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八戒

发布时间:2011-11-24 13:17:31

摘要………………………………………………………………………………1

关键词………………………………………………………………………………1

、猪八戒的性格特征…………………………………………………………1

(一) 猪八戒的不足……………………………………………………………1

1、贪吃贪睡…………………………………………………………………1

2、贪财好色…………………………………………………………………2

3、爱打小报告………………………………………………………………3

4、蠢笨、爱卖弄……………………………………………………………… 4

(二) 猪八戒的闪光点 …………………………………………………………4

1、精明 …………………………………………………………………………4

2、勤快 …………………………………………………………………………5

3、勇敢 …………………………………………………………………………5

  二、猪八戒性格的成因…………………………………………………………5

(一) 社会原因 …………………………………………………………………5

(二) 个人原因 …………………………………………………………………5

1、人生际遇……………………………………………………………………6

2自然属性 ……………………………………………………………………6

三、猪八戒形象反映的时代特征及作者思想…………………………………7—8

结语…………………………………………………………………………………9

参考文献………………………………………………………………………………10

浅析《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

摘要:猪八戒是一个充满缺点的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是《西游记》中最现实的人,他的某些行为也是现实中人的行为,作者吴承恩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来达到讽喻现实的目的,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更多作者的思想。

关键词:猪八戒 性格 思想

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同于直接描写现实的作品,在这部书中作者借神魔之事影射现实,神魔的行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突出的表现在猪八戒的身上,他的贪念、好色等行为从本质上说都是人的本性,而他所生活的世界也只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人的世界。但是他的性格里也有勤劳、勇敢等优点,在这种性格的影响下,猪八戒表现出了与其他三人不同的行为特征,吴承恩也正是通过这种行为特征来寄托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的批判的。

一、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一)猪八戒的不足

1、贪吃贪睡

贪吃、贪睡是猪的本性,作者在书中对他的这一本性进行了夸张而且是不厌其烦的描写。

猪八戒的贪吃在《西游记》中可是非常有名的。在高老庄时,高老介绍他是“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1](P143)。在陈家庄时,不等唐僧念完一卷《启斋经》他已吃了五六碗米饭了,而后又不论米饭面饭都往肚子里添,却还只叫添饭。黄风岭上,他把人家一家子的饭都吃得罄尽却还说只吃得半饱,而唐僧和孙悟空都吃不了两碗饭。有时,猪八戒为了多吃两顿饱饭而不愿西去,惹得唐僧生气也不再袒护他。比如在青龙山时,他们帮助当地百姓除去犀牛怪后,百姓为感谢他们请他们都各家吃饭,唐僧怕耽误时间而要快点上路,而八戒却为了美食不愿上路,直到唐僧说要孙悟空拿金箍棒打他时才肯起身,一路上还在絮絮叨叨的。在快到灵山时,他因留恋寇员外家的斋饭,而对师父说出大不敬的话,是师父“放了这等现成的好斋饭不吃,却往人家化募!前头有你甚老爷、老娘家哩”[1](P810),气得唐僧骂他,悟空打他。

有的时候他还因为贪吃上当受骗。白骨精变为一女子并且说要斋饭给和尚,八戒一听有饭吃,就不顾真假的向师傅报告,险些害了唐僧,在看到那些饭食的真面目后却说是孙悟空变来骗师傅的,害的悟空被师父惩罚。朱紫国时为了让八戒上街去买盐、油等物,孙

悟空就骗他说街上有点心、烧饼等好东西并且还要请他吃,八戒一听有好吃的就高高兴兴的去了,但最后却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又被大师兄戏弄了。隐雾山中重重的妖雾被悟空说成是蒸米饭和白面馍馍的蒸笼之气,听到这些八戒救馋心大动编了些瞎话骗过师父,就想要去吃个够,却被妖精捉住差点被蒸熟。

