之雅:诗歌的大雅应该出现在安定繁荣之后,但要有磅礴的气势,要有大国

15




气象。(4?民族精神?之雅:具有厚重的文化、稳健的气质、埋头

苦干的精神。

19


一、语言训练

1.C2.A3.C4.B5.B二、语段分析


1什么叫“亮剑”?
答:和高手狭路相逢,明知不敌也不退缩;明知是死,也要宝剑

出鞘。

2根据上述文字分析赵刚、李云龙的性格特点。
答:赵刚:文武双全,遇事沉稳理智;李云龙:勇敢果决,善于

捕捉战机。李云龙的军事才能与赵刚的知识才华相辅相承,造就了气魄凛然的?亮剑?精神。

三、拓展阅读

题目“丰碑”的含义怎样理解?文章首尾都有对于“风雪”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答:?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文中指军需处长的高尚品德与舍己为人的精神。无数为革命而献身的英雄,都是我们心中的丰碑,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可亲可敬的红军战士,组成了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长城般的革命队伍。有了这支队伍,就能取得一个一个胜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碑就是——

16




红军精神,就是崇高精神。

反映环境恶劣,行军艰难,为老军需处长的牺牲渲染了悲壮气氛。

20

神雕重剑
一、语言训练

1.2.B3.D4.C5.D二、语段分析


1从独孤求败剑冢遗刻来看,其剑法可以大致划分为哪几个境
界?杨过后来练剑,有何感悟?请用课文的原话说一说。

答:可以大致划分为利剑之境、软剑之境、重剑之境、木剑之境、无剑之境。

杨过后来在水中悟得了许多顺刺、逆击、横削、倒劈的剑理,到这时方始大悟,以此使剑,真是无坚不摧,剑上何必有锋?但若非这一柄比平常长剑重了数十倍的重剑,这门剑法也施展不出,寻常利剑只须在手里轻轻一抖,劲力未发,剑刃便早断了。将来内力日长,所用之剑便可日轻,终于使木剑如使重剑,那只是功力自浅而深,全仗自己修为,至于剑术,却至此而达止境。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请结合全文谈谈,杨过在山谷中练剑,是否经过这三个境界?

17




为什么?

答:是。刚开始练剑不得诀窍,可谓?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然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练剑数日后去了几分畏惧之心,渐感得心应手;最后在水中悟得了许多剑理,方始大悟,心通其理,手精其术,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拓展阅读
阿青习剑、传剑对你有何启示?
答:略。
第五单元

21
渴生者(节选)
一、语言训练
1.C2.A3.C4.B5.C二、语段分析
1.用不超过20个字概括“生命的消失不仅仅在于外在的灾难,
而更在于虚弱的人类本身”这句话的含义。
答:除了外在因素,生存本身需要坚韧和顽强。
2.文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什么?










18




答:一道道指甲抠出的暗红色的血痕。

三、拓展阅读

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中表明了自己的写作主旨,试着把它概括出

来。

答:庞贝是大自然的梦魇,是对人类进步与繁荣的嘲弄。废墟是警告,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废墟又是台阶,社会总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辉煌。

22

像山那样思考
一、语言训练

1.C2.B3.A4.D5.A二、语段分析


1.第一段那声狼嗥的特写,有什么作用?
答:(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对狼生存状态(或
?

临的生态危机?)的关注与思考;(2)引出下文各方对狼嗥的反应,

从而为后文呼吁人类像山那样思考做铺垫。

2.第二段末尾,作者写道:“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
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

从全文看,“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狼虽然让人毛骨悚然,但它作为一种生命有其存在的意义(价

值)——守护着山,维系着整座山的生态平衡;人类必须与狼和谐相

处,而不是一味地捕杀它,甚至将其赶尽杀绝,因为,这样做带来的

19




只是?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

?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三、拓展阅读

彼得逊把4只小狼带到庞大的鹿群中,控制了鹿的疯狂扩张,使小岛重现了往昔的绿色。人虽然认识了自然界这一条规律,并有意识地运用它,但又是谁指挥了这一场激烈的鹿狼之战呢?联系《像山那样思考》,说说你的看法。

答:略。

23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一、语言训练

1.C2.D3.C4.B5.A二、语段分析


1作者怎样描写“她”在自己老伴去世时的感情?
答:①文章以一滴水,一滴泪为切入点,从正反两方面写了??

