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复杂性

发布时间:2011-07-11 17:08:31

尼采的复杂性

20101117a

今天我们在讲伟大的古希腊文明之前,先来介绍一位特殊的人物——尼采。梁启超先生特别赞赏尼采并将其引入中国,两位同样才华横溢的学者碰撞在一起,迸发出了耀眼的火花。王国维借用尼采老师叔本华的两个观点来解说《红楼梦》,这已具有现代解说的态势。从梁启超到王国维,尼采开始被中国所了解。20世纪颇受争议的哲学家海德格尔专门写了两厚门书来讲述自己心目中的尼采。那今晚,我就讲述一下我自己心目当中的尼采。

台湾以研究老子道德经而著名的陈无印先生对尼采的研究也颇有见地,但在我看来却还是有些拘束、拘谨的。社科院的周国平先生以散文见长,早年翻译了《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多部巨著。此外他专门编写了一本介绍尼采的书——《在世纪转折点上的尼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尼采感兴趣?近年来在西学方面影响颇大的刘小枫先生,用30000多字的文章来阐释尼采的微言大义。上海的张远山先生与其唱对台戏,两人就尼采意义的理解持截然不同的观点。

我之所以选择这样开场,是因为尼采实在是一个太复杂的人物。因此,任何对他简单的理解和评判都是不公的。他最令我佩服的是,明知道自己这样做可能会失去生命却仍然义无反顾,不怕牺牲,敢于挑战自己的灵魂世界。尼采在经历了痛苦的十年(1890——1900)后,最终于疯人院去世。

这样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对于比较文学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尝试从比较文学这个特殊的角度去分析尼采的复杂性,同时也是了解比较文学的特点,即它的跨学科性,涵盖语言学、哲学、文学等学科。尼采博古通今,在他的的生命中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这点在我们后面要讲到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查拉图斯特拉不是希腊人,也不是两希文明中的希伯来人,而是波斯人。由此可见尼采的气量。

在此我要对之前说过的“要为尼采翻案辩护”做出更正,尼采不需要我为他辩护,他不是弱者。相反的,他混身充满了强力意志。正是因为他所张扬的强力,使其背负上了鼓动希特勒毁灭欧洲大陆的罪名。

脱出常规的生存

下面我们就《在世纪转折点上的尼采》这本书,浅层次得理解尼采的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尼采的时代还没有到来。尼采显然是属于先知先觉的,先驱的最大特点是超前,其思想往往早于这个时代,因此引起了其他人的反感。故而他是孤独的,甚至遭到排挤、流放、被边缘化、暗算。所以他说尼采的时代还没有到来。那么今天尼采的时代到来了吗?尼采时代至今未到。

第二个特点:首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就是敢于碰触问题的根本,真实的人在评判事物时能够恪守自己的价值观而不为外界物质影响。

第三个特点:强调永恒的轮回。圣经中有这样的话:“太阳之下没有新鲜事(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翻开历史,多少错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反复重演。人、家庭、政府、历史都在重复着自己错误。这是人类的本性。

第四个特点:评价就是创造。尼采终身奉行着“重估一起价值”,将学到的思想、主义、技巧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进行质疑和重估就是创造。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们通常是一味地、麻木被动地、小心谨慎地接受别人的观点,而很少问“为什么”。尼采的“评价就是创造”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他紧接着提到健康的自私。我们特别害怕被别人评价为自私,但自私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自私是健康的。健康的自私不是装模作样,健康的自私是能够坦然接受别人的赞赏并大方地回报以感谢。

理性是有原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地是一切的根本,人要忠实于大地。大地是静穆、宽厚、包容的,然而我们却残忍地伤害它使其伤痕累累。

尼采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世上有种人该大力提倡,这种人就是超人。超人应该是出类拔萃、气量宽厚的,应该具有宽阔的胸怀和领导才能。同时超人也必须经过磨难,付出昂贵的代价,能够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与超人相对的便是末人,没有突出的领导才能,缺乏奉献精神。因此便不能引导思想潮流。我们的时代是缺乏精神领袖的,缺乏毫不吝惜敢于奉献自己生命指引人们走向光明之路的超人。

诗意的思。在尼采看来思是诗意的,不是浅层次的、拾人牙慧的、人云亦云的,诗意的思是独立的、深刻的、充满批评性的。人类需要这样的思考,需要对某些价值重新评估。所以我觉得尼采确实是先知先觉的。