有时还因为他的贪吃闯出大祸。在五庄观,他无意听到了两个童子在讨论人参果便撺掇孙悟空去偷,吃的时候他太着急了没尝出味道就絮絮叨叨的要大师兄再去偷几个,结果被童子听到闯出大祸,害得大家被童子骂,又差点被镇元子下油锅。

但是,作者在描写猪八戒贪吃的情节时难免会有重复,李贽认为是“凡形容八戒饮食处,都俗且重复可厌”[2]P632,但是当我们读到这些文字时,只是觉得好笑却不会有厌烦的感觉。

贪睡是猪八戒懒惰性格的一个主要特征,而且,他的睡是不分时间地点的。路过黑松林时,因唐僧在白骨精事件中把孙悟空赶跑了所以这取水化斋的重任就落在了猪八戒的身上,但是他找不到人家化缘偏在这时瞌睡又上来了,于是他就把头拱在草科子里睡着了,师傅苦等他不回便着沙僧来寻,唐僧身边也就没人保护,妖精趁机将唐僧掳走。路过平顶山时,因有神仙告知这山上有妖怪,为了摸清妖怪的底细,孙悟空让八戒去巡山,他很不情愿一路走一路骂还在山上睡大觉,又怕师傅问起不好交代就对着大石头编瞎话,但这一切都被偷偷跟着的悟空看到了,回去挨了一顿骂,又去巡山时被妖精给捉住了。

八戒有时还不顾场合只想自己,丢下“战友”跑到一边睡觉。在大战黄袍怪时,八戒见打不过便说了一句“出恭”,便抛下沙僧,也不顾蒿草荆棘也不管受伤与否一下子睡倒在草里再也不敢出来了,把沙僧、小白龙、师傅抛在脑后。还有在大战红孩儿时,他惧怕红孩儿的三昧真火,丢下正在交战的悟空独自逃走拱了一个窝在里面睡大觉。在大战时尚且如此更何况平时呢?

2、贪财好色

财色为佛家大忌,八戒在入佛门前贪钱好色尚可原谅,但在出家之后还是这样就说不过去了,正所谓“食色,性也”,猪八戒的好色是他的本性是不可能戒除的,所以作者在创作时,尽情的描写了猪八戒对美色的执着。田同旭认为作者“是把猪八戒作为理学压迫下得凡夫俗子进行塑造的,更多的表现着明代好色思想的沉淀”[3](P69)

猪八戒下凡也因为一个“色”字,他在蟠桃盛会上多喝了几杯就色胆包天的调戏嫦娥仙子,触犯天条本应被处死,多亏了太白金星求情才得以活命。但是在下界之后却仍秉性不改,一开始就被卵二姐招为夫婿,这倒也可以理解因为他还没有入佛门。但是在被菩萨点化之后,在等待取经人之时,他又强娶了高小姐,就在临走之时还不忘嘱咐丈人好好的看待媳妇,若取经不成之时还要回来与高小姐过日子,这也就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取经途中他色心不减。在“四圣试禅心”一节中,猪八戒听说富贵人家“招夫”便为美色与富贵所动,怪师父把话说死了,当唐僧要他留下来时他却说还要再商量商量,最后他趁放马的机会去找主人要留下来成亲,就在成亲时却被四位菩萨戏弄一番:被绑在林间受了一夜的罪,这也算是菩萨对他色心不灭的惩罚,但是他却从不吸取教训。他在遇到白骨精所变的女子时,便不分好歹的跑了个“猪癫风”动了凡心,还叫妖精为菩萨险些害了唐僧。当遇到蜘蛛精时便说要先打杀妖精再救师父,在赶到池塘时不是先打妖精而是化为一条鲇鱼,与正在洗澡的妖精们戏耍一番后才开打。在舍卫国,听说师父被公主的绣球打中而被召为驸马时捶足顿胸的后悔没有跟去,失去了一次和公主耍子儿的机会。在太阴星君收伏了玉兔之后,八戒看到了旧相识便动了欲心,跑到空中抱住霓裳仙子便要耍子儿去,全然忘记了以前的皮开肉绽,幸而被孙悟空拖了下来。

