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5-04-16 15:59:41

课外文言文

王翱秉公

原文:

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注释:

王翱(13841467):出生于今河北省孟村县王帽圈村,字九皋,明代大臣。成祖朱棣永乐年间进士;宣宗宣德时为御史。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使,出镇江西。1442年(英宗正统七年)提督至辽东军务。他到镇后,立即修缮城垣,浚深沟堑,设置烽燧,并训练将士,整顿军纪,边防得以增强。后擢升右副都御使。1447年(英宗正统十二年),以征讨兀良哈之功,进右都御使。1452年(代宗朱祁钰景泰三年)调任总督两广军务。次年,擢吏部尚书,铨选不徇私情。英宗复辟后,召对便殿,只称先生而不呼其名。 畿辅:京城附近地区。 公:指王翱。 遣:放走;打发。

恚:愤怒,生气。 而:通“尔”,你的。 翁:父亲,指王翱。 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 女:通“汝”,你。 白:禀报。 驾:坐马车。 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 旬:十天为一旬。

题目: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我京职 上器击伤夫人( 婿不调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

公夫人每迎女,婿为何固不遣?

面对女婿的要求,王翱满足了他没有?由此可以看出王翱是个怎么样的人?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个人情社会,不要说亲人之间互相帮忙办事,即使是亲戚朋友之间,办个事,图个方便,无可厚非。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人情社会的?

启发与借鉴:

  秉公。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真是轻而易举。但他秉公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2004年因公殉职的河南登封公安女局长任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她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百姓交口称赞。秉公才能执法,秉公执法才有正气。

答案:取案上器/击伤夫人 调。桌子。最终。

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待你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怎么可吝啬的呢?

想要岳父把他调往京城。没有。王翱是个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人。

人情社会里办事不能违背原则,不能违背法律,要蹲守社会公德、法律秩序。

译文: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待你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怎么可吝啬的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报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的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海瑞刚正

原文: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囊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都御史鄢(tan)懋(mao)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注释: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罢官抗逆显于后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诸暨知县;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②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③艺:种植。

④囊:从前。⑤按部:巡查部属。⑥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⑦橐(tuó:袋。⑧抗言:高声说。⑨恚:气愤。

题目: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总督胡宗宪语人曰( ⑵昨海瑞为母寿 肉二斤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本文写了海瑞的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海瑞的哪些品质。

答案: 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曾经。 听说。 买。

⒊(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

生活简朴,布袍脱粟;②智惩胡公子;③义抗鄢懋卿。

廉洁节俭,秉公施法,刚正不阿。

译文:海瑞,字汝贤,是海南岛琼山县人。他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代理南平教谕之职。后升任淳安县知县。日常海瑞穿布衣服,吃粗粮,并让老仆种植蔬菜来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他人说:昨天听说海瑞替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时,恼恨驿站的官史,把驿站的官吏倒吊起来。海瑞说:过去胡公巡查所属各地,下令他所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及招待。现在看来,此人行李很多,肯定不是胡公子。于是就打开那人的袋子,取出钱数千金,将它放入钱库中,(并派人)驱马报告胡宗宪,宗宪没有理由加罪于海瑞。

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3.于令仪济盗成良

原文: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过,何苦而为盗?”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长(zhǎng)厚:年长而厚道。 ③盗:贼   

④乃:原来。⑤素:向来。 ⑥邪:同“耶”。 ⑦十千:指十贯铜钱。 ⑧去:离开。 ⑨掖:教育。 ⑩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足:足够。 使:让。   

卒:最后,最终。 物:人。 既:已经。 忤(wǔ):触犯。诘:责备,责怪。

问题: 1.解释字的意思。与:( 既:( 大:( 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什么?

赏析:在《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答案:1. 与:( 既:(离开) 大:(很、非常 负:( 背、背负)

2.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

3.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

译文:于令,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麼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会被人责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良民。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4. 复裈

原文: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寻作复。”儿云:“已足,不需复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

注释: [韩康伯]名伯,字康伯,东晋玄学思想家,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从小便聪明伶俐,其母也知其必成国器。他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玄学家殷浩称其为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维护名教,陈郡周勰为谢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伯领中正,不通勰……识者谓伯可谓澄世所不能澄,而裁世所不能裁者矣(卷七十五《韩伯传》)。关于他《周易》思想的研究,迄今并不多见(主要的可参见参考文献),限于道德思想的研究,更是难以寻觅。本论拟从玄学出发,对其《周易》解释中的道德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切入分析,以尽可能作出公正的评价,从而丰富玄学和周易研究的内涵。他关于《周易》解释的文献主要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注,已被收入《十三经注疏》。 ②复裈(kūn) 夹裤。裈,裤子。

③襦(rú): 短袄。  ④自成之: 亲自缝纫短袄。  ⑤著(zhuó): 穿。

⑥寻: 过一些日子。  ⑦国器: 国家的栋梁之材。 ⑧且:暂且,姑且。

⑨熨斗:形状如勺子,斗中烧木炭,用来烫平衣物。 ⑩既:已经。 为:成为。 亦:也。 捉:拿。 云:说。 故:原因。 耳:而已,罢了。

异:感到惊异。

问题: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令康伯捉熨斗

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得襦 康伯曰 甚异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且著襦,寻作复

本文塑造韩康伯和殷夫人怎么样的形象?