借用这位先生的评价,“尼采一生的主要特色是他的脱出常规的生存,他没有现实生计,没有职业,没有生活圈子。他不结婚,不招门徒弟子。在人世间不营建自己的事务领域,他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似乎在寻找他一直未曾找到的什么。然而,这种脱出常规的生存本身就是本质的东西,是尼采全部哲学的活动方式。”脱出常规,不考虑现实生计。对于功利的学者,尼采如明镜般存在。他不招收门徒弟子,他认为一旦有了弟子便形成师徒关系,徒弟因忌讳、惧怕、敬畏老师,便不会直截了当地批评,更不能客观评价老师的功绩。尼采离开德国到地中海一带流浪,这使得他彻底远离世俗的缠绕,进入高度的纯粹的精神世界。他自己很清醒,“我必须永远做一个训道者。”德国的思想家都是很彻底的。康德一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的家,每天下午准时出门散步。仅有一次例外,他看卢梭的爱弥儿着迷而忘记了散步,所有等待他的人不见他出来都很着急。第二天,当人们问道昨天为什么没有出来散步时,康德答道,他实在是因为看书太过瘾了,所以忘记了散步。这就是彻底。天才要能够彻底地做自己的事情,贝多芬、达芬奇、拉斐尔 、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天才。尼采作为纯粹的哲学家,需要摆脱一切世俗烦扰,但他很清楚自己是个残缺的人。正是内心的这种复杂性导致他无法承受孤独,最后走进疯人院渡过余年。

尼采过于狂妄。古希腊神话传说,特别提到人的傲慢和骄傲是最大的罪行。尼采恰恰犯了这个罪,以至于后来受到巨大的惩罚,生活极其艰难。历史提醒我们,狂妄之徒必遭天谴。尼采狂妄到自传标题这样写道:我为何如此智慧 ?我为何如此聪明?我为何写出如此卓越的著作?我为何变成命运?就如贝多芬在临死之前,在雷电交加的夜晚,他伸出双手高呼,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这些都是十分狂妄的。尼采甚至还说道,在我之前无人知道正确的向上的路,在我以后的时代人们才有希望,他们才能达到文化之路。我是这条路上快乐的先驱。狂妄到了极致。

另一个狂妄者——钱钟书,年轻时在清华大学读书,因很多书已在入学前读完便很少去图书馆。老师有意要培养他,叫他继续读书。他说,清华大学没有人够资格当我的研究生导师。即便是钱钟书这样在我们看来极狂妄的人,与尼采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尼采的狂妄具体体现在理性的原罪。“理性主义的传统哲学自苏格拉底起已经迷路。”如果了解欧洲文化史和学术史就知道,尼采对其评价是切中要害的。亚里士多德把理性之光张扬到极致的时候,欧洲理性的理解越走越偏。到尼采时对其进行批判,两千多年一直在概念间徘徊摸索,就如我们现在的论文已活脱脱成为“洋八股”,只顾搭好框架,往里面塞东西。这样的东西行文、风格和方法十分糟糕,毫无生命、枯燥乏味。把活生生的人概念化、框架化。真正的哲学是探求人生、生命和智慧的意义,而不应是本末倒置,探求生命以外的东西。他认为智慧不等于知识,思想者不等于饱学之士,人的生命最重要。尼采把人生的意义作为根本的观点颠覆了2000多年理性主义的传统。

生命的真谛

尼采对于现代的批判,我认为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对现代人而言,财产本身构成了他们奋斗的目标,人们为了财富麻木地、发了疯似的勤劳。拼命追求衣服、房子、票子等物质财富,使人深深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尼采说:“一切时代中最勤劳的时代是我们的时代,除了越来越多的金钱和勤劳以外,就不知道拿如此的金钱和勤劳来做什么好了。以至于占去比积聚更需要天才。大胆放弃比得到什么更需要天才。”有舍才有得,我们很多时候是不愿意放弃的,心中生出无数无形的手妄图抓住一切。所以,我们是勤劳的一代同时也是可悲的一代。盲目地追求财富却损害了集体的美好,没有集体的美好怎么享受财富呢?耶稣基督说,失去生命得到世界又有何意义?把所有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对财富的追逐中,致使精神极度饥荒极度匮乏。人们沉沦于世俗疲于奔命,却又麻木不仁。人们以为把脑袋藏起来良知便不会找到自己,没有心灵没有灵魂,以至于自己与自己的距离是最远的。没有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没有静静听自己心灵的声音,没有细腻的情怀和丝丝入扣的感情。现代文明已自我迷失,无家可归。忙忙碌碌、毫无崇高高贵的情怀。这个时代真的需要尼采高声呼喊,人们才能从麻木中清醒去寻找自己灵魂。所以尼采说要寻找内心深处真实的、独特的的自我,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为什么尼采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尼采童年过早得开始了成熟的思考,5岁时父亲与弟弟相继去世,使这个纤细敏感的孩子过早得体会到人世间的阴暗面,本属于孩童时代的阳光并没有照到尼采身上,使他过早得成熟思考。他躲进宁静的大自然自找孤独,离开人群独立思考问题。他的母亲是清教徒,虽然他批判基督教但受其母亲影响,终身保持清教徒传统。他内心仍流淌着信仰的血液。由于中国没有信仰的背景,我们很多的研究往往是先入为主得认为尼采把信仰杀了,留给现代人的是一个无信仰的尼采。

