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诗歌的特色

发布时间:2020-05-23 13:09:25

二、席慕蓉诗歌的特色

席慕容从13岁开始写诗,24岁左右在欧洲留学时开始大量写诗。她写诗却不具有面向大众的先在意识,而是面向自我的,个人的,收到了真实感人的效果。她的诗有三大主题:爱情、生命和乡愁。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爱情诗历来受到少年、青年的欢迎;有关人生、生命的思索与态度,也正是少年、青年所最欲感知与关注的;而乡愁——不论从狭义(怀乡:故乡、故土)还是广义(念旧:童年、友人、宗族)的角度进行观照,也都带着民众的普泛性。本文想就席慕蓉诗的特色谈谈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读席慕容的诗,可以感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1.感情深沉真挚,鲜明而富有个性的主题

纵观席慕容的诗,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刀光剑影的斗争。她向人们展示一幅幅色调和谐的图画,象一条河,带着爱情的追求、年华的惆怅和沉重的乡愁等人生意趣图自在地流淌。席慕蓉是一个感情丰富的诗人,也是一个至真至诚至情至性的艺术家。她的诗,是她的“真挚的灵魂”和“生命”的展览,或者如她自己所说,是她的“爱情和忧伤”的展览。诗里的每一句都那么真挚,都能够直达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诗的淡雅中感受到无限的永恒,在清新的诗里感受到那真挚的情感。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乡情、爱情、人情的悟性和理解。

1.1浓浓的乡情

席慕容的诗作中以乡情为主题的篇章,约占了三分之一。这与她的生活背景是分不开的。她是抗战后期在四川出生的蒙古族人,后随父母经香港移居台湾。蒙古高原是她的原乡,但从小离开大陆的她, 没有亲眼看过故乡的草原,这位蒙古贵胄对那块孕育民族的故总有着惆怅的思归之心。她生活在蒙古家族里,儿时常听大人讲边疆的故事,长大后,故乡成了她的精神寄托。蒙古的草原、沙浪的驼影、长河的落日、大漠的孤烟……这种向往增添了她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调。

在她的大量诗歌作品中我们都能读得出她那浓浓得乡情。请看《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后

我们地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诗中虽然没有提及到一句“乡情”,但景中藏情,句句写情。溪水急着流往它的归宿,海洋;浪潮一浪赶一浪是为了回到土地;那没有写出来的,可是诗人急切渴盼回到故土的情感,而这份浓浓的乡情由魂魄携着夜夜归回故土。诗人的日思夜想跃然纸上,使我们油升一种思乡情。

又如《乡愁》,对她而言,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但在她心中“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正是这种对故土“永不老去”情结, 让她写下了《长城谣》、《出塞曲》、《命运》、《狂风沙》、《隐痛》、《高速公路的下午》等思故乡、念故乡的扣人心弦的篇章,无不让我们从中感受到那浓浓的乡情!

1.2幽幽的爱情

诗人在抒发对纯真爱情的渴望、追求方面的篇章很多。《一棵开花的树》曾成为很多爱情、婚姻杂志的扉页, 被认为是席慕容爱情诗的经典之作。诗中写道: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成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容通过诗的语言把情寄寓在唯一的意象——一棵开花的树上, “慎重地”开放,而且“开满了”, “我”心中的爱是何等的热烈、真挚。最后一节更鲜明地表现了对爱的追求。意象单纯, 句子明丽, 构成了令人陶醉的艺术美。

她的情诗曾影响了一代青年对爱情的追求, 这主要源于诗中炽热如熔浆、醇厚如美酒的情感, 如在《焚》中, 她这样写道:

终于使得你

不再爱我

终于 与你永别

重回我原始的寂寞

没料到的是

相逢之前的清纯

已无处可寻

而在我心中

你变成了一把永远燃烧着的 野火

诗中“不再爱我”、“与你永别”的爱情, 却使“在我心中” , “你变成了一把永远燃烧着的野火”, 这样热烈如火的爱情, 点燃了读者心中的深情, 让我们为之久久地感动。

1.3深刻的人生感悟

席慕容的诗作中, 还有一部分是抒发对人生的热爱和感悟的。她的诗歌创作往往是经过思想沉淀后,对生活和人生深刻的疑问或总结,而这种哲理性融入她各色作品当中。如《昙花》

在没有阳光

我们都要象昙花

在最深沉的黑夜

绽开最灿烂的嫣红

哪怕就只有那么 一晚

哪怕没有人会知道

席慕容运用最熟悉的意象、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啊!再如《手镯》颜色变深是因为“那是吸了生命血的缘故”,就如同“那时/你常注视着的/美丽的自己/意已潜入/镯子的深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在《美丽的心情》中, 她写道: “假如生命是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快乐与伤悲/就是那两条铁

