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上课)

发布时间:2014-12-09 15:24:40

★新马国际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学案★

向青春举杯

第一版块 吟诵青春

教学目标:

1把握朗读的特点,用流畅的普通话和适合的语气、语调,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阅读感受。

2.掌握诗歌、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诗歌、散文的语言特色,理解与掌握诗歌散文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文的意蕴。

3.通过诵读,加深对自我、青春的思考与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描写的意象,跳跃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诗人的情怀。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体会朗诵诗歌的技巧。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型学习,结合想象和联想,恰当的体悟人生,设计未来。

3、文以载道,使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前置性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

qìn)园春 jú)子 gě)争流 寥廓liáo)(kuò

挥斥方qiú è)飞舟 峥嵘zhēng)(róng

2)识记下列词语的意思。

漫江:满江。 

百舸:大船。

怅寥廓: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名词用作动词,视……如粪土。

到中流击水: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浪遏飞舟:阻止。

3背诵名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枫桥夜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二、导入新课

人们常常赞美青春,因为它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人生易逝,更何况美丽而短暂的青春时光。青春是热情向往,是积极沉淀,是我们不受任何约束而锐意进取,开始到社会峰谷中探险的年代。无数条成功的道路正在脚下延伸,无数成功就在眼前。正如诗人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三、解说专题一:向青春举杯

(出示课件:专题一 《向青春举杯》)

1“向青春举杯”,这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学生交流后明确:举杯,即表示庆贺,题是祝贺祝愿祝福青春的意思。(课件)

2出示专题一扉页上的一段话:

同学们正处于这样美好的岁月,有人思考过青春,有人却没有。有人或许还在懵懂的岁月,还那么单纯那么无忧,单纯没什么不好呀,但是我们也应该渐渐地丰富起来,多多思索起来,想想我们的青春将会怎样度过,我们的人生该怎样开始,怎样规划。(课件)

我们先通过文字来感受青春,再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来思考把握青春。

学完这个专题,你应该说,我知道什么是青春了,我知道怎样珍惜美好的时光,怎样不虚度青春了!

3查字典或词典,看吟和诵各为何义?

明确:吟:唱,声调抑扬地念。诵:用高低抑扬的声调念。(课件)

4这板块是要用抑扬的声音来朗诵的,朗诵出青春的风采,朗诵出青春的激情。一定要让每个同学都大声吟诵。吟诵青春,体会青春的内涵,扬起青春的风帆,走上青春的征程。

当然在吟诵同时,我们要体会诗歌的特点,了解这几首诗的风格,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

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对于青春,有着不同的注解;对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有着不同的领悟。接下来我们先去感受,20世纪二十年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

5教学《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长沙》阅读提示的第一句话即“柳亚子先生赠毛泽东主席的诗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毛泽东就是一位诗词的爱好者。古典诗词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篇——《沁园春 ·长沙》。

6.出示《沁园春· 长沙》(课件)

7.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子洲 )争流 )飞舟

寥廓 )( 峥嵘 )( 挥斥方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漫江:满江。 

怅寥廓: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名词用作动词,视……如粪土。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3完成名句填空:

月落乌啼霜满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

自古言秋多寂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8.简介文体知识:

1)关于词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内容。

②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 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垫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关于古典诗词中描写秋景的诗句或词句。

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知道的“秋”的名句,

完成名句填空:

月落乌啼霜满天, (忧国伤己)——张继 《枫桥夜泊》

空山新雨后, 。明月松间照, 。(清静无为) ——王维《山居秋暝》

落霞与孤鹜齐飞, 。(少年壮志) ——王勃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学案 课件)

②毛泽东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呢?

3)关于《沁园春· 长沙》的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课件)

9.朗读课文

1)学生诵读(个别)

要求:

①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③体会情感

2)分组读

3)(齐读)

4)教师范读

第二课时

10.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合起来。那位同学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讨论后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在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课件)

11一个“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又叫一字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注意“看”是领字,要稍顿,以下几句要读的抑扬顿挫,最后一句是哲理概括,要读出感叹之情。

明确:(1万类霜天竞自由。

2)齐读这几句

12这里作者看到了哪些秋景?作者的观察视角和写景顺序是如何变化的?用文学性语言描述一下。

讨论后明确:(教师随着课件画面的展示有感情地朗读)一个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升空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以及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写出了一切生物都在秋日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万类霜天四字,可见诗人视野的开阔;一个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几句虽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课件 图片)

13在这几句中,那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

明确:染、击、翔 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课件)

14.“击”改作“飞”有不同吗? “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怎能像鸟一样飞翔呢?

