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16李煜

发布时间:2018-11-08 02:11:36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16李煜(二)

我们今天是第六讲了。我们今天接下来还看李后主的词。我们上一讲看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我们从这首小词里看到了李后主的词的一个特色,就是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边,一方面说李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他的人生的经历是很窄狭的,他对于广大的社会人生没有什么丰富的体验;可是,另外一方面,他又赞美李后主,说他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意思。那也就是说,他的作品写出了我们古今所有的人类共同的感慨和悲哀。以他的阅历这样的狭窄,为什么他能写出意境方面这样开阔博大的作品呢?

这我在上一讲谈过了,因为每个人体验人生的方式不同,所以,王国维也说客观的诗人要多体验生活,像《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是向外延展的,要从外边的每一个事件去体验。可是,像李后主这样深情锐感的人,他内心的深处,只要有一个沉重的打击,就由他自己的这种沉重的真切的敏锐的感受面扩散出去,所以,他扩散的范围就是他感发的范围,面他感发的范围,表现了这样一个博大的意境,这是我们上次所说的。

今天,我们要讨论另外一个问题。有人就说了,李后主的词,亡国以后的作品,他的意境才开阔博大了,写出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写出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可是,他早年的作品,当他在南唐他的宫殿之中,耽溺于歌舞享乐的淫靡生活的时候,他的作品内容是空泛的,所以,应该分别来看待。就是说,把他后期的作品跟他前期的作品应该分别来看待。

其实,我们认识一个词人,如果不是只从伦理道德的观点来衡量他,真的以一个词人,他的心灵、他的感情、他的感动和感发的本质来看他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人其实是不可以分割的。现代西方现象学派的理论也曾提出此一观点。美国现象学家希乐斯·米勒(Hills Miller)就曾说,每一个作者,不管写出了多少内容风格不同的作品,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透过这些内容风格不同的作品,探寻到一个作者的心灵感情的本质是怎么样的。作者的作品就好像是从心灵之中放射出来的一千条道路,这一千条道路可以通向不同的方向,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然而,他本来的原来的那个主体意识的根源,还基本上是一个。

所以,李后主的词,虽然在他外表的风格上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后期和前期的不同。但是作为他的本质来说,他基本上的一点,就是以他的真纯的,王国维所说的赤子之心,他的锐敏的深挚的心灵和感情的一种投注。不管他写什么,不管他所经历的是什么,他都把他最真纯的最锐敏的最深挚的心灵和感情全心全意地投注进去。这是李后主的一种特色。所以,当他把真纯敏锐深挚的心灵感情投住在破国亡家的苦痛以后,就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写出来我们人类有生生命的共同苦难。像“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的词句。

我们今天要看被大家批评为不好的,内容空泛的他的淫靡的作品,我们要透过这个也能找到他本质上的特色。这首词就是在教材上所选的《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如果从伦理道德方面来衡量的话,我们认为它是空泛的,淫靡的,是无足取的。可是,从本质上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到他那锐敏的深沉的真挚的一份心灵和感情的投注。

我们在讲冯延巳词的时候讲过,有的词有“互见”,一个人的词收在另一个人的词集里边。我们也谈到过有版本的不同,冯正中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有的本子是“抛掷久”。李后主的词传诵的这么广,所以李后主词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我只能简单地说一下。第一句“晚妆初了明肌雪”,有的版本作“晓妆”,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看整首词所写的,到最后说“待踏马蹄清夜月”,这一定是“晚妆”,而不是“晓妆”。而且,晚妆初了明肌雪”,这晚妆和明肌雪的描写叙述,是可以结合在一起来的。你知道一般说起来,就是在古代的宫廷之中的这些贵族女子的生活,她们的晓妆跟晚妆有时候是不一样的。现在西方有些女子的化妆,她们也觉得晓妆跟晚妆是不一样的。晓妆应该化的比较淡一点,晚妆应该化的比较浓丽一点。所以,“晚妆”两个字已经可以想像这女子化的妆是特别浓丽的,是色彩更加鲜艳的。

