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篇》的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

精品文章
《荀子劝学篇》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重要意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人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后天“善假于物”与“教使之然”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认为道德是社会需要的产物,一切道德都是人制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抑制人性的恶,人要通过后天的学与伪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品性,彻底客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之恶。
二、教育目的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在荀子看来,教育目的是培养由士到圣人的各种治术人才,他要求教育培养能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或者说是具有儒家学者身份且长于治国理政的各级官僚,这是对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的继承。
荀子把人划分为几个层次即俗人、俗儒、雅儒、大儒。俗人“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俗儒是最低一等的儒,这类人徒然学得儒者的外表,宽衣博带,但对先王之道仅作教条诵读而已,全然不知其用。雅儒不懂得法先王,却懂得取法后王,他们虽也在法典所未载和自己所未见的问题面前拙于对策,却能承认无知,显得光明而坦

精品文章
荡。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他们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以已知推知未知,自如地应付新事物、新问题,治理好国家。
三、教育内容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之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荀子从大儒的培养目标出发,提出了“诵经”“读礼”的教育内容观。具体说,应当重视《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学习。他对五经的教育作用都做了分析。他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所以说“学至乎《礼》而止矣。《乐》则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方式,其教育作用很大。礼使上下有别,乐使上下和谐,礼乐并施就能“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善美相乐。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强调“外铄”在学与思的关系上,更侧重于“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闻见知行的教学认识过程,由学、思获得的知识还带有假设的成分,是否切实可靠,唯有通过“行”才能得到验证,只有这样,“知”才能称得上“明”。这是“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最大区别。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

精品文章
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
1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适时施教、适度施教、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努力进行教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学习要专注,全力以赴,不一心二用,不浮躁。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渊博的学识就同江海的形成一样是由点点滴滴的知识日积月累而成的。微小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发生质变,成为宏大而显著的东西。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学习要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不懈。贵在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第二篇:荀子劝学(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学不可以已"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接着具体论述其重要性,即学习可以提高、改变素质,使人智慧明达、言行无过。这一部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个比喻。(第二段):论证学习的重要作用。阐述学习的重要作用是:学习可使人增长才干的本领,可以改变人的品性。
这一部分也运用了比喻论述的方法,共用了"吾尝跂而望矣,不

精品文章
如登高之博见也"5个比喻。(第三段):论述学习应持的态度。阐述学习应持的态度是:逐渐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这一部分仍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共用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0个比喻。
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①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一大特点。比喻能使抽象道理明白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接受,提高表达效果。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些比喻有的用同类事物相衬托,如:“登高而招”与“顺风而呼”“假舆马”与“假舟楫”“积土成山”与“积水成渊”;有的用相反情况相对比,如“骐骥一跃”与“驽马十驾”“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等。比喻说理明白透彻,深入具体,使人信服。
②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荀子于五十岁始来游学于齐国,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

精品文章
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为“仁”孟子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法”,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筹,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荀子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孔子、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等。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理想。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

精品文章
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第三篇:荀子劝学高中文言文—劝学(荀子)原文及翻译: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ong4绳,róu以为轮,其曲中zhong1规。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an1)省乎己,则知(zhi4)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i4)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yu2)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i3)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i2)骥(ji4)一跃,不能十步;驽(nu2)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zhe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ou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ao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

精品文章
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逗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变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生了;积累善行从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因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实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聚成江河大海。千里马一跨越,也不足十步之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的走。雕刻一件物品但最后放弃了,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若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与两个蟹钳,但是若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就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第四篇:劝学荀子·劝学荀子

精品文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

精品文章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知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

精品文章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

精品文章
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
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

精品文章
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五篇:荀子的《劝学》荀子的《劝学》(一)、说教材

精品文章
一、简述
《劝学》是收编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门人言论的著作《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对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劝学》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经典的力量”主题下的一篇文言课文。该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有二:
1、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2、学生能了解文言的特点,能够对文言熟读成诵,并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内涵。
因此,我认为对于此文不仅需要理解其字词句,更重要的是启发和帮助学生结合各自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建立科学的读书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

精品文章
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思路,背诵13节。2)掌握“绝、强、假、望、闻”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及“于、而”等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3、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1、探究词义,熟悉并掌握文章,达到背诵
2、了解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透彻地理解文章观点。(二)、说教法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独特情感的体验,形成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单
一、固定化。无疑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更不能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从更高的层

