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 秋思》赏析

发布时间:2020-01-27 15:43:49

《夜行船·秋思》读后感

《夜行船·秋思》是马致远创作的一套散曲,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这套散曲题为秋思而不从秋景入笔。第一支曲子开篇便写“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这是写人生之秋,作者感慨韶华易逝,叹息自己半世蹉跎。

作者在这里似乎奠定了“悲秋”的感情基调。但是第七支曲子中“蛩吟”“ 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这些皆为秋天之美景·美物·美事。作者将其描写的闲适怡然而富有情趣,明显是在赞美求之美好,感受秋之神韵。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作者在第六支曲子中就已埋下伏笔。“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已过上了退隐山林的隐居生活。正上因为作者过着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所以他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来欣赏这秋之美景感受秋之神韵。

作者是何时参透一切而退隐山林你呢?第五支曲子中“红日又西斜”“ 下坡车”“ 添白雪”都是暗指作者此时年近晚年。而且根据考证马致远“少时亦颇迷恋功名事业,然所遇不遂,颇自抑郁。后乃退居山林”。这说明马致远确实是少年时追逐功名不遂后才退隐山林的。由此又可以断定第七支曲子中“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当是说的作者自己。正是因为作者少年时名利之争所以才能将把为名利而争的人们刻画的入木三分,也流露出作者对名利的否定和厌恶之情。

那么何以会否定和厌恶功名利禄呢?在第二和第三支曲中作者纵观历史,发现没有任何朝代任何人物能够长久的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作者以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历史,因而否定了追逐功名的意义。

所以作者在第四支曲中诚恳的劝慰世人不要过分的追逐名利,不要把大好时光浪费在虚无缥缈的功名事业上,劝告世人要珍惜时光享受美好人生。

统观全文再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本曲应是作者晚年退隐山林后感慨自己年轻时侯蹉跎岁月,然后以自己为例结合历史规律来否定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追名逐利的意义,劝世人要珍惜时光,享受美好人生。这套曲名为“秋思”,实为在人生之秋思考人生价值,并借此来表达对功名利禄的否定和对现实社会的厌恶与不满,抒发了自己的志趣情怀和人生态度。

这套散曲豪辣浩烂,酣畅尖新,通俗洒脱,读来自然酣畅。但是通俗中却透露出高雅。文中多出出现优美的鼎足对,如“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同时作者咬文嚼字的功力也很深厚,如“衰”“铁”“惹”“遮”“缺”等,用的恰到好处。曲中意象准确而有代表性,如以“衰草牛羊野”“荒坟横断碑”表现帝业成空,以“蚁排兵”“蜂酿蜜”“蝇争血”比喻名利场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在曲中表达的个人志趣也很高雅,如“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马致远的散曲,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不论是人物形象的树造、风格还是语言上都独具特色,表现了他高超的才华。

马致远的散曲,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马致远散曲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散曲为篇幅所限,不可能象杂剧小说那样对人物作全面周到细腻的描写。马致远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截取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或通过描摹人物言行、或以内心独白方式,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鲜明个性。马致远散曲的风格是自然、朴实而又豪放、清逸的,很有特色。他的散曲最主要的内容是对怀才不遇的哀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然风物的赞美,因而风格朴实而自然。马致远的散曲以明快自然的通俗语言为主,用的多是浅近的口语。这里的“俗”,指的是流行的、大众化的、而不是庸俗、粗俗,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语言本色,浅显通俗。首先,散曲语言虽然通俗浅显,但词浅意深,以通俗浅显之语表达深刻警世之意,显示了散曲讥诮讽刺的语言特点。马致远散曲的语言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这是他的散曲作品再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他吸收了宋词语言的有用成分,使他的散曲语言显得相当雅致。可他又改变了宋词过分雅化的倾向,有意识地从民间,口语、俗语、方言中吸取养料,加以提炼,更注意把市井中生动泼辣的语言作了筛选,用于作品,并将其与之和传统诗词中有生命的语言相结合,而形成一种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特色。他用这种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态度,特别显得明朗、诙谐和机智,读来使人格外亲切。这种语言风味,它不同于古雅庄重的诗,也不同于典丽含蓄的词,而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夜行船 秋思》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