晚妆初了,这个“了”字用得也很好,与前一首词“林花谢了春红”的“了”字异曲同工。那个“了”字表现了沉重的哀悼,而晚妆初了的“了”字,则表现了一个欣快的美好的完成,多么值得欣赏的一个美丽的完成。晚妆初了,是刚刚妆束好的。有的时候一个人原来妆束得很好,但是当她经历了长久的时候,那时云鬓乱了,晚妆残了。现在是“晚妆初了”,所以才“明肌雪”。有人形容女子的美丽,说光彩照人,她脸上如雪的肌肤,好像有光彩照耀。“晚妆初了明肌雪”,这是写南唐后主的宫廷之中美丽的宫女。这宫女如何?下句就写了“春殿嫔娥鱼贯列”。他所写的不只是一个女子,先说“春殿”,宫殿之中,富丽堂皇,而且是在春天的宫殿之中。“嫔娥”,是宫中各种等级各种身份的很多宫女,春殿嫔娥,何止一个!再加上“鱼贯列”,则是写像一队游泳的鱼一样的宫女,排成一个行列走出来了。第一句“晚妆初了明肌雪”,还不过只是写这些个女子晚妆后容貌的美丽而已。而第二句的“春殿嫔娥鱼贯列”,这就隐然有一个队伍排列着出现了。这个队伍不是战场上的队伍,他所说的在这里是一个舞队。所以,这些晚妆初了的女子,她们出来是要表演歌舞的。“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这舞队就俨然可想了。这是什么,这是他目中所见的,繁华的歌舞的表演,是他目中所见的一种享乐。李后主在宫中的耽溺和享乐,只是眼睛观感的这种欣赏的快乐吗?不是的,他的耳朵也有享乐,“凤箫声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耳边还响奏着音乐,所以他所享乐的不只是目中所见而已,同时还有耳中所闻。耳中所听到的享受是“凤箫吹断水云闲”。你们的教材上是“声断”,我刚才念的是“吹断”,我在前面已经声明过了,李后主的词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就以这一句来说,“凤箫”有的版本是“笙箫”。在我们遇到不同的版本,要作一个判断的时候,如果是古代的经史典籍,我们应该有更科学的考证方法来判断。可是,对于诗词,我们就还要用我们的感受来判断。我个人以为“凤策吹断”更好。因为凤是如此精致的,如此美丽的。什么叫做凤箫?凤箫是一种排箫,不是只有一管,是很多的竹管排在一起,而且那些个竹管都是参差不齐的,像凤凰的翅膀张开一样,这是所谓凤箫。凤箫就给人一种更精美的感觉,这是第一个原因。我以为,凤箫比笙箫更好。因为在诗词形象给人的感觉上,凤箫是更精美的形象。还有“笙箫吹”'三个字都是平声,第一个字的平仄本来是可以通用的,“笙箫吹断”也未始不可。但是,“凤箫吹断”的平仄是仄平平仄,它就更增加了音调的抑扬,就更加有力量了。而且,笙箫并列,笙是一种乐器,箫又是一种乐器,它形象虽然多,反而有凌乱的感觉。所以,我以为“凤箫”更好。而且,说声断,它只是声音断而已。如果说“吹”这里边就有一个努力,就有一个人吹的力量在里边,所以我以为“凤箫吹断”更好。所谓“吹断”是说付出最大的劳力,演唱出最好的最长的歌曲。因此我认为是吹字更有力量,所以我读这句时,读的是“凤箫吹断”。

  李后主这个人,不管是对于悲哀,不管是对于享乐,是个既没有节制,也没有反省的人。我们知道他的长处,因为诗词是注重感动和感发的。所以,他的那种真情的投注,带给我们强大的感发。作为词人,他有他的长处。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作为一个在人群之间的伦理之中的社会人,这样的人就有他的缺点。这不是说我们批评他的缺点,而是他自己在命运之中就因性格而形成了一个容易导致失败的命运。因为,人群社会之间,你是不应该没有反省的,你是不应该没有节制的。历史上记载说,李后主在亡国被俘虏到北边的宋朝去以后,有一天宋太宗问南唐过去的一个臣子徐铉,说你最近看到了你原来故国的君主了吗?徐铉说我不敢私自去看他。宋太宗说今天我叫你去看他,你去看看。于是,徐铉就来看望了李后主。李后主见到徐铉,第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李后主说的是,我后悔当年错杀了潘佑、李平。因为当时的南唐,在五代十国这种形势的背景之中,南唐是战还是守?他们就面临着这一问题。所以南唐有党争,有各种不同的政治见解,而潘佑、李平当年是主张抵抗的。李后主现在亡国做了俘虏了,他居然天真地对徐铉说了这样的话。徐铉回去,宋太宗问池,徐铉不敢隐瞒,就报告说他说了这样的话,而李后主后来又填词写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子。他念念不忘故国,还后悔杀了潘佑、李平。所以,宋太宗自然便不免对他有了猜忌。因此,李后主最后得到什么样的下场?他就被赐了毒药,一种牵机药,吃了后手足抽搐,被毒死了。