轨/在我身后/紧紧追随”。在《悬崖菊》这一诗中, 她讴歌“如雪般白/似水热烈”的“秋日里最后一丛盛开的/悬崖菊”, 赞美它不顾冬之将至而“蜿蜒伸展”的努力, 赞美了雏菊积极向上的顽强生命力。

席慕容用细腻的笔触把对人生的感悟和独特见解寄寓在“玫瑰”、“昙花” 、“莲” 、“山百合” 、“菖蒲花” 、“山樱” 、“月桂树”等具体的物象上, 通俗易懂, 让读者反复诵读且容易产生深刻的印象。

2.诗中有画,琅琅上口

挚爱于世界, 挚情于人生, 融诗歌、音乐、绘画于一体, 集诗人、画家、散文家于一身的席慕容, 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传承了盛唐以来诗中有画的诗歌创作传统,又将西方绘画艺术的技巧融会其中, 运用感性的色调、色彩的对比、明暗的处理、光线的捕捉, 将情感图景化。例如著名的《乡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眼前似展现相思图、离乡图、老树图三幅品彩不同、格调迥异的画面。第一幅清新淡雅, 明朗欢快; 第二幅模糊朦胧, 沉闷惆怅; 第三幅阴冷凄凉, 悲痛忧伤。对比十分鲜明。诗人以极具画面感的场景, 变无形为有形, 变抽象为具体, 凭借超凡的想象力, 使读者进一步体会出那沉重的缠绵的思乡之情, 画面优美, 想象空灵。

她的诗画面感很强,如前面引用的《一棵开花的树》的几个画面便很清丽动人。如一个女子双手合十跪于佛前, 低首祈祷, 恬静优美; 一棵树灿烂地盛开在阳光下, 秋去春来, 春去秋来, 日夜等待; 梦中少年飘然经过, 花树激动的颤抖, 而后, 落 了一地的花瓣…… 这些如同MTV的精美的画面, 在读者脑海中雕刻了一幅精美无比的纯净画面 。

她的画面中几乎都有自然风景,花、树、山、月, 她诗中的自然是优美的中国山水画似的自然, 这使得画面更加清淡飘逸。席慕容是画家, 还懂得“留白”的妙处, 懂得虚虚实实, 她诗中的画面从来都不是写实的。如同那棵开花的者想象成仙境里谁也没有见过的花也行。 那个少年, 更是不着一字, 任你想象, 你尽可以把你的梦中情人想象进来,甚至还可能不是“少”年, 是中年人; 若是男子想象,可以把诗中的“你”想象成心中的仙女。 席慕容诗中梦幻画面的空白,激发读者一起创造,构成了最美的画面 。

席慕容的诗还兼具中国古典诗歌“音乐性”的优秀传统,读来时而如慢板的音乐,时而如清澈的山泉,舒缓深情,富有韵味,也琅琅上口。这同样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席慕容诗歌不是格律体或新格律体 ,她不刻意追求押韵 ,但基于诗歌本身的音乐性 ,她的诗常常押韵 ,这使她的诗既灵动又不凌乱 ,如《一棵开花的树》。 她的诗也有很强的节奏感 ,体现出一位艺术家的良好领悟。 如《盼望》的分行分段, “其实, 我所盼望的/ 也不过就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 你给我/ 你的一生”,诗中不按标点 ,按语气和情感分行 ,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那静谧的哀婉的低低倾诉着的语调 ,仿佛那样一个含蓄的温柔的女子就在你耳边倾诉 ,你仿佛可以看见她那淡淡的忧伤的目光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通俗浅白,中国韵致

席慕容的诗完全没有艰涩聱牙的文句,用语浅白却清新淡雅,这比较贴近一般读者的审美品质。由于精熟古诗词,诗人还善于取读者所熟悉的古典意象入诗,使诗歌具有浓郁的中国韵致。《莲的心事》、《缘起》、《乡愁》等,就像岁月馈赠的一杯杯清香习习、淡涩而回甘的中国茶一样,令人品了还品,饮了又饮。

她的诗还采用了不少传统的技巧。席慕蓉诗的意象单纯明了,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这是传统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而且,席慕蓉的有些诗是套用传统诗词的意境而创作的新诗,如《古相思曲》就是在古乐府“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的启发下写的: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那个弹签懊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还是说今夜的我/就是那个女子就是几千年来弹着茎模等待着的/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践跄着哭泣着的/那同一个人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多少次的离别/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这首诗把古代女子与现代女子的相思勾通了,于是相思成为一条从古流到今的河流,融古今为一体,意境悠远,并赋予现代女子的相思以古典美.为历代中华民族的女子唱出了一首哀婉的相思曲还如: 那女子涉江 (而来) 采下芙蓉/也不过是昨日的事…… 我今天的经历/又有什么不同等等,都采用古诗的意境,将古今融为一体,给人以古色古香的美感。

