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专业-课程大纲

发布时间: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093B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时:48讲课学时:40实验(上机)学时:8分:3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目标1:掌握噪声、振动、放射性、电磁、光、热等物理性污染相关的理论基础及污染特点,并掌握和熟悉相应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目标2:掌握噪声控制的一般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了解振动、电磁等其他物理性污染控制常用的工程方法与防护手段。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目标
目标1:掌握噪声、振
放射性、电磁、光、2能够应用本动、
学科基本原理、热等物理性污染相关方法对本专业领的理论基础及污染特
并掌握和熟悉噪声域及相关领域问点,
题进行判断、分测量与评价方法。析和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目标2:掌握噪声控制5具有团队协的一般方法并具备一作意识,能够在定的工程设计能力,本学科及多学科解振动、电磁等其他物团队活动中发挥理性污染控制常用的个人能力,并能工程方法与防护手段。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


1
毕业要求
教学过程
1、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物理性污染相关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2、案例教学:通过生活、工程等领域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和熟悉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1、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噪声工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
2、案例教学:通过生活、工程等领域的实例,培养学生应用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3、团队活动,学生组成团队,针对实际案例,基于物理学基本原理的综合应用,形成复杂问题分析与思维的方式和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序号123
章节内容








1噪声污染控制1.1声学基础;1.2噪声的度量、评价和控制标准;1.3噪声的测试;1.4噪声控制技术;101.5环境噪声控制;1.6设备噪声控制
2振动污染控制2.1振动基础;2.2振动的危
10害及评价;2.3振动测量;2.4振动控制
3放射性污染控制3.1环境中的放射性;3.2辐射剂
量的表示;3.3辐射的危害及放射性标准;3.4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与监测、评价
4电磁辐射污染4.1电磁场与电磁辐射;4.2电磁辐射污染源及危害;4.3电磁辐射的测量及标准;4.4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4.5静电的危害及防治
4
4444



5热污染及其防治5.1热环境;5.2温室效应5与热岛效应;5.3热污染及其防治
6光污染及其防治6.1光环境;6.2光污染的6危害、评价与防治
7物理性因素的利用7.1噪声的利用;7.27
磁波技术及应用;7.3辐照技术及利用;7.4余热利用;47.5光的认识与应用
实验:1)交通噪声测量;2)多孔材料驻波管吸声系数的测量

88
48
合计

四、教学内容
1噪声污染控制1.1声学基础;
1.2噪声的度量、评价和控制标准;
408
表示噪声的物理量、频谱与频谱分析、噪声的评价、噪声的控制标准1.3噪声的测试;
测量仪器、声学试验室、噪声污染的测量1.4噪声控制技术;吸声、消声、隔声1.5环境噪声控制;
环境噪声源的种类、噪声源的预测模式、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业噪声源
2

1.6设备噪声控制
风机、压缩机、泵等的噪声控制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为噪声的控制技术及设备噪声控制。课程考核要求:
1.理解噪声控制的声学基础2.掌握噪声度量、评价和控制的标准3.掌握噪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使用4.掌握噪声的三种控制途径
5.熟悉环境噪声和设备噪声的控制方法复习思考题:根据所选教材选择课后习题。
2振动污染控制2.1振动基础;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2振动的危害及评价;
振动对机械设备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振动的评价及其标准2.3振动测量;
振动的主要参数、振动测量常用的仪器、振动测量、振动测量分析2.4振动控制
控制振源、防治共振、采用控制技术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内容为振动的危害与评价难点是振动的测量分析。
课程考核要求:
1.理解振动的物理学理论基础2.掌握振动对设备和人体的危害3.掌握振动的评价标准4.熟悉振动的测量与分析5.掌握振动的控制技术及实际应用复习思考题:根据所选教材选择课后习题。
3放射性污染控制3.1环境中的放射性;
放射性、核物理学与核技术的发展、环境中的放射性来源、核辐射环境现状3.2辐射剂量的表示;
3