他中学时爱好文学和音乐并将他们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他的导师瓦格纳先生是著名的歌剧大师,尼采少年时十分崇拜他。他的夫人在音乐方面也是造诣颇深。两人待尼采为自己的亲人,这使得尼采将瓦格纳夫妇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也正是这样的情感寄托成为他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20101117b

我们本学期的重点是探索欧洲两大精神支柱的源头古希腊辉煌灿烂的文化。首先要求同学们关注地理气候与文化对人精神有怎样的关联?一方水土一方人,地中海气候对古希腊文明的形成起了怎样的作用?

尼采是如何吸收古希腊文化的?其精神导师瓦格纳,是继贝多芬以后伟大的音乐家,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致力于音乐改革。然而这段维持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情谊因瓦格纳音乐风格的转变而决裂。尼采欣赏早年瓦格纳的音乐作品,他认为瓦格纳转变风格以后的作品是令人发疯的。瓦格纳晚年曾将自己的歌剧给尼采看,希望借此恢复俩人的友情,而尼采却迟迟没有回信。最后尼采在文章《人性,太人性的》中宣布彻底与其绝交。这无疑使一直将瓦格纳作为自己精神领袖的尼采在孤独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他大学时代的追求是成为一名诗人。诗人应当是杜绝麻木的,富有激情、超乎寻常的激情。同时还需拥有神力,一种灵魂思想与宇宙间奥妙相通的能力。他不满足于科学研究的清醒、理智、冷静,这恰恰是他的缺陷。而他极力反对的并不是不对的,从比较文学角度分析尼采时我们要看到他的复杂性,进行全面的分析。 尼采将理性、清醒统统丢掉,他必然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所以他说自己从未想过要过一种安宁舒适的生活,他对自己的定位选择就注定了自己的命运。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性格即命运。性格对一个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导致你拥有相应的命运。年轻人的激情冲动多于冷静,但要有节制的限度,否则就会泛滥成灾。尼采的优点是富有一泻千里的激情,缺点是缺少冷静。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这必然导致尼采开始哲学的沉思。

尼采偶然在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意识与表象》,欣喜若狂,沉浸其中,心中充满神经质似的激动。叔本华父亲自杀,他与母亲关系隔阂很深,最终破裂。叔本华忧郁悲观思考问题影响了尼采和王国维,尼采觉得这本书专门为他而写,他们之间便形成了精神上的父子关系。最初的尼采具有人格分裂,蔑视一切事实,但极具语言天赋。他24岁时被推荐为巴塞尔大学的教授,他的老师这样评价尼采的独特之处:“39年来我亲眼目睹这么多年轻人成长起来,但我还从未见过一个年轻人像这位尼采一样如此早熟,而且这样年轻就已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长寿,我可预言他将来会成为德国一流的语言学家。他今年24岁,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身心都很顽强。他是莱比锡这里整个青年哲学家圈子里的宠儿。你会说我是在描述某种奇迹,是的,他也就是个奇迹。同时既可爱又谦虚。”尼采的导师对他的学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不了解尼采的本质不是谦虚的。

悲剧的诞生

尼采25岁时被聘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发表就职演说“荷马与古典语言学”。他在这里度过了相对愉快的十年。尼采人格分裂,一方面认真进行着古希腊荷马时代的研究,在古典语言学方面颇有建树。另一方面他又不务正业,他感觉灵感如潮水般涌出,第一次感觉到自主的生命意识,强力意识,战斗意识,内在的强力如火山般爆发出来。在此期间发表自己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这是一部杰出的艺术著作,充满了浪漫色彩和美妙的想象力。但也是幼稚的匆忙的哲学作品。

二十五六岁的尼采研究的不是他本分内的东西,而是自己内在想要探寻的古希腊悲剧的诞生。用艺术拯救人生,赋予人生以审美意义。他当初的想法没有错,但却与当时的思想潮流背道而驰。在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将尼采与我们所说的愤青区分开来。尼采将古希腊文明描绘成两种不同的派系,一个是阿波罗派,一个是狄俄尼索斯派。阿波罗是太阳神,希腊文明的主要核心来源于宣扬崇高、理性、节制的阿波罗精神,他们在神庙中刻着这样的话:“认识你自己。” 要认识到人自身是有局限的,尼采正是忽略了这点才会发疯。