对老伴去世的感情。②她嫌老伴丢下他,一滴眼泪也不给老伴,这是

对老伴的恨。③她格外思念他,思念青春,对着河水泪哗哗,这是对

老伴的爱。

2简要概述最后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答:①首尾呼应,归束全文。与文章开篇内容遥相呼应,使全文

结构布局完整。②强化主旨,升华主题。以一滴水轮回与小女孩生命

的再逢,体现了生命的永恒。

三、拓展阅读

20




作者说“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从文意看,原因是什么?

答:瓦尔登湖几经破坏,它本身却没有变化,景色依然庄严、纯

洁。因此,作者说?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

?
24


一、语言训练

1.A2.C3.B4.D5.C二、语段分析


1上面的文字具体而微地反映了《黄鹂》写作的主要特点。请
简要说明这一特点。

答:作者在记叙生活见闻和感受中,自然而执著地表现了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对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的境界的向

往。借写?黄鹂?的遭遇与?极致?阐发一种高境界的人生哲理。


2有人说,上文最后两句话“节外生枝”。对此,你怎么看?答:略。看法不求一致,言之有理就行。现举一种看法,仅供参

考:合理的联想是散文的特点,作者在阐发事物的

?极致?时,?
为职业关系?联想到与?极致?有关的文学创作的原则,这是很自然

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就是
艺术的展现了作品中的人物的?极致?

三、拓展阅读

这篇文章意在告诉我们什么?

答: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有责任保护动物。人怎么能只顾自己

21




的耳朵而不管鸟叫些什么呢?

25

囚绿记
一、语言训练

1.C2.A3.D4.D5.B二、语段分析


1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
质?

答: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表现了常春藤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2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一种矛盾的心情?

答:?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对自己囚绿的行为感到惭愧、后悔,但又因为过于爱绿而生出魔念仍旧不放走它,这更体现出作者对绿枝条追求光明精神的敬畏,因此作者是一种既后悔又爱恋的矛盾心情。

三、拓展阅读

什么是真正的“力量”?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真正的力量指不是靠自己的勇武来征服别人,而是靠自知之明和自律来战胜自己。

22




第六单元


26

沟通,认清目标和底线
一、语言训练

1.C2.A3.B4.C5.B二、语段分析


1.试归纳选文的论证方法。答: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2.沟通时为什么要了解对方的“底线”?
答:只有了解对方的?底线?双方才会有?让步?,才会有?

赢的沟通?

三、拓展阅读

为什么在失意人前莫说得意的话?

答:人生在世,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失意在所难免。当人失意

的时候,情绪本来就很低落,如果再有人不合时宜地说些?得意的话?

那只能是雪上加霜。或:失意人前莫得意,伤了别人伤自己。

27

雨(节选)
一、语言训练

1.B2.3.B4.D5.D
二、语段分析

1.鲁侍萍的舞台提示中,“苦笑”和“笑”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
23




理?

答:?苦笑?表现了鲁侍萍的自尊,??表现了对周朴园做法的鄙视。


2当鲁侍萍提出要见周萍时,周朴园为什么要断断续续地说“他
很大了”“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这样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周朴园对鲁侍萍提出见周萍的要求感到意外,一时不知所措,他担心鲁侍萍会在周萍面前揭开他的虚伪,破坏他?幸福??体面?的家庭,故而断断续续地说出上述一段话。

三、拓展阅读

分析这场戏是如何巧借舞台说明展示蘩漪心理变化的?

答:舞台说明揭示了蘩漪痛苦、复杂的心理变化。蘩漪被逼喝药,内心痛苦至极,但仍然?忍顺地?消极反抗,?声颤??恳求地?显示了她不愿屈从于丈夫淫威的努力,但在周朴园强迫之下,内心的桀骜使她表现得很激烈,?忽然?叫四凤拿走,?拿起又放下?。最终,面对周朴园叫周萍的下跪,强忍住心头怨愤?一气喝下??哭着,由右边饭厅跑?

28

我有三个梦想
一、语言训练

1.D2.B3.D4.B5.D二、语段分析


1.试归纳选文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24




答:设问,反复,排比,借代。

2.“我”看《罗马假日》为什么那么感动?答:因为从来没有看过那么美的女孩子。

三、拓展阅读

有人认为莫言是因为“会讲故事”而成为著名的作家,进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谈一谈,莫言会讲故事能力的形成,对你学习语文的启发。

答:略。根据选文,谈到其中一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莫言喜欢上集市听书,并善于复述说书人的故事,说明语文学习,不仅要听而且要说。同时要善于在生活中学习。示例二:莫言能够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想象,要通过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总之莫言的成功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多听、多想、不断创新。)

29

《职来职往》求职者胡涛面试实录
一、语言训练
1.B2.B3.C4.A5.D二、语段分析

1你认为胡涛在节目现场对俞夏的模拟电视采访成功吗?如果
你是《职来职往》“职场达人”,你对胡涛的表现如何进行评判?

