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如何写人物对话 附范文解析

发布时间:2019-11-19 22:37:35

让对话凸现人物个性

——作文中如何写人物对话

主题阐释:

俗话说“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最容易反映对话双方的个性,它可以直接的体现出人物性格,表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使读者闻其声而知其容。因此,在叙事类文章中巧妙地设计人物的对话,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尤其重要。

一、对话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

人物的对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根据人物的年龄特征、职业习惯、生活阅历来设计,力求达到形象、真实、个性化。

经典对话:

孙犁《荷花淀》中几个妇女“探夫”的对话: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几句对话或温柔,或爽直,或老练,或羞涩,展示出不同的人物个性,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学生原例:

忙碌了一天的钓翁,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也是很高兴,他图的是乐呵。

特点解析:

这句话告诉读者“钓翁没有钓到鱼”是一种乐呵,因为他在享受生活,享受“钓”的过程。但是给人的感觉是太平淡,如果把这个“道理”放置在一个场景中,采取对话的形式来表现,既有形象,又能表现人物个性,岂不更好。

升格天地:

傍晚,我从湖边走过,一位钓鱼者从身边走过,不经意的一瞥:哇,鱼篓里竟一条鱼也没有!“老张呀,你整天来这儿,图个啥呀?”只听那个人答道:“图个啥,图个乐子呗!生活,不就图个乐子,鱼不上钩,跟我有啥关系?我就钓个乐子,哈哈……”

成功体验:

同样表达一个道理,直白的语言与形象化的语言效果迥别:原句阅读之后觉得平淡如水,给人印象不深。而升格之后文段,采用对话形式,有形象,有人物,有个性,给人的感觉是:语言中有哲理,语言中现个性,含蓄表达,印象深刻。

二、对话语言要富有生活气息

生活中的语言是最真实感人的语言,它既能表现出人物独有的个性,又能打动读者。因此,对话源自生活,写对话必须忠实与生活。做到这些,就要虚心地从生活中学习语言,广泛地吸收大众语言中的精华。

经典对话:

鲁迅《药》中花白胡子和老拴的对话:

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

没有。

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

对话中花白胡子问老拴“不舒服么?”“你生病么?”“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这些话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学生原例:

我看着火炉中烧着的苹果,闻着糊糊的煤香,急切地问哥哥“哥,苹果烧好了吗?”哥哥说“不要心急,一会儿就好了。”

特点解析:

以上文段虽然运用了对话,试图来表达兄妹在“烧苹果”时表现的不同心理,但是,由于对话过于简单,缺乏生活气息,给人的感觉平淡,不利于突出人物个性。假如能够加些生活语言,就会更好地凸现人物的个性。

升格天地:

打开炉门,便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苹果香味儿,夹杂着糊糊的煤香。火红的炭火把周围照得发亮,一个个发焦的苹果“吱吱”的冒着水泡,欢快的叫着。我的口水便要流出来了。

“哥,苹果什么时候能OK?”我着急地问。

“看你心急的,就快好了,待会儿会拿给你,你这小馋猫。”

成功体验:

表达同样的心理,用不同的语言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升格”段,在对“烧苹果”过程加以形象描述的基础上,对人物对话加以加工,加进一些生活中的语言,如“OK”“小馋猫”等,这样既表现了妹妹的幽默,也体现了哥哥对妹妹的关怀。语言形象感人,富有情趣。

三、对话的语言忌“千人一口”

描写人物对话,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千口一声”,张三的话放到李四口上也适用,这样就不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水生嫂的话放在祥林嫂口上,就感受不到“祥林嫂”苦难与愚昧;孔乙己的话放在阿Q身上,就看不到阿Q麻木健忘与自欺欺人。因此,对话语言具有“唯一”性,且不可千人一口。

经典对话: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一段对话:

鲁达走到面前,叫声:郑屠!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

鲁达叫郑屠!和“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可以看出他仗义与嫉恶如仇的个性,郑屠回答表现出胆却和畏惧,对话显示出各自的性格,惟有其人才能说出其话。

学生原例: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一位老者冒着酷暑在外面搭棚。一个小伙子喊道:“大热天在外面搭棚图啥啊?”“图个方便啊!”

特点解析:

原例中的对话显然没有个性,换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用。特别是“老者”的回答,应具有老年人的特点,诸如语言的老成等。

升格天地: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人们躲在篷子底下,逃避太阳的暴晒。一位老者冒着酷暑在外面搭棚。一个小伙子喊道:“这么大热天儿,跑出来搭什么篷子呀?谁也不知道是您搭的呀!嘿,您图个啥?”“嘿嘿”一个慈祥的老人说道,“我一把年纪了,还图啥?生活嘛,就是了方便,给别人个方便,自己也方便嘛!”