交流后明确:“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的强劲有力。

“翔”写出了与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15再读这首词的上阕,说说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绚丽多彩,生机盎然。(课件 图片)

16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写的肃杀悲凉,清冷惨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万里悲秋常做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呢?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反响,充满豪情壮志。(教师充满感情朗读)

17.“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有什么深层含义?

交流后明确: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其实就是对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课件)

18最后作者笔锋一转,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者面对广阔的宇宙思绪万端,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问什么?

讨论后明确:谁来主宰你的沉浮荣衰。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课件)

19朗读上阙(感情基调:感慨——豪情——沉思),后,再看词的下阕。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什么意思?同桌交流后明确:

   这是诗人由独自故地重游自然勾起的对往事的回忆。大意是:曾经带着许多的革命伴侣来到这里游览,回想从前,度过了很多不平常的斗争岁月。(课件)

20毛于1913——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肄业,常常跟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或游泳。旧地重游,回忆往昔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谁能依据上阙推断下阙的领字是那个字?一直领到哪里?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交流讨论后明确:

1)恰。

2)粪土当年万户侯。

3)“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大意是什么?

   交流后明确: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字,起到了统领作用。大意是:那时候,同学(这里指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革命好友)正当年轻,风采才华正当旺盛;意气风发,热情奔放。指着江山,评论国家大事,写作慷慨激昂的文章,把当时的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一般。(课件)

21这几句是通过回忆往事来回答的问题。“谁主沉浮”的“谁”是什么人?

明确: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有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的人。(课件 图片

22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与斯人,更与何人?(读)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大意是?

交流后明确: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激起的波浪,把疾驶如飞的船只都挡住了。(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鸿鹄大志,多么大的革命气概,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课件 图片)

23齐读下阙后,请同学们说说下阕的主要意思和感情基调。

讨论后明确下阕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忆昔——豪迈——坚定(课件)

24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这首词“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特点。

交流讨论后明确: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课件)

25最后,我们把这首词齐声朗读一遍。

三、课堂小结

《沁园春·长沙》艺术特色

1)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借充满生命活力的湘江秋景图(一系列充满生机的意象),抒发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主宰山河的状态。

2)语言特点

语言上,具有诗歌的跳跃性(开头前三句),运用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山红遍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被诗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万类的自由民生的压抑等。

②语言极富表现力语言上还运用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等。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如设问、对偶、夸张等。

四、迁移训练

阅读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回答下列问题: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亦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 词的上阙由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起笔,然后点明时间为 ,地点为 ,并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所见之景“       ”,所嗅之气“   ”,表现了战斗者的    心情。

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一句“人生易老天老”带有大彻大悟的意味,可以想见这是词人登高望远所见。

B.“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表明了“人生易老”,流露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之情。

C.“黄花”,菊花,写菊只用一“香”字点出,显得明快利落。

D.全词仅“战地”二字透露出当时一点环境气息,不用笔墨渲染,这基于作者宽广阔大的胸怀。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抒发孤独、寂寞之情,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否也是如此?请简要说明。

4、根据前面句子的句式仿写两个句子,要求:通顺,连贯,并且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春天,细雨滋润着柳树新芽,惊诧中,可以听见嫩芽成长的声音;夏天暴雨敲击着池中红莲,感动着,可以听见荷叶慈祥的问候;秋天,凉风  ,  遗憾中, ;冬天,雪花 迷惘中

阅读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回答下列问题:

五、 课后作业:

1.背诵《沁园春 · 长沙》与《沁园春 ·雪》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秋天,自古以来不同的人就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抒写了张继的愁苦伤己的情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流露了王维的清静无为的心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艺术地描绘了王勃的少年壮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形象地表达了刘禹锡老而弥坚的豪情;而毛泽东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 则富有感情的描绘了秋天的绚烂多彩和勃勃生机。那么,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

请写一篇描写“秋天”的短文。

六、创新作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制 )园春

)嵘 )子 )手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江碧透 2寥廓

3)挥斥方 4粪土当年万户侯

3、请用“/”给下列词句划分朗读节奏。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名句默写。

1)俱往矣,

2 ,问苍茫大地,

3)指点江山,

4)看万山红遍,

5、《沁园春·长沙》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6、《沁园春·长沙》下阕形象的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沁园春·雪》结尾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两者涉及的问题相同,但因时代与形势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表达方式也自然不相同。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沁园春·长沙(上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