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采风报告 西安陕西

发布时间:2013-01-11 14:13:31

word/media/image1.gif

一路繁华

这是进入大学的最后一学年了,为了更好的收集各种灵感,我们去毕业采风了。

一行十九个人算是一个小团队了,带着开心的心情出发了,经过十七个小时的火车旅行,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西安。

西安,果然是座古城,古城的气息在一下车就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城墙。

黑砖红阁透露出一种传统古朴浓郁的味道。

The first station

—— ( 大雁塔、博物管 )

背景知识

大雁塔原名慈恩寺塔,位于慈恩寺内。慈恩寺始建于隋代,初名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子李冶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而扩建寺院寺院建成后不久,当时的名僧玄奘由弘福寺迁往此处翻译佛经。

大雁塔是李冶为安置玄奘带回的佛经、舍利而建造的。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大雁塔前方有一个很大的音乐喷泉,晚上我们去观赏了喷泉轻盈、美丽的交响曲。灵动的水给了我很多灵感。

喷泉灵感词汇:

白色、晶莹、透明

纯洁、蕾丝、纱裙、贵族风格

联想服饰风格:

随后去了西安博物馆,关中地区山水好,陵墓特别多,出土的文物也很多,且精妙绝美,且多为汉代、唐代。

经过一个小时的参观,我发现很多了趣味性的元素,可以提取,变化,应用于服装中。服装大片近来流行的复古风,跟这种浓郁、深厚的文物感觉很相似。青铜器的花纹、颜色,造型,陶器的纹饰,泥土的颜色等都给我以很多启示。

青铜、陶器灵感词汇:

土黄、青铜、

黑色如意纹、拼接、

利落大气

联想服饰风格:

The Second Station

——( 兵马俑 )

背景知识: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膜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一个小时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铜车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为之一新。其工艺之复杂,作之精巧,技艺之卓越无不令人惊叹。秦陵二铜车是一种带有篷盖的豪华车,车舆接近正方形,它宽78厘米,进深88厘米,其宽度仅比一号车长4厘米,可进深较之一号车长40厘米。二号车舆上罩着一块类似于龟盖状的篷盖。大篷盖不仅将车舆全部罩了起来,甚至连车舆前边的驾驶室也遮盖起来,形成封闭式的车舆。以便车主与驾驶员传递命令。

二号铜车属于小轿车类型。车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卧息。如果躺在这样宽敞、舒适、豪华的车舆内,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种软卧车的舒服感。即使远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长途颠簸的疲劳。二号车车内设备更富有特色。车舆内曝有彩绘美的软垫。考古专家曾在车舆底部发现一块方形大铜板,其大小几乎与舆论底尺寸相当,铜板表面彩绘着各种鲜艳的几何形图案花纹,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3厘米高的铜支钉支撑。这块彩绘大铜板无疑就是古车上的文茵,类似于一种软垫制品。如果车中铺设双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稳而舒适,其功能无异于现代的软卧车。可以说二号车属于我国最早的软卧车模型。

我们发现8匹铜马、两个御官俑的铸造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无论是整体造型,还是神态、性格、气质的刻划都可以与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将军俑相媲美。铜马、铜俑铸造如此准,形神兼备实为罕见。比如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

专家们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惊奇地发现铜丝表面无锻打痕迹,粗细均匀,表明很可能是用拔丝法制成。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

秦俑

秦俑彩绘主要有红、绿、蓝、黄、紫、褐、白、黑八种颜色。如果再加上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如朱红、粉红、枣红色、中黄、粉紫、粉绿等,其颜色就不下十几种了。化验表明这些颜色均为矿物质

红色由辰砂、丹铅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为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这些矿物质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颜料。秦俑运用了如此丰富的矿物颜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能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这些颜料。

一般在彩绘之前对陶俑表面先进

行处理。由于陶俑是没有釉的素陶,具有较多的毛细孔,表面不能滑润。而彩绘则要求毛细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涩。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陶俑在烧造之前表面似用极细的泥均匀涂抹,并加以压光,减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洁度,同时在陶俑烧造之后,似进行了化学物理处理。从陶俑陶片断面观察,也证明了陶俑烧造之前表面曾用细泥涂抹,有的部位不只涂抹一次,陶俑表面还涂有一层薄薄的类似以胶质的物质,表面涂胶减少了陶俑两者紧密地粘接起来,使之彩绘不易脱落。

彩绘技法则是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颜面、手、脚面部分先用一层赭石打底,再绘一层白色,再绘一层粉红色,尽量使色调与人体肤色接近。而袍、短裤、鞋等处的彩绘则是采取平涂一种颜色,只是在衣袖与袖口、甲片与连甲带之间运用不同的色调作对比,更显示出甲衣的质感。有些胡须、眼眉的处理,则是用黑色绘成一道道细细的毛发。

总之,彩绘工序复杂,手法多样,着色讲究,充分显示了彩绘的层次和质感,使雕塑与彩绘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其中有些彩绘技法为汉代所继承。陶俑、陶马彩绘

严格模拟实物,但在色调上以暖色为主。

参观完兵马俑有种完全被震撼,难以相信的感觉。无法想象几千年前的祖先们是如何把艺术发挥到如此极致完美的境界。兵马俑的色彩给我很大感触,感觉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同时这些矿石颜料色彩独特,应用到服装里必会十分出彩。

兵马俑灵感词汇:

赭石、群青、土黄

深红、斑驳感、文字符号

联想服饰风格:

The Third Station

——( 永乐宫、民俗村、户县农民画 )

陕西是中华民族发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

陕西特色民俗文化主要有皮影、秦腔、农民画、剪纸等。颜色喜好艳丽、明亮,画面生动可爱。

皮影制作富有民族特点,且做工精细,有很多民族传统元素在里面。且题材都与人民生活有关,是一部艺术表现史书。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

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

参观完户县民俗画后我们的西安行就完美结束了。这座古城给我们的震撼、灵感有太多太多,那些民族元素,生动的民族艺术,给了我们太多的灵感。

回到学校后我总结了一些灵感元素,并由此联想到很多服装风格,个人感觉这次采风很有教学意义,设计不再只是泛泛空想,而是有了打动自己的元素,有表达出那种触动、感觉的愿望,迫不及待的开始思考服装款式、风格。

采风路途中罗老师不辞辛苦的组织、带领我们参观,给了我们一次完美的毕业之旅,很感谢老师,有人说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旅途的过程,我们大家旅途中出现的一些小插曲、小麻烦现在想想都感觉很有意思。

这次采风完美结束,期待我们的毕业设计开题,自己能表达出自己特别的东西,同时也为四年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句号,成为以后温暖的回忆。

人生要有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我想我们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步……

毕业采风报告 西安陕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