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有关资料:《散步》的写作契机 - 模板

发布时间:2019-08-23 08:11:29

《散步》有关资料:《散步》的写作契机_模板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选材时,我最终确定第一个契机为文章的外延,或曰思想感情之载体,是这样考虑的:

   一、这是一次真实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细节),这样,想象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托,较之纯粹的虚构更有实感;

   二、刚好三代人,主体我的妻,客体儿子”“母亲齐全,便于导演

   三、说导演,是因为近年的散文.写作倾向之一,是情节化(也有称细节化的),总之寓理于事之风长,单纯说理之风消,可读性越来越被强调。

   切入角度: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谓中青年人吧,其责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会性,或曰伦理性质,也暗暗渗透了出来。

   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而且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由我裁决,不能两全这个重要细节。事实是有歧路,无争执祖母宠孙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无以产生表现力。

   而且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未背母亲,但这之前是背过母亲的。譬如1981年我们陪母亲游都江堰,离堰水,景象略险,我便背着母亲慢慢。那时母亲尚不很老,似觉过意不去,我说你在我背上我还稳当些。这倒是实情,所以母亲说:那么倒是我在保护你?”

   所以说如果从未既背过小,也背过老,也难想到背负这一幕。

   所以综观此文之作,也不过暗合了一条文艺理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是而已,也无甚特别的技法。

                                    (《语文学习》1996年第3)

《散步》有关资料:《散步》的写作契机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下是特级教师于漪的.教案,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应和hè 酝酿yù niàng 晕yù

第一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两个,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 and 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写热烈的气氛,用:写小草的青,用。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 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态 青春活力

 

教学后记

教后:

1.接初一下学期班级后,自选了这篇教材作为补充读物。第一次教学生写景的散文,着力于细,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 学生十分喜爱,两节课教下来,学生已能背诵。

3. 兼带教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问句。

4. 比较买、卖”“胀、涨

5. 有些地方过于细碎,要改进。

又记:

   第二次教《春》时,吸取了前次教得细碎的教训,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内客只作了粗线条的分析,学生读得比较流畅,但在.写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细笔细绘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了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要注意:纠正教学中缺点时,不能把长处也甩掉。(.教案略)

又记:

   第三次教《春》时,又作了较大的更动。一是加强了单元教学,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考虑,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引入课文也重新作了设计。设计是这样的: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观出不同的美姿。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领会它们精采的写法和表现的情境美。二是加强思维与语言的训练。先给学生做样子,就春草的描绘进行分析,明确写了些什么,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个词或哪些词川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然后帮助同学自读课文,有条理的进行分析。学生把理解、口述、朗读结合起来,学习的效果比较好。(.教案略)

上册《春》教案一文由chin

古代寓言二则

 

 

预设目标

1)口述作者及相关情况

2)弄懂寓言故事

3)解释默写

4)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注意郑人、楚人的神态和动作语言)

教材分析:

一、              了解寓言

寄物,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              主题思想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这则寓言故事,用来调整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三、              思路结构

《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四、              .写作特色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教学安排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           龟兔赛跑:乌龟跟兔子赛跑,结果兔子失败。

2           守株待兔:种田人放弃劳作,想不劳而获。

解答:寓意(1)骄傲使人落后、失败。

3           成果靠劳动取得,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

学习《郑人买履》

二、  初读课文(6分钟)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学生找出应注意的字音和字型。

2、学生散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3、老师细读(纠正字音和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4、学生齐读(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三、  构建画面(6分钟)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  《小明的一天》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同桌、小组或集体交流,学会用钟表认整时、半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整时与半时的认读。

  教学难点:

  观察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一只大钟,一只小钟。

  2、第90页主题图。

  3、两根可粘贴的指针(时针和分针)。

  4、课件。

  学生准备:

  一只小钟。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对时间初步感知。

  1、提问:你早上几点钟起床,几点钟上学?几点钟睡觉?(听问题回答)

  2、讲解:早上6点、7点,晚上8……这些就是时间。(理解时间的含义)

  3、提问:你怎么知道什么时间该上学了?(思考并回答:看钟、表……

  5、出示大钟,并讲解提问:这里有一个大钟,请仔细观察,说说钟面上有什么?(观察钟面并回答:有1——1212个数字。许多小格子。有两根指针。

  6、提问:长针是什么?短针又是什么?(听回答,在黑板上贴出时针、分针的图片,并板书:时针短,分针长)(思考并回答: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二、说一说,归纳并运用整时半时的认读规律。

  1、出示主题图,讲故事:小明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一年级小朋友。他的学习可好了,你想不想知道他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听故事,进入学习情景)

  2、出示图1。提问: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知道的?(观察图,回答老师提问:小明早上6点起床。是从钟上看见的。)

  3、提问:你是怎样认钟表上的时间的?(回答认钟表的方法)

  4、讲解:先找时针,时针刚好对着6,再看分针,分针刚好对着12,所以就是6点。(听讲解理解认识整点钟的方法)

  5、出示图2。提问:小明几点钟上学?(回答:7点半,因为时针刚过7,分针刚好对着6,所以是7点半)

  6、出示图3—6。提问:你从后面几幅图中还知道些什么?请同桌互相讨论交流。(看图,同桌互相讨论交流,联系生活认读时间)

  7、指导学生汇报,做出正确的评价。(交流汇报:小明8点上课,12点吃午饭,下午4点踢球,晚上8点半睡觉)

  8、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读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点半。(进一步体会认识钟表的方法)

  三、回归生活,运用新知。

  1、提出要求: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钟,运用今天所学知识,给同桌说说你一天的作息时间,并把指针拨到相应的时间。(同桌相互拨钟交流自己的作息时间)

  2、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在老师的指点下拨、说、评)

  3、小结并评价、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听小结、评价,获得学习钟表的兴趣和信心)

  4、进行拨钟演示并提问:我把时针拨到6,分针拨到12,就是12点半,我12点半吃中午饭,你看我拨的对吗?(课件演示)(观察钟面,对老师的拨、说,进行判断与评价:不对,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6才是12点半。老师的时针与分针拨反了)

  四、巩固新知,强化认识。

  1、提出要求:请翻书到第91页,看练一练中的第1题。说说图中是什么时间,小朋友在干什么?同桌交流。(看书,同桌互相讨论交流图上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

  2、抽答、评讲,并进行鼓励。(汇报、交流:小红下午3点锻炼身体,3点半回家,5点洗手吃饭,晚上6点半看少儿节目)

  3、提出要求:请看书独立完成练一练2题,把时间和它们相应的钟面连起来。(独立完成书上练一练2题)

  4、组织汇报,进行评讲、鼓励。(在投影仪下,边指边汇报、交流:第一个钟连3时,第二个钟连1时,第三个钟连5时半,第四个钟连9时半,第五个钟连11时半)

  五、课外活动,扩展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提出活动要求: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并记录太阳在几时升起,在几时落下。(在家长指导下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

  时针        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读几时

  分针        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时半

 

《散步》有关资料:《散步》的写作契机 - 模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