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色戒赏析

发布时间:2012-10-23 12:10:58

张爱玲《 · 赏析



一篇写了二十多年的小说——《色˙戒》

 

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以抗日时期为背景,一班知识青年派出女学生王佳芝扮成少妇,假装因香港沦陷搬到上海从商,施展美人计欲刺杀汉奸汪精卫属下的特务头子易先生。王佳芝搬进易先生家中后,与易太太成为朋友,经两年精心铺排,她成功勾引易先生到一家珠宝店,由同谋下手刺杀对方。但因王佳芝对易先生动了真情,当杀手到达珠宝店外时,王佳芝的感情压过了理智,竟通知易先生逃跑。

而易先生虽然因王佳芝救了他一命而感动,但脱离险境后,他还是动了杀机,安排封锁珠宝店一带向王佳芝进行报复,女主角在结局中生死未卜,相信可让李安有很大发挥空间,而男主角易先生既好色又狠毒,会对救自己的女人动杀机,贯彻张爱玲小说中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的主题。

 

《色·戒》写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才发表。构思到发表历经25年。

据蔡登山[1]的材料印证,张爱玲写作《色·戒》耗费了整整25年。1978411日,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在《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发表。后来张爱玲在1988年皇冠出版的《续集》自序中说,《色·戒》是在1953年开始构思的。1983年,皇冠版《惘然记》推出,张爱玲又在序中谈到《色·戒》、《相见欢》和《浮花浪蕊》:“这三个小故事都曾经使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写这么些年,甚至只想到最初获得材料的惊喜,与改写的历程,一点都不觉得这其间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

 

因此《色·戒》 1953年开始构思,到1978年发表,其间历经了二十五个寒暑。而张爱玲提及“最初获得材料的惊喜”也就意味着小说确有原型存在。

 

这部小说的蓝本是一个著名的故事。美女中统情报人员郑苹如受命刺杀汉奸丁默村而暴露身份,被捕,一口咬定为情所困,雇凶杀人,成为当年上海滩重大花边新闻之一。一九四○年二月,被秘密处决于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连中3枪,时年23岁。

 

这部小说(故事)深得张爱玲的喜爱, 张爱玲在卷首语写道:“这个小故事曾经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写的过程中,丝毫也没有意识到三十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张爱玲在序言中承认,这个故事“屡经彻底改写”。而且,通过这篇序言,张爱玲确实是想用这部短篇小说,对自己的那段特殊历史作一个总结。张爱玲在序言中写到:写反面人物,是否不应当进入内心,只能站在外面骂,或加以丑化?……对敌人也需要知己知彼,不过知彼是否不能知道太多?因为了解是原恕的初步?如果了解导向原宥,了解这种人也更可能导向鄙夷。缺乏了解,才会把罪恶神化,……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因此,我们就能理解,张爱玲写《色·戒》,并非是要写当年的真实历史,而是要借这个故事,写她自己真实的内心。所以,小说中的麦太太王佳芝没有多少政治背景,也没有任何民族大义的色彩;小说中王佳芝的心理活动,很少有原型郑苹如的影子,完全是张爱玲自己内心的写照。在真实的历史中,郑苹如被捕后,承认了自己找人暗杀丁默村。但是,郑苹如说,是因为争风吃醋,因为丁默村不断沾花惹草。历史记载显示,郑苹如没有供出任何一个同伴。这段历史,张爱玲是完全知道的,但是,她没有这么写,因为,她不是要给郑苹如树碑立传,而是要写她自己。如果她要写一个女英雄的传奇故事,不会写这么短。张爱玲其实是用郑苹如和丁默村的故事外壳,写她自己和胡兰成的内心世界。

 

胡兰成并不是一个对爱情忠贞的情人,而是一个滥情的愤青,他总是要弥补自己山里穷孩子出生的早年不幸。即便在被通缉的时候,他也没放弃在女人那里寻找失去的世界。当张爱玲跑到温州乡下去看他的时候,胡兰成正在同另一个女人鬼混。后来,胡兰成与女汉奸佘爱珍结婚后,依然到处张扬自己与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爱情”。因此,小说《色戒》中,张爱玲对胡兰成这个女人堆里的老手,也表现出爱恨交织的痛苦心情。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1950年张爱玲在上海写作《色˙戒》的动机。她最初的动机是为了迎合政治形势,对自己当年的那段历史作一个清理。写丁默村与郑苹如的故事,并非为了一个英雄传奇,而是为了她自己。写这个故事是她不得不用一种婉转的方式,对自己的特殊历史问题作一个表态。然而,胡兰成毕竟是张爱玲曾经刻骨铭心的男人,当她触及这个问题时,政治便退居其次,感情上升到表面。而且,对于新中国在上海的文艺领导人来说,肯定不喜欢张爱玲写这个题材。因为,不管张爱玲写成什么样,结果都是在写国民党。