  他没有反省,没有节制,没有觉悟到处在这样的地位,就不应该再说这样的话,不应该再写这样的词了。这是李后主做为社会人的一个缺点。但是作为一个词人、从他的真纯的深挚的这种无所掩饰的投注和流露来说,他有他可爱的地方。这是李后主,他不但是破国亡家以后没有节制,他亡国前的享乐也是没有节制的。他说我如果要听音乐,凤箫要吹断,尽力地吹。凤箫吹断还不说,而且是“凤箫吹断水云闲”。水云闲,有的版本是水云间。水云间也未始不好,是说箫声飘上去了。《列子》上说:“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说那声响飘到天空,天上的行云都为它留住了,就是声音飘到天上云彩之中去了。他说箫声飘荡在空中,而底下的春殿周围环绕着有曲台池沼,有一湾流水,所以,在水云之间,整个的空间,上至于天上的浮云,下至于池中的流水,都飘动着回荡着凤箫的声音。这本来很好,这是“水云间”。可是,我以为如果是水云闲,就更好。“间”,是一个死板的字,是指明两者之间的空间,是天地上下的云水之间。可是,现在说闲,就不止是一个两者之间的意思了、水云两个名词,加一个闲字的述语,是说水是悠闲的,云也是悠闲的。水之闲,是水的潺湲的流动。云之闲,是天上浮云的那种柔缓而飘浮的姿态。所以,这形象就更加活泼了。“凤箫吹断水云闲”,就不只是在天地的水云之间,而且,随着天上的浮云而飘浮,随着地面的流水而流动了。“凤箫吹断水云闲”,这还不算,还要“重按霓裳歌遍彻”。霓裳大家都知道,这是唐朝玄宗的故事,传说他梦游月宫,后来醒了作了一个《霓裳羽衣曲》的曲子。这个传说我们不管它,《霓裳羽衣曲)确有这么个曲子,在唐朝时作为大曲,是一个规模最大的演奏时间最长的一个大曲。杨贵妃可以随着《霓裳羽衣曲》而起舞。但经过五代的战乱,据说《霓裳羽衣曲》这个大曲的曲谱就散失了。中国文化中的历史资料保存的最完整,但中国的音乐资料保存的比较上是不够完整的。很多古代的乐谱,我们现在不能寻找到了。《霓裳羽衣曲》的曲谱,就在五代战乱之中散失了,据说南唐得到了它的残谱。而你知道南唐李后主的大周后(她妹妹是李后主的小周后),是精于音乐的。所以,他们就把《霓裳羽衣曲》的残谱重新整理完成了。你想一想,这是李后主跟他所爱的大周后两个人亲手整理的唐代最伟大的曲谱。而李后主我说过了,他是个没有节制的人,他是个没有反省的人。他如果是悲哀,就一直沉溺于悲哀之中;如果是享乐,他也就一直沉溺于享乐之中。按,就是弹奏,弹奏就弹奏吧,但李后主说的是“重按”,是弹奏了一遍又一遍。这是李后主。凤箫不只要吹,还要吹断。霓裳不只要按,还要重按。一遍一遍地无休止地弹奏。而且配合霓裳的曲子,还有歌唱,是“歌遍彻”。这“遍彻”二字有双重的作用。我常说诗歌有时是多义,有的多义互相矛盾,我们只能取一个意思,有的多义可以互相补足,我们可以把它不同的意思都容纳进来的。“遍彻”就是如此的。在大曲里边,有许多曲调,组织成很长的一组歌曲,而在这很长的一组一组的乐章之中,很多都是以“遍”为名的。像排遍、哀遍、延遍,如果大家找到当时的一个大曲来看一看,就会知道这个“遍”,就是大曲里边分开来的一支一支一遍一遍的曲子,是大曲里的一个乐曲的名目。“重按霓裳歌遍彻”,彻是什么呢?大曲曲谱里边有一段音乐,叫“入破”,彻是人破以后的最末一遍。入破以后的歌曲是怎样的呢?我们对这个也要有一点了解。虽然我们没有《霓裳羽衣》的曲子真地传下来,不能真地听到,但是根据书上记载说,大曲在入破以后,那个曲调的声音是特别高亢,特别急促的,就是声音又高又快的这么一段曲子。怎见得呢?我们还是有词为证的。欧阳修的词有句:

