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下乡

发布时间:2019-05-23 16:07:48

知青下乡

篇一:在知青下乡四十周年聚会上的发言

在知青下乡四十周年聚会上的发言

今天我们迎来又一个924日这个特殊地日子,这个在别人眼里是个很平常日子,而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战友却是个极为特殊而又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今天下午三点整,尚未成年的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屯垦戍边,告别了天津,告别了海河,泣别亲人义无反顾登上火车来到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畔的引龙河农场第七分场。用我们稚润的肩膀挑起艰辛生活的重担,在哪里开始了我们新的人生旅程。在哪个特殊的年代里我们别无选择没有其它的出路,我们斗严寒战酷暑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了夏天的蚊虫叮咬、冬天的冰雪严寒,掌握了各种生活手段,我们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当年的种种磨难,也同样锻练了我们的意志和精神,我们不怕任何困难,十年的磨难,使我们拥有了更加良好的心态来正视现实和面对现实。

我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大跃进我们赶上过、三年自然灾害我们赶上过、十年文革动乱我们赶上过、回城后没有工作我们赶上过、结婚没有房子我们还赶上过、改革开放初期的下岗我们又赶上过,我们的生活并不富有。但是我们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我们没有抱怨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不公平。我们仍然无怨无悔地挺起胸膛迎接生活的考验。我们团结、我们坚强、我们奋进、我们荣辱不惊,我们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我们就叫知识青年。

四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并不年轻地我们又相聚在一起,让我们为今天的相会欢呼吧,相同的经历让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语言又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地生活吧。

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同学们,已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我们,逝者已去,我们追忆他们,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生活的更好。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篇二:知青下乡的历史背景

知青下乡的历史背景

六十年代初,中国出现了极其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农业大面积减产、绝产,再加上“大跃进”的瞎折腾,全国各地都面临着吃不饱饭的问题,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地区,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这时候,城里人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仅仅是填饱肚子而已,有的城市甚至连肚子都填不饱。正在这时,新中国成立后刚刚上学和刚刚出生新一代年轻人,正赶上高中、初中毕业,他们能入大学学习的仅仅是少数,大多数人都需要到社会上就业。而经济的全面萧条,使他们根本不可能都在城里找到工作。有这样一大群年轻力壮的青年,若在城市里无业流浪,那意味着什么,那就意味着不稳定,就像埋下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说“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就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刚才说了,这群年轻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第一代人,他们伴随着新中国长大,在党和政府的教育下,他们满脑子都是“建设新中国”、“学习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将青春奉献给伟大祖国”的伟大理想和信念,他们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无所畏惧、无私奉献、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一代青年人。所以,他们以无上的激情,响应毛主席的召开,义无返顾地离开城市,走向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去锻炼自己。当年的北大荒、大西北、大草原、大山沟、边疆地区,都成了“知青”云集的地方。

但到了农村之后,这些在城里娇生惯养的年轻人,很快发现现实生活要比他们的想像残酷得多,他们面临是贫穷,是每天吃不饱肚子,是每天艰辛的农业劳作,是很几乎看不到希望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更新观念,踏下心来,努力劳动;有的人在劳动的同时,不忘学习点知识;有的人万念俱灰,无聊度日;有的人在乡村里胡作非为;有的人依靠家里的关系,想办法回城工作,或者通过“当兵”曲线回城。总之,他们经历着残酷的人生洗礼,他们所经历的苦辣酸甜,这些从有关“知青”生活的小说、电影、电视剧都可以看到。经过十多年后,中国终于走出苦难,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那些知青们,在青春已经无情逝去的时候,终于盼到了回城的希望,但是还心急不得,还得根据各种政策,分批陆续回城。这时候的他们,往日的激情早已消失了,留下的只有生活的无耐,因为回到城市里,并不保证有工作,而有了工作又能怎样,没有文化知识,干的也是苦力活。还有的知青,他们在农村成了家,觉得回城好就那么回事,就决心在农村扎根不回去了。有的知青为了回城,与农村的妻子离婚,回城后又结婚,可乡下的前妻和孩子成了他们一辈子的负担。但在知青中,也有一些幸运儿,他们在乡下劳动的时候,没有忘记学习点知识,改革开放后赶上恢复高考,他们幸运地进入大学,这些人后来成了改革开放事业的中坚力量,“上山下乡”那段经历,成了他们人生用之不尽的财富,成了他们成就事业的基础。但大多数知青的命运是惨淡的: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农村,回城后,因为没有文化知识,只能当个普通工人,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景气和经济的转型,他们无法逃脱“下岗”的命运。“下岗”后,他们没有能力和机会重新就业,生活上十分困难,老来没人养,有病无钱治,孩子上不起学,房子没钱买。他们的命运是这个社会造成的,他们又成了“被这个社会抛弃的一代”。

站在历史的角度,知青的一代人,他们以他们的热血和青春为代价,证明了“左”的思想的荒谬,为整个民族和国家走出因为“左”而导致的混乱以及思想与政策上的偏执,走上改革开放、务实进取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就是以那一代人的血的代价换来的。

篇三:知青聚会致辞4

67团哈尔滨知青朋友们、各位来宾:

大家好!首先让我们在坐的各位,向付朋等原67团老干部、向郭进书记等查哈阳农场三位领导、向50团兵团战友刘连英、55团战友郝志宏、向远道来北京知青王纯翔等,来参加我们下乡40周年联谊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其次,我代表查哈阳知青网网站联谊会的全体同仁向在坐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67团全体哈尔滨知青表示亲切的问候!

朋友们,40年前,我们还是楞头小子、黄毛丫头,40年前的今天,我们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打起背包,远离亲朋好友,告别大城市,奔赴北大荒——查哈阳。在广阔无垠的黑土地上,我们在同一块田地里耕耘,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在与大自然斗争和社会实践中,我们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劳动和汗水,我们走过比他人更为艰难的崎岖道路。所以,无论如何评价“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历史,我们仍无怨无悔地说:我们曾为理想拼搏过,我们曾浇灌过北大荒的黑土地,艰苦的生活和劳动锻炼了我们的身体,磨练了我们的精神和意志,使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返城后,我们不屈不挠从头再来,打拼于职场,操劳于家庭,瞻养老人,教育子女。如今都到了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年龄。

回首往事,有人曾经风光过,有人也许落魄过。但不论你现在是地位显赫还是平民百姓,不论你是腰缠万贯还是生活并不富裕。这一切都已经是不重要了。

朋友们:要问人世间什么最珍贵?我道是知青间纯真友情。美好青春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往事如烟,温馨如昨,相聚使我们重温了那一起走过的日子,回忆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知青情怀是一片真诚的心灵花瓣,是一种千金难买的情缘。四十年的相识,四十年的牵挂,四十年的翘首企盼终于汇成了今天的欢声笑语,汇成了你我的心潮澎湃。不管我们的境遇如何,让我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因为生活是美丽的,我们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因为生命是可贵的,我们关爱健康、珍惜生命。因为友情的温馨的,我们要真心相待、珍惜友情!

知青下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