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5-07 14:32:35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 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针对( )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3.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word/media/image1_1.png

A.缘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word/media/image2_1.png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5.“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唯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独裁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败日本侵略者

6.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1.7亿美元;美国援华约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总额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 )

A.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

B.中国单独抗击日军

C.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

D.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7.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8.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取消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9.1979年,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10元。 2009年,中国人均存款超万元。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GDP增长了近100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700多倍。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行改革开放

D.大量引进外来资金

10.罗马法中有很多原则和制度,诸如公民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D.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11.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及其价值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这一时期”是( )

A.古巴比伦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12.议会发布了一项文件,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文件保证了议会的言论自由,并规定未经议会同意,禁止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互信得到了保证。该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民法典》

13.下图所示是英国约翰·莱齐的漫画:科学家法拉第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

word/media/image3_1.png

A.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

B.城市化带来出行拥堵

C.现代化加剧温室效应

D.全球化导致贫富分化

14.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苏俄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15.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的“神话”。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革命 B.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 D.称霸世界

二、辨析改错(8分)

16.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人心所向。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

改正:

【 】(2)1279年,鲜卑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统一,再次实现全国范围的大一统。

改正:

【 】(3)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分裂。

改正:

【 】(4)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结束了西班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先进的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学习西方。1895年春, 1 300 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4分)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 犯。……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并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的原因。(4分)

材料二 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

——摘编自[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2)材料二中“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目的。(4分)

(3)俄美两国农奴制(奴隶制)的存废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word/media/image4_1.png

造纸术的传播示意图

(1)(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 (写出两个);东汉时 (人名)改进了造纸术。(3分))

(2)从上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个传播方向中任选一个,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读。(5分)

(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说明了什么?(4分)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A【解析】根据题干中“以‘仁’释‘礼’”“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A符合题意。

2.A【解析】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由材料中“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等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故选A。3.B【解析】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排除A;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使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B符合题意,排除C;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

4.D【解析】本题通过图表数据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由图片可知,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和机制面粉业都得到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排除A,D符合题意;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棉纺织业和面粉业都是轻工业,排除C。

5.C【解析】由材料中“北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指的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民大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故选C。

6.C【解析】由材料中“苏联援华”“美国援华”“英国对华援助”可知,A、B错误;由“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可知,C符合题意;D明显错误。

7.D【解析】注意关键时间信息“1949年”。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A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排除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1954年,排除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D符合题意。

8.B【解析】A与1972年尼克松访华有关;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HJ1.9mm〗法席位发生于基辛格访华后,排除C;D从材料中得不出。我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故选B。

9.C【解析】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改革开放,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注意关键时间信息“1979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故选C。

10.B【解析】由材料中“罗马法中有很多原则和制度……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可知,B符合题意。

11.C【解析】由材料中“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人类自身”“人的……主体地位”“丰富的个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故选C。

12.A【解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等。《权利法案》规定,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故选A。

13.A【解析】本题通过漫画与文字材料考查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反映的是河水受到污染,河水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故选A。

14.B【解析】根据材料中“列宁”“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行自由贸易等。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选B。

15.D【解析】由材料中“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等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称霸世界。故选D。

16.【×】(1)“宋朝”改为“陈朝”

【×】(2)“鲜卑族”改为“蒙古族”

【√】(3)

【×】(4)“西班牙”改为“葡萄牙”

【解析】(1)隋朝最后灭掉的是陈朝,不是“宋朝”。(2)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不是“鲜卑族”。(3)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德国分裂。(4)澳门回归结束的是葡萄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不是“西班牙”。

17.【参考答案】(1)维新变法,学习西方。(2分)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2分)

(2)变化:从西方模式到俄国模式。(2分)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2分,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3)救亡图存(或思想启蒙或民族复兴等)。(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学习西方”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认为俄国革命是……成功楷模”等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第(3)问,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18.【参考答案】(1)态度:维护(或强化)。(2分)原因:缺乏自由劳动力;限制国内市场扩大。(2分)

(2)南北方不同经济形式并存。(2分)目的:动员黑人奴隶参加北方军队,扭转战局。(2分,言之有理即可)

(3)当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变革;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2分,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俄国农奴制与美国南北战争,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由材料一中“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可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前,南北方的经济类型不同,北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取到南方的奴隶,稳定人心,扭转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19.【参考答案】(1)竹木简 帛(2分) 蔡伦(1分)

(2)答案示例:方向③

信息:12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解读:造纸术经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等。(信息1分,解读4分,共5分。答出时间、地点、路径、背景、影响等,言之成理 即可 )

(3)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即可。第(2)问,由图片可知,方向①是传往朝鲜地区和日本,方向②是传往西亚地区,方向③是传往欧洲,方向④是传往北美洲。任选一个,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即可。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从造纸术的发明或传播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019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