赏析: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本文为我们塑造了体贴、懂事的韩康伯和坚强面对生活、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殷夫人形象。

答案:1. /康伯捉熨斗2. 止:只是,仅仅 …… 母:代韩康伯的母亲3. 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本文为我们塑造了体贴、懂事的韩康伯和坚强面对生活、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殷夫人形象。

译文: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有一件短袄,他的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做短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取暖。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短袄)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的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感到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5.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节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顷岁:近年来。 ②孙莘老:人名,原名孙觉(1028-1090),字莘老,高邮人。 ③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⑤唯勤读书而多为之的之的意思:代词,指笔 ⑥工:精、妙,巧妙。 ⑦患:担心、害怕。 ⑨疵:小毛病,引申为缺点。

⑩指摘:批评,挑剔。 见:通假字,通,发现 尝:曾经 术:办法 过:超过

问题:1.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如此少有 多作自能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3.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请用原句回答)

启发与借鉴:

想做好一件事,没有捷径,唯有靠自己脚踏实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告诉了我们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即:写作的诀窍就是要勤奋。还要多练,刻苦训练,学会寻找题材的能力,作文才能写得更好)。

答案:1 达到 代词,指文章毛病/缺点

2.曾经乘机拿文章问(请教)他。 3.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毛病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能发现。”

6 .投舒丧命

原文: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选自《世说新语》)

注解:

1 王应:王含的父亲。

2 世儒:王彬。

3 江州当人墙强盛时,能抗同异:王彬在大将军强盛的时候,能抵制违抗部队的命令。

4 愍恻:怜悯。

5 守文:遵守法令。

问题: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此非常人所行

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王大将军 而汝欲

船以待之( 深以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王应认为应该投奔王彬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他不主张投奔王舒?

从事态的发展来看,王应与王含的推断孰对孰错?说说理由。

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

启发:我们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才能适应并更好地生存在这个社会上。

答案: //常人所行 已经;归顺,投奔;准备;遗憾。

王彬听说他们要来,秘密地准备了船只等待。最终他们也没有来,王彬感到非常遗憾。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王应的推断是正确的,从王彬王舒对待王含父子的行为表现可以充分看出。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翻译:王大将军(王敦)兵败身亡后,王应要投奔世儒(王彬),世儒当时任江州刺史;王含要投奔王舒,王舒当时任荆州刺史。王含对王应说:" 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 王应说:" 这正是我们去他那里的原因。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等他目睹别人衰败困厄的时候,他一定会有恻隐怜悯之心。荆州死守章法,哪能做出格的事呢?" 王含不听他的,二人就投奔了王舒,王舒果然将他们父子沉入江中。王彬听说他们要来,秘密地准备了船只等待。最终他们也没有来,王彬感到非常遗憾。

7.宰臣上炙

原文:文公(晋文公)之时,宰臣上灸而发绕之。文公召宰人而谯(读音qiao四声)之曰:“女(通‘汝’)欲 寡人之哽邪?奚为以发绕灸?”宰人顿首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援砺(读音li四声,磨刀石)砥(读音di三声,磨)刀,利犹干将(读音ganjiang一声)也,切肉断而发不断,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贯脔(读音luan,二声)而不见发,臣之罪二也;奉炽炉,炭火尽赤红,灸熟而发不烧,臣之三罪也。堂下得无微有疾臣者乎?”公曰:“善!”乃召其堂下而谯之,果然,乃诛之。( 选自《韩非子》)

注释:  上:端上。 谯:同,大声责骂 。③ 女:同,你

  ④ 奚为:为什么 。⑤ 再:第二次 。⑥ 干将:古代善铸宝剑之人。这里指利剑 。 ⑦ 奉:同,捧着 。⑧ 脔:肉块。⑨ 微:隐匿,暗中。

题目: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奉炽炉,炭火尽赤红,灸熟而发不烧,臣之三罪也

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顿首

砺砥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女欲寡人之哽邪?奚为以发绕灸?

堂下得无微有疾臣者乎?