精品文章
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来把握,应该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一个领会的过程,有一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对文章对作者发表真知灼见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资料整合的合作过程。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升华,才能真正使文言文的教学个性化、多样化,从而达到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提出的更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位和审美情趣。”本课教学准备采用启发研究式、讲解式以及朗读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
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精品文章
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四)、教学基本步骤
根据教学安排,本文由两个课时组成。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第一课时主要在于使学生了解关于《荀子》的常识,了解荀子的思想及其影响;诵读课文、探究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整理、归纳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学习本文说理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本文论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进行巩固性练习。
这当中要注意以三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强调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摇篮.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
(拟由日常生活中的劝说场景导入)同学们,人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当一个人面对这些不如意时往往会情绪低落,甚至一蹶不振。这个时候就需要旁人的安慰。我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竟会藏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啊,你会采用什么样的说理方法鼓励其重新投入学习呢。
(两三分钟的讨论后,请两位同学上前演示)
(改写两位同学的扮演,对他们的演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篇散文的指引,穿越时光隧道去聆听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

精品文章
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劝学》(课件板书)
“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生。勉励之意。
师。那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虽然是文言文,但其内容浅易,行文思路清晰。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
二、第一环节:诵读课文
训练方法:分段读、分男女生读、全文读、听课文录音(一)齐读课文(学生读后,教师指导正音、停顿)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声音很响亮。但也有些瑕眦,例如某个字音不准,某个句子的停顿,还有情感处理不太够。这样好象有些对不起这样的名篇,大家请看大屏幕。
注意下列字音:有yîu槁gǎolìqìyújiāokuǐqíjìnúqiè

精品文章
ushàn生xìngyú
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顿处理:1、学/不可以已2、輮/使之然也
3、故//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7、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非/蛇鳝之穴//可寄托者
(二)欣赏课文诵读(播放课文录音)(注意朗读名家对诵读节奏和情感的处理)
(三)自由诵读,品味语言(教师下去指导,邀请学生个人诵读)(四)齐读、个人读。三、第二环节:探究课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也一样,对课文都有了各自得体会或感悟。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探究一下。首先,大家在字词句这个层面上有没有困难。
(一)课文的文言基础知识(师生交流讨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精品文章
文言句式)
1、文言实词2、文言虚词
1“于”的三种用法:
①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②表示比较,如“青于蓝”的“于”③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2“者”的两种用法:
①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
②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3“而”的四种作用:
①并列(“知明而行无过”;②表修饰(“终日而思”③表转折“而致千里”④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3、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4、课文中哪些说法你觉得不够严谨的。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而行无大过矣)
2蚓和蟹的比喻不太恰当,这些只是它们的生活习性,“用心专
一、用心浮躁”关系不大。(二)课文行文思路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疑点,请大家讨论。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那

精品文章

就议论这点而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
这个论点是两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来是否还有生命力。习改变命运、终身学习)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论点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
荀子看来,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学习有什么作用。(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是什么。(善于积累)学习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坚持、专一)
就散文这点而言,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哪里。(作者通过二十个比喻来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谁来总结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从学习的意义上论证(5个比喻)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从学习的作用上论证(5个比喻)从学习的态度上论证(10个比喻)四、第三环节:背诵课文
好的,我们已经扫清了字词句方面的障碍,也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这对课文的背诵很有帮助,下面我们就进入这节课的第三个环节:背诵课文

精品文章
1、先齐读课文。
2、哪位同学现在就能够背诵出来的。自荐一下。(你背下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
3沿着文章的行文思路去背诵课文,也是一种快速成诵的方法。a、第二段的行文:5个比喻)青取之于蓝学习的意义冰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輮以为轮提高自己木受绳则直改变自己金就砺则利
b、第三段的行文:5个比喻)跂而望不如登高学习的作用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善假于物

精品文章
弥补不足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
c、第四段的行文:5对比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学习方法积累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对比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坚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学习态度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专一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个)10
精品文章
4、小测验:邀请你来尝试背诵(抽查男女生各一名)5、大家一起来大声背诵全文五、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古时候我国有“奔月”的故事,这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人们利用飞船却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情况。“善假于物”
宇宙飞船的发明,是现代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学习的结果。19697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17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在上古时代,人们也是有发明创造的,课文中有没有提到这一点。“舆马”“舟楫”都是人的发明创造,说明人是“善假于物”的。
荀子提出“善假于物“这一命题是非常可贵的。人类成长的一大标志就是学会了制造劳动工具。人类社会是随着劳动工具的改善而不断进步的。
六、小结(可请学生来小结)这节课我们做了什么呢。1、模仿名家诵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的字词句和行文思路;

精品文章
3、尝试背诵课文。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内容仅供参考

《《荀子劝学篇》的教育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