答:略。

25





2.如果你上《职来职往》,你如何对“职场达人”俞夏进行模拟
电视采访?

答:略。

三、拓展阅读

你如何理解“说话是一门艺术”?

答: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

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言不得体的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30

诸葛亮舌战群儒
一、语言训练

1.2.B3.C4.B5.D二、语段分析


1.文中划线句“张昭先以言挑之曰”一个“挑”字有何含义?
张昭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依据是什么?

答:一个??字,尽现张昭首发责难的挑衅意味。张昭认为诸

葛亮是一个言行相违,名不符实,欺世盗名的人。依据:1)荆襄被

曹操控制,诸葛亮却没有夺回失地的举动。2)效力刘备以前,刘备

曾叱咤风云,现在相反接连失败,深负众望。

2.诸葛亮在答辩时一再强调刘备的大仁大义,那么,在他看来,
刘备的大仁大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刘备不忍心在混乱中夺回被曹操控制的汉上之地,因为

那是同宗刘琮的地盘。(2)当阳失败后,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跟着他,

26




刘备担心再战会拖累百姓,所以退到夏口。

三、拓展阅读

试归纳文中新加坡人的“说话艺术”。

答:略。

第七单元


31

日本签字投降
一、语言训练

1.B2.C3.B4.A5.B二、语段分析


1麦克阿瑟为什么安排温赖特和珀西瓦尔站在他的身旁?
答:意义非同寻常:胜利得来多么不易,盟军曾经历多么艰苦的

战斗;告诉日本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2对比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说说本文是如何运用这一写
作手法的?

答:一是侵略者的狼狈与胜利者的骄傲作对比,

二是日本军国主
义的猖獗一时与战败投降的狼狈不堪作对比,

三是美国昔日处于?
败的边缘?与如今征服对手作对比。

三、拓展阅读

此文兼顾各方,头绪纷繁。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做到有条不紊

的?在客观叙述中,字里行间带有怎样的感情色彩?

27




答:略。对日本侵略者的厌恶、讽刺、谴责,对抗战胜利的喜悦。

32

乌篷船
一、语言训练

1.B2.D3.C4.C5.A二、语段分析


1.作者连续用“很有趣”“特别的风趣”“颇有趣味”来描写乌
篷船,那么乘坐乌篷船的“趣”究竟表现在哪里
?
?船趣?,第二乘船

答:乘坐乌篷船在作者眼里有三趣。第一是

?行趣?,第三是乘坐乌篷船的沿途所见的?景趣?

2.作者认为“理想的行乐法”是什么样子的?
答: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

三、拓展阅读

本文文题为“苦”雨,其中“苦”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这些方面具体分析作者真正用意何在?

答:因为雨而悬想旅人或者有行路之苦;因为有雨而围墙颓记有梁上君子光顾之惊;因为有雨而导致水浸书斋之忧。但是写雨之苦是为了反衬出雨之趣:因为作者既写出因为雨而可能造成的行路之难,却也回忆和想象到旅途雨境中的种种佳趣;因为雨虽然有梁上君子的光顾,然并没失窃什么,反而在枯淡的生活中增添了一点点情趣的佐料;因为雨虽然漫进书斋却并没有淹湿书籍而化为纸糕,反而可以就

28




此倚此炕桌上写文件信。

33

读《伊索寓言》
一、语言训练

1.B2.C3.D4.D5.A二、语段分析


1.第3段开头一句中的“这些感想”指的是什么?
答:从年辈来看,人们可以宽容大不如己者,却嫉妒近于己者;从历史来看,人们相信现代一切都比古代进步,因而?信而好古?


2.“三重安慰”实质意味着什么?
答:?三重安慰?都是讽刺。所谓?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实质上就是远比古代狡猾;所谓?进化?,实质就是越来越狡猾;所谓?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实质上就是对于狡猾的?智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三、拓展阅读

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阅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谈谈你对黄秋耘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答:略。

34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一、语言训练

1.C2.D3.B4.B5.A
29




二、语段分析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历史进入新的千年之后,大国崛起之
路是什么?