但是猪八戒的贪色并无恶意,这只是他的本性,是“在人性角度上感情的自然流露”[4](P169)罢了。

猪八戒不但好色还很贪钱。取经途中,师徒四人常常会帮当地百姓除妖而百姓们也时常会拿出些金银相谢,其他三人皆不动心,只有八戒想要财物。乌鸡国中,孙悟空骗八戒说井中有宝贝,还让他下井去拿,但是八戒欢欢喜喜的下井后除了一具尸体却什么也没有发现,井龙王告诉他这具尸体就是宝贝还让他驮上去,而八戒却说要给些烧埋钱才肯驮,没有钱就是不干。路过天竺国时国王招唐僧为驸马,还要送悟空三人去西天取经,只有八戒张口就要千百两黄金白银,他还真的就去接了,财心太重了。在清苦的取经路上,他竟也攒下了些私房钱,在性命受到威胁时才和盘托出,希望拿这些钱买下自己的命,他的行为虽然好笑但是却很真实。路经金(山+兜)山时,猪八戒贪图新衣看见就拿下来,穿上以后却被绑住导致师父落入了妖精的手中。

猪八戒虽然贪财好色,但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一个凡人在社会当中生存最真实的一面,而这种表现也正是人迫于各种社会压力的必然。

3、爱打小报告

猪八戒的个头、食肠虽大,但是他的心眼却很小,嫉妒心很重,常常在师父面前打小报告,这主要是针对孙悟空的。孙悟空的本事大,八戒知道自己打不过他,所以就寄希望于唯一能管教悟空的人——唐僧。唐僧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是他的紧箍儿咒可以制服孙悟空,所以有时唐僧的紧箍儿咒就成了猪八戒得到庇护的一种手段。

在二十七回中,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唐僧本已相信其为妖精,怎奈猪八戒在师父耳边调唆,最后悟空非但没有得到嘉奖反而得到唐僧的惩罚,甚至被唐僧赶走。

在乌鸡国,八戒恨孙悟空骗他驮死人,要报复悟空:“我到寺里也捉弄他捉弄,撺掇师父,只说他医得治;医不治,教师父念紧箍儿咒,把这猴子的脑浆勒出来,方趁我心!”[1](P318)结果他真的是这样做的,幸亏孙悟空本事大救活了国王,要不然就真的让猪八戒得逞了。

在唐僧被金鱼精捉去时,悟空要八戒驮着他去水中,八戒在这时不想着怎么救师父还在想要怎么报复悟空,想要好好的捉弄他一下,最后却弄巧成拙被孙悟空察觉,在他也就好赔礼道歉老老实实的驮着悟空。

作为师兄弟,每次在悟空被唐僧误会时,猪八戒都没有伸出援手帮助劝解师父,而是落井下石趁机打小报告使误会加深,让师父惩罚悟空。

4、蠢笨、爱卖弄

在取经途中,猪八戒被称为“呆子”,他很笨,就连说谎也要对着大石头演练半天。他自称有三十六般变化,却只会变大树、石头变个小女孩都要使半天劲,还要孙悟空帮忙。有时候大家被捉住,悟空使出七十二般变化去营救,偶尔戏弄一下八戒,却总是被拆穿,导致悟空的又一场恶战。他的武艺并不是很高,却总要卖弄说第一会降妖的便是他,但是一旦与妖精交手便体力不支败下阵来,不管“战友”独自逃跑。

猪八戒虽然有如此多的缺点和不足,但是这也并不能掩饰他身上的闪光点,他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

