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发布时间:2018-12-06 13:44:16

复习提问

1.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什么?实践的主体是什么?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以上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最基本的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而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是广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观点,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导入新课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

践手段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既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

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在现代社会

实践活动中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紧密相联,对

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是

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既然实践是如此重要,青年学生成才和实践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去投身社会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第二节 在实践中锻炼成才(板书)

本节有三框,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框的内容

一、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板书)

(播放一段《国际歌》)(教师提问)这段歌词表明了一个什么真理?(学生可根据课文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用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下列问题)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表现在

哪些方面?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对于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你如何理解?

1.什么是人民群众(板书)

(阅读本节课文 l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

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有它的量的规定性,即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

性,即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包括一切对社会发展

起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

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个部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板书)

(提问)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粗读课文3—16)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板书)

关于这一问题,如何理解?(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主要是说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自然资源是一种天然财富,要把天然财富改造成为社会财富,劳动者就必须掌握适当的工具,进行艰苦的

劳动。劳动群众又总是不断地积累经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物

质文明。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创造出衣、食、住、行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

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中人类劳动可分为哪几大类?举例说明。(学生回答)体力劳动和

脑力劳动。(教师归纳)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共同产物。在现代

化大生产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脑力劳动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

大。

人民群众——劳动群众——体力和脑力——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辅助板书)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板书)

(播放录相《世界名胜古迹》、《天鹅湖》、《西游记》片段)(录音《二泉映月》)

提问:这些名著作者分别是谁?(学生回答)

《天鹅湖》的作曲家是苏联的柴科夫斯基,《西游记》的作者是中国的吴承恩,《二泉映

月》的作曲者是中国的阿炳。(教师提问)他们为什么能作出如此脍炙人口的作品来?艺术家

们的创作过程完全是凭空想象的吗?他们创作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学生阅读课文 P115—116,然后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①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板书)

一切精神活动,都离不开生产实践的基础。无论何人离开了生产实践创造的物质生活资

料和物质手段,无法生存也就无法从事其它精神活动。

②人民群众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板书)

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们的创造活动,就是对群众分散的零碎的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对比较系统的经验进行整理加工。“小资料”聂耳的《码头工人歌》就是证明。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人无法创造精神财富。

③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板书)

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的成果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

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等精神财富。

提问:我国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是群众性的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社会的主

人,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起者、参与者和受

益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拥护,才能成功,所以说它是群众性的活动。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板书)

(播放录相《大决战》片断)

(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下列问题)

提问:人类社会的前进是由哪些基本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矛盾的解决实质上是通

过什么来解决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什么时期?在社会主义时期,

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对此你有何认识?

(学生看书, 118页第二段至 119页第二段)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之

间矛盾不断地产生、发展和解决,由不适应到适应波浪式螺旋形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类社

会的前进。而一切社会矛盾都是人与人的矛盾,社会矛盾只能通过人的活动去解决。历史上

一切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人

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变革时期。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根

本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来实现的。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群众始终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 118页恩格斯语录就说明了这一点。

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所起的作用是通过进

行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我国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亿万群众共同的事业。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正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革并加快改革步伐,这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青年学生也必将与全国人民群众一道积极投身改革大潮中去,为推动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作出贡献。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以及在认识世界

的活动中,都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只有人民群众的活动才创造了社会财富,决定着社会

的变革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巩固新课

一、分析:(下列说法主要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2.老百姓是那定盘的星。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

二、问答:本课练习第130页第四题第5小题。

(播放1998抗洪抢险录相结束课或放在讲授新课前播放也可以。)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