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01 19:33:04

《春江花月夜》学案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导语:.解释题意:《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虑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作者简介: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仅存两首,而此篇被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岂运《湘绮楼论唐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整体感知播放配乐朗诵进入诗歌意境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学生讨论,自主回答)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联想到游子和思妇相思相爱的情形。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第一部分:1-16第二部分:17-36四、课文赏析(第一部分:春江花月图1意象朗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提问: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明确:春江花月图——画面美2、意境提问: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1
明确:3、哲思这样的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朗读: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明确:拓展联想人是复杂的,是伟大的.人的复杂伟大就在于还有思想,此时此景必然引发诗人思考。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拓展联想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李白:“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面对相似的江月,虽有代代人生,然相对于整个广袤、永恒的宇宙,小小的“个体人生”却又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无奈的情怀啊!人生哲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二)第二部分:游子思妇情过渡语:请找出开启下文的诗句。明确:1、两地相思朗诵: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分析:这四句写在此良辰美景之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白云”飘忽,象征了“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是地名,但这里并不确指,是泛指离别之地,且古诗文中“枫”“浦”本就是离别伤情之所。“谁家”与“何处”互文见义,由一家一处联想到人间千千万万家的离愁别恨。一种相思,两处离愁,往复回环。这是一种诗意的痛苦,发自内心,缠绵悱恻,可谓不招自来,挥之不去。2、思妇怀远朗诵: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2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