(二)猪八戒的闪光点

1、精明

猪八戒在《西游记》中常被称为“呆子”,就连唐僧也时常骂他为“夯货”,孙悟空就更不用提了天天“呆子”挂在嘴边。而且猪八戒也常常给人一种“呆头呆脑”的感觉,但这也正时他的精明之处,由于他呆的表象使得师父唐僧时常呵护他,在悟空要打他时也尽力维护,所以孙悟空常常说师父护短,而他自己也说师父是“疼我、护我,念我蠢夯护我;哥要打时,他又劝解”[1]P783。所以说猪八戒虽有呆的表象,却有精明的内心。

黑松林时,在师父被变为猛虎、沙僧被捉、小白龙受伤的情况下,猪八戒独自去花果山请被师父赶走的大师兄。孙悟空起初不肯去,猪八戒采用激将法使得高傲的悟空乖乖的跟他回去,降服了黄袍怪救出师父。在乌鸡国中,妖怪变成了唐僧的摸样,孙悟空辨不得真假,多亏猪八戒提醒才识得了妖怪。狮驼岭上,象精用鼻子卷住悟空的身体却单单落下了手,八戒在一旁提醒悟空用棒子捅他的鼻子,从而降服了妖精。

由此可见,猪八戒虽不算大智若愚,但是他的精明之处还是可圈可点的。

2、勤快

猪八戒虽然懒惰,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懒惰与勤快是并存的。在高老庄时,他“扫地通沟,搬砖运瓦,耕田耙地,种卖插秧”[1](P145),其勤快可见一斑,也为高老太爷家创下了许多家业。取经途中,他的角色也正如他跟孙悟空说的那样,他不像是师父的徒弟更像是一个长工。孙悟空是一个心性高傲的人,取经路是上的脏活、累活他是不屑于干的,这些活也就自然落在了猪八戒的身上,如三清观扔塑像进茅坑、乌鸡国下井驮尸体等等。

在这些事件中,值得一提的是荆棘岭和七绝山开路。荆棘岭上无路可走,八戒大显神威长到二十丈高,把钉耙长到了三十丈长,左右开弓,扫清障碍以使师父过岭,而且在“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后又加上了“自从八戒能开破,直透西方路尽平”,何等豪迈!

七绝山稀柿同口,奇臭无比,本领高的孙悟空也说这很难过去,师父唐僧又在垂泪,八戒却要立这场臭功。他变为一头大猪,连拱几日,带师傅过了这臭气熏天的七绝山。

3、勇敢

猪八戒的性格中虽然有自私胆小的一面,但是这也并不能掩盖住他的勇敢。黄风岭上他一钯打死了虎怪,把那脑髓都流干了。孙悟空水性不好,路上凡遇水中之怪,皆是八戒下水与妖怪交战再佯装战败把妖怪引出水面再交给悟空。并且猪八戒再被妖怪捉住,生命受到威胁时也不投降也不求饶,总是在骂,没有半点屈服,可见其大丈夫气概。

虽然八戒有众多的缺点,但是他的聪明勤快等优秀的品质,使我们“感觉到他虽可笑但并不可恶,甚至觉得十分可喜可爱”[5](P104)

二、猪八戒性格的成因

(一)社会原因

明中期以后,虽然封建的统治仍然十分黑暗,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市民阶层的壮大。最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程朱理学被逐步瓦解,新的思想不断出现。作者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并没有把人的正常欲望看成是一种罪恶的事情,猪八戒性格种种因素,则正是这种自然欲求以及人追求自我解放的象征。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使人们的各种欲求更加强烈了,这也造成了社会整体风气的下滑。市民有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对文学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他们希望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所以传统的英雄式的人物逐渐减少而具有普通性和市民性的人物大量出现。作者受到这种情况的影响,把市民的某些性格特征加到了猪八戒的身上,猪八戒身上的各种缺陷,也正是人性当中阴暗的一面,他的贪财、好色、陷害人等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种种欲望和缺陷的象征,这样就使一个人、神、猪相结合的形象更多的具备了人的特性。

