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0-05-07 04:54:23

谈谈传统文化

从教育部了解到,我国将在大、中、小三级学校实施中华传统文化课教学计划。这个计划是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的.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谈谈我国的传统文化。

家齐国治必以修身为先。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且基础的地位。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人,还写着几千年前的文字,说着祖先留传下来的语言,只有中华文化,还流传至今。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传统美德。这一种美德,是含蓄内敛的,是坚忍稳定的,就像中国人的气质;这一种美德,支撑着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走过风风雨雨的几千年,走到今天全面建设的新时期。

 

    中华传统美德有着丰富的,系统的内容。它包含着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个人和他人的关系;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联成一体,这样一种伦理价值体系,在别的国家是很少见的。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是重伦理,重视个人的的全面修养。讲究天,地,人的和谐相处,也正是这种和谐,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底蕴,造就了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协调。杜威说过西方文化是征服自然,东方文化是与自然融合。此话虽有极端之嫌,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之天人合一的特征。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并不是谈自然发展的规律,而是为人道作注解。用对天道的顺其自然的朴素思想,去处理面对人道中的一些关系,达到各方面协调,和谐的状态,天人合一以此成为了中国传统的主导文化。在历史上,天人合一的思想曾起到凝聚民意,增强民族向心力的作用。今天来重新认识天人合一,有重大的意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核心。“如果说‘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为中国知识分子所关注,那么‘自强不息’的精神则普遍扎根于人民百姓之中。从上古与洪水猛兽相斗,到近代御敌以抵御外侮,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中华民族走过坎坷,走过风雨的脚步坚定依然。

所谓贵和,就是重和谐,主张“和而不同”;所谓尚中,就是主张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中国这种贵和尚中的思想,使我们能够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吸收各民族的文化,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大文化。这在当今诉求民族团结,同时又友于外邦,有着重要的意义。    爱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还应作为对历史的解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爱国要表现在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上,表现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上。联系近代的历史,是一部饱受欺凌和压迫的被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前赴后继的抗争史。无数先辈的带着鲜血的奋斗,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建设时期。新时代的爱国,表现在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文化,重视我们的文化。

诚信待人是古代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标准。“人所以立,信,知,勇也。”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文化,新的知识在大量涌入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价值观的稳定。自古“人无信不立”,失却了诚信这个做人的基本原则,于个人,则道德败坏;于国家于社会,则是大大的不幸。诚信待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当代,尤其要提倡和发扬。

“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传统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今天这个社会的我们,面对的是新情况怕是早已超出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程度。但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道德准则,总有块个人和社会行为的试金石。经历了几千年风雨考验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此社会转型期将成为我们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定盘星。

真心希望七中学子在新课程改革中去探究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去体验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完整版)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