 

张爱玲对于汉奸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抗战结束前不久,日本人捧起来的大明星李香兰来到上海。在日本人的召集下,张爱玲与李香兰见了面。日本人希望张爱玲为李香兰专门写一个电影剧本,但是,张爱玲委婉而体面地拒绝了。然而,当这个汉奸又是自己最难忘的情人,张爱玲显得非常矛盾。因此,《色˙戒》迟迟没有在新中国的上海写成。张爱玲不愿在这个问题上委屈自己,加上其他原因,她离开了上海。她最终也没有去台湾,也许她认为,到了台湾也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所以,她孤身一人去了美国。

 

现在张爱玲作品集中,《色˙戒》标明的写作日期是1950年。我们不知道从1950年开始写《色˙戒》,到1955年张爱玲到达纽约时,《色戒》最初写成什么样子,曾经给哪些人看过。现在我们看到的短篇小说《色˙戒》,是30年以后才定稿的。80年代出版《惘然集》时,《色˙戒》才第一次面对社会。张爱玲在序言中承认,这个故事“屡经彻底改写”。而且,通过这篇序言,张爱玲确实是想用这部短篇小说,对自己的那段特殊历史作一个总结。

 

张爱玲一生爱钱、爱出名,正如小说中王佳芝某些时候表现出来的虚荣心;张爱玲爱上胡兰成,也许有崇拜权势的心理,所以张爱玲在小说中写到,“权势是一种春药”,她想把这种观念通过王佳芝表现出来;与胡兰成的爱情还包括张爱玲少有的性欲狂欢,所以她在小说中露骨地写到:“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这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是极为少见的直白。所以,李安才在电影里赤裸裸地表现床戏,因为,那是张爱玲难以忘怀的;在小说中,张爱玲让王佳芝对汉奸产生了爱情,这也是在说张爱玲自己;最后关键时刻,王佳芝提醒汉奸“快走”,仿佛就在说张爱玲偷偷跑到温州去见被通缉的胡兰成,却不向政府举报;王佳芝出于模糊的爱情救了汉奸易先生,这个细节违背了郑苹如的事实,但它也是在说张爱玲救了胡兰成。据记载,张爱玲与胡兰成分手的时候,给了他30万(币种不清楚)。如果没有这笔钱,不知道胡兰成如何长期躲藏,日后如何逃到日本。

 

所以当人们批评电影用一颗钻石消磨了女英雄的斗志,当人们批评电影美化了汉奸,这都怪不得李安。我认为,李安完全理解了张爱玲的内心。李安拍摄这部电影的喜怒哀乐,就是张爱玲本人对待汉奸和情人的复杂情感。由此我们才能理解,电影完成时,李安为何会哭,因为,他的内心与张爱玲真正沟通了。但是,李安是否把这种理解表达得很清楚,是另一回事。如果观众把王佳芝看成张爱玲本人,就能理解这个电影。然而,观众总是把这部电影看成历史故事,把电影和小说与真实的历史对照,所以才会有种种不满意。

 

从《色˙戒》看张爱玲的爱情投影

 

角度上来说张爱玲的《色·戒》有些人不可思。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她完全不能理解美女的心理的故。张爱玲相貌平平,性格孤僻,追求者寥寥。胡是用了心机的。张爱玲信以为真。后知道了胡成是奸,家里有老婆孩子,有去责备,反而很珍惜和胡成的情分。想象不美女的心境。张爱玲的理(历)自然遭到了多人的非。但是依然按照自己的理解。按照想,就是爱国特工也和自己一男人就情不自禁的,自以最强的女人也不如此,又有什么错把男人偶像崇拜的女人,在,感情是第一位的,可以超越例(诸)如民族家、善是非等。她个人的局限性。

 