她的意象还暗含中国古典美学传统, 尤其是古典诗词的精髓。看她诗中的意象: 小河、流水、莲、栀子花、山径、山月、渡口, 这些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中的少女情怀, 也很合古典之美, 她诗中塑造的都是含情脉脉、温柔、宽宏、善解人意的女性形象。

4.多样的表现手法

席慕蓉的诗用了许多象征、比喻、暗示等现代派常用的手法。如《一棵开花的树》、《昙花的秘密》、《莲的心事》、《酒的解释》等等,用的都是象征手法,用一个个单纯的意象来象征女子复杂的内心世界。比喻在她的诗中随处可见。如“爱是不能饮不可饮却要拼却的一醉”(《爱的筵席》),“你若是那含泪的射手/我就是那一只/决心不再躲闪的白鸟”,“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等等还用了许多暗示手法,如《无题》:爱原来就为的是相聚/为的是不再分离若有一种爱是永不能/相见永不能启口/永不能再想起/就好象永不能嫩起的/火种孤独地/凝望着黑暗的天空,这里没有痛苦绝望等字眼,但是通过两节诗内容上的对比暗示出不能爱的痛苦,写得含蓄深沉而耐人寻味。

席慕蓉的诗还有些如流行歌词般直白的表现手法,如《祈祷

我知道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 /我也知道它有离别 有衰老 /然而我只有一次的机会 /上主啊 请俯听我的祈祷 /请给我一个长长的夏季 /给我一段无瑕的回忆 /给我一颗温柔的心 /给我一份洁白的恋情 /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 所以 /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 /好让他能在夜里低唤我  /奔驰的岁月里 /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没有什么特殊的修辞手法,直话直说,其它还有如: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是那一瞬/我从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这几句话也基本上没有特殊的修辞方式,完全是大白话,然而在这些诗里,诗人满蕴着情感娓娓道来,如泣如诉,使我们能深切感受到诗中那个女子的“温柔谦卑的灵魂”,表达方式上也显出一种朴素的美。

5.使用重叠词、双声词、叠韵词

文词之美多借助于声音之美。《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声音是表达感情的本原,文字是人类表达感情以代声音的工具。声

音之美,著于重言(重叠)与双声、叠韵 席慕容的诗歌作品,也非常讲究语音的声韵美。在她的诗歌中,随处可见重叠词、叠音词。例如,《七里香》所收集的62首诗中,有42处使用了叠音词,有61处使用了双声词,有48处使用了叠韵词。对语音重叠词语及双声叠韵词语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产生以声表形,闻声见形的语言表达效果,从听觉上给人以美感,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有一种动人的声韵之美。

叠音国诗歌中,运用得十分普遍,如《诗经》的“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杨柳依依”、《离骚》的“高余冠之岌岌兮”、“沾余襟之浪浪”、《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乔吉的“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徐志摩“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

叠音的主要作用除了音乐性,还具有描绘性。如果巧妙运用,便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它的双重效能。如席慕容的诗歌:

1 《异域》

我孤独地投身在人群中

人群投我以孤独

细雨霏霏 不是我的泪

窗外萧萧落木

2 《命运 》

海月深深

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

雏菊有一种梦中的白

而塞外

正芳草离离

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

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

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

飘扬 今夜扬起的是

欧洲的雾

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

而塞外

芳草正离离

席慕容灵活地继承了古典诗词中富有特色的叠音词,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创造出一种绵绵悠长的意境。而且席慕容巧妙地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声音美,而且可以抒发情感。如《渡口》

让我与你握别

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

轻轻抽出我的手

年华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

明日又隔天涯

运用二个“轻轻” 叠音词,可谓神来之笔,它呢呢喃喃自言自语,如梦如烟之情态纤毫毕现,不仅通过动作的轻柔表现出一种悠然远逝的韵致,而且写尽诗人对情之所钟的“你”的那种爱怜、无奈、神圣、不可亵渎的感情,可谓痴情之至、缠绵之极,令人叹为观止。

4.2 双声、叠韵词

席慕容在她的诗歌中经常运用双声、叠韵词,从而创造出委婉含蓄的语言风格。例如:

    ⑴《树的画像》

当迎风的笑靥已不再芬芳

温柔的话语都已沉寂

当星星的瞳子渐冷渐暗

而千山万径都绝灭了踪迹

我只是一棵孤独的树

在抗拒着秋的来临    

“芬芳”、“来临”是双声,“孤独”是叠韵。两者连续运用,声音婉转荡漾,清脆悦耳。总之,席慕容的诗歌语言总体呈现出一种委婉、含蓄、缠绵的音韵之美,让人回味无穷。

5. 重复句型

席慕蓉的笔法擅长运用重复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着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从初创至今的作品中,大致可以区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冲澹的,不讲究文字的张力,不在句法上刻意经营,着意在整体的效果上,另一