重头歌韵响铮纵,入破舞腰红乱旋。-《玉楼春》

随着大曲跳舞的女子,当她跳到入破的歌曲的时候,伴奏着这么高的这么急的曲子的节拍,这个穿着红色舞衣舞裙的女子的舞腰便快速地旋转在舞坛之上,所以她“入破舞腰红乱旋”。如此你就可以想见李后主所写的“重按霓裳歌遍彻”,把大曲的曲调之长,把大曲音乐声调的特色都表现出来了。而且是重按,是无止无休地演奏。可是,我刚才还说了,这个“遍彻”它有两层的暗示。一个是大曲的曲调果然有“遍彻”的名目,一个是这两个字本身的本义给读者直接的感觉。“遍”者,是普遍。没有一个地方疏漏的。周遍的,完全包笼的。这是遍。“彻”呢?是从头到尾,没有一点点漏失的。所以,遍彻两个字,就不只是霓裳大曲的曲调里边有这个名字,而且遍彻两个字跟他的重按两个字结合起来,那种耽溺的享受,没有休止的,没有反省的,没有节制的享受,是“重按霓裳歌遍彻”。表现了饱满的力量,这正是李后主词的特色。不管他在伦理道德的价值上内容是否空泛,是否淫靡,作为艺术上的效果来说,就是他这样真诚的、锐敏的、真挚的这种全心的投注,形成了一种饱满的力量。这是他的特色。我们刚才说了,“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两句是耳中所见,“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两句是耳中所闻。两句写眼猜的享受,两句写耳朵的享受。李后主的享受只限于眼睛和耳朵吗?不只如此,所以下半首他又说了“临风谁更飘香屑?”李后主这个人真是耽溺于享乐之中。这是他鼻中所嗅,鼻子里边还闻得有香气了。当一阵微风吹过的时候,就迎风闻到了香气。只闻到了香气,不知香气从何而来。因为南唐李后主耽溺于享受,根据书上的记载,他宫中原来就有主香宫女,所以他的宫中,就有一些女子专门管香的,而这个香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这个香你可以焚在香炉之中,也可以制成香粉,可以飘撒在各处,所以,可以从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来源闻到香气。他闻到一股香气,他说“临风谁更飘香屑?”眼睛有这么好的享受,耳朵有这么好的享受,更加上一层,我闻到从什么地方飘散来的香气,“临风谁更飘香屑?”这是他鼻中所有的享受。

李后主又说了,我“醉拍阑干情味切”,醉是什么?是他口中喝的酒,所以他还有口中所饮的享受哪。有眼睛的享受,耳朵的享受,鼻子的享受,他又饮了酒,而且饮到微醺半醉的时候,就“醉拍阑干”。《诗经·大序》上说的,当你情动于中形于言之后,就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虽然是别的女子在唱歌在跳舞,但是这个微醉的李后主听到了这种歌声音乐的节拍,当他微醺半醉的时候,就拍打着栏杆,南唐的玉石的栏杆,雕阑玉砌,就“醉拍阑干情味切”。你想这种感受,这种滋味,那是多么深切动人,切者,真切,深切,心内最深处的一种享受。“情味切”是内心之中的最深的享受,不只是你口中体会到的滋味,是你内心之中体会到的那种滋味。

李后主的没有节制的享乐贯串全篇,直到最后他还说了,就算是歌阑舞罢,就算歌也停止了,那凤箫吹断了,霓裳也遍彻了,现在是酒阑人散了,李后主享乐的心都没有停止。他说“归时休放烛花红”,我还要“待踏马蹄清夜月”。当我从歌舞的宫殿回到我起居睡眠的宫殿去的路上的时候,“归时休放烛花红”,宫中那个时候有蜡烛就算不错了。唐朝韩翃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平民老百姓哪里有蜡烛,官中有蜡烛,宫中有红烛,这己经很不错了,但他要更高的享乐,他说我回去的时候,你们这些侍从的人不要点红的蜡烛。休放,不要点燃。我还要“待踏马蹄清夜月”。我欣赏了人间的所有的歌舞享乐,还要欣赏大自然天地之间那一片皎洁的月色。所以他说“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李后主词最大的特色,就是因为他没有节制没有反省的投注,才最富于感发的力量。他那种感动的,那种兴发冲击力量才最强。而且不仅是因为他表现的方式是如此的,我多少次说了,作为一个词人,你不只要有“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广大的同情心,还要有一颗不死的心来体会宇宙之间的一切现象,不只如此,你要有一颗锐敏的心,锐敏的感觉,来体会文字的特色。这是为什么?有人有很好的很可宝贵的感情,居然没写下来很好的诗。前几天有朋友写来诗,很好。就是说他有要学习写古典诗词的追求,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可是他里边有许多不大十分妥当的地方,所以我就给那一位朋友提议,我说你要盖一个房子,这是好事。第一,你要打地基;第二,你要找建材啊。你没有打好地基,没有足够的建材,何从建筑一个堂皇富丽的大厦呢?地基跟建材,是说你要平常有深厚的修养-人生的修养,文学的语言文字的修养。你有足够的语汇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且不只是如此,李后主他还不只是选择了语汇的意义,它的声音,“待踏马蹄清夜月”,待、踏、蹄都是舌尖音。就不仅是在意思上说出来马蹄的意思,而且在声音上,甚至于连马蹄踏在洒满月光的路上,那种马蹄嚼嗜的声音都传入耳中了。这是李后主的特色。李后主是最能够声情合一的作者,就是把词的抑扬顿挫的节奏的声音跟它内容的感情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声情合一。我们讲了他这样一首词,因为李后主是一个重要的作者,我们还要再简单地讲他一首词,然后我们就过渡到北宋初年的作者大晏和欧阳了。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16李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