接下来是我今天讲课的重点,尼采认为阿波罗精神所倡导的低调、理性、节制、克制了人,而且越走越坏。尼采强调酒神精神,淡化两者的继承。并将酒神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精神作为理解希腊精神艺术的一把钥匙。尼采十分自信地说自己是凭借最内在的精神经验理解奇异的酒神精神,缺乏激情的哲学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哲学家。

《悲剧的诞生》的前言:“我设想了您,我最尊敬的朋友。收到此书的时候,您也许在一个冬雪中的夜晚散步之后,如何注视着扉页上被解放了的德意志精神,读着我的名字,不管这本书写了什么内容,反正作者是有认真而急切的话要说。同时,他可以在一起他能想到的问题上与您就像在场者当面进行交流。但是,您可以记下一些和当面交流相近的东西。”我觉得尼采是孤独,可是他把所有读他书的人都当做自己的知己,面对面交流的朋友。这样的人难道不令人感动吗?这样的朋友我们能拒绝吗?这样的人难道不是赤子之心的人吗?他深知自己的孤独,与现实格格不入,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虚假的交际上,还不如将精力投入文字中等待千年后知音和他交流。我很钦佩尼采能够将自己的心敞开,接纳世界各地的朋友。虽然他的一生是孤独凄惨的,但精神是永存的。

尼采认为悲剧来源于音乐,来源于拥有最美的、令人羡慕的动人生活方式的古希腊民间音乐,并且是粗犷的民间音乐。我们的民歌是最美的,《诗经》中最好的是“风”,所以任何朝代最美的都是来源于民间,来源于普通百姓最美最真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狭隘地理解尼采所说的“超人”和“末人”,这就是尼采复杂性的体现。普通老百姓是末人,但在悲剧的诞生里,他又将末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不能仅凭一点就妄下结论说尼采是怎样的人。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这样写道:“我一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战斗。”很多人误以为他是在呼吁倡导战斗精神,其实引发人们对这种精神的反省、思考。尼采批判庸人,他认为我们都得病了,所以他呼吁解放生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有三本书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第一本《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下老师与弟子的谈话,很多都是弟子假借老师的话语,所以前后出现矛盾的地方毫不稀奇。第二本是柏拉图的《对话录》,他借苏格拉底之口述说自己的思想。第三本是尼采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查拉图斯特拉是超脱西方文化传统和人们视野范围之内的波斯先知,他本来就与人关系疏远,他不对人说话而与太阳说话。这是尼采式的查拉图斯特拉。之前讲到的三个阶段:合群阶段、沙漠阶段和创造阶段,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三个意象,即骆驼、狮子和赤子之心。在尼采“重估一切价值”思想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骆驼精神,鲁迅曾说中国脊梁式的人物便是骆驼,默默承受 。而尼采崇尚的是狮子精神,要勇敢站出来高呼自己的内心感受。他反对“独善其身”和损害他人利益。他清楚得知道世界需要骆驼式的人去默默奉献,而呐喊是为了唤醒那些本应该成为狮子式的英雄。赤子,真实于大地、感觉、灵魂,有内在生命力的,一个民族需要真正的赤子。

尼采说,“你一定要小心警惕。”查拉图斯特拉说,“我很多话可能是骗你们的。”当尼采冷静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有些话是有问题的。他明白地告诉读者,如果你完全照查拉图斯特拉的话去做,导致的任何不好的结果都是因为你没有注意到他的提醒。他没有用希腊的神和希伯来的先知说话,而是跳出欧洲的另一个文化体系。我们很多时候从事物所处的体系出发分析它,所以格局太小眼光不够深远。尼采请一个波斯先知告诫大家,始终要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从另一个文化体系看待欧洲的问题。我觉得尼采不愧为我们比较文学伟大的哲学家。

他对自己这本书评价极高,“我给予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馈赠,这部著作发出的声音将响彻千年,因此它不仅是书中的至尊,真正散发出高山气息的书,人类的全部事实都处在它之下。离它无限遥远,同时也是最深刻的书。它来自真理核心财富的深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放下去的每个吊桶无不满载金银珠宝而归。这里,没有任何先知的预言,没有任何被称之为可怕的疾病与强力意志混合物的所谓教主在布道,从不要无故伤害自身智慧的角度着眼,人们一定会首先聆听出自查拉图斯特拉之口的这种平静的声音的。最平静的话语乃是狂飙的先声;悄然而至的思想会左右世界。”

尼采的复杂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