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发布时间:2020-01-19 22:35:17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方法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例一】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从标题上,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可推知作者为国家缺少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也为自己壮志未酬、两鬓先衰而感愤。

(二)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径。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壶”比喻品德的洁白无瑕。这里是诗人表达心志,说自己在仕途中不会同流合污

【例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用“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三)抓字词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例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此时杜鹃花亦盛开。【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子规鸟” :不如归去。

(四)明意象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咱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再如,诗歌一提到“杨柳“,我们不仅要想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挽留。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托物言志,词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

(五)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学会知人论世,在某种意义上,颇有“终南捷径”的味道。

【例五】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这首诗歌抒写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六)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六】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歌借助“楚腰纤细”,“掌中轻”这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课堂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答: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因为题目中的“泊”和诗中的“客”字,都表明了作者是漂泊在外,是羁旅游子。而“客”与“对愁眠”中的“愁”结合,就成为了“客愁”,这就是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堂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⑵、第一句、二句都借景抒情,这两句的景有什么不同?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 第一句写景,“月落”、“乌啼”、“霜”这些景物,都带有凄凉的特点,从正面衬托了作者的“客愁”。

第二句写景,“江枫”、“渔火”这些景物,在月落乌啼这种幽寂的背景下,多少现出了些亮色和暖意,让作者似乎忘记了孤独伤感,但是,作者写如此景象,恰恰是为了反衬羁旅的客愁。

小结

鉴赏诗歌的情感要从多角度(标题、作者、注释、问题、诗眼、意象、题材等)入手,每一个角度要相互关联,不能孤立对待。

答题时要注重用词准确和专业,并且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规范答题的常用格式

①抒发……的思想感情

②反映……的社会现实

③表现……的情趣

④寄托……的情怀

⑤表达……的追求

⑥流露……的倾向

⑦发出……的感慨

⑧袒露……的心迹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

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步走

答题步骤:

①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的词)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一句、一联、一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年全国Ⅰ卷诗歌鉴赏题

春日秦国怀古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①周朴(?878):字太朴,唐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感情】(1分)

诗人春日眺望荒凉的郊野,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起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联系诗歌及背景进行分析】(2分)

诗歌用了借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表现手法】(2分)

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做到“不引诗不答题”。

在答题的时候,你把你的理解和诗歌中的关键字 、关键词或关键句放到你的分析中,这将极大的增强你的答案的规范性。

二、高中诗词鉴赏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鴻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 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 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解析】【分析】(1C项,作者……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不对。红袖不是诗人自己的衣袖,而是指女子的衣袖。意思是梅花绽放,让闺阁中的女子也趣味盎然地聚在一起传杯饮酒,以致于酒泼洒出来沾湿了衣袖。故选C

2望尘俗眼那知此,反面讥诮俗人眼光低俗,不解梅花,只买夭桃艳杏栽。拿俗眼不知此颇怪”“只买与梅花实际情形形成对比,突出梅花形象与气质;同时,不知此又暗中与议论者)形成对比,突出之眼光与追求。由此,我们看到了作者王安石的独特的眼光与不同凡俗的追求。联系作者的政治追求与作为,我们不难由此诗感受到他的确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同时感受到诗人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落寞等复杂心理。

故答案为:⑴C

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

【点评】此题是综合考核诗歌鉴赏能力,做题时要注意全面理解诗歌。诗歌鉴赏的技巧:一是读题目,推测诗歌内容;二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思想;三是读注释,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四是抓关键词,推出诗歌的内容。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题干要求。做题时,先要全面理解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弄清诗歌表达的中心主旨;其次根据题目找到重点词句,结合全诗组织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

陆游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豪竹哀丝:指管弦乐。篘:滤(酒)。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自己在樵风溪上和濯锦江边乘船游玩,忆起往日之事,为下面作铺垫。

B. 颔联写听觉,既有管弦乐声,又有杵击砧石声,字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 颈联选取熟橘和适合过滤的酒两种意象,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勾勒,生动形象。

D. “坠枝橘熟初堪翦一句紧扣秋的特点,描摹秋的典型景象,语言清新典雅。

2)请简要赏析尾联。

【答案】 1B

2)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这里的字是指夜晚捣衣声惊扰了诗人的梦,让他回到现实之中,对以往生活再生留恋之情,故选项中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表述不正确。故选B