李安的影最大的特点有2,一是暴力,一是性。首先是几人那场戏,十分血腥,但不可或缺。他不是职业杀手,甚至有受过专门训练,凭着一腔爱国热血,就来从事暗。他们真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曾有机,冲出去就可以把死在外,但他在屋里紧张地等待,失良机。而面,凶悍的莽,他不知所措,不得法,一刀刀刺,看到——更重要的是,王佳芝看到——把一人活生生地刺至死,无他多可恨,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行。而当这样的事可能再次生在一至少表面上看来并不那可恨的人身上,能不?其次是很多人谈论过的那几,因其暴虐而。我看到的是王佳芝受,但其他型受有所不同的是,易先生有欺性,而于自身,也有可以想的快感。李安把握得很准确,他的排合情合理;他易和王的交往以暴虐始,以于易,犯罪家可能得更楚;但我们从不少影中都看到,瘦弱年的男人,往往靠暴力才能在高大美貌的年女子面前振起雄,而一旦征服,他才可以所欲。易送上门来的王本无敬意,蹂躏她自然在所免。而王为国,方能忍受这种。只因性行生的痛苦在女方本就可能和快感交在一起,王的忍才辨。他隘的自尊心自然他征服了王,说她恨他,都易以为她是在撒柔。甚至愿意花大钱买钻王,以期心。

 

李安的大的丰富了小容。在终(忠)于原著的基上,大胆的加入了多自己的元素。例如那暴力。他用自己特有的艺术手段,把一政治和情的悲故事象剥笋地呈观众面前,同把他的女性的思考,生活的感悟,对过去那段峥嵘岁月的回镜头重新诠释影的基很沉重,里面的演的表情大都是凝重的。影片中的三情欲,看完有半点愉,只有不出的抑,胸中如同堵了石怎样挣扎也有出口。最后一情欲戏结束之,主角王佳芝生理到心理的感情化已被充分交代,一切的铺垫,渲染都于完成,影片的高潮正式到。李安的影在感性理性之徘徊。感性就是色,理性就是戒。色戒,戒不掉是人生俱扎。正是因为这样的人性戒不掉,恨情仇,才是人生永恒的主

 

根据《色·戒》李安是覆了自己,也覆了观众。他的暴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被认为是比好莱坞电影的暴力描写还要入木三分的。而床戏则认为目前最大胆的。以至于男主角的扮演者梁朝的朋友嘉玲看完出了,有观众认为,太真实了,真实得可怕。但是这样的床在大是看不到的,被审查门删掉了不少。所以在大是看不到原版的。据此有人专门跑到香港去看,消息不知道是是假。但至少明了几个问题:其一是大审查制度格。其二是李安的影拍的确大胆。其三是这样镜头前无古人。至于那些真跑到香港去看的人,一定是李安的忠观众然也不乏奇者。但是另一角度看,也明了李安影的成功。但是票房看,不是人如意,原因是观众知道掉了镜头,就不去看了,道去香港看。艺术是完整的,一个严谨艺术家的作品如果删减削弱作品的表能力。更何况电影表的就是一“美人”。但愿那些愿意到香港买单的人能如愿以

 

一代才女

 

她的作品《色˙戒》被李安导演首次搬上银幕,给世人以震撼。如今电影、话剧百花齐放,在电影《色戒》的另一头,话剧版《色˙戒》王佳芝扮演者我们也不忘在这部话剧里细致认真地揣摩人物内心情感,特别是对张爱玲的作品和她本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她的一生就如她文集的题目一样,是一部《传奇》。她的身世,她的家族,她的感情,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二十三岁的张爱玲喜欢三十八岁的胡兰成,四十八岁的张爱玲喜欢六十八岁的赖雅。自始至终,张爱玲都没有走出恋父情结的阴影。为了胡兰成,张爱玲献出了全部的青春;为了胡兰成,张爱玲甘愿作品被封杀。可是,张爱玲把全部的热情都给予了这位充满书生气息的男子后,换来的却是冷漠的背叛。就在张爱玲叱诧文坛时,她却毅然地放弃所有,独自到美国过着简约孤独的生活

 

张爱玲作品中遍地都是爱的痕迹,可她本人却如此冷酷。一个美丽哀婉的柔情女子,她没有理由冷酷到极致。这份冷酷或许不是她与生俱来的,而是她的家族把冷酷强加给了她。当时金钱至上的社会,把张爱玲的全部温情都冷冻起来,直至成为坚冰,她脱俗的傲骨使她唾弃这些。故而她时常穿着古怪地在旧上海的街道上旁若无人地游荡,与所有的人都格格不入。

 