(二)个人原因

1、人生际遇

猪八戒本为天蓬元帅,初时以一凡人之躯而的神仙点化升天为神,被封为帅统领天河水兵无限风光。后因在蟠桃圣会上酒醉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却又错投猪胎,变成了一个“三分像人,七分像猪”的黑猪精。天蓬元帅的相貌我们已无从知晓,但是猪八戒却长得“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1](P60),相貌十分丑陋。尽管相貌丑陋,下界后即被卵二姐招为夫婿成为一家之主,卵二姐死后他又去了高小姐还为他家挣下了许多家私,他执着的追求者物质的生活,从而使他的贪念更大了,也使的他的性格更像一个普通人了。

他保唐僧取经的动机也不是很纯正,多少还有一点“官复原职之念想”[6](P27)。取经的清苦生活是本来意志就不坚定的八戒常常开小差,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他本来就很懒,成仙之前也不曾修身养性,他人的本性并没有被泯灭,所以成仙之后才会再犯天条,下凡之后也没有约束本性,因而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取经的途中当然也就会有不同与其他三人的表现。

2、自然属性

猪八戒被贬下凡错投了猪胎,因而我们看到的猪八戒是一个人、神、猪三者合一的形象,这也就决定了在他的身上既有了人的性格也有了猪的特性。

他有猪的外形:莲蓬般的嘴、蒲扇般的耳朵、蠢笨的身体,虽然有三十六般变化但却只会变石头、动物,变个小姑娘还要孙悟空帮忙,要不然就成了人头猪身的怪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就有好吃懒做的毛病但是又十分的憨直,惹人喜爱。八戒继承了这一特点,他虽然贪吃贪睡但却并不那么讨厌,而且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勤劳朴实、勇敢的品质,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因而猪八戒这一形象让我们感到十分的亲切。

猪八戒不仅有猪的属性,还有人的性格,如好色、打小报告、嫉妒等等,这是人性格中的缺陷,但也正是人的自然欲求的象征。这些性格使他的“人情味”十足,让我们感觉到他其实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是我们生活的一份子。

三、 猪八戒形象反映的时代特征及作者思想

《西游记》约成书于明代中期,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黑暗,皇帝不理朝政,致使朝政大权落入了宦官之手,加之特务横行,致使生灵涂炭,官员也大都昏庸无能,就如小说中所写的,是 “木雕城的武将,泥塑就得文官”[1](P234),这些人只知道讨好上司、明哲保身而对人民的苦难置之不理。这些官员大多没有真才实学,他们只是靠关系或金钱才谋得了一官半职,所以根本就不会造福于人民,相反那些有真才实学的正直之士却因为家境贫寒没有钱财而被排挤在官场之外,终生不得志。皇帝多信道教,以求得长生不老,道士们单靠坑蒙拐骗也能当上大官,这也就使得有知识的人被埋没不得志。所以作者吴承恩在写这些道士时,都把他们写成了祸国殃民之辈,而那些相信道教的君王则都成了“水性”的君王,毫无半点英明的摸样。

另一方面,明中期社会思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受到挑战,各种新的思潮不断涌现,人们的思想也由“存天理,灭人欲”变为对人的自然属性与欲望的充分肯定,由此猪八戒这一充满人欲的形象也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虽然当时社会的思想从整体上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文学作品中仍然不能对社会的黑暗进行直接的批驳,所以吴承恩不得不借猪八戒这一非人形象来体现人的性格,从而影射现实的社会状况。吴承恩出身贫贱,尽管有才学但是仕途坎坷,低贱的社会地位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穷苦百姓,更加了解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来改变这种现状,只能把这种对社会的不满寄托在小说之中,所以 “在《西游记》用诙谐的笔调写成的离奇的神话故事中,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透彻的理解,和豁达而富于智慧的看待人生的眼光”[7](P353),小说“在神幻、诙谐之中蕴涵哲理”[8](P129),在这种寓意深刻的文章之中的人物也就是“神魔皆有人性,鬼魅亦通世故”[9](P105),妖魔鬼怪都具有了人的特性,这样一个神仙的世界也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本着这样的宗旨作者在创作时便“有意识地将他们‘人化’乃至平民化,从中揭示出人性的弱点”[10](P164),以揭示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平。