答:抛弃对抗、征服等传统的大国思维方式来构造今天的世界。

2.你如何理解“世界变小了”“世界也变大了”?答:因为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步知晓天下事,所以
?世界变小

?人类离开了地球,在太空中飘荡行走,眼界拓宽了,所以感到

?世界也变大了?
三、拓展阅读

试模仿本文,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最近读过的新书。

答:略。

35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2006
一、语言训练
1.C2.B3.A4.A5.D二、语段分析

1.华益慰为什么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答:华益慰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

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

2.你怎样理解“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这
句话?

30




答:略。

三、拓展阅读

你最喜欢的颁奖词是哪一条?为什么?

答:略。

第八单元


36

郑伯克段于鄢
一、语言训练

1.B2.D3.D4.A5.C二、语段分析
1面对共叔段一开始的种种不法行为,庄公为什么没有及时制
止?这反映了庄公怎样的性格?

答:庄公想除掉共叔段这个心腹之患,因此一开始有意纵容弟弟

不断作恶,致使他最终走向反叛,并借平叛之名赶走了共叔段。这反

映了庄公阴险、寡情的特点。

2文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请结合这篇文章之外的例子谈
谈你对这个说法的认识。

答:答案略。(内容有四点:1.有明确的观点或看法,最好有一

定的阐释或论述。2.举例准确清晰。3.阐释清楚例子中的?不义?

4.分析清楚?不义??自毙?的逻辑关系。表达注意两点:1.语言
的准确、不罗嗦。2.层次清晰。如果学生不认可这个观点也完全可以,

31




但要能自圆其说。)

三、拓展阅读

为了复国,勾践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勾践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措施:勾践对内向百姓请罪,做出关心体恤百姓生活的种种

举动;下达命令,使百姓繁衍人口,休养生息;广纳贤才,礼遇有加;对于自身,则亲身参加劳动,生活朴素。对外,勾践?卑事夫差?,忍辱负重。

效果:如此十年,人心所向,国富民强。

灭吴原因:勾践忍辱图强,全国同仇敌忾。

37

齐桓晋文之事
一、语言训练

1.C2.A3.D4.B5.D二、语段分析


1.把第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齐宣王说:?我糊涂,不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

(实现)我的愿望。明确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

试。?

2.用自己的话归纳第二段实现仁政王道的措施。
答:一是保民,使民无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

人民。(或:?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使百姓有恒产,足以饱
32




身养家,然后再对他们施以礼义道德的教育。

三、拓展阅读

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

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

答:孟子在这里所讲的,其实和现代人关心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一样的。但应该明白,古人提出这种观点,主要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源源不断地获取生存资源;而现代的环保意识,则是鉴于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而提出的,其目的不止在于合理利用资源,更重要的是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二者出发点是不同的。此题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评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8

赤壁赋
一、语言训练

1.D2.D3.B4.A5.C二、语段分析


1.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
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原文回答。

答: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请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3




答: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

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

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

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

可以共同享用。

三、拓展阅读

苏东坡为什么能够突围成功?请就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答:无畏的精神;精神的孤独;自我的反省;艰苦的物质环境。

39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一、语言训练
1.C2.B3.A4.B5.D二、语段分析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比喻。


2.《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杜甫的名作,明文学家王嗣奭
总评这首诗说:“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

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

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杜诗祥注》引《杜臆》)你认

可他的观点吗?

答:这一段评语,分析全诗的层次、中心,说得相当中肯。但是,

他说?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并不符合杜甫本来的思想,杜

34




甫是十分重视和热爱艺术的。

三、拓展阅读

大唐“三绝”是哪三绝?其本质有何相通之处?

答:大唐?三绝?是指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裴

旻的剑舞。
具有大唐文化精神的鲜明特征,是一种绝世风流,以及豪放精神

之体现。

40

诗词四首
一、语言训练

1.A2.D3.A4.D5.D二、语段分析


1.这首词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印象深刻,试举例
说明并谈谈其作用。

答:词中的暗喻可分为两组:一组是暗喻敌人和主和派,如

?西
北浮云?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

等;一组是暗喻主战派,
?长剑??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等等。这两组不同的形象在词中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爱憎。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的反问,在上面这首《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中又

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这两句表达的情感是

否一致?说明理由。

答:一致。都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叹。?廉颇老矣?句,借廉颇

35




老了,还有人要起用他,而自己却无人过问,慨叹自己报国无门;?

龙老矣?句,则是借陈元龙代指自己,可是如今已经老了,还不如归

隐,过?冰壶凉簟?的日子。用反语来表示自己的空怀壮志,报国无

门。

三、拓展阅读
参照上文,收集相关资料,文章。
答:略。
36
就课文中你感兴趣的诗词写一篇赏析




习题册参考答案-《语文(第三版)习题册》-B10-3261.doc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