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8-06-30 00:23:54

内经选读 ---学习心得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在医学方面,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更是一部养生宝典,一本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经过一年的学习,虽然学习的内容不多,但内涵丰富,下面我就从《黄帝内经》的“素问”第一章就两三个方面联系我的学习浅谈一下心得体会。

大家都知道,《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对古人以致现在的人们,在繁衍生息,修身养生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和贡献。我要讲的是《黄帝内经》的上册素问中的第一 篇“上古天真论”,它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而每一个部分又各有一个小的主题。第一部分是用24个字创造、介绍了皇帝这一人:然后是第二部分:正文,用对比的手法讲“上古的人”与“今时之人”的不同,从生活行为上讲述上古圣人教下的养生之法是怎样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而究其原因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今天我要谈论的第一个话题:通过“上古”与“今时”的人们比较,再观现在的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应该所注意和改变的生活习惯。

在古文里歧伯的对曰中我们可以知道:上古时期(即元年之前),的人们洞悉道生方法、法则,能效法阴阳的转换变化规律,生活作息都有正常的规律,即能顺着生命的自然生长去生活,不费神劳累,所以能够身体健康,精神熠熠,轻易活到百岁,这是“上古之人”的养身之道;而“今时之人”恰巧与“上古”之人相反,不注重身体健康,一再放纵自己的内心欲望,生活在各种不好的行为习惯中,为自身欲望所惑,“殚精竭虑”,身心受到破坏,元气大泄,所以身体不好,寿命不长。这些都是我们的前人们的一些生活场景,再看看现在的我们,又何其不是“今时之人”呢?用上古之人的养生要求做参照,现在的我们是怎样的呢?现在,在科技和社会生活急速发展的状态下,大多数的人们都适应或开始了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不注重生活节奏,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加班;爱吃快餐食品,爱喝各种碳酸饮料,暴饮暴食。有些人视就如命,醉酒伤人伤己;有些人纵欲过度,害人害己。如今的多数人随意挥霍自己的健康,只是求得短暂的快乐,得不偿失。在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我们,更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用正确的生活习惯来养护我们的身体。在作息上,少熬夜加班,按时就寝(最好在11点之前睡着),准时起床(“太阳升起时起床,太阳下山时休息),不让自己太劳累;在饮食方面,按时进餐,吃当季食物,少吃或不吃反季节蔬果,吃适量,不暴饮暴食,也不节食少吃。过度的劳累和不适当的饮食都会损耗我们的“真气”、 “元气”,而我们身体中的“真、元之气”呢并不是无穷尽的,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它会慢慢消耗,如果我们不去补充和保养它,让它继续消耗,我们的身体会逐渐衰竭,不能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不能保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生活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在寿命上就不能长寿,往往才年过半白就已经身心俱损,神行憔悴。所以,养身第一课:注重生活行为习惯各方面,有节有律。

第二个话题:心理层面的养生。

说到心理养身之法,就是由内而外,从身体内部养护身体。养身仅仅在外部行为上是不够的,心理层面的养生是为了避免一些“虚邪”对身体的伤害。心理养生是为保养元气而进行养生。人若没有过多的非分之想,自然不会有过多的索取和欲望,欲望减少,心理会慢慢平静,真气、精力的消耗就会减少,;内心没有沉重的负担,不焦躁,无恐惧,真元得到保护;对于身体的内部五脏六腑,顺应真气的流转,能正常工作,身体健康。以上几点对于真元的护养都有最直接的影响、作用。反之,这些会影响身体健康,器官衰竭,易生病,不长寿。只有把真元养护好,使它们一直处于盈满状态才能在“虚邪”来袭时,是身体不受到伤害。

是以,在平时多多了解一些人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和一些滋养方法,对保养我们的身体也是很有用处的,保护好我们的人体功能。体功能若没有失去平衡,全面存在,生命和健康就没有丧失的危险;人体各种功能存在而不丧失的前提又是生命的各种运动能够不断进行,因此,保真固元十分重要。

曾看到过这样一段对话:魏文王问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谁最好?”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有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未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治病情初期,而我治病则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因此,一般人都看不到长兄和中兄的治病才能,而只看见我在经脉上针灸,用针管来放血,在躯体上动刀、敷药等大手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而得名,其实错矣。”由此可见,扁鹊认为防病或养生才是最重要,最好的。《黄帝内经》中的“上古天真论”在我看来,实质上也就是通过养护好身体从根本上防病长寿。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中医对体液(阴液)动态平衡系统有了更深的认识,东垣在其著作中,曾引用《素问·经脉别论》以上的一段原文来论述和说明正常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过程,即水液入胃,经过脾的转运,将精微布散全身,并上输于肺通过肺气肃降,通调水道,而输注于膀胱。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膀胱中之津液,经肾的气化,将其中之浊者化为尿液而排出。这种代谢过程,还必须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阴阳的升降出入,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断进行平衡调节,以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此即水液代谢之理。

综上所述,水液代谢的生理过程,需要多个脏腑的综合调节,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为要,若三脏功能失调,则可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过程,破坏水液代谢的平衡,从而导致津液生成不足,或环流障碍,水液停滞,或津液大量丢失等病理改变。津液生成不足或大量丢失而伤津化燥,甚则阴液亏虚,乃至脱液亡阴,其治宜滋液生津、滋补阴液、敛液救阴。津液停聚则为湿、为饮、为水、为痰,其治当以发汗、化湿、利湿(尿)、逐水、祛痰为法。例如:一、从水液代谢来看治病“巧于开表”。水肿:水肿乃水道不得通利,水饮痰湿停聚为患,治疗水肿之患不论表里内外各部,皆从调理三焦气化入手,肺气得宣三焦气化自利矣,不论其表里、寒热、虚实皆当巧于宣肺,巧开表闭。癃闭:癃闭一证亦乃由于三焦气化不利,肺气不得宣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功能失常。当此之时,亦然应当开人体之表,使肺气宣达水道通利,三焦气化自然恢复正常,小便之苦可解。二、从水液代谢来看消渴(糖尿病):脾主运化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脾阴、脾阳的协调作用来完成,从而起到运化、升清、统摄之功,具有维持机体活动和化生津液气血的重要功能。脾阴与脾阳的不足,在消渴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治疗重在治脾等

《内经·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睥,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总结了人体的津液代谢过程,提出了人体的津液代谢与肺、脾、肾3脏紧密相关,为后世的津液代谢及津液的病理、治疗的论述提供了依据.后世在治疗关于水液疾病的问题上,多以此为依据,收益颇多。当然内经中的经典远不仅止于此,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学习、推敲、理解。

黄帝内经学习心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