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的意象

发布时间:2011-04-28 19:51:25

李白诗中的意象

【摘要】唐代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洋溢着一种魄力宏大、无拘无束的豪放之气,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同时又蕴含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象美。在李白的笔下,意象是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其独特人格意识、卓绝生命体验的再现,焕发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蕴和复杂的人文精神积淀。本文将对李白诗歌中的频频出现的月、酒、江水等意象逐一探讨,进而剖析这些意象与人格意识之间的深刻联系。

【关键词】李白诗 江水 意象

意象艺术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李白的诗或入世伤怀,或醉酒游仙,其意象浑然天成。在李白的诗中出现了很多意象,如山、水、秋、月、酒、柳、暮、船、云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意象是月、酒和江水。

一、月意象

月亮静谧、优雅、高洁,自由往来于浩渺的苍穹,由圆而缺,由缺而圆,生生不息,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她犹如宇宙的明镜,洞照着诗人那澄澈的胸怀;又如一位多情的挚友,默默地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在彼岸呼唤着诗人纯真的灵魂。月光唤起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而李白也使月亮意象作为宇宙的精灵融入人间,蕴藏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的转变,使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主题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被诗圣杜甫誉为口吐天上文的诗仙李白,是中国盛唐时期,诗坛上一位性情狂放、风度飘逸,开一代浪漫诗风,最能倒笔写天的天才诗人。其诗作不但格调清新、雄奇豪迈、奔放多变,而且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深婉隐微,含蕴深广,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而在其现存的1044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写月的作品竟有不少。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寄……最著名的有《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关山月》和《把酒问月》等。

李白的这些咏月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新颖、奇谲、丰富,常常是奇想天外的神来之笔。因而可以说在所有中国古典诗歌中,李白的咏月诗写得最生动、最形象、最新奇。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出峨眉照苍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山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荆门月)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终南月)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沐水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长安月);“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月)。在诗仙的大手笔下,月,是千奇百怪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富有万般风情的美丽精灵。你看,这峨眉月是多么的明亮皎洁,这山月是多么的壮观新奇,这荆门月是多么的气派高雅,这终南月是多么的缠绵柔美和善解人意啊还有这沐水月、长安月、金陵月是何等的迷人、灵秀、清幽、深……一颗拳拳爱月之心,活脱脱地跳跃在字里行间。其实,李白之最爱,恐怕还是峨眉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初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小诗中,李白巧妙地接连用了四川境内5个地名,尽情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他在另一佳作《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写道: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月。可见,李白对峨眉月,的确是情有独钟。

李白一生中,总是把明月引为知己,他的种种复杂的情感,他的理想、欢乐、痛苦和悲哀,也总是与明月纠葛缠绕在一起。当他天涯羁旅,思乡恋家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明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为仕宦奔走,浪迹天涯,所以思乡恋家的主题在他们手中拈来描去,但李白这首《静夜思》平凡简单的语句却成为思乡的佳作。诗人李白在对明月仿佛诉说思乡之情,望月亮与思故乡,是动作与情感悸动的完美融合,明月的形象成了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月亮仿佛如同具有了母性般的人文关怀,体恤着孤独的游子。

李白的咏月诗在写景之余,也刻意抒发了他对人生、友情、世界、社会、政治的感情和认识。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自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这是诗人纯洁无瑕的心灵写照;“众星青天罗,朗者独有月,这是诗人高洁清廉的心境表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这是诗人充分享受醉里乾坤大、超凡脱俗的生活写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诗人旅愁满怀、忧郁伤感的缩影;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这是诗人终身以月为友、迷醉痴情的内心独白;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这是诗人终身淡泊仕途、笑傲江湖的放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是诗人在开怀抒发远大政治抱负、敢与权贵一较高低的豪迈气魄。

除此之外,李白的咏月哲理诗也写得特别精彩。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是《把酒问月》诗中最富哲理、意味最深长的名句。今、人、古、月四字重复,绝不是单纯的语言妙用,而是诗人精心将月之永恒,人生苦短这个亘古真理所包含的玄机奥妙,暗藏于哲理之中的刻意笔。这14个字,言简意赅,妙趣横生。

月意象在李白的送别诗里也蕴含着独特的意味,与其他诗人不同,李白运用了明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和谐静谧的中国智慧和超群脱俗、潇酒顠逸的风范。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贯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一一《送韩侍御之广德》

这首诗中的“月色”有双重意义。首先,在离别的时候有月色照明,可以帮助行人更加安全地行路,这是对友人一帆风顺的祝福;其次,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带有很强烈的洒脱色彩,这首诗用了谢安和陶渊明的典故,在谢安东山携妓的雅量和陶渊明饮酒作乐的洒脱中更能体味出这种氛围,明月的洁白成为诗人纯洁洒脱人格的象征。
月意象在李白的诗中还用于表达其他的情感内涵。“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亏明月。”(《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诗人寄情于明月,同时也化身为明月。诗人不能送君千里,希望月能代替自己永远陪伴在友人身边,无论二人分隔多远,月亮就是友人的代表、友情的化身。

