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火塘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6-03

本课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第二课欢乐的村寨里《迷人的火塘》这一课,迷人的火塘讲述了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自创音乐课。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重视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初步了解侗族的音乐和风情文化 2、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
教学目标1、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X X X X X .,以更好的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少数民族——侗族的音乐风格和风土人情,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侗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的掌握和了解, 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侗族音乐风格X X X X X .的节奏特点。 教学用具:
教师:录音机、磁带、节奏及视唱谱 学生:手铃、口风琴等
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把握好 “三个有机结合”,合理设计教法: A.图画美、语言美和音乐美的有机结合。歌曲中的歌词朴素优美,让其和动人的旋律结合在一起,学生能更直接的体会歌曲内在含义;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
B.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平等的“教学环境”中理解音乐。老师通过直观的教具、配套的音响素材、准确的范唱、富有磁性的导言等手段,引导学生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我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本、走进音乐,促进师生教与学的和谐。
C“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机结合。音乐作为艺术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因素也有诸多方面。通过让学生“多听”“多想”“多唱”“多说”“多练”,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方面要让有特长的学生通过演奏、演唱等形式,带动全体学生在音乐上“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A. 自主体验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节奏,从而在听辨和模仿中掌握本节课所出现的主要节奏;使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展开丰富的想像。通过到侗族去参观——演唱侗族歌曲——参加篝火晚会等环节,让学生真正受到鼓舞,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满足和肯定。

B. 积极探究
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喜爱并能产生积极的探究愿望,让学生学会在课前就去主动搜集相关的侗族资料,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体验和理解音乐。引导学生即兴表现、即兴创造,自主地探究和感悟教材。老师要辅之以肢体语言等方式,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去探究。 C. 和谐合作
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

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前提。本课中让学生有组织的表演、观摩、讨论、思考、想象、交流,鼓励同学互相帮助,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合作过
程中既能体验音乐的美,又能感受同学之间关爱的“美”,让音乐课堂奏响和谐的主旋律。 ▲说学生:

不可忽略的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受社会、家庭等环境的影响和音乐学习条件的限制,在音乐鉴赏、音乐创造和音乐表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还需根据不同学生整体音乐水平的高低、学生自身的特点、课堂上发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说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本课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以音乐为中心,在课堂中始终做到以音乐为主体体现音乐性。 1、以音乐性为主,让音乐贯穿课堂的始终
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在让学生欣赏的侗族风景片中便加入了本课的歌曲伴奏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了解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的对本课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认识。同时也使的我的音乐课堂更加具有音乐性,使得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在音乐氛围中进行的。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如聆听歌曲的范唱、歌曲学习、歌曲处理、歌曲演唱、以及后面的歌曲表演音乐实践活动都时时贯穿着音乐,而且都是为本课服务的音乐。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始终在音乐的氛围中歌唱、舞蹈、欣赏以及表演,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脱离了音乐的。 2、以情景创编教学入手,增强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利用情景创编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具学习兴趣并降低学习的难度。我在火把游戏的环节中加入了节奏和旋律的学习和训练。首先加入了旋律学习。其实这是一段非常简单的旋律,其目的是在后面的二部教学中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此提前做下伏笔。而节奏的加入是因为本课歌曲所出现的切分节奏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在此做以解决,以便使歌曲旋律学习时更加容易简单。 3、以实践活动为契机,增强学生的表演性和创造性。
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性和创造性的最佳手段。在本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随着歌曲进行模拟火塘中侗族人民的音乐活动,跟着歌曲进行表演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去表现火,利用自己了解的侗族舞蹈动作进行边歌边舞的表演。这样即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将音乐的表演推向一个高潮,也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表演的热情也随之高涨。最终使这节音乐课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结束,就像本课的歌曲迷人的火塘一样,那种迷人的情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4、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
在我的音乐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对歌曲进行处理时,我采用了以学生自己选择演唱形式、演唱方法以及演唱情绪为主的教学形式,这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有很好的帮助。
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向以往一样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处理歌曲,而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适合本课歌曲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情绪。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就会增强演唱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课、走进音乐的一个有效手段。 四、二节课的教学程序安排: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音乐情境。 2、师生问好歌
(二)、感受侗族音乐和风情文化 1、初次聆听歌曲《迷人的火塘》 2、侗族风情文化介绍 3、出示歌名 (三)、学习歌曲
1、视唱曲谱2、填唱歌词3、节奏训练 (四)、编创与活动1、情境表演2、结束语

迷人的火塘说课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