辐射剂量学的基本量和单位、放射性环境保护有关的量和概念、辐射效应的有关概念、剂量限制体系
3.3辐射的危害及放射性标准;
辐射的生物效应、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辐射对人体的总剂量、环境放射性标准
3.4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与监测、评价
辐射防护技术、放射性废物的治理、放射性监测、放射性评价、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整体模式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为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与环境标准。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环境放射性来源及现状
2.掌握放射性污染的危害识别和环境放射性标准3.熟悉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检测方法4.了解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整体模式复习思考题:根据所选教材选择课后习题。
4电磁辐射污染4.1电磁场与电磁辐射;
电场与磁场、电磁场与电磁辐射、射频电磁场、电磁污染的量度单位4.2电磁辐射污染源及危害;电磁污染源、电磁辐射的影响和危害4.3电磁辐射的测量及标准;
电磁辐射的测量技术、电磁辐射防护规定4.4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
高频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微波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
4.5静电的危害及防治
静电灾害的类型、静电危害的防治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为电磁辐射的测量技术及防护规定,常见电磁辐射的防护等。课程考核要求:
1掌握电磁辐射污染源的认知与电磁辐射污染的量度2.熟悉电磁辐射的影响与危害
3.掌握电磁辐射的测量技术及防护规定
4

4.熟悉常见电磁辐射的防护5.了解静电的危害与防治
复习思考题:根据所选教材选择课后习题。
5热污染及其防治5.1热环境;
环境热量来源、地表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因素、人与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关系、热环境变化过程中人体的自身调节方式、高温环境、高温热环境的防护、环境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生理热环境指标5.2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
效应的定义、原理、成因、影响、防治5.3热污染及其防治
热污染的成因、水体热污染、大气热污染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为环境温度的测量方法及污染的防治。课程考核要求:
1了解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2.掌握环境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生理热环境指标3.了解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4.熟练分析热污染的成因
5.了解水体热污染、大气热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复习思考题:根据所选教材选择课后习题。
6光污染及其防治6.1光环境;
人与环境的关系、光源及其类型、照明单位、照度和明度的测量单位及定义、测量仪器
6.2光污染的危害、评价与防治光污染的产生和危害、光污染的防治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为光环境的测量方法及测量量,光污染的防治方法等课程考核要求:
1掌握照度和明度的测量单位及定义2.熟悉光环境的测量仪器3.熟练分析光污染的产生与危害
5

4.理解和熟悉光污染的防治方法
复习思考题:根据所选教材选择课后习题。

7物理性因素的利用7.1噪声的利用;
有源消声、噪声能量的利用等7.2电磁波技术及应用;
电磁流量计在工程中的应用、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及军事应用、电磁水处理器的研究与应用、微波辐射技术的应用7.3辐照技术及利用;
辐照技术的水处理应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放射性束在固体物理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核能发电、核技术的医学应用等7.4余热利用;
工业炉窑高温排烟余热的利用、冶金烟气的余热利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焚烧处理与废热利用7.5光的认识与应用
声光技术在雷达上的主要应用、光子学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光力学方法在机械设计上的应用、光子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为有源噪声及噪声能量的利用等。课程考核要求:
1掌握噪声能量利用的现有技术与手段2.了解辐照技术、余热、光的利用技术与手段复习思考题:根据所选教材选择课后习题。
实验一、环境噪声测量;
利用声级计测量某环境的噪声强度。复习思考题:实验报告
实验二、多孔材料驻波管吸声系数的测量复习思考题:实验报告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式采用平时考核加期末闭卷考核百分制的方法,时成绩(含实验成绩)占比40~50%,期末考试占比60~50%

6


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
本课程不指定教材,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自行选择适合教材。学生可参考以下数目:
1.张沛商、姜亢著,噪声控制工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02.杜功焕等著,声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3.环境工程手册—环境噪声控制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周律、张孟青编著,环境物理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5.张宝杰编著,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执笔人:李伟教研室主任:系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7

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专业-课程大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