2)本题中,尾联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的意思是:不要说我身闲无事,我还每夜在孤灯下独自一个写抒发凄凉、愁闷情绪的诗。清愁二字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故答案为:⑴B

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己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夕次蒲类津

骆宾王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晩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燕颔:指班超,相士认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兰山:兰皋山。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句中的既指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是对战争进展不顺而产生的忧虑之愁。

B. 三四两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两个典型场景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

C. 五六两句中的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了边塞悲凄、肃杀的氛围。

D. 七八两句中字表现出营垒相接、声势浩大的场景,字体现了战火之紧急。

2)最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用典和对比;以班超建立功勋的威武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可耻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错误,从诗中来看,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这里表现的是征人不论奔到哪里,心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故选B

2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意思是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这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意思是不要作兰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这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倒数三、四句使用班超建立功勋的典故,最后两句使用李陵投降匈奴的典故,这是使用典故;前一个典故中班超建立功勋,后一个典故中李陵投降匈奴,前后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故答案为:⑴B

⑵①用典和对比;以班超建立功勋的威武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可耻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点评】该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该题考查表现手法和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熟练掌握表现手法,并在理解诗歌时要做到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杜甫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 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 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注释】豫章:两种乔木。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史记·春申君传》记载,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客皆蹑珠履。仲宣:东汉末年诗人王璨的字。王璨到荆州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为纪念他作《登楼赋》建了仲宣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安慰劝勉友人王郎的,王郎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慨,诗人劝他不要悲伤。

B. “豫章二句运用比拟,是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苍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诗人借此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

C. 诗人劝说王郎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乘船西下去见西蜀诸侯。

D. “仲宣句既是实写杜甫送别王郎的时间已是春末,也是暗用王璨的典故,借此期待王郎此次西行能受到重用。

2)周振甫先生评价此诗一悲一喜,转变无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 1B

2)同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斫地悲歌,一悲;但是诗人劝他莫哀,因为他可以替王郎推荐,说我能拔尔,一喜。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诗人认为以王郎奇才,此去西川,必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又一喜;但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一悲。③“我能拔尔,又青眼相望,杜甫用钦佩的眼光对王郎寄予厚望,可喜;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转悲。

【解析】【分析】(1B项,“‘豫章二句运用比拟比拟一说错误,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意思是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这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赞誉王郎,以豫、章之树和说鲸鱼来比喻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故选B

2)本题需要结合题干中前人的评价到诗中找依据,如题干中说一悲一喜,转变无穷,考生就要到诗歌中找到的内容,并分析二者是如何转换的。如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前一句中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而后一句中,作者劝他莫哀,因为我能拔尔,这里由悲到喜;三四句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是以生动的比喻来写王郎的才华,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但接着作者又说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说明这何门还没有定下来,这又是由喜到悲;诗人说我能拔尔,别人青眼相望,这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

故答案为:⑴B

同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斫地悲歌,一悲;但是诗人劝他莫哀,因为他可以替王郎推荐,说我能拔尔,一喜。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诗人认为以王郎奇才,此去西川,必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又一喜;但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一悲。③“我能拔尔,又青眼相望,杜甫用钦佩的眼光对王郎寄予厚望,可喜;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转悲。

【点评】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包括词句含义的理解、诗句内容的把握和诗歌语言、手法的分析。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即多方提取信息把握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主要手法。同时要清楚各选项的设题角度及常见的设错点。仔细比对,确定正误。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 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释】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 “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1D

2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解析】【分析】(1D项,暗含诗人的软弱错误,选项用语太重,从词中来看,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只是寄寓作者的田园之思。故选D项。

2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写到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和下文吾生如寄写人生短暂。一起写出了年华流逝,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倚着阑干,愁怀难遣。词人饮酒之所以醉,是由于内心积郁,愁肠百结;而仍醒,是因为胸中块垒难平,写出了词人壮志未酬的之愁。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万斛愁化用典故,以万斛言愁之可量,量而不尽。无处一句,再次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离愁满江,竟连飞鸟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何况人呢?写出了诗人的满腔离别之愁绪。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写到人生短暂,词人萍踪浪迹于大江南北,走遍了浙西浙东,漂泊不定的感叹。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只是寄寓作者的田园之思、归隐之心。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词人发问:谁是国中豪杰?答语显然:国中豪杰舍我其谁!而英雄又何处可用武?只能借我舟楫浮泛五湖,当一个钓鱼翁。写出了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承接上文归隐之意,写出了仍就不能归隐,表现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即可。