猪八戒是体现作者思想最多的一个人物,作者赋予了他太多的缺点,但是这些缺点又何尝不是人的本性呢,“凡人有弱点者却未必如八戒般憨直”[11](P135),猪八戒的缺点是普通人的缺点但猪八戒身上的优点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也正是因为他的憨直有时他不经意的话也就成为了作者讽刺现实的工具,却又并不使人感到突兀。

作者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在第八回中菩萨让八戒入佛门,八戒却说:“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1](P61)这句话即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中的佛法教义的不满,这也是有才学的人对封建观念的批判。红孩儿丈着自己有本事就不把神仙放在眼里,天天勒索土地山神,这不也正是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普通百姓比这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何况这些土地山神还有本领大的孙悟空帮忙,但是普通百姓的“孙悟空”又在哪里呢?

作者在文章当中借八戒之口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在六十九回中朱紫国的国王为了救回娘娘,全然不顾体统,向和尚下跪,八戒此时就适时地说:“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就为了老婆就不要江山,跪着和尚?”[1](P584)还有车迟国的国王受惑于道士,把妖精尊为神仙,作者借此讽刺了当时社会皇帝的昏庸与无能,他们只知享乐而把国家和人民抛向脑后不管不顾,为了一点事情就抛下了君王的尊严,没有君王应有魄力。七十六回中,沙僧说八戒的毛病是用了一个俗语即“棺材座子,专一害人”,表面上好像是在说八戒,但实际上是指猪八戒所代表的一类人,也就是那些官场上靠陷害人而升官进职的官员。

有时八戒的行为也表达了对庸俗事物的嘲讽和否定,如八戒在二十六回中遇到的福、寿、禄三星时种种呆夯的行为也正说明了这三个自命清高的老神仙也不过是给人添福、添寿、添禄的奴才而已,但他们三个正是社会中那些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人的一个代表。

在吴承恩生活的时代,科举考试可以说是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唯一出路,这也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明代时实行的是八股取士,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写作套路,控制了人们的思想也使举子们的视野变窄,于是朝廷招用的人才不再是饱学之士而是一些胸无点墨的人,九十三回中八戒与沙僧论“斯文”一节,也正说明了那些假装斯文的举子们也不过是肚内空空的草包而已,李卓吾则叹道:“今日这班做举子的斯文,不识一瞎字,真正可怜。不知是何缘故却被猪八戒、沙和尚看出破绽来也,大羞,大羞。”[3](P 1259 )

作为《西游记》主要人物的猪八戒是师徒四人中缺点最多、取经之心最不坚定人,但正是从他的这些不足中,我们了解到了当时社会平民阶层的思想以及当时社会的情况,猪八戒是现实中的人,他代表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吴承恩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可以看到明代中期社会的黑暗,这也是作者极力想要反映的社会的现实,因此猪八戒的形象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西游记(曹松校点)[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吴承恩.西游记(·李贽评点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3] 田同旭.《西游记》是部情理小说《西游记》主题新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7-72.

[4] 姚亦登.猪八戒普通人性的代表[J].作家杂志,2009,(4):169.

[5] 方本新,张宁.《西游记》的游戏笔法与人物形象艺术[J].淮北煤师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103-105.

[6] 余筝.论猪八戒《西游记》人物评析[J].黄山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27-28.

[7] 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M](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0] 方本新,张宁.《西游记》游戏笔法及其艺术魅力探微[J].江淮论坛,2006,(3):161-164.

[11] 马跃.猪八戒形象的文化意蕴及理性思索[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133-135.

关于猪八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