成功体验:

在“升格”文段中,问话中加上几句嗔怪的语句,表现出小伙子对老者的所为不理解。在老者回答中,加上“嘿嘿”和“一把年纪”以及“别人方便,自己方便”等富有哲理的话,表现了老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整篇升格:

原例空间:

削铅笔

沙河市二十冶三中 方婷

美术老师要画素描,所以老师要求每个学生一支铅笔。

铅笔?不知道家里还有没有?

回到家,我掘地三尺,终于找出一只铅笔,铅笔已经很久了,上面积满了尘土,可能是儿时留下来的吧![本段个别用词不当,诸如: “掘地三尺“可能 铅笔已经很久等]

记得小时候,妈妈不在家,所以削铅笔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削铅笔不是很难吧,妈妈削的时候很轻松呢!削得那么漂亮呢!但为什么我就不能削好哪?我看着那像狗啃过一样的铅笔,茫然无措。

“妈妈,我的铅笔断了,你给我削铅笔吧!”我嚷道。

“嗯,等妈妈洗完衣服就帮你削铅笔!”妈妈边洗衣服边对我说。

“你给我买一个削铅笔刀不就好了吗?我就可以自己削铅笔了!你就不用每天帮我削铅笔了!”

“嗯!”妈妈笑着回答。[妈妈与“我”的对话, 觉得生活气息不浓。“我”的对话倘若能够加上一些童真,倒觉得更好。妈妈的对话感到生硬,不利于凸现人物个性。]

当然妈妈一直没有没有给我买削铅笔刀,她依旧每天给我削铅笔,在台灯下,笑容淡淡,那样认真。妈妈削的很快,消出的铅笔依旧很漂亮。

班里的小朋友的羡慕我有这么好看的铅笔,我骄傲的挺起胸膛说:“这是妈妈削的!”

“你有一个好手巧的妈妈哦!”有人羡慕的说,“你一定很幸福吧!”

“嗯,是的。我很幸福哦!”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更高兴,很骄傲的笑。

[小朋友间的对话更要具有童年特点,以突出孩子的特点

可是为什么?我却削不好铅笔哪?

电话铃声响起。我抓起听筒,大喊:“妈妈!”

“你怎么知道是我哪?”妈妈在电话那边说道。

“因为我猜是你呀!”我开心地说,“妈,你回来给我削铅笔吧!”

[以上两句对话,最好要把“我”的天真、妈妈对孩子的关爱体现出来。]

电话那头,妈笑了;

电话这头,我哭了。

升格天地:

削铅笔

沙河市二十冶三中 方婷

美术老师要画素描,所以老师要求每个学生一支铅笔。

铅笔?不知道家里还有没有?

回到家,我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一只铅笔,铅笔显得很陈旧,那是我儿时学写字留下来的。

[将掘地三尺改为“翻箱倒柜”,把“可能 铅笔已经很久这些词语去掉,感觉更有真实感。]

记得小时候,妈妈在外地工作,削铅笔都由我自己来做。按说,削铅笔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妈妈在削的时候很轻松,削得也很漂亮。可为什么我就不能削好呢?可我削出的铅笔就像狗啃过一样——粗细不匀。

假日,妈妈从外地了回来,我就恳求妈妈来为我削铅笔。

“妈妈,我的铅笔芯断了,你给我削铅笔吧,妈妈。”我嚷道。

“嗯。等妈洗完衣服就给你削哦!”妈妈边洗衣服边说。

“要不,你给我买一个小白兔削笔刀吧,我自己来学削铅笔!”

“嗯!以后再说。”妈妈笑着回答。

[修改后的对话具有了生活气息:“我”在对话中反复叫“妈妈”,并要求买“小白兔削笔刀”都是童心童语。妈妈的回答中用了两个“”字,这是成年人的口吻。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

当然妈妈一直没有没有给我买削铅笔刀,她依旧每天给我削铅笔,在台灯下,笑容淡淡,那样认真。妈妈削的很快,消出的铅笔依旧很漂亮。

班里的小朋友的羡慕我有这么好看的铅笔,我挺起胸膛举起拇指说:“这是妈妈削的!”

“你有一个好手巧的妈妈哦!”有人羡慕的说,“你一定很幸福吧?”

“是啊。很幸福!”每当这时候我都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是为什么?我却削不好铅笔呢?

[在小朋友间的对话中,加上“举起拇指”“ 手舞足蹈”更能表现出“我”的高兴与自豪]

每当电话铃声响起。我便急忙抓起话筒大喊:“妈妈!妈妈!你回来给我削铅笔吧!”

急迫地叫“妈妈”,“我”感到十分幸福。]

电话这头,我伤心地哭了。电话那头,妈开心地笑了。

[结尾一句,耐人寻味。]

心得启示:

文章回忆了儿时妈妈为“我”削铅笔的一件琐事,反映了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关怀密不可分这样一个主题。作者采用对话的形式来表现童真、表现母爱,表现不同身份人物的性格。事情虽小,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

作文中如何写人物对话 附范文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