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

发布时间:2019-08-27 16:10:28

东施效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完《东施效颦》这个故事。培养爱读书的情趣。
2.能运用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泛读等方法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1.古汉语和现在汉语字,词的古今対译。

2.独立阅读理解课文。

教具:

庄子的简历,以及《庄子》。
教学流程:
一、 情趣引路,轻松入话。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都读了哪些课外书?

2.庄子是谁?《庄子》又是一本什么书?
3在中华民族的语言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成语,它们是我们几千年历史的积淀。通过读成语故事书,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成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新成语,叫东施效颦。(板书:东施效颦)
二、理解课题和出处
1.课题叫东施效颦,那哪个小朋友能说说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知道的?
2.东施效颦出自哪里?
3.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阅读这本书呢?
三、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来阅读《东施效颦》
1、教师提出具体读书要求(出示小黑板)。
2、学生自主阅读。
3、小组交流。
4、指读学生自己喜欢的片段并谈谈读后感。
5、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
6、请学生上台表演,进一步形象地感受这个成语。
四、总结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藏着一个最最有趣的故事,相信小朋友在开心地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些成语,学会怎么去运用它们。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  自然流露

       东施  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东施效颦》教后反思

《东施效颦》是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是六年级学生上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东施效颦》出自《庄子》,由于庄子受民间寓言故事的影响,所以在庄子笔下,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会说话、会辩论、会讲道理,这也体现了庄子著作的先进性。
    教学本篇课文,我注意了两个要点:
    1 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
    见西施颦其里美之,写东施对美的关注和倾慕,然后用一个字写出她爱美心切,盲目仿效的心情。但由于只注意形态上的模仿而忽略了本质上的极大区别,弄出了邻里避之而唯恐不及的笑谈。那么,东施丑到什么程度呢?文中坚闭门而不出挈妻子而去之走这样的侧面烘托写出了东施的丑态。
    教学策略:不急于告诉学生作者对东施丑态的描写属于侧面描写,而是带学生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学生弄懂了意思,老师追问,去之走,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穷人和富人对东施的样子感到害怕,甚至把她当作怪物一样,远远地避开,可见东施的样子实在是不堪入目、难以忍受。教师再问:作者并未写东施的样子,可读者如见其人,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学生短暂的思考后,脱口答道:侧面描写。教师顺势引导,对事物的描画不直接写其样子或形态,从侧面体现,这就是侧面描写。接着马上举例:汉乐府中的《陌上桑》,作者表现罗敷的美,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烘托罗敷的美。这里的描写手法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用这样的描写方法去启发和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让他们去创造一个自己认为最丑的东施形象。接着,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一个醉汉斜靠在街角,过路人避开,要求是表现醉汉醉熏熏的丑态。学生欣然提笔。有的写空气里弥漫着烈酒的味道,有的写行人捂着鼻子匆匆走过,还有的写流浪狗似乎知道什么似的,低声咕噜着,走开了。通过这样的教学,顺利地解决了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学习并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2 写作方法一事一议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向人们阐明一个道理。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不切合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教学策略:在学生知晓了本文揭示的道理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事一议的文章的写作方法。、要选好议论的对象,应该是自己感受最深刻、针对性强、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事物。、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叙和议详略得当。带着这样的思考和收获,学习《楚王好细腰》,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就相对容易了。

《东施效颦》说课稿

《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美与丑单元中的一篇古文教材。寓言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的故事,揭示出不切实际地模仿必定适得其反的道理。
结合古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句义,读出古文的韵味,最后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侧面描写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3、理解寓意,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反复诵读,并借助译文理解意思,从而读出古文的韵味,熟读成诵。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进一步作出如下的教学设计:
1、形式多样,培养兴趣。
导入部分,安排模仿表情的游戏,直观解释的含义;初读之后,出示庄子的图片和简介,体会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集体诵读时,创设庄子学堂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古香古色的氛围之中。
2三读贯通,读有所成。
所谓三读,就是读通、读懂、读出韵味。为了读通,我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感受古文的韵味,寻找吟诵的感觉。
为了读懂,师生共同总结出对照译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使理解有法可依;同时,我抓住古文常用字——“进行教学,便于学生拓展阅读;最后欣赏幽默动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理解。
为了读出韵味,我运用课件的变化,教会学生强调读;以巧妙的提问,让学生读出同一个字的不同感情;同时,鼓励学生为动画片古文配音,树立读的信心;帮助学生寻找文本的语言规律,从而熟读成诵。
3、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本文巧妙运用侧面描写,以邻居们的逃避反衬出东施效颦的丑陋形态。我借助插图,请学生口头描述;结合原文读,体会侧面描写的妙处;让学生实践创作,在语言文字上展开训练,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4 创设情境,感悟寓意。
课堂尾声,我扮演成东施,称呼孩子们为王大爷刘大婶,把黑板变成了东施家的一面墙。这些情境的创设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对话感,更让寓言揭示的道理溢于言表。

东施效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