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

发布时间:2019-02-25 15:21:38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1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 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 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 大运河的开通

1. 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时间:公元605年。解释三点四段五河六省(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2. 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3. 开运河的意义

三、 隋朝的覆灭

隋炀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暴君,他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虚荣心,营建东都洛阳,修豪华的宫殿;沿运河南下游江都;三次对高丽作战。他滥用民力,征发的徭役兵役负担远远超过人民可承受的极限。终于,人民大起义爆发,全国起义农民达几百万,重要的有30多支。隋朝的统治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陷于瓦解。隋朝的官吏,也趁机打起反隋旗号。太原起兵的李渊渡黄河占领长安,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

与民约法,废除苛政,争得政治与军事上的主动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李渊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板书设计】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 (三点四段五河六省)

2.时间:公元605

3. 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4. 开运河的意义

三、隋朝的覆灭 618

2 贞观之治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篇二: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历史教材(川教版)

志和中学郭俊康

1 开皇之治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隋统一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趁势;领悟国家统一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认识唐太宗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贞观之治。难点是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

2

2 走向全盛的唐朝

【课程标准】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姓名,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唐朝的鼎盛时期,知道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理解开元时代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盛世形成的原因。

能力和方法:通过学习武则天,唐玄宗治理国家,发展生产的措施,比较唐玄宗与唐太宗的政绩,提高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与鉴赏能力;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白当今国家主张尊重人才,重视发现,培养人才的道理;领悟崇尚节俭,抑制奢侈是国家积累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开元盛。难点是评价武则天。 【教学步骤】

3

3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内容。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科举制创立得时间和标志,了解其主要内容,理解其进步作用。

4

4 唐朝的民族关系

【课程标准】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认识到各族之间虽有兵戎相见,但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仍是主流,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难点: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的理解 。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后记】

5

【篇三: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 开运河 创科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大运河开凿的时间、南北起止及中心点;大运河的作用;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结合《隋运河》图讲解大运河的开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联系隋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说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课后题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

势。

结合课中题,补充历代诗人对隋大运河的咏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进行讨论。结合卡通问答中有关科举制的介绍和课后题,对科举制的作用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做出评价。写一个关于隋炀帝功过的短评,进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了解隋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运河的开凿 2、科举制的创立 二、难点

1、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凿?

2、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3、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释。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教学步骤]

一、隋朝统一南北

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长安,要求学生归纳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统一南北讲清时间及所灭的政权。其意义结合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讲解。 二、大运河的开凿

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3、大运河的作用 三、科举制的创立

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小结]

就隋的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有关知识提问,指出隋开凿的大运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请一位学生简要归纳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

1、( )年,()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 )。

2、( )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通( ),南达( ),全长( )多千米。

5、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或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 )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6、开凿大运河的目的:隋朝统一后( )。 7、开科举制先河的是( )。( )又创设( ),科举制正式形成。 8、隋文帝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改革()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 )。 9、科举制打破了()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的机会;同时,为统治者()拓宽了道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10、隋末农民起义军中( )、( )领导的( )势力最大。

教学后记:

2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贞观之治的内容 二、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

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

[教学方法]

采用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法

[教学步骤]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小结]

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

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唐太宗的名字叫(),他要位期间的年号为( ),他是发动( )做了皇帝。

3、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他重用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 )为相,人称房谋杜断。前 后向唐太宗上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4、唐太宗贞观年间,为了防止宰相专权,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采取的措施是( )。 5、唐初沿用()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和( );六部是指( )( )( )()( )( )。六部隶属于三省中()省。

6、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 )。

7、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 )和()。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 )科。 8、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 9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教学后记:

3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开元盛世;曲辕犁和筒车;唐都长安。

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