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春节风俗图

发布时间:2014-04-19 18:28:26

中国古代春节风俗图
作者:柳
来源:《时代中国》2010年第03

        宋 燃爆竹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

        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

        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写燃爆竹的过程: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驱疠。

        在南宋出现用草纸裹火药扎成卷形的爆仗。《武林旧事》: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连百馀不绝。此指用药线串在一起的鞭炮。

        明代黎淳有《爆竹》·诗: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不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所咏的是升天雷,北方称为二踢脚

        火药的发明,本是为和平生活用的,后来用于战争,乃是人类的不幸;用于侵略战争,更是人类的大不幸。

        宋 教坊自乐

        良辰美景奈何天,泪眼装欢又一年。堪喜岁首无官役,相聚青楼奏管弦。

        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绍兴年问,废教坊职名,如遇大朝会、圣节,御前排当及驾前导引奏乐,并拨临安府衙前乐人……”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官府有事,如设酒库卖酒,为招揽生意,官私妓女,顾倩只应

        一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一有空闲自娱。

        明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

        《清波杂志》载: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到明代仍然如此。

        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唐 饰梅花妆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

        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

        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春、内家圆等名目。

        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晋 馈春盘

        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

        周处《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五辛盘又称春盘。

        《摭遗》载: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芽为春盘馈贶。《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萎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中国古代春节风俗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