宰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启示: 本文从正面强调不为表象所迷惑,应学会分析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不着痕迹的整人行为也是屡见不鲜,想要杜绝和自保其实不易啊。宠辱不惊自然是最好的心态,那是自身的事。权利,是激发人类丑恶本质最根本的因素,避免与人发生激烈的争权夺利的境况,应该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不过,是人存活在这个世上,总会有人看你横竖不顺眼的,如何对待呢?首先当然是善以待人,将遭人整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再就是人人都保有疑罪从无的心态,使坏者得逞其阴谋的几率便微乎其微的了。

答案:用炽烈的炉子,炭火都是通红的,肉烤熟了但是毛发却不会被烧掉,这是我的第三条罪。 第二次; 道歉,请罪; 操,拿。 你想让寡人噎着吗?为什么在烤肉上绕着毛发? 这堂屋下是不是暗藏着嫉恨我的人吧? 宰臣是一个机智,善辩的人。 本文从正面强调我们不应该为表象所迷惑,应学会分析,推理,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事件的真相的道理。

翻译:晋文公的时候,炊事官上的烤肉上有毛发缠绕在上面。文公叫炊事官来训斥道:你想让寡人噎着吗?为什么在烤肉上绕着毛发?管家不断磕头下拜请罪道:我有三条致死的罪:拿磨刀石磨刀,磨得比干将(的剑)还锋利,切断肉而毛不断,这是我的第一条罪;拿木棍穿肉块却看不见毛发,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用炽烈的炉子,炭火都是通红的,肉烤熟了但是毛发却不会被烧掉,这是我的第三条罪。这堂屋下是不是暗藏着嫉恨我的人吧?文公说:对啊!于是召集堂下的所有人责问,果真是这样,于是训斥了他一顿。

8.管仲答绮乌封人

原文: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选自《韩非子》)

注释:束缚:被捆绑 之:到,押往  道:行至半道。 绮乌,城名。封人,管理边疆城的官吏。 窃谓:私下对(管仲)说 适:若,如果 用齐:用于齐国,被齐国任用,在齐国当官执政。 之:(结构助词)的

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及用贤,使能,论劳。可解为: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

题目: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

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而饥渴 绮乌封人而乞食

能之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绮乌封人对管仲的态度是先 ,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变化,其原因是:

本文赞扬了管仲: 的品质。

从上文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赏析:管仲重用的是人才,而不是和他亲近的人,管仲是一个唯贤任用的人!即使身处逆境,管仲仍可做到分清公事和私恩,坚持唯贤是举,唯才是用,不怕得罪人,难能可贵!

答案: 1绮乌封人/跪而食之⒉1道(道:名词作状语,在路上 2过(经过 3敬(尊敬 4使(使用

假如你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那时)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

绮乌封人对管仲的态度是先 恭敬 怨恨 ,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变化,其原因是: 管仲不愿意因为自己受到的恩惠而拿手中的权利作为回报,来报达绮乌封人。就是他不偏私。 本文赞扬了管仲: 公私分明、不偏私 的品质。

管仲是一个唯贤是举,唯才是用,公私分明,不怕得罪于人,不徇私情的人。

翻译:管仲被捆绑(在囚车上),从鲁国押往齐国。走在路上,又饥又渴,经过齐境边疆绮乌城,向守疆的官吏乞求饮食。绮乌的守疆官吏跪着帮他送食,很恭敬。(随后,)守疆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假如你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那时)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我将会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除此,)我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疆的官吏听了,对他很不满意。

9.鲁人身善织屦

原文:屦鲁人身善织屦鲁人身善织屦鲁人身善织屦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题目:1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1谓之曰 2子之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赏析:凡做一事,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随心所欲,莽撞从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万不可主观臆断;做生意要有经营头脑,了解顾客的需要,三思而行事;这样才能把握时机,立于不败之地。

答案:1、(1)有人 2)凭 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翻译:鲁国有一个人自己很会打草鞋,妻子很会织白绸。两口子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必定会变穷。 那鲁国人问:为什么呢?

这个人回答说:鞋子是为了用来走路,但是越国人却习惯于赤脚走路;帽子是为了给人戴的,但是越国人喜欢披散着头发,不戴帽子。以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走投无路,那怎么能办到呢?

10.石崇与王恺争豪

原文: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惆然⑥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

注释: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题目:1.用现代汉语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 绮丽 ( )

(2) 以一珊瑚树 (3) 世罕其 ( )

2.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

(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启示和赏析:本文反映当时的士族搜刮民财现象。表现出了这些富人的攀比之心和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心态。

石崇与王恺都是西晋时期的官僚贵族,他们对百姓生活巧取豪夺,生活奢靡腐化,经常争豪斗富,曾以蜡代薪,做锦步幛五十里,以竞奢华。王恺虽然得到了其外甥晋武帝的资助,却常常敌不过石崇。从本文所记的事例中,亦乐见其流风之一斑。

答案:1. 都用尽,用来 ②曾经把,左右 ③比得上

2. ①击珊瑚 ②展珊瑚。 枝柯扶疏,铺垫。 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

傲慢,又胸有成竹。 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

翻译: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搔背痒的工具敲它,马上就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不值得发怒,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王恺看了,自感失落。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