二、酒意象

酒,是造物主赐给人类的圣水。清冽冷艳,外柔内刚,苦辣香醇,可以达礼仪,可以娱心胸,可以强身,可以疗疾,可以长精神,可以发灵气,可以壮魂魄,可以祭天地。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爱恋!多少人为之倾倒。然而,芸芸众生,茫茫饮者之中,能够被大家称为酒仙的只有刘伶和李白。有一幅酒联足以证明:“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千百年来,“刘伶醉”和“太白遗风”这两块匾额不知为多少酒肆的老板招来了多少酒客,赚了多少银子!但李白与刘伶又不同,李白的名气更大,他既是酒仙,又是诗仙,酒与诗是李白的两项桂冠,也是李白生命的两个支撑点。他写诗必喝酒,喝酒必写诗,如影相随。酒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不仅仅是作为单纯的物质概念,它有时候还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思想和情感,如表达了诗人的友谊、相思以及对再会的期盼,或者是在受挫以后,用酒意象来寄予他对理想生活的期望,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1.借酒浇愁

李白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长期浪迹江湖,坎坷一生。这一方面由于朝政腐败,官场黑暗,而另一方面也由于李白自身的性格缺陷:他恃才傲物,酗酒疏狂,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仕途上很不得志,心中常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的愤懑。苦闷与愁绪时时像乌云一样笼罩在他的心头而挥之不去,表现在他的酒诗中便是借酒浇愁。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的一首借酒浇愁的名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是天宝三年(公元744),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时,朋友为他饯行时写的。诗的大意是:朋友设盛宴为我饯行,但由于自己心情不好,前途渺茫,对美酒而不思饮,对佳肴而不思食。世界之大,没我李白的容身之地,欲渡黄河,河上有冰川堵塞,欲登太行,又有大雪封山!我面前都是歧途,路在何方?于是,大发行路难的感慨。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不愿意在酒筵上太多地表现自己的沮丧,振作精神,最后唱出了充满信心(实际是幻想)的调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希望能像吕尚(姜子牙)九十岁在潘溪钓鱼遇上了周文王,像伊尹在受商汤聘请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走好运)。到那时就可以长风破浪,扬帆渡海,施展自己的抱负了。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见,李白开始是愁得提不起酒兴,但后来想开了,又以酒洗愁肠,来他个“一饮三百杯”。不然就不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豪迈的诗句。

《江夏赠韦南陵冰》是李白借酒浇愁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李白在唐肃宗与永王李璘夺权内讧中成了牺牲品,蒙受奇冤大屈,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在江夏(今湖北武昌)遇见了在长安时的好朋友,当时被贬到南陵(今属安徽)任县令的韦冰。他乡遇故知,又同是断肠人,酒宴之上,李白便将自己的满腔悲愤尽情诉与故人:“……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人闷心闷,痛苦连痛苦,只有借酒浇愁,痛饮它二千石。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还充满希望,自信能够死灰复燃,我为什么不能呢?这是酒后的牢骚话。李白越想越气,发出了最强烈的悲愤:要槌碎黄鹤楼,踢倒鹦鹉洲,恨不得把腐败与黑暗砸个稀巴烂。

李白在武昌未能锤碎黄鹤楼,踢倒鹦鹉洲,紧接着来到湖南岳洲又要铲除君山,平铺湘水。请看这首《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乾元二年(公元759)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遇赦,急忙返至江夏,在江夏活动一段时间,希望朝廷还能用他,活动毫无结果,幻想又落空,只好离开江夏来到岳洲,遇到了族叔李晔,李晔此时也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两人同游洞庭,写下了这首想象奇特,怨气冲天的诗歌。他要铲除君山,让湘水毫无障碍地一泻千里。实际上是说要铲除世间的不平,让和自己一样有才华而不得施展的人才有一条平坦的大路可走!接着,诗人又用醉眼来观察周围景色,好像洞庭湖的水都变成了酒,那君山上的红叶不都是张张醉脸吗?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李白天才的幻想,君山依然在,世路仍坎坷。即使洞庭湖的水真的都变了酒,也冲不掉李白心中的“万古愁”。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洲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月下独酌》我认为也是一首借酒浇愁的诗篇,全篇虽不着一个愁字,但句句都藏着一个愁字。请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在花好月圆的良宵,酒兴大发,却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陪他喝酒,只好邀天上的月亮和自己的影子共饮,且饮且歌,且饮且舞,直至酩酊大醉,醉语连连。但酒醒之后,连月亮和影子也与他分别了……诗人是多么孤独,多么寂寞,多么凄凉!在这种情况之下,感情极为丰富的诗人能不愁吗?

