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理论浅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发布时间:2016-04-26 13:41:09

从《黄帝内经》理论浅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摘要 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从病因病机入手,探讨失眠的发病及治疗,以期更好地将经典的精髓运用到临床。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失眠 病因病机 治疗原则

失眠在《黄帝内经》中又称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失眠在临床虽不属于危急重病,但睡眠的过程对于人的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质量很差,醒后会出现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全身无力等一系列症状,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长期的顽固性的失眠,还会使人们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久而久之,恶性循环。易患药源性疾病。临床上若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通过中医审因查机,针对病因病机治疗,则会避免上述隐患,并可使失眠的病症得到根本的治疗。

失眠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多次出现,并初步形成了关于失眠的理法方药的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该书主要从阴阳气血方面究其病因病机,针对病因病机辨证用药。在临床中对失眠的治疗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黄帝内经》是如何论述的呢?下面分别述之。

1、正常睡眠的基础

卫气的正常运转,阴阳交泰是保证正常睡眠的基础。在《灵枢·口问》中详细阐述了睡眠的基础: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主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从《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人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睡眠与人体卫气的运行关系极为密切,卫气的性质是傈疾而滑利,白天运行于人的体表(昼日行于阳),夜晚运行于人的体内(夜行于阴),如果人体的五脏六腑运行异常,阻碍了卫气通行体内的道路,夜晚卫气仍运行于体外,造成人体阳盛阴亏的状态,此时机体就会出现不能闭目睡眠的状态。按《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可见各种因素造成的卫阳运行的失常,阴阳不能交泰,就可导致睡眠障碍,反之,若阴阳交泰,则起居适宜。

从《黄帝内经》理论浅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