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12 16:52:14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选择题:24【答案C【解析】本试题考查是儒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难度不大。本试题应该很容易排除BD两个选项,过于极端。材料之中“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是怎么理解的,不是要求回答“五经”的认识。25【答案D【解析】本试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状况,难度很大,难点在于画像砖中的信息不能够充分反映出来。从图中可以看出是集体劳作,应该可以排除A选项;根据汉代土地制度,私有制已经成为主体,可以排除C选项。26【答案A【解析】本试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排除BD选项,都是过于绝对的词语,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材料。至于史官与君主的尖锐矛盾材料中也不能够得出,只是说明宋太祖的“闷闷不乐”27【答案B【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难度一般。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最初本意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很容易排除AC选项。由于地方分权,分别直属六部而导致地方权力的协调不当,巡抚的设置就是为了协调
(解释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自秦代废除分封制以来,经历了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变化。明初在地方分设三司本意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这样的设置在削弱地方权力的同时也过度分散了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的协调发展,所以巡抚由临时性派遣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加强概括总结能力的提高。28【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生活用品大都被外国市场占领,且“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选项说法错误;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统治地位,B选项与历史不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是《南京条约》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29【答案C【解析】本试题考查的近现代的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很是微妙,但是出题者的出题角度设置非常好,难度也很适中。选项之中A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不符合历史事实。洋务运动只是对海军进行一些改革,而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国家大都是“默许或纵容”的态度。至于集权制度不仅仅是中国,也是这一时期其他国家的一般制度。30【答案D【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国共关系,虽然和教科书的观点基本一致,但难度较大。必修内容叙述的都是国共双方摒弃前嫌、御挐抗战的历史,只在选修一模块里涉及到国民党维护一党专制的统治。当然根据所学知识和理解,应该比较容易排除BC选项。31【答案B【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建国后的外交关系,难度一般。A选项错在“实现”二字,根据所学知识,中美关系正常化是1972年;C选项错在“全方位”,是在新时期;D选项是在新时期。由于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做了调整。32【答案A【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罗马法的影响,难度一般。欧洲近代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而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排除B选项;当时罗马前期是共和国时期,后期是君主制时期,不符合罗马的社会特征,C选项错误;D错在“改变”,过于绝对化。33【答案B【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近代西方代议制度,难度一般。根据所学知识,1689年《权利法案》的公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所以排除AD项。内阁制的基本确立是1721年波波儿时期而不是题干之中的1702年。根据材料可知当时英国国王还没有处于“统而不治”“臨朝不理政”地位,所以B选项正确。34【答案B【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难度比较大。根据所学知识,上述组织都是生产原产品的组织,而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西方国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原产品的价格,造成了新兴的独立国家在经济上处于被动地位。本试题首先排除CD选项,时间不符;A选项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结果。

35【答案A【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难度一般,因为比较容易排除BD选项,“平等关系”不符合美国的主观目的,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苏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本题意义不大,且与课本知识表达的意思反差太大,纯粹排查即可,材料中的“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等字眼。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朝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