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956080


庞老师精讲:什么是“大道”
佛家功的根本大道是走意识。重性不重身体,认为身体是臭皮囊,练功要把臭皮囊扔掉,要脱离三界上西方极乐世界。称身体为色身,有形的不要它,要精神,这是性功。命功呢,道家功除了清静功之外基本都是命功,尽管道家不承认这一点,如果把他们的练功过程、练功目的分析一下就明白了。练功的目的是要把“我执”去掉达到“心性灵明”。可是道家功一直在练这个“我”,练到所谓结婴儿还有个“我”,最后还有九年面壁之功,之后才能把“我”破除,到最后那一步才到真正的性功。所以说道家功基本是命功。
在传统气功里是不强调动功的,认为动功是小道、小术,不能成大道。实际上这种讲法是不对的。真正的大道应该不分动、静,动也是静,静也是动,动静不分,才是大道。强从动静上分那就错了。
其实儒家有着治学修身的根本大道和根本方法,治学修身本身就是气功的内容,所以说,儒家的功夫也叫修身的学问或治学的学问。现在搞气功的人们都讲要搞“中和之气”,可是什么叫“中和之气”,唯独儒家作了明确的解释。什么是“中和”?(不是化学的中和)儒家讲的“中和”是指两个词“中”与“和”的总和。“中”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喜怒哀乐的情绪都不发生,脑子里没有什么情绪,这种精神状态引起来的身体里面气机状态称为“中”。“中”不是当中不偏不倚的意思,而是什么也不着,什么情绪也没有,安安静静。“和”就是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情绪产生,但是当你受到外界事物刺激以后,你要对事物起反应,就不那么安安静静了,要在起反应过程中来表现“和”。起反应的什么状态叫“和”呢?《中庸》讲,“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你发出的思想正好和外界事物合适,客观主观相对应了。拿现在话来讲,叫作真正唯物论的反映论。它是什么样子,你就反映什么样子,好比一面镜子一样,外面一个事物一照,把它原样照出来正好和它一样,称为“和”。如果安静的状态和处理事物的状态结合起来就称为“中和”。


“中和”是自然的意思,是事物本来的面貌,安静的时候什么情绪都不起,是本来面貌,是正常规律;当你和外界事物起作用的时候,你本身的主观和外界的客观必须结合得非常好,脑子里起反映是由于外界事物的客观存在而引起的。打个比喻:这个事物是五个,你正好反映五个,这是客观的反映。有五个你反应六个,其中有一个就不是客观存在的了,是你主观产生的,这不对。有五个你反映四个,你主观把一个消掉了,那也不对,不是它本来应该有的状态。所以无论是“中”还是“和”都是属于事物的本然状态。这一点是儒家气功最根本的道理、最根本的练功指导思想,它要求自然,而且它不象别的功法让你单搞一套,它是让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人与人接触当中保持“中和之气”,所以儒家功是最难练的。儒家讲的很多东西都是让你去实践,不是光念念书就完了。儒家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按道理都是属于气功。现在我们的智能功就把儒家功这些道理作为处理日常生活、陶冶性情、涵养道德的内容了,也就是气功生活化的内容了。儒家讲不讲特殊练法呢?孟子讲养“浩然之气”、“勿忘勿助”。只要是在日常生活中练功,恰到好处,保持本然状态,而且把养“浩然之气”、“勿忘勿助”作为指导思想的气功,都属于儒家功。“揠苗助长”的故事也是孟子讲的,意思是修炼自己心性应该顺其自然,不应该去帮忙,而且要“心勿忘,勿助长”。《大学》里面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之前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八大纲目。实际上都是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练功,保持“中和之气”。
当然我们讲的道是指中国道家所说的那个根本大道。讲的是宇宙中最根本的无形无象的一种物质,我们就修炼这个东西。修到高超的层次上去,这叫重道。过去练功非常重视它。我们现在这个道是智能气功科学,我们说重道,是重视智能气功科学。
可是古人都说,清静法门是大乘,道家周天功是正宗,而说主动运用意识是小乘,是左道旁门、旁门小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以前练功讲究修根本大道,而主动运用意识往往只注重在局部下功夫。比如说导引形体,“引体令柔,导气令和”,导引的是局部。说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