故答案为:⑴D

⑵①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释】(1)五盘岭:亦称七盘岭,位于梁州利州交界咽喉处。即今陕西宁强、甘肃成县与四川广元交界处,有石磴七盘而上,号称西秦第三关,诗中五盘亦指五盘岭。

1    请赏析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一联。

2)试分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的运用。

【答案】 1用拟人手法(斗,对峙;攒,聚焦),写出了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江崖陡峭峥嵘,日出之前,群峰相连,层次莫辩,密集、重叠的奇伟、险峻景象。(或可着重炼两字也可)对仗工整、巧妙,音韵、意蕴配合协洽。

2)全诗首两句直笔点出时间,地点及入蜀事件。中间八句着力于染,由远而近,层层皴染,色调均匀,风烟美景,峻朗旷伟,有力渲染烘托了诗人从容悠然的心境。最后两句,归结于点,点明诗人入蜀,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路途奇险,却心绪明快开朗.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尽现其中。

【解析】【分析】(1)这一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出句把山崖人格化,因江流曲折,两岸山崖对峙写成两岸山崖互斗。对句把群峰人格化,日出之前,群峰相连,说成群峰聚集在一起。在这一联中江回日隐两崖群峰,对仗十分工整。这一联之中有两个字运用的十分传神,赏析时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两字。

2)仔细阅读诗歌,本诗中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为,中间八句为,开头两句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直接点出时间平旦,地点出五盘(进入蜀地,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及入蜀事件。然后运用的的手法,由远而近,层层皴染,写所看到的景物——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气。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驿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繁密的花丛里。雨后溪水潺潺栈道湿滑难行,农田里的荒草干枯没有绿意。中间这几句勾勒妙画出美景的形神,风烟美景,琳琅满目,尽人于画面,而又疏密有致,层层有序,诗人从容悠然的心绪被有力地渲染烘托出来。最后两句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又回到上,点出了此次入蜀,是为了报知己,不觉得蜀地道路艰难险阻。

故答案为:⑴①用拟人手法(斗,对峙;攒,聚焦),写出了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江崖陡峭峥嵘,日出之前,群峰相连,层次莫辩,密集、重叠的奇伟、险峻景象。(或可着重炼两字也可)对仗工整、巧妙,音韵、意蕴配合协洽。

全诗首两句直笔点出时间,地点及入蜀事件。中间八句着力于染,由远而近,层层皴染,色调均匀,风烟美景,峻朗旷伟,有力渲染烘托了诗人从容悠然的心境。最后两句,归结于点,点明诗人入蜀,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路途奇险,却心绪明快开朗.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尽现其中。

【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 ________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2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4    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享送别》)

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苏轼《定风波》)

【答案】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3)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4)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5)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循循、骐骥、驽马、今宵、胸臆、吟啸、蓑。

故答案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骐骥一跃;驽马十驾;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⑷  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藤山下闻猿

韦庄

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

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穿云宿处人难见,望月啼时兔正明。

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

【注释】巴蜀三峡间有谚语猿鸣三声泪沾裳

1    简要赏析颔联便能”“何必两词的表达效果。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便能:承接首联吊旅情,写猿声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何必: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加强反问语气,突出哀愁之深。

2)羁旅漂泊的哀伤、寂寞;对年少轻狂的悔恨;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的意思是: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便能,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其中,便能与上联中吊旅情相呼应,写出了袁鸣引起的情思。何必一词突出了这种哀愁之情的深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本题中,前两联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写诗人羁旅在外,哀伤、寂寞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一句,突出了诗人对年少轻狂的悔恨以及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全诗沉浸着诗人悲伤的情怀。

故答案为:便能:承接首联吊旅情,写猿声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何必: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加强反问语气,突出哀愁之深。

羁旅漂泊的哀伤、寂寞;对年少轻狂的悔恨;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能力。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