看着张爱玲苍凉的文字,能想象得到,在六十年前,有位痴情的女子,在一月的寒风中独自从上海辗转到温州——只为挽回自己的爱情。张爱玲是个太需要太渴求爱情的女子,但她却最终得到的是爱情的悲剧,有时,人们会不禁怜惜这个拒绝被呵护的女子。她写了无数的爱情,她有无数的读者喜欢,可是,她却不曾拥有一场不离不弃的爱恋。

 

一旦接触到张爱玲的文字,真的没法再忘记它们了。有时,并不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精雕细啄的词句,依旧让人不能舍弃。在她的身上,常能嗅到一股强大的气息,像居无定所的风,触不到也抓不住,但却时时能够感受到她的存在。

 

 

在现代文学作家里,张爱玲的身世是少见的传奇,像七八个话匣子同时开唱 」。她的弟弟张子静就说:与她同时代的作家,没有谁的家世比她更显赫。那是清末四股权贵势力的交汇,父系承自清末名臣张佩纶、李鸿章,母系是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后人,继母则是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之女。都是历代仕宦之家,家产丰富,然而巨塔之倾,却也只要一代,在张爱玲父亲时,因为亲戚占夺,加上坐吃山空,早成了空壳子。

 

张爱成的故事,十几年前,香港浩拍影《滚滚红尘》,由台女作家三毛编剧,秦、林霞、曼玉主演,主歌由大佑作曲,三毛作演唱,容可非常强大。影上映的候,就有人指出是在为汉奸涂脂抹粉。其,社会关张爱成的材,现软奸形象的向,有一定的具体原因。 第一原因,是出于对蒋氏政权统治台,文政策的反。那候,张爱玲名很大,很多人知道她与成事情的传闻,但是张爱玲自己又不。拿件事情到处张扬的胡成,他的作品又在台被禁。因此,一旦禁之后,胡成的书风靡一胡的情也始被人津津道。第二原因是张爱玲本人对这件事情期模糊不。李安处这个题材,更主要是受到张爱玲本人度的影

 

抗战胜利后,张爱于胡成的度,昧晦暗,甚至此停一年。但是,1949年以后,留在上海的张爱玲,必须严肃认真地面对这个问题当时上海文界的负责人是夏衍,后到北京了文化部领导期在上海的柯灵与张爱系也比密切。上海的些文界新领导人都很器重“才女”张爱玲,希望新中作品。张爱玲也确实写了。

 

除了几个不太出名的本外,《小艾》、《十八春》是张爱期的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张爱玲歌了新社的政治明,社会光明,甚至还使用了 人民服务”这样术语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十八春》,是张爱玲后大大的。张爱玲离上海后,突然180度大转弯,改她对新中度,原先的歌眼之间变成了批判。

 

张爱玲离上海的全部原因楚,作政治表作品《色·戒》可能是原因之一。张爱玲想用这个故事,但是领导不喜张爱玲不愿在这个问题上委屈自己,加上其他原因,了上海。有去台,也许她认为,到了台也必对这个问题,所以,孤身一人去了美

 

这是一个太悲的故事。繁华落尽,往事成烟,只留下一个活口来见证它曾经的存在。由于伤重,过早封闭了心灵的出路,张爱玲的创作生命实在萎谢得太快,像她自己形容的,如同看完早场电影出来,满街大太阳,呼呼若失。她的写作不仅速度缓慢,也算得上坎坷,六年写了三十万字,再压在箱子底四十年,和《粉淚》(Pink Tears)这部英文小说一样无人问津,也几乎白写了。写作是何等伤人伤己且妨害正常生活的行当,回忆,就是那劈伤人的沉重枷锁。如今张爱玲的卢香都已经烧完,故事也该完了。在卢香袅袅中,那个童女仿佛穿越时空异次元,仍然圆睁着四岁时的眼,怀疑一切,并且相信文字永远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与一切证据。

 

■后记

 

选择《色˙戒》的原因是我看了这部电影至少有四遍以上。每看一遍就有不同的感触由内心而发。基于本来对李安导演的电影就有的崇拜,还有对张爱玲半知半解的好奇。虽然透过报章杂志对她的一些传奇故事耳熟能详,不管是她的人生际遇、或是她的爱情遭遇。但也可以说通过此次的机会,让我有了一次珍贵的机会,重新认识了她。阅读了不少有关她的材料。虽然我是个门外汉。

 

也非常感谢老师这两年来的启蒙,让我在对于中国的近代文学能如此得更接近一步殿堂,毕生难忘师恩。祈愿老师的研究生涯平平顺顺的,全家和乐。

 

 

 

 

 

 



张爱玲色戒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