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6-09-26 11:31:07

《边城》公开课教案

欧阳遇实验中学  刘文玉(2016-9-19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分析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感受边城那地方的美和小说的美。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感受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

教学难点:剖析纯美的自然环境、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很久以前,因为一个故事,我去过一座城。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在那个城中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人(纪灯片显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凰,边介绍展示风景或人物的图片,配背景音乐:《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清丽的沱江如碧萝带一般从远山飘摆而来,轻轻地穿山绕城,为这座古老凝重的古城增添了更多活力…… 两岸的吊脚楼象是时间板结中脱落的歌声,弥漫着神奥古茁的原始气息……青砖红瓦的古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老宅的织布机,都安静成时间的坚果,像一本本没有句读的线装书,等待着你去破译和解读…… 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着的人们必然也是与环境相匹配的。⑤何时还能再去那儿看看,看看那里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当我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我有再次去这座的冲动,是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庆幸的是,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沈从文先生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诗意的远方 —— 边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连城,品味边城之美。(板书:边城,沈从文,边城之美)

二、分析鉴赏

     (一)风景美

问:边城是一个和凤凰一样美丽的小城,大家能在课文中找到描写边城自然环境的片段么?

提示: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四节和第六节,找出描写边城风景美的句子。

明确:a.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

b.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

c.她却同黄狗躺在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

(让个别同学将自己找出的语句读出来,我再总结,之后让同学齐读这三句,感受边城自然的美景,第句话都配上相应的美图)

问:豆绿色的水说明边城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提示:我们衡东的洣河有这样的颜色么?没有,为什么没有啊,被污染了。)

明确:纯洁、原始、无污染

(2)风俗美

问:如果说边城是一幅美丽的无以复加的画卷,你觉得这画卷上除了诗意的风景之外,还有没有具有湘西特色的风俗呢?请找出边城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提示: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节、第五节和第六节,找出描写边城风俗的句子。

明确:a.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子赛龙舟;端午节在河中捉鸭子。

b.中秋节,月夜赏月,青年男女用对歌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

c.过年,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端午和过年的风俗都能找出来,但对于中秋节的风俗,没有找准。明确时用图文方式展现,让学生感受那些风俗。)

沈从文先生用这么多笔墨描写端午节和过年的风俗习,那么,题来了:这些习俗营造了边城怎样的生活氛围呢?

明确:热闹、和谐。

过渡: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的风景与古朴和乐的风俗,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边城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身上充满着人情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3)人性美

合作探究:请以翠翠和爷爷为例,感受边城的人性美。

(分任务,一半同学分析翠翠的形象,另一半同学分析爷爷的形象。讨论三分钟后,请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分角色朗读傩送和翠翠初相识的对话。提示:人物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很重要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指导学生从这些方面找到与翠翠和爷爷有关的内容,从字里行间概括人物形象。)

问:分析这段对话塑造了怎样的傩送和翠翠?

明确:傩送:热心、宽厚、开朗、幽默、大度

翠翠:单纯、天真、活泼、可爱、直率

问:从全文看,在你的眼中,翠翠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个别学生回答,让学生谈,最后我总结。

明确:翠翠是一位活泼可爱、情窦初开、天真善良、善解人意、清纯质朴、腼腆多情,对爷爷充满了依恋的少女形象。

过渡到爷爷形象:有时候,美不一定惊心动魄。美得自然,美得纯朴,美得平凡,才是美的极致!湘西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了美的精魂翠翠,可以说翠翠是自然的女儿。

问:那么抚养翠翠长大的那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爷爷身上又闪耀怎样的人性光辉呢?

让学生谈,我总结。

明确:爷爷是一个善良、慈爱、热情、淳朴,对孙女爱怜备至的劳动人民形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过渡到人情美:边城的这种人性美除了表现在以翠翠和爷爷为代表的人美之外,还表现在情美这方面,你觉得边城里人与人之间哪些情感让你动容呢?

明确:真挚男女恋情、纯朴祖孙亲情、古朴邻里友情。

小结:边城的美,原始而温暖,没有丑陋、没有肮脏,更没有尔虞我诈。

3、探究主旨

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请个别学生谈(可展示背景),我最后总结。

明确:赞美: 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

结语:也许边城曾在湘西真实存在过,尽管它是一个早已消失的世界,却能永远存在于人们心中。因为,即便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边城的淳朴、美好仍是许多人心中难以舍弃的梦想。就算那只是一个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美丽世界,因为它的曾经存在过,仍能给予我们一份温暖而坚实的安慰。在那里,曾经存在过那样一个不染尘埃的青山绿水;在那里,曾经存在着游离于世俗利益之外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沈从文先生虽早已消逝于凤凰,但他却留给了我们一个诗意的远方,一个人间无可复制的诗意神话——永远的边城(再放背景音乐,展示凤凰、边城风景、人物图片)。

 

《边城》公开课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