则是浓艳的,追求词句的华美,席慕蓉的诗歌兼具两者的长处。她的诗歌多半有其中心主旨,在浅白的诉说里,可以见到她的真纯,具有冲澹型的特点,他虽然不刻意经营句法,但由于她有诗人的关照能力,所以也常常涌现奇句,让人寻思不已。例如: 《月光曲》

据说 用月光取暖的女子从不受伤

有处旷野容许她重新长出枝叶

学会了 煞有介事地遗忘

学会了 转身再转身然后重新开始

学会了 聆听所有语言理不同的音节

学会了 像别人一样也用密码去写诗

让欲望停顿在结局之前的地方

将巨大的精心绘制的蓝图寄放在

山冈高处

他的木白屋里向晚微微暗去的墙上 《边缘光影》

本首诉说着淡淡的情怀,在短短的诗歌中表露无遗,重复句型的使用,不但形成一种柔柔的美感,也加强了整首诗歌的韵味,更让读者有种一再地咀嚼、思索,回味永无止尽的感觉。

6.问句的使用

在席慕蓉的诗歌中「问句的使用」亦为一项特色无论是在文中或文末出现事实上她想要表达出的可能是一种模糊不确定的心态她不仅在自问同时也在向读者发问尤其当席慕蓉在使用问句时通常会特意放在诗首或诗末,以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

不断地自问也让读者有自问的机会席慕蓉并没有也不愿意将答案诉诸于文字因为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人、相异的时空环境都有可能出现不一样的答案她总是留了一些余地使读者有想象、反思的空间所以席慕蓉的诗歌是言有尽时意无穷尽的。例如:

〈请柬〉

我们去看烟火好吗?

去看那

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

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

让我们并肩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夜空

生命的狂喜与刺痛

都在这顷刻

宛如烟火 《边缘光影》

本首诗歌完全抓住人类内心的悸动,诗中的邀请虽是疑问的口吻,不过,却让读者有种不得不的感触,似乎不可错过这次的邀约,这将是多么动人的一刻呀!

7. 色彩的运用花的描述

也许是因为席慕容工于绘画,在她的诗中富有色彩感的词使用频率很高,这些词能唤起一种具体的色彩联想,如:《命运》一诗体现得非常明显:“海月深深/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雏菊有一种梦中的白!而塞外/正芳草离离/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飘扬 今夜扬起的是/欧洲的雾/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而塞外/芳草正离离。”这首诗里出现了”、“”、“”、“等单纯颜色字同时也出现了海月雏菊芳草山坡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送别);“还能在斜阳里疲倦地微笑”(《十字路);“就好像是最后的一朵云彩!隐没在无垠澄蓝的天空”(《白鸟之死)暮霭斜阳云彩都是富有色彩感的词

席慕蓉诗歌作品中有不少为对花卉的描述。席慕蓉对花的爱慕与她成长时期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席慕蓉本身具有画家的身份,在颜色的运用上,自然比其他作家贴切,形成她的一种特色。在席慕蓉的诗歌之中,除了人之外,也以花作为对象,或将花朵穿插在字句之中隐含某种象征意义。

席慕容的诗歌如《距离》《艺术家》《一个画荷的下午》、《莲的心事》等都含有“荷”这个意象;在《如歌的行板》《月桂树的愿望》《暮色》中则含有“百合”这个花意象;其他如《山樱》《菖蒲花》《蝴蝶兰》《野姜兰》《鸢尾花》《契丹的玫瑰》等都是直接以“花”命名为主题意象的诗歌。

席慕蓉对于“花”的钟爱,显然成为她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对她而言,花是她记忆中最重要的行囊,在每株花的背后有着不舍的情感。而花也代表某件让席慕蓉动心的事情,或者一个深深记忆的人物。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是受人欢迎的。

结语

席慕容的诗,不管是乡愁诗,爱情诗,还是禅意诗,还是对青春逝去的无法挽回的惆怅诗,总是流动着一种情绪记忆的色彩,正如古人所说赌物感人,触景伤怀,常流露出一种极淡却又极浓的感伤情调。

席慕容是个纯粹的艺术家,诗、画、文一体,而且均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在诗的创作上,席慕容不仅善于汲取中国古典的营养,遵循以情为中心的表现原则,采用中国古代诗歌的技法,追求诗的意境美;而且还受到50—60年代台湾现代诗的一点影响。因此,她的诗可以说是“既俗且雅”,既契合大众,又高于大众;既高于大众,又能被大众接受和喜爱;从而打开了大众通向诗歌的殿堂之门。

席慕蓉诗歌的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