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04 09:00:50


《朝花夕拾》中含笑的批判(节选)
孙绍振
《朝花夕拾》这个书名,可能比较陌生,但对其中一些作品,却早就熟悉了,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读这些文章,和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有些不同。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伟大作家对旧社会和中国传统思想的解剖,为他的深邃而震撼。读他的散文,尤其是自传性散文,则能看到他自己平凡的童心。

含笑的批判

他表现得最生动的是,早期读书受教育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灵受到的扭曲和伤害,但不管怎么扭曲,他的天真心态仍然相当自由。如,他的百草园,当然比较残破,在成年人看来,可能相当荒凉,那些野草、破墙没有什么意思,可是,对孩子来说却比读书好玩得多。在私塾里,先生的教法单调沉闷,但鲁迅先生自己不觉得单调,相反却有点自我陶醉的样子。孩子们活泼的天性受到无情的压抑,却能抓住极其有限的空隙,找到乐趣。家里的保姆是那样愚昧,讲的故事是那样荒谬,但鲁迅却并没有直接批驳,而是用含蓄的笔法去调侃,让你露出会心的微笑。保姆不称职,夏天的夜晚在床上挤得自己不好睡觉,鲁迅也不作正面的批评,而是结合她的迷信故事,说她有“伟大的神力"对她有“空前的敬意”用说反话的办法将之化为善意的调笑。
这是一种微笑的批判。
这也许可以说是《朝花夕拾》一个不可忽略的特点。


1

在小说中,鲁迅对小人物的麻木是严峻的,甚至可以说是冷酷的。但鲁迅在散文中写的小人物却是自己身边的。近距离的亲密关系使他对下层小人物分外宽厚,使他的微笑更多地带着温情,笔锋也不以犀利为特点了。最明显的莫过于长妈妈做出一点好事鲁迅就由衷地用诗一样的语言去赞美她。

读伟大作家的文章,不仅是为了学习文字,也是为了拓展、丰富心灵。如果我们能够反省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平凡的人们,能有鲁迅这样宽厚的胸怀吗? 《朝花夕拾》在艺术上之所以不朽,不仅仅在于表现了鲁迅的人道精神,而且还在于他通过平凡的童心来表现。他总是以一个儿童的纯洁心灵去感受在他身边发生的一切。关于他的读书,有一段很有趣的事,即使到了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可能还会引起我们的共鸣。他正兴冲冲准备出发去看“五猖会”,家里所有的人为之兴奋,为之忙忙碌碌,他的父亲却突然命令他背非常枯燥的《鉴略》。背不出就不能去。文章的氛围写得很紧张。幸而他背出来了,于是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旧式教育的无情和可笑,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鲁迅并没有把这种扼杀儿童天性的教育归咎于个人,而是把矛头指向传统的教育理念。正是因为这样,不但他父亲,包括长妈妈,他都只用轻松的调侃的笔调。事情是可恨的;但是,人却并不可恨,相反有时,却是可笑、可同情、甚至是可爱的。
可恨的是观念,而不一定是人。
含蓄和尖锐
他的批判矛头所向,是普遍存在的观念,而不是某一个人,就是对耽误了他父亲的命的所谓有名的中医,也一样。这就使他的文字往往十分含蓄,耐人寻味。即使在后果十分
2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