在《春日醉起言志》一诗里,李白则把他“借酒浇愁”表达得再明白、再透彻不过了:“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李白一生怀才不遇,坎坷一生,对前途早已心灰意冷,于是痛感人生如梦,还瞎忙活些什么,所以产生了“醉酒当歌,人生几何”之感,不如及时行乐,终日喝得醉醺醺的颓然而睡,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是李白真正的“志”吗?否。字里行间好一个“愁”字了得!

2.纵酒行乐

李白虽然一生不得志,但他毕竟是一位心胸豁达、性情豪放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酒诗中,既有借酒浇愁的篇章,也有纵酒行乐的篇章。

《襄阳歌》就是一首典型的醉汉逍遥歌。“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李白离开巴蜀,十五年,在湖北安陆与退休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安陆离襄阳不远,这首《襄阳歌》就是在襄阳醉酒后写的一首醉歌。诗一开始用了晋朝山简的典故。山简镇守襄阳时,喜欢去习家花园喝酒,常常大醉骑马而回。当时的歌谣说他: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骑骏马,倒着白接篱。接篱,一种白色帽子。李白在这里是说自己像当年的山简一样,日暮归来,烂醉如泥,被儿童拦住拍手唱歌,引起满街的喧笑。

  可是李白毫不在乎,说什么人生百年,一共三万六千日,每天都应该往肚里倒上三百杯酒。此时,他酒意正浓,醉眼朦胧地朝四方看,远远看见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幻觉中就好像刚酿好的葡萄酒一样。啊,这汉江若能变作春酒,那么单是用来酿酒的酒曲,便能垒成一座糟丘台了。诗人醉骑在骏马雕鞍上,唱着《梅花落》的曲调,后面还跟着车子,车上挂着酒壶,载着乐队,奏着劝酒的乐曲。他洋洋自得,忽然觉得自己的纵酒生活,连历史上的王侯也莫能相比呢。秦丞相李斯也被秦二世杀掉了,临刑时对他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李斯的故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还有晋朝的羊祜,镇守襄阳时常游岘山,曾对人说: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祜死后,襄阳人在岘山立碑纪念。见到碑的人往往流泪,名为堕泪碑。但这碑到了此时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如今碑也已剥落,再无人为之堕泪了。一个生前即未得善终,一个身后虽有人为之立碑,但也难免逐渐湮没,不能有月下倾金罍这般快乐而现实。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是非常潇洒、适意的。

诗的尾声,诗人再次宣扬纵酒行乐,强调即使尊贵到能与巫山神女相接的楚襄王,亦早已化为子虚乌有,不及与伴自己喝酒的舒州杓、力士铛(chēng称)同生共死更有乐趣。

这首诗一方面让从李白的醉酒,从李白飞扬的神采和无拘无束的风度中,领受到一种精神舒展与解放的乐趣;另一方面,它通过围绕李白所展开的那种活跃的生活场面,能启发人想象生活还可能以另一种带喜剧的色彩出现,从而能加深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全篇语言奔放,充分表现出富有个性的诗风。

三、江水

 李白同无数文人一样,浪漫豪情,有着开阔的视野与胸襟,对江河之流也有着独特的偏爱。《将进酒》的发端以狂飚之势,以两组惊心动魄的排比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作者想象如此壮浪景象,极致了空间范畴的夸张力度。李白以河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这个开端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生命的旋律是带有悲郁的的音调的,同时也带有黄河由天而泻的强力。李白的悲郁是具有盛唐时代的大器,于悲郁的深处挣扎出、冲突出生命的大肯定与大欢乐。而《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群金陵子弟听说李白要走,都赶到酒店来送行。于是,欲行的诗人和不行的金陵子弟都频频干杯,尽情饮酒。情意绵绵,依依不舍。一股留恋此地此人的悲感从诗人心中油然而生,不忍别离的诗人脱口最后两句,以具体形象的长江流水,比拟抽象的离别之情,意蕴含蓄而韵味深长,惜别之情得到淋漓酣畅的表现。涌出的悲剧意识便随着滔滔的江水一去不复返,是用江水化解悲剧意识的良好例证。

四、结束语

不可否认,李白用大量的游仙诗和饮酒诗使其诗仙、酒圣的艺术形象穿越时空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一道瑰丽而绵长的影子。在他飘逸洒脱狂放不羁的诗文里,我们如同走进了一幅幅唯美的画卷,在静谧的夜晚与诗人觥筹交错,同歌共舞:“但得醉中趣,勿与醒者传”(《月下独酌》其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月下独酌》其一)。有时又像同诗人一道遨游天际,寻仙访道。李白诗歌中意象总是鲜活的,栩栩如生,充满力量,从而也塑造了李白诗歌的奇丽雄伟,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参考文献】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月版

《李白饮酒诗文化意蕴诠析》,朱雪里,青海社会科学,2003.(01)

《唐诗鉴赏词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10

《唐诗解》,唐汝询,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北大